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两三年,则残于赵长衣之手。
如今霍姓武将和高丽仙重振西军,军纪严明,日夜操练不停,如今西军再次焕发出当年风采,战力飙升,哪怕是未曾驻军到广西边境,哪怕是如今在和禁军对峙,也压得大理边军喘不过气来。
毫无疑问,若是大理敢犯境,西军必然放弃禁军这边,回兵强势弹压。
在李汝鱼时候,西军就不遵从临安的军令——确却的说,是不遵赵晋和赵飒的军令,对于枢密院那边的态度倒是缓和的很。
按说,这应该是没差别的。
枢密院狄相公,这位女帝手中的枢相公,如今也是幼帝手中的枢相公——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枢相公对大凉赵室的忠诚。
问题在于,一旦赵飒和赵晋提及让西军挥师北上进逼凤翔府等地时,枢相公总会用各种理由拒绝,偏生还都在理。
赵飒和赵晋为此没少吃瘪。
又找不出枢相公的矛盾,这使得赵晋和赵飒两人恼怒万分。
倒也不全是枢相公的功劳。
还有枢密院副相公王竹书。
这位读书人鬼点子实在太多,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点不要脸。
当一个读书人不要脸的时候,是他最可怕的时候。
对于赵室而言,最大的敌人不是霍姓武将和高丽仙的西军,而是驻扎开封一带的铁脊军,自李汝鱼死后,镇北军和西军没少打。
然而打来打去,镇北军有岳单,有虞弃文,有郝照,有白衣枪王,然而就算如此,进攻燕云十六州却进展缓慢,几乎可以说毫无进展。
铁脊军中的人才,不输镇北军,甚至更胜一筹。
君子旗、白起、徐骁,拱卫开封西南方向的徐秋歌、谢长衿以及手持丈八蛇矛的猛将燕人等众多大人物,哪怕是要双线开战,在寿州一带再开一线战事对上禁军,也绰绰有余。
当然,前提是西军保持当下态势。
若西军和镇北军一样,也趁机吞噬开封的势力范围,那么铁脊军输的概率就大多了。
毕竟都不是善茬。
所以目前大凉境内很乱,境外,还有大理之王白愁飞,这位包藏祸心想飞之新不死的大理新帝,很可能在等待时机。
对于赵室而言,目前不算灭顶之灾。
比起当年的半壁河山,还算幸运很多,但比起之前黑衣文人布局,女帝顺势而为打造出的天下三分局势,则要险恶一些。
毕竟,如今赵室天子压不住人。
仅仅依靠一个赵晋和一个赵飒,哪怕加上枢相公,分量也还是差了些。
须知西军的霍姓武将、高丽仙,镇北军的岳单、虞弃文、白衣枪王,铁脊军的瘸子徐骁、白袍将军君子旗,再加一个横空出世的白起,哪一个不是百年难逢一出的天骄。
除了女帝,谁能镇得住?
是以实际上这一次的天下乱势,比起之前女帝打造出的天下三分,更危险。
女帝的天下三分,一切尽在掌控。
如今的乱势,没有一个人能掌控,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毕竟短期内西军态度含糊,镇北军在南下,铁脊军有反叛迹象。
可没准时间一久,西军也反了呢,镇北军独占北蛮草原,岳单裂土称帝了呢?
那时候,将是天下群雄共逐鹿。
赵室便真的名存实亡了。
直到此刻,大凉天下的一些人,分外想念东去的女帝,也有那么一些人,开始想起了一个已经死去了的人。
不止是开封铁脊军中,蜀中、北蛮草原,甚至于禁军和临安朝堂,也有那么一些人,想起了那个死在了琅琊山的藩王。
……
……
蜀中,已经从当初的地动之灾中恢复了不少生气。
匆匆去过渝州防线又返回的蜀中锦官城的高丽仙和霍姓武将,很快就重心放到了灾后救援事宜上,他俩明白,铁脊军一日尚存,禁军就绝对不会对西军下刀。
索性回蜀中高枕无忧。
救了无数灾民,本该松懈放心一下的两位西军统制,此刻却齐聚在霍姓武将那座不算豪华,征用了一位小土豪府邸作为办公用的统制府。
两人看着公事桌上那封谍报,面目凝重。
高丽仙叹气又叹气。
霍姓武将也沉默不语,两人都被谍报上的内容给压得喘不过气来——尽管两人都是绝世名将,可谍报上的内容实在太过骇人听闻。
许久,高丽仙才问道:“你怎么看。”
作为副手,高丽仙和霍姓武将相处得还不错,如今了解更多,才知史书没有骗人。
而霍姓武将也分外欣赏高丽仙。
闻言没有回答,反问:“我并无惧战之心,但仅靠西军,此事难于登天,然而如今的大凉天下局势,你觉得能共心御敌否?”
高丽仙冷笑了一声。
不是笑霍姓武将,他在笑目光短浅的赵晋和赵飒——当然,也不能说两人目光短浅,只是立场不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道:“铁脊军我倒是不担心。”
霍姓武将颔首,“镇北军那边倒也有可能,毕竟岳单姓岳,大凉的岳。”
高丽仙也是同意此言。
两人对视一眼,那么问题在于临安和西军。
不能服众啊!
