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钢坯真乃神物,如果用这钢坯制成兵器的话,无疑是神兵利器!”秦琼也满眼放光道。
“太强了,真的太强了,这钢坯如果能大规模生产的话……唐军的战力起码能提升一倍!”
李绩也是连连摇头道,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军那无比光明的未来。
对于他们这些战争狂人来说,有什么是比提升麾下部曲战力更让他们兴奋的事呢!
“这苏钢自然是能够量产的,知节你也不用伤心了,待会就让方木多炼两块苏钢出来,给你重新打一副八卦宣花斧,如此总可以了吧?”秦天朗说道。
程咬金愣了一下,随即喜笑颜开,挠着头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俺没啥怨言啦,没啥怨言啦!”
李靖看着程咬金一脸得意的样子,也很是心痒痒,已经在心中估摸着,到时候也用苏钢重新打造一副兵器才是。
秦琼和李绩若有所思,估计也是打着跟李靖一样的想法。
“不光是程咬金,今后,我要让每一个大唐军都用上由苏钢打造而成的兵器!”秦天朗环顾四周,说道。
“秦帅英明!”周围的北伐军瞬间跪倒一大片,眼中满是兴奋神色。
原本他们以为这苏钢只有高级将领才能用的,没想到他们也有资格用上这等削铁如泥的神兵,对于他们而言,这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
长安,长生殿内。
李世民揉着发疼的额头,这两日以来他睡得不是很好,原因无他,还是因为祁县王氏被灭门一事。
祁县王氏身为五姓七宗之一,惨遭灭门之后瞬间在世家间掀起了狂风暴雨,平日里温和儒雅讲究礼数的世家子弟变得充满攻击性,连带着掖庭宫内的妃嫔也时变得跟平时不一样。
这两天,只要李世民一到掖庭宫准备就寝,肯定就会有耳边风吹起,有时是一个,有时是好几个,搞得李世民烦不胜烦。
掖庭宫的妃嫔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或是王氏,或是崔氏,或是李氏……
不用想,这肯定是妃嫔们得到了各自世家的授意,想要从后宫这方面改变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有好些时候都想发怒,可看到那些妃嫔梨花带雨的模样又于心不忍,到最后也只能是眼不见心不烦,干脆不去掖庭宫算了。
“陛下,群臣又来觐见了。”内常侍张万轻声提醒道。
“又是为了祁县王氏灭门一事?”李世民皱眉说道。
“正是,他们说……秦天朗谋害忠良,将祁县王氏灭门,如果不斩了秦天朗的话,将大唐的律法置于何处……”
“放肆!大唐的律法是他们世家的律法,还是朕的律法?!他们这是要做什么?!”
李世民气得火冒三丈,猛地将手中的茶盏掷在地上,清脆的响声让张万吓得跪倒在地。
“他们现在还在宣德殿外等着?”
“禀陛下,是的,群臣说见不到陛下的话,就一直长跪下去。”
“那就让他们一直跪着吧!”
李世民发了一通脾气,目光望向殿外,眼中有挥不去的忧愁。
“帝师啊,这一次你是真的闯大祸了,全天下的世家本来就相互通婚,五姓七宗更甚,如今你这么一闹,他们之间已经紧紧扭在一起,这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啊。”
想着,李世民的心沉入了谷底,按照如今的局势来看,终究是要发生他最不想看见的局面了。
他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五姓七宗,不就是怕他们联合起来对抗皇权,最终闹得鱼死网破嘛!
以如今那些世家不死不休的态度来看,就算他是大唐皇帝也无法阻止他们了,局势正在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每当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感觉心情无比的沉重。
难道说,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几年的大唐,又要重新陷入战乱之中了吗?
“哎,帝师啊帝师,你究竟是如何想的,你又是否能够躲过这一劫呢?”
“陛下,殿外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人求见。”内常侍张万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李世民说着,将内心的担忧收了起来。
很快,房玄龄三人进了长生殿,行礼之后,魏征手捧一封奏疏,说道:“陛下,这是秦帅发来的奏疏。”
李世民脸色一喜,忙不迭接过奏疏,不禁感叹道:“帝师的奏疏终于来了,再不来的话,朕当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气氛陷入安静之中,只有李世民翻阅奏疏出来轻微的声响。
过了一刻钟之后,李世民抬起头,眼神变得清明,心中总算有些底了。
“帝师在信上说,一切都在把握之中,覆灭祁县王氏只是开始,帝师的最终目的是……灭了五姓七宗!”
魏征深吸一口气,虽然他已经看过了奏疏,但如今再次听到仍被奏疏中的大气魄给狠狠震了一把。
“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既然五姓七宗与朝廷貌合神离,那不如就来个釜底抽薪、刮骨疗毒,将这个大隐患给一举除掉!”
