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

第21章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21章

小说: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长孙皇后犹豫起来,眼中既有担忧又有希冀。
  帝师的大名她自然也是听过的,虽然和帝师没有见过几次面,但依旧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加上这三年来二郎总是在她耳边念叨帝师的名字。久而久之,她对于帝师的许多事迹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自然的,她也清楚帝师和陛下之间的矛盾,也得知了就在新近的这段时间里,房玄龄和杜如晦率领十万禁卫军前往首阳山规劝帝师回朝但失败的事。
  她很是患得患失,帝师是否真的会出手救治陛下……
  此时,杜如晦又道:“实不相瞒,臣先前患有消渴症,这消渴症乃是不治之症,可这让无数医师束手无策的消渴症落到帝师的手里,立马就能药到病除,不到三日的时间里,就让臣脱胎换骨,犹如新生。”
  长孙皇后闻言,心中也有些意动起来。
  “咳咳咳……”屏障之内,传来李世民虚弱的咳嗽声。
  长孙皇后脸色一变,眼神逐渐坚定下来。
  “那好!本宫就亲自走一趟首阳山,势必要把帝师请回来!不求帝师能留在长安,只求帝师能够治好二郎就好。”
  说到最后,长孙皇后的语气不复先前的坚定,眼中闪过一抹忧愁。
  帝师乃是开国元勋,如果没有帝师的话,二郎能否登基都还得两说,论资历的话,满朝文武没有一人能比得过帝师,论身份的话,单单是帝师二字,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而要说功劳……大唐之内,无人敢说功劳比帝师大的,甚至民间都有一种说法,说是满朝文武的功劳加起来,都不及帝师一人。
  “皇后是否需要臣一同前往?”杜如晦问道。
  长孙皇后摇摇头,说道:“不必了,你们刚从首阳山回来,如今又要前往的话反而不好,本宫……自行前往即可。”
  话音刚落,长孙皇后就出了内殿大门,当看到满朝文武还在长跪不起的时候,眼中闪过一抹歉意,手一抬,说了声免礼,便满脸担忧地出了宣德殿。
  满朝文武齐齐松了口气,龇牙咧嘴之下,相互搀扶着站了起来,眼中都有泪珠浮现,长吁短叹之下,生出无限的感慨。
  对于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官员来说,这跪上一整晚属实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这时,内常侍张万从内殿缓缓走出来,望了眼已经站起来的满朝文武,扯着尖嗓子喊道:
  “传陛下口谕:退朝。”
  “臣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众声音响起,满朝文武开始退出宣德殿。
  内常侍张万看着满朝文武的离开,嘴中发出一声冷笑。
  他能做到内常侍这个位置,察言观色已经成为本能,方才的满朝文武之中,有不少人的脸色都有些异样。看来,朝堂之上也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平和啊。
  陛下这才刚刚病重倒下,还没驾崩呢,一些人就变得蠢蠢欲动起来了。
  想到这,他眼中便闪过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色。
  如果陛下真的驾崩的话,那他这个内常侍也就做到头了,到那时候,不光是他,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掉头,恐怕整个大唐都要陷入腥风血雨之中。
  好不容易才平稳下来的大唐,才过了短短三年,难道又要再次陷入动乱之中吗?