不能服众,那么西军、镇北军和铁脊军就会散沙一团,很难发挥出最强的战力。
这倒不是皇权的问题,论服众,坐拥皇权的赵室自然得天下之心,然而女帝打造出女帝之剑,又有一系列神鬼莫测的手笔,却早将这个天下之心敲碎了。
说到底,这个局势还是女帝一手打造的,而且是有意为之。
但落到最终,还是异人的出现。
西军、镇北军、铁脊军中,掌控大权的几乎全是异人,而且都是名垂青史的百战名将,能够忠于这个天下已经很是难得。
何况要忠于一个幼帝?
这就让皇权这个东西变得有些尴尬了。
两人几乎同时叹道:“天下,需要一个人啊。”
如果是女帝最好。
女帝不再,那就只能是另外一个人。
因为他,代表女帝!
可惜那个人死在了琅琊山。
第643章。642章 我赵晋后悔了!
燕云十六州的战事,怎么说呢。
确实是真打。
至少岳单是真心想夺取燕云十六州,而镇北军这么些年来,也一直被铭刻上了一个岳字,且如今赵室幼帝着实难以服众。
再加上虞弃文和郝照等人也完全尊岳单为王。
镇北军的军心便上下通齐。
岳王说战,那便战。
更何况,镇北军中一些眼光卓著的谋臣和将军已经看出,铁脊军是铁了心不尊赵室,只循藩王李汝鱼的命令。
李汝鱼死了,铁脊军便成了徐骁和君子旗的铁脊军。
自然可战。
若是拿下燕云十六州破了铁脊军,就算岳王爷依然只是大凉的王爷,我镇北军儿郎也是为国平叛,如果岳王爷有心做那第二个大凉太祖,那么我等镇北军儿郎,便可做那开国功臣。
何乐不为。
铁脊军就很单纯。
他们只知道一件事:李汝鱼死在赵晋手上。
一般士卒或许对这个感触不深,但那些中高层将领,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观渔城铁骑南下的精锐,以及襄阳老卒。
他们想要大凉赵室给一个说法。
赵室没有。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反正铁脊军从最早到如今,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李汝鱼的军队,李汝鱼一死,大家迟早是被清算的命。
与其坐以待毙,为何不争上一争。
说到底,家国大义再大,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放弃小家之情。
蝼蚁尚且偷生。
不过燕云十六州的战事,随着从蜀中西军送出两封署名盖章的公文到岳单帅府,到开封铁军都统制府后,倏然间就平静了下来。
几乎是同一天,双方根本没有彼此通气,攻城的撤兵,守城的整顿。
战事骤停。
那两封公文,是高丽仙和霍姓武将署名盖章。
只说了一件事。
但这一件事,却让铁脊军的徐骁、君子旗乃至于白起震惊莫名,岳单亦是如此。
当然,同样的内容,以折子的形式送递去了临安。
毕竟表面上,西军霍姓武将和高丽仙,依然尊临安赵室的赵祯为帝。
是臣,当然是上折子。
于是天下的目光,倏然间便凝聚到了那一行字上:西域之外,雄师十万有余,国号徵,疑为先锋,半月抵境。
……
……
北蛮草原,在云州之北百里外的一座重镇上,矗立着一座临时帅府。
岳单坐在椅子上,面目凝重。
披甲的虞弃文、郝照亦是如此,依然穿着便服的白衣枪王神色倒还淡然,毕竟他早已没了雄心,他现在只是作为一个武将,遵循着岳平川的遗命而已。
岳单扬了扬那封从蜀中来的文书,看向虞弃文,“天地大变之后,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有些早。
在岳单和虞弃文先前的预测推演中,东土雄师若要前来,加上情报收集刺探、战前动员等耗费的时间,至少还需要一两年。
如今却出现了雄师。
显然在东土那边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东土雄师提前出兵。
这些事很可能和女帝东去有关联。
虞弃文凝重的点头,“确实来了,区区十余万人倒是不足为惧。”
区区……不足为惧……
两个词,足以彰显这位儒将的底气。
然而他确实有资格说,而且帐中诸人没一个人觉得有何不妥,须知这段时日燕云十六州的战事策略,几乎全是出自虞弃文之手。
岳单的方天画戟和白衣枪王的枪确实厉害,然而兵道都一般。
而郝照么,守城天下无双。
不过整体战场的大规模谋略,其实比起岳单好不了多少,甚至还稍逊一筹。
镇北军就依靠着虞弃文一个的兵道谋略,硬生生在燕云十六州和铁脊军打了个旗鼓相当,须知铁脊军领军之人是君子旗和徐骁,甚至还有白起!
当然,也不能因此忽略镇北军的百战不惧。
郝照点头,“确实如虞将军所言,十万人余人,西军便可硬撼,然后高丽仙和霍将军也说过,这极有可能只是先锋部队。”
这才是最骇人听闻的地方。
十万余雄师,仅仅只是先锋,那要是加上中军和殿后的,岂非得有数十万之巨?