李世民看着一脸坚定的魏征,原本变得有些犹豫的内心重新变得坚定下来,“如果真能将五姓七宗铲除掉的话,确实是少了一大祸患。”
“房公和克明是怎么想的?”李世民又问道。
房玄龄早就想好了说辞,此时被问便说道:“如今木已成舟,五姓七宗不会善罢甘休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是选择相信帝师,否则的话……”
后面的话房玄龄没有明说,也不需要明说,李世民都清楚。
如果不相信帝师,不支持帝师的话,那么朝廷就里外不是人,到最后无论是五姓七宗赢了还是帝师赢了,输的都是他李世民。
而因为皇权跟世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性,所以导致了李世民是绝无可能站在世家这一边的,说来说去,他也只有选择相信秦天朗这一个选择了。
“克明呢?克明有何见解?”李世民沉声道。
杜如晦行了君臣礼,说道:“陛下不妨想想前隋的后果,前隋之所以灭亡,纵然跟隋炀帝残暴无德有直接关系,但各大世家太过势大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前车之鉴啊陛下。”
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随后站起来望向殿外,说道:“朕自然知道世家坐大不是好事,既然如此,那就任由帝师去折腾吧,只是朕担忧的不仅仅是世家作乱啊。”
“陛下可是担忧灭了五姓七宗后彻底寒了天下世家的心,导致大唐无人可用?”魏征问道。
“没错啊,这才是朕最最担忧的事,五姓七宗虽然势大,但想要灭了五姓七宗并不是多难的事,但灭了五姓七宗之后,就等于彻底跟天下世家翻脸了啊。”李世民带着深深的担忧说道。
如果世家的人都不愿入仕为官的话,那大唐又该由谁来打理呢,纵然他李世民有盖世之,也不可能单靠一个人支撑起诺大的大唐的,就算再加上秦天朗等一众忠心大臣也不行。
“大唐本就缺乏人才,要是再得罪了世家的话,那可真是陷入两难境地了。”李世民满脸忧愁道。
一边是大唐的安稳,一边又是刚刚平定了东突厥的帝师,他真的很难做出抉择。
“哈哈哈,陛下完全不必担忧!”魏征朗笑道。
“哦?魏公何出此言?”
“这个问题,帝师早在许久以前就已经想到了,如果陛下担忧得罪世家之后导致寒了天下人才的心的话,不妨去首阳山看看,去渭源县看看。”
魏征说着,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因为他就是刚从首阳山回到长安的,很清楚如今的首阳山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种巨大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一点也不为过!
“首阳山上有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李世民惊了,这回是真的惊了,脸上终于露出了惊喜。
“所谓眼见为实,臣就算跟陛下说的再好,也不如陛下亲眼所见,所以陛下要想消除心中的忧虑的话,不妨亲自去一趟首阳山。”魏征抚须笑道。
“来人!备马!朕要立马前往首阳山!”李世民当机立断说道。
他倒要看看,帝师到底留了什么后手,能让他再无后顾之忧……
很快,李世民就坐上了车辇,在魏征等人的随同下前往首阳山,这件事干系很大,所以李世民没有惊动任何人。
等来到首阳山山脚的时候,李世民远远地就听到了阵阵朗诵声,不禁感到疑惑。
如今已是临近黄昏,竟然还有如此密集的朗诵声响起,实在是太离奇了。
李世民想到了某种可能,感觉心跳不断地加快,脚步也变得越来越快,到最后已经是飞奔前往首阳山。
半山腰处,是佃农和长工的居住区。
如今,经过新一轮的翻修,这里的居住区房屋整洁,一座座规模相等的房屋坐落在树林间,处处都充满了宁静祥和。
一名名身穿麻衣的佃农和长工手持一本青皮书,摇头晃脑地朗读着。
这些人或是坐在家门口,或是倚在石头上,也有边走路边读书的,无论是男女老少,竟然清一色地都在读书!
“这这这……”李世民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在他的身后,魏征抚须微笑,心想终于有人能体会他之前的心情啦!让百姓读书,这种事魏征以前想都没想过啊。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嘴巴张的老大,显然眼前的景象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天呐!布衣百姓竟然也可以读书?!这是真的吗?!
由不得他们不相信,因为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百姓也是可以读书的!
明明这些百姓几个月前还是饥寒交迫、大字不识一个的流民啊,如今才过了多久?还没有半年的光景,竟然就能人人手捧书籍朗读起来!
这这这……
奇迹!
奇迹啊!!
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奇迹!!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感觉自己活在梦里……
第154章 惊喜不断,好一招釜底抽薪啊
“这一切怎么可能啊……”李世民望着眼前充满书香的画面,远处就是傲然生长的古松和竹林,伴随着阵阵书本特有的清香钻进鼻子,让他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如梦如幻。
百姓也能读书?
