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

第42章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42章

小说: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戴胄去到秦府之后,就因为一句口舌之利而落得个亲自清点税赋的下场。
  戴胄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者,本身也不是什么爱锻炼的人,突然间接触清点钱币这种劳累活,可差点没把他这条老命葬送进去。
  四天三夜,整整四天三夜呐,他都不知道这四天三夜他是怎么过来的,到了最后,他已经完全失去思考能力了,脑海中只有最后一个念头,那就是清点税赋。
  而直到现在……他都感觉老腰一阵酸痛,估计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休养不过来了。
  “看来,这几日戴卿遇到了不小的事,快快与朕说来,是否是跟税赋核算有关?”李世民问道。
  “正是,只是……”戴胄脸色露出一抹犹疑。
  李世民心一沉,皱眉道:“戴卿但说无妨,朕……能撑住。”
  “只是……今岁的税赋太高了,高的有些离谱。一时间,臣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何蹊跷了。”戴胄摇头道。
  “哦?太高了?!”李世民一脸惊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原本他以为,戴胄是因为今岁税赋太低而吞吞吐吐呢,没有想到情况恰恰相反。
  “戴卿不必忧虑,但说无妨!”
  得到允许的戴胄也不犹豫了,将那个自己清点了四天三夜的数字缓缓说了出来:“陛下,今岁的税收……共计六十八万三千六百贯九百一十六钱。其中……长安盐铁使司征收的税赋为五十九万七千八百贯六百六十二钱。”
  此话一出,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戴卿,你再说一遍?”李世民面无表情地问道。
  戴胄苦笑一声,再度禀报了一遍,跟上一遍如出一辙。
  李世民的呼吸逐渐变重,眼中爆发出越来越强烈的色彩,红光逐渐浮上脸颊……
  “哈哈哈……”一阵大笑声爆发,向来注重形象的李世民,竟然不顾形象的仰头大笑起来。
  良久,李世民才停下大笑,望着戴胄,问道:“戴公所言千真万确?”
  “千真万确。”戴胄说着,眼中闪过疑惑,又道:“只是……不知道为何长安盐铁使司能够征收如此多的税赋,单单长安盐铁使司的税赋,就比其余州道的税赋加起来还要多,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沉思少许,眼中有精光闪动,长安盐铁使司啊,他自然不陌生的,秦永福嘛,是他钦定的长安盐铁使司,就是为了照顾一下帝师的家族。
  原本,他想让秦永福担任更高的官职的,可惜秦永福不肯,那就只能随他去了。
  莫非……这件事跟帝师有关?!
  想到这,李世民跟房玄龄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喜。果然,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快!召长安盐铁使司觐见!”
  内常侍张万离去,不多时,秦永福就火急火燎地来到了宣德殿。
  “臣,叩见陛下。”
  “爱卿快快请起。”李世民赐了平身之后,目光灼灼地看着秦永福,问道:“秦爱卿,今岁长安的税赋为何如此之高,其中到底有何玄机?”
  一见面就直接开门见山,可见李世民是真的心急了,是真的一刻都不想耽搁。
  税赋啊,那可是国之根本,由不得李世民不重视。
  秦永福一拱手,红光满面道:“陛下,实不相瞒,今岁长安的税赋能如此之高,全因渭源县而起。”
  “渭源县!”李世民心中一惊,紧接着又是一喜。果然,果然呐,跟自己预料地差不多。
  “究竟是如何,秦爱卿快快说来,要从头到尾说起!”
  秦永福红光满面,朗声说道:“七日前,公主殿下委托心腹来到秦府,缴纳了渭源县今岁的税赋,其中大部分的税赋乃是来自,来自……”
  “来自哪里,快快说来!”李世民心急如焚道。
  “臣不敢明说,怕犯了忌讳。”
  “但说无妨,朕赦你无罪!”
  “渭源县的税赋,皆是来自李氏盐坊,而李氏盐坊便是由公主殿下开设。”


第98章 秦卿想要什么赏赐?
  诺大的宣德殿之中,又变得针落可闻了。
  李世民的眼中光芒涌动,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了,脑海中也依稀记起来,前段时间听闻过长乐公主要开设盐坊的事情,不过他并没有当回事。
  毕竟开设盐坊不是小事,这是直接和各大世家争夺盐税,其中的竞争之大不言而喻。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对于长乐公主的印象依旧停留在那个娇生惯养的小女孩身上,却是没有想到,短短时间内,自家女儿就已经能够自力更生,更是将盐坊开得有声有色了。
  这其中固然有长乐公主的身份加持,但更多的,估计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毕竟由皇室开设盐坊的事情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想过,甚至暗地里已经尝试过一番,不过效果并不怎么理想,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五十九万多贯的赋税,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呐。”直到此时,李世民依旧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数字。
  原本以为今岁的税收会很惨淡,没想到却是峰回路转,税收非但没有严重缩水,反而增加了许多许多。
  李世民的记忆力一直很不错,他记得去岁的大唐税收总共是三十一万贯,而今年足足达到了六十八万贯,多了一倍还多!