  这……可如何是好。
  不知为什么,这个时候内常侍张万竟然也想起了帝师。
  虽然他并没有见过帝师,但常年服侍李世民,对于帝师的种种事迹听得比谁都多。
  他惊讶地发现,此时大唐的命运,竟然就系在了帝师的手中,要知道,帝师已经归隐了三年之久啊,这这这……
  他心中默默祈祷一声,希望秦帝师能够念在跟陛下的情分上,出手治好陛下吧,这是陛下之福分,大唐之福分,天下之福分。


第48章 门口外的篝火
  卯时,清晨的晨光还未普照大地,只有地平线尽头显露出一抹橘红色,在夜幕的包裹之下,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
  首阳山隐匿在黑暗之中,深秋的季节已经异常寒冷,晨雾在松柏上面结成一条条雾凇,在漆黑的夜幕之中散发着晦涩的荧光。
  首阳山庄的门口之外,有两座用于巡视周围的了望楼。
  此时的了望楼底下,两团篝火正在燃烧着,释放着滚烫的热度,驱散周围的寒冷。
  负责值班的镇国军坐在最中间,总共有四名,在他们的周围,还围绕着几十名穿着破烂的人。
  这些人大多是年轻面孔,浑噩的眼中竟然罕见地带有一丝灵动的感激,他们正是定居在首阳山下的流民。
  哦不,现在不应该叫流民了,有了固定住所以及稳定的长工之后,他们已经可以称之为佃农了,首阳山庄的佃农。
  饱尝过彻夜寒冷的人,一旦得到些微的温暖,都会感受到百倍的希望和满足。
  “你们都回去吧,秦帅是不会收你们的东西的,秦帅也不缺你们的这点东西。”
  马元龙看着眼前不断燃烧的篝火说道,今晚正好到他值班。
  “你们的好意秦帅心领了,但你们的东西就自己留着吧。”一名镇国军补充道。
  自从秦帅让这些流民定居在这里,担任佃农,以及开采盐矿的长工之后,每天都有许多佃农带着自家的东西来到首阳山庄的门口,想要感谢秦帅给予他们的恩惠。
  一开始,秦天朗还出来跟这些佃农交谈一番,说一番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云云,但时间一长,架不住越来越多的佃农前来送礼,秦天朗索性就闭门不见了。
  十万多名流民,挨个来给他送礼的话,那他得抽出多少时间来应对,他懒得做这种既没有多大意义,又没有多少回报的事情。
  “大人,俺们真的很感谢秦大人,如果不是秦大人的话,俺们说不定都饿死在路边了。”
  一名憨头憨脑的年轻佃农说着,咧嘴一笑,双手往前一送,又道:
  “大人,这是俺娘亲手织的鞋,送给秦大人,俺娘说了,秦大人对俺们有厚恩,俺们不能白吃秦大人的粮食。”
  马元龙摇头一笑,说道:“不是说了,秦帅不缺你们的一双鞋,赶紧回去吧,天气怪冷的。”
  实际上,在往常的了望楼下面是没有篝火的,值班的镇国军都穿的很保暖,加上了望楼上面防风措施做得很好,在上面压根就不觉得冷。
  这两堆篝火并不是为了值班的镇国军设立,而是为了这些佃农设立,如果任由这些佃农在这里呆上一整晚,还真有可能活活冻死。
  几十名佃农齐齐摇头,那名憨头憨脑的佃农又道:“俺们知道,俺们都知道,秦大人真的太好了,俺们以后一定努力干活,一天干八个时辰,不,十个时辰!”
  马元龙摇头一笑,不再说话。
  这些佃农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且非常的执拗,非得要送礼,打也打不走,骂也骂不走,跟他们讲道理完全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啊,马元龙也任由这些佃农去了,反正这场的场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每天都会有,且每天都不重样。
  十万多的佃农,就算每天来一百个,那也不知要排到猴年马月去。
  ……
  长孙皇后连夜乔装打扮一番之后,便带着几个贴身侍从出了长安,径直来到首阳山。
  来到首阳山的时候,天还未亮,想来帝师还在睡梦之中。
  而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在山门之外等待着帝师醒来,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这样,帝师答应救治二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只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情况似乎跟自己预料中的不太一样……
  为什么?明明是卯时,山门之外却有那么多人围在一起?
  细细观看一番,长孙皇后心中震惊了,这些佃农……竟然是来送礼的?
  冒着严寒,宁愿在这里彻夜等待,也要给山庄之中的帝师送礼?