如果是在之前的话,李世民绝对不会认为百姓可以读书,读书需要花费的银子太多太多了,多到寻常百姓根本就负担不起的程度。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游戏啊。可是,站在他眼前的人确确实实是百姓,而且还一个个的都拿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
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望向一旁的魏征,眼中满是探索真相的欲望。
魏征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对于向来不苟言笑的他来说,今天他的笑容绝对够多了。
“不知陛下是否听过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魏征问道。
“自然是知道的。”李世民回答,此时的他不像帝王,而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学子。
“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大唐天下的大权自然是掌控在陛下手里,但具体执行下去,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由相应的士大夫去执行,而这些士大夫大部分都是读书人。所以,说一句如今的天下掌握在士大夫阶层手里也不是不可以。”
李世民沉默,这句话很是大不敬,也得亏这句话是从魏征嘴里说出的,如果在他人口中说出的话,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魏征并没有在意李世民的感受,以前的他是如此,现在也没有改变,而是接着说道:
“士大夫阶层的代表,那毋庸置疑就是五姓七宗,五姓七宗都是名门望族,门下子弟遍及大江南北,府邸之内从不缺名满天下的鸿儒名士。”
“陛下之所以对五姓七宗投鼠忌器,就是因为天底下的士大夫大多与五姓七宗同根连理,担心动了五姓七宗之后惹怒士大夫们,导致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大唐又重新陷入混乱。”
“魏卿所说的朕都懂,能不能直接说重点?”
李世民目光灼灼道,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哈哈哈”魏征大笑一声,说道:“陛下勿怪,最近老夫的话越来越多了,也不知是好是坏。”
“好了,接下来老夫就说重点,早在帝师准备下山之时,闲来无事就打算将数十万佃农彻底安定下来……”
接下来,魏征简略地说了一番秦天朗之前的所作所为,从造纸开始,到改良印刷术,再到让百姓读书,一件件事讲下来,等讲完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时辰过去。
“帝师的手段当真是石破天惊,此事足以名垂青史啊!”
李世民连连感慨道,他已经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感慨了,反正在魏征讲话的过程中,他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稚童一般。
魏征笑着从怀中掏出一本青皮书,看模样跟那些百姓捧在手里的书差不多,摆在李世民身前之后说道:
“这就是帝师专门编撰的入门级语文教材,陛下有兴趣可以看看。”
李世民双手接过书本,看了眼封面上的字体之后心中一震,喃喃自语道:“这难道就是帝师自创的台阁体?”
“正是。”魏征摸着胡须,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仿佛创作出这台阁体的人是他一样,依稀间,又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到这种字体时的场景。
“不瞒陛下,老夫这些时日与这台阁体朝夕相伴,依旧是怎么看也不生厌。”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凑上来,看着封面上的“入门级语文教材”七个字怔怔出神,一副如痴如醉的神情。
对于他们这种饱学之士来说,对于书法的热爱不弱于武将对于武艺的热爱,此时能看到一种前所未见的字体,他们的内心的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竟然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如此特别且富有隽永意味的字体,真的是三生有幸啊!”房玄龄仰天长叹道。
“这台阁体自成一派,字里行间丝毫看不到其他字体的痕迹,真真是完全脱离于其他字体之外的又一种全新字体!”
杜如晦也是连连称赞,眼中的精光无比炽烈,如同要把整本书都吃下去一样。
李世民轻轻抚摸着手中的书籍,一时间竟然不忍打开了,因为这本书的珍贵程度不断在他心中加大。
一旁的魏征看得津津有味,心中的恶趣味得到了无比的满足,浑然忘记了先前他初次看到台阁体的时候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咳咳,陛下是准备要观赏到日落西斜吗?老夫提醒一下,打开书籍可是有惊喜哦。”魏征出声提醒道。
李世民猛然惊醒,这时候才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数个时辰了,当即深吸一口气,无比郑重地打开手中的教材。
他的动作很慢,仿佛不是在翻页,而是在开启一个宝藏。
刚一打开第一页,李世民的动作就僵住了。因为……他被手指传来的触感给惊到了!
“这这这……这是什么材质的纸张?!竟然能有如此顺滑的触感!”
李世民惊讶的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猛然间眼前一亮,转头问道:“难道说!?这就是帝师造出来的纸张?”
“没错,帝师改良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项发明堪称神迹啊。”
魏征也发出感慨,如今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他依旧感慨良多。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两项技术的改良不知道能创造出多少的价值。
别的不多说,单单是站在时间长河上进行了望,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后世被列为四大发明就足以了解其重要性和颠覆性了。
李世民等人没有后世的思维,所以他是真真正正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