  这……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长乐公主的功劳啊。
  “果然,让小公主待在帝师的身边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李世民心中自忖道,神情愉悦无比。
  有了这些税收,大唐的文治就有着落了,他终于不用为钱财的事情担忧了啊。
  当然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再多的钱都是不够的,但对于目前的李世民而言,六十八万贯已经是非常大的数字了。
  房玄龄将李世民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不禁也露出了笑容,说道:“陛下,今岁税收增长了一倍有余,这是大唐将兴的征兆啊,有如此多的税收,何愁大唐不兴盛。”
  房玄龄的一番话,说的李世民飘飘欲仙,心情已经飞到了云巅,满面红光之下,笑的已经合不拢嘴了。
  李世民觉得,这就是他这三年来最开心的时刻了。
  戴胄也是抱拳道:“陛下文治武功,心怀万民,又能招贤纳士,大唐定会在陛下的手中开创盛世篇章。”
  “今岁能有如此丰厚的税收,实乃陛下英明呐。”内常侍张万也是满脸笑意地恭维道。
  李世民笑着点头,看向秦永福,问道:“秦爱卿此次钱粮核算立了大功,不知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朕一定满足。”
  秦永福行礼道:“征收税赋乃是臣的本职,而能征收如此多的税赋乃是陛下体恤万民、治国有方,臣不敢僭越领赏。”
  “哎……”李世民发出一声不以为然的语气,道:“秦爱卿客气了,爱卿既然是帝师的父亲,那便是朕的长辈,如果在私底下的话,朕还要叫一声秦叔才是。”
  咯噔!
  一旁的房玄龄和戴胄听到李世民这话,都是被吓了一跳,这到底是演的哪一出?
  就算秦永福是帝师的父亲,但也绝对犯不着让李世民喊一声叔啊,这……
  估计是陛下龙颜大悦,又控制不住内心的欢愉之情,又想借秦永福的名义结好远在首阳山的帝师了。
  普天之下,能够如此深得帝心的人,除了帝师也没有谁了。
  就连房玄龄,此刻都有些酸溜溜的,相比于帝师,他这个肱股之臣都有点不够份量的。
  “不敢不敢,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秦永福嘴上说着使不得,神色却是没有多少恐慌,估计秦家出了秦天朗这么一个特殊存在之后,秦永福的胆量也被磨练出来了。
  李世民低头沉思,说道:“秦爱卿不必如此客气,既然秦卿不愿提出赏赐,那朕就自作主张一回,封秦卿为盐铁转运使吧。”
  戴胄又是吃了一惊,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一出口就是一个盐铁转运使。
  盐铁转运使,可是掌管盐铁和漕运的官职,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掌管盐铁税收的同时,也掌管了盐铁的输送。
  盐铁那可是国家战略物资,掌管了这两样东西之后,基本上就相当于掌控了大唐的部分经济命脉了。
  而且,盐铁转运使乃是正四品的官职,与盐铁使司才是正七品官职,两者直接相差了三个官阶,这晋升的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有多少人穷极一生,都只能在七品官职中碌碌无为,一辈子也无法晋升正六品。
  而秦永福倒好,直接一下子从正七品升到正四品,正四品那已经算得上是大官员了,在长安之中也有着不小的话语权,算是挤进了大唐的权力中心。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不过,此时所有人都盯着秦永福,眼中带着一丝别样的色彩。
  因为早在三年前,类似这样的情形就出现过,那时李世民想让秦永福担任吏部尚书,这可是六部之首,位高权重,除了宰相以外,就属这个官职的权力最大了。
  但那时,秦永福以年迈为由婉拒了李世民的提拔,只做了个正七品的盐铁使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这自然跟帝师的归隐有直接的关系。
  如今,也不知道秦永福会如何选择。
  “多谢陛下提拔。”秦永福没有犹豫,跪在地上大方地接受了李世民的赏赐。
  “哈哈哈,好,好啊,秦卿快快请起。”李世民笑着说道。
  房玄龄的眼中也满是喜色,秦永福这样的表态,传递出来的信息足以让人欣喜。
  时隔三年,秦家家主再一次愿意接受李世民的提携,重回大唐的政治中心,这也意味着秦家与皇室冰释前嫌,关系开始有了缓和的迹象,这可是大好的势头啊。
  秦家如此表态,如果帝师知道了,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比如……回朝。
  一想到这,房玄龄也不由地激动起来,自然也能理解李世民为什么那么高兴了。
  戴胄则是眼神复杂地看着秦永福,他自是知道,从今往后啊,秦家又要兴盛起来了,这也不知是好是坏。
  对于秦永福而言,他之所以会接受李世民的赏赐,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是因为秦天朗的原因。
  就算秦天朗消失了三年,秦家上下依旧是以秦天朗为首的,也只有秦天朗才能带领秦家走向兴盛。
  如果秦天朗执意不肯回朝的话,秦永福说什么也不会接受李世民的奖赏,因为他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的话,是无法在长安之中立足的。
  也是七日前安然的出现,让秦永福知道,自家儿子实际上已经有了那么一些回朝的意愿,只是一时半会不会回来而已。