  所谓眼见为实,听二郎说一百遍关于帝师的事迹,也不如她亲眼看一遍来的印象深刻,这还没见面呢,帝师的恩德就给长孙皇后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又是来送礼的?”马元龙看着缓缓走来的一行人,眼中闪过一抹狐疑。
  这行人的穿着虽然朴素,但气质淡雅,看起来完全不像佃农,更像是大户人家的达官贵胄。
  只是……达官贵胄在这种时候来这里做什么?
  陪同长孙皇后而来的力士往前一步,行礼之后,态度恭敬道:“请问是马元龙马将军吗?”
  马元龙脸色一沉,仔细打量了一番来人,皱眉道:“你们是什么人?无缘无故来到这里做什么?”
  力士感受到来自马元龙的杀意,吓得双腿一软,差点没站稳,刚想说话,身后的长孙皇后站了出来,说道:
  “马将军,冒昧打扰帝师休憩,观音婢不胜惶恐,但真的是有要紧急事,恳请能见上帝师一面。”
  “观音婢!”马元龙乍一听到这个字眼,心中顿时大吃一惊。
  他自然知道这个字眼的含义,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敢用,那就是当朝皇后长孙氏!
  但他乃是跟随在秦天朗身边南征北战的大将,虽然心中震惊,但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不卑不亢道:“小人见过长孙皇后,只是……如今秦帅正在寝睡,恐怕皇后来的不是时候。”
  “大胆!”一旁的力士顿时大怒,一指马元龙,尖声道:“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让皇后在外头等候!”
  “住嘴!”长孙皇后冷冷一瞥力士,“本宫说话,什么时候有你说话的份。”
  力士瞬间冷汗直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色苍白,神色惶恐,已经被吓得说不出话。
  长孙皇后看向马元龙,带上一抹微笑,说道:“我和帝师算是旧识,也算朋友一场,见一面总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
  马元龙脸上露出为难神色,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
  对方是皇后,这点面子是应该给的,但如今秦帅正在睡觉,要是叫醒秦帅的话,他又觉得有些不妥。
  长孙皇后将马元龙的脸色变化看在眼里,心中一喜,又道:“既然帝师正在休憩,那我便在这门外等候,待帝师醒来之后,劳烦马将军替我通报一声。”
  “多谢皇后理解。”马元龙抱拳道,对于长孙皇后还是有些敬佩的。
  身为皇后,地位何其尊崇,能够放下架子在门外等候,这本身就是给足了秦帅面子了。
  当然了,秦帅也确实当得起这样的待遇。
  大唐之内,能够让皇后这样的,估计也就唯有秦帅一人了。


第49章 帝师!救救二郎吧
  东边,一抹紫气东来,照耀在首阳山上,松柏上的雾凇反射出紫白色的光晕,将整个首阳山都笼罩在紫白色光芒之中,宛如人间仙境。
  秦天朗刚起床,就看到了在门外等候的马元龙,便问道:“元龙,出了什么事。”
  “秦帅,昨夜卯时,长孙皇后忽然来到首阳山,如今已经在门外候了一个多时辰了。”
  秦天朗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长孙无垢这时候来首阳山做什么?”
  “秦帅……是否见长孙皇后?”
  秦天朗想了想,决定还是见对方一面,对方毕竟是皇后,虽然他不想跟其产生过多的联系,但起码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带路吧。”
  不多时,秦天朗便看到了在门外等候的长孙无垢。
  长孙无垢乃是皇后,何曾在外面站过那么久,尤其是如今的天气已经达到零下十度左右,寒冷无比。
  长孙无垢就算穿了件貂皮大氅,依旧被冻得手脚僵硬、嘴唇发白,身子宛如筛子一般颤抖。
  不过,当长孙皇后一眼看到秦天朗的时候,眼中忽然爆发出强烈的光彩,猛地往前走一步,不曾想因为身子被冻僵的缘故差点摔倒。
  “皇后!小心呐!”一旁的力士和侍女一脸的骇然,要是皇后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那他们也别想活了。
  长孙皇后却是不管不顾,快速来到秦天朗身前,微微行礼之后,说道:“拜见帝师!”
  秦天朗面无表情,抱拳行礼,道:“皇后不必如此,秦某只是一介平民,当不起皇后这番大礼。”
  “帝师过谦了,二郎一直都把帝师当成恩师呢,三年来一直心系着帝师,时刻盼望着帝师能够回朝。”长孙皇后说道。
  “如果是为了劝我回朝的话,那还是免了吧,秦某只是一介平民,不想参与那朝堂大事。”
  长孙皇后眼中闪过悲伤,声音变得凄婉,说道:“帝师,前日陛下听闻帝师不肯回朝的消息,积郁成疾,竟然吐血晕了过去,至今生死未卜!
  还望帝师念在昔日师徒情分,回朝救救二郎吧!”
  秦天朗眼中闪过一抹意外,历史上的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应该是非常健康的,难道是自己的到来已经影响了历史轨迹的发展了吗。
  但是,他为什么要救李世民呢?
  “生死有命,此乃天数,秦某只是区区一介平民,医术浅薄,救不了谁。”
  这句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少不了一个渎君的罪名,敢说当朝天子病死乃是天数,这样的话可不是随便就能说的。
  但这话从秦天朗口中说出,便不是什么事了。
  长孙皇后听到这话,身子僵硬在原地,如遭雷击,脸上的血色正在迅速褪去。
  她试想过被拒绝的情形,但当真的被拒绝之后,心中的绝望和悲伤还是远超出她的想象。
  那是一种掉入深渊的绝望,就连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无情吞噬。
  “帝师,何必如此无情?”长孙皇后颤声说着,又看到秦天朗淡然到淡漠的眼神,感觉心中的冰冷远远超过身体的冰冷,不知不觉,眼眸已经带上泪花。
  秦天朗转过身,淡漠道:“三年前我割发断义,就已经跟李世民断绝关系了,如今我只是一介平民,与他李世民没有丝毫的关系。”
  “帝师!”长孙皇后声音哀苦至极,宛如泣血:“二郎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唯有帝师出手才能救治二郎啊!请帝师发发慈悲,救救二郎吧!”
  “生死,有命。”秦天朗说完,转身走去。
  “元龙,送客。”
  “啊?”马元龙一脸欲言又止,看着离去的秦帅,又看着满脸绝望悲伤的长孙皇后,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他只是犹豫了一会,就做出了决定:“皇后娘娘,请吧。”
  就算对方的皇后又如何,他只忠诚于秦帅。
  一旁的力士眼中闪过一丝狰狞,伏低身子,声若细蚊道:“娘娘,帝师不肯回朝,是否将其……强行绑回长安?再以秦家作为要挟,如此的话……”
  长孙皇后用一种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力士,忽然怒道:“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你是想死吗?!”
  “老奴不敢!”力士吓得直接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他这也是为了皇后着想啊,如今帝师不肯回朝医治陛下,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了。
  但他却低估了秦天朗的影响力,就算如今秦天朗已经退隐三年,其在长安,乃至整个大唐的影响力依旧大的惊人。
  别的不说,就说塞外的吐蕃和突厥,之所以迟迟没有发起大的战争,就是因为顾忌秦天朗的存在。
  只要秦天朗还在世一天,吐蕃和突厥就绝对不敢发动大的战争,只敢打一些中小型的战役,这,就是他秦天朗的影响力。
  且秦天朗乃是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成为对方的老师的,玄武门之变也是秦天朗帮着肃清各种内忧外患,才让李世民安稳地坐上了皇位。
  这其中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估计没人能说出个大概出来。
  而且,秦天朗的武功有多高,除了他自己以外,外人是一无所知的,如果他有心想走,试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