  知子莫若父,虽然秦永福和秦天朗没有面对面交谈,但对于彼此的心思都能猜出来。


第99章 冬至,风云涌动
  冬日高照,驱散彻骨的严寒,这一日的长安城,迎来了罕见的温暖天气。
  而这一日,也是大唐最为隆重的节日,冬至。
  每逢冬至,朝廷都会给满朝文武放假,官员们不上朝不听政,欢欣地待在府邸,或是出门游玩赏花。
  而百姓们也会吃美食、穿花衣,祭拜先祖,将屋舍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个时代的冬至,与后代的过大年一样,都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日子。
  不过相对于长安城的达官贵人而言,冬至的来临暂时被他们忘却了,因为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消息填满了他们的心头。
  冬至前三天,牵动满朝文武心思的岁末钱粮核算终于是落下尾声了,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今岁钱粮核算的主角不是戴胄这个民部尚书,也不是各都道的盐铁使司,而是早已淡出众人视线的长安盐铁使司——秦家秦永福。
  在宣德殿上上演的一幕幕,李世民并没有掩盖的意思,非但没有掩盖,反而还大肆宣扬,大张旗鼓地表达自己对秦永福的欣赏之情。
  最让这些达官显贵在意的,还是秦永福一步登天,直接从七品的盐铁使司晋升为正四品的盐铁转运使。
  这……难道说,秦家在蛰伏了三年之后,又要卷土重来了吗?
  看这样子,陛下依旧十分器重秦家啊,这个发现,让许多世家心中很不是滋味。
  五年前,秦家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世家,甚至连世家都称不上,秦家人自称是秦邑秦氏,乃秦朝后裔。
  但这个标榜向来被人所不齿,但凡有些学问的人都知晓,秦自二世而亡之后,其后人分散四处,历经数百年兴衰更替之后,早已经衰落下去,泯然于历史之中。
  何况秦邑秦氏曾经是王室,就算如今已过去了数百年,但你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话,万一惹来了天子猜忌,那不是徒增祸端嘛。
  而后来秦家的没落,秦天朗的归隐,也或多或少地印证了这个说法,导致许多人以此来暗地里嘲讽秦家,一度成为秦家挥之不去的笑柄。
  追根到底,如果是秦天朗还在长安的话,秦家自称秦邑秦氏没人敢说什么,毕竟秦天朗位极人臣,乃是天子帝师,这层身份说是秦邑秦氏非但没有不妥,反而会让人觉得秦氏是真正的出身名门,最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但秦天朗一走,树倒猢狲散,各种流言蜚语自然也就冒出来了。
  可是,可是如今啊,这秦家秦永福冷不丁的又成为了盐铁转运使。难道说……秦氏又要再度兴盛了吗?
  如果光是这样的话,那倒不算什么,毕竟长安很大的,就算多出一个秦氏望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关键的是,秦家在这个节骨眼上重回大唐的权力中心,是否意味着那位帝师也会回来?
  因为但凡是关注过秦家的人,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秦家上下都是以那位帝师为首的。
  如果没有那位帝师的准许,或者是默认的话,秦家会重新回到朝廷上吗?
  这个结果,让许多人都沉默了,担忧与惧怕并存,但同时又有一些期许。
  那位帝师真的太强势了,强势到足以令所有世家都惧怕的程度,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那位的才能真的是震古烁今,文武双绝绝非是说说而已,而是实至名归,这一点,就连秦家的死对头博陵崔氏都不会否认。
  所以,许多人对于秦天朗的态度其实是很微妙的,既惧怕他又敬畏他。
  这其中,又以长孙氏的心情最为复杂。
  今日,正是冬至,长安城到处都弥漫着热闹的氛围,尤其是东市和西市,那更是熙熙攘攘,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贩卖,俨然已经有了盛世景象。
  但在长孙府之中,却是一片的冷清。
  此时的长孙无忌很是头疼,坐在太师椅上,紧锁眉头,一旁,长孙冲恭敬侍立。
  经过了那一次事件之后,长孙冲的性子被磨练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少了几分少年冲动,多了几分老成稳重。
  安静的氛围之内,有着宛如大海般的思绪汹涌。
  长孙无忌作为皇亲国戚,在李世民还未登基的时候便与其称为布衣之交,关系亲密无间,更是开国元勋,权势无双,风光无限。
  如果没有秦天朗的出现的话,长孙家是当之无愧的长安第一世家,冠以一句天下世家之首都不为过,但因为秦家的出现,或者说那位帝师的出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长孙无忌深知,李世民对于秦天朗的器重达到了何种程度,就算是他都比不上。
  而这也是他始终保持低调的原因,自从首阳山一行之后,就有意无意的淡出李世民的视线,目的就是为了不让长孙家落入危险旋涡之中。
  因为他知道,一旦长孙家真的跟帝师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的话,李世民会站在帝师的那一边,到那时,等待长孙家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