甚至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须知大凉天下出战之时,若有雄师十万,那么一万余人的先锋便不足为奇。
岳单点点头,“若是如此,西军哪怕是霍将军和高丽仙,在绝对兵力劣势下,哪怕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也难以阻东土雄师。”
百万东土雄师,几乎要十倍于西军,如何打?
虞弃文苦笑,“若真是如此,那么大凉天下若是不想成为第二个大理,就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
众人对视一眼。
大家都知道那条路:西军、镇北军、铁脊军、禁军联手!
但当下局势,怎么可能做到。
女帝不在,就算这四支军队联手,那也只是联形不合心。
战力大减。
岳单沉默了许久,忽然抬头问白衣枪王,“张叔,当年我父亲究竟是如何说动你,让你一位枪王甘愿在这镇北军当一个籍籍无名的老卒。”
白衣枪王笑了笑,“朋友耳。”
岳单也笑,“我知道,但朋友之外,还有原因。”
白衣枪王收敛了笑意,沉吟良久,最终才说:“他曾说过一句话,任你是过往帝王、将相,可既再生大凉,便是大凉天下人,过往云烟随它去,我等便做那问心无愧,何须再寻过往辉煌。”
起身,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虞弃文和郝照。
“这句话,两位将军不也听过么。”
说完欲出门。
“张叔何去。”
“取枪。”
“取枪何去。”
“蜀中。”
说完走出了帅府。
岳单看向虞弃文,虞弃文笑了笑,岳单又看向郝照,郝照没有笑,只是按剑起身,“末将无所长,若命有一刻在,则东土来敌不破城。”
岳单长身而起,“那便南下,过燕云十六州,去往蜀中!”
补充了一句:“北蛮残师,亦往!”
虞弃文大笑,“善!”
郝照领命起身,“我去传令。”
岳单长叹了一口气,“可惜了,如今大凉四军仅能联形,不能合心。”
少了一个人啊。
女帝不在。
遗憾的是,如今连李汝鱼也不在了。
……
……
开封。
徐骁、君子旗、白起、夏侯迟等人齐聚一堂。
众人没有说话。
但大家的心思都明白。
沉默了几乎接近一个时辰,徐骁看向君子旗:“传令?”
君子旗点头。
徐骁便长身而起,对守在门外的传令兵道:“传我命令,八百里加急,燕云十六州各驻军,若镇北军依然攻城,则开关门,弃城南下,若镇北军只是南下不攻城,则尽便利之事。”
传令兵讶然着奔去。
传完令,徐骁对众人苦笑一声,“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李汝鱼没死之事,随着守望之地来了一对姓楚的父女,在座的几人都已经知晓,当然,王妃谢晚溪等人也已知晓。
毕竟毛秋晴都回来了。
白起看向西方,“也许快了罢。”
身为杀神,他自然看清楚了当下局势,也看清楚了李汝鱼的用意,他的诈死,就是在等这个机会,只要他一回大凉,作为女帝代言人的他,很可能成为四军统率。
但想让赵室退出皇权之争,怕还是不可能。
除非他有更雷霆的手段。
几日之后,燕云十六州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镇北军挥师南下,前几日还打死打活的铁脊军,竟然也并排行军。
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共同南下,去往开封然后进入蜀中。
虽然军令不敢违。
但镇北军和铁脊军士卒之间,可没少怒目相向,甚至也爆发了小规模的斗殴,倒是没闹出人命。
但隐忧依然在。
镇北军和铁脊军,注定不可能同心御敌了。
……
……
临安,重臣齐聚。
六部尚书、左右散骑常侍、左右相公、参知政事、枢密院相公和副相公,加上坤王赵飒,以及地位卓著权兼了右散骑常侍的赵晋,皆在一室。
没有人怀疑西军高丽仙和霍姓武将那封折子。
东土雄师,真的来了。
来了咱们办。
只有一战。
可如今大凉这个局势,哪怕大家不内讧,联合起来对战东土雄师,可不合心,战力大降的情况下,能赢得了很可能有百万之巨的雄师?
难!
直到今天,赵晋等人才知晓东土究竟有多可怕。
仅仅是一个王朝,就能有百万雄师。
这样的王朝,在东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三个,简直不敢想象,东土那片世界究竟有多么宽广的疆域,才能有如此多的人口养得出如此庞大的军队。
绝对数倍甚至十倍于大凉天下!
人多,自然意见也多。
熙熙攘攘吵了三个时辰,直到天黑也没个结果,最终的争吵在于禁军要不要去蜀中,若是不去,西军失败了的结果谁也承担不了。
可若是去了,万一西军并不领情,反而会闹出不可收拾的局面。
枢密院那边是想去。
六部这边,加上赵飒和左右相公,则认为应该先等等再看。
最后闹了个不欢而散,
在大家彼此心里窝了一口气离开时,众人心中,终于想念大凉女帝的好了,也终于想起了那个死在琅琊山的藩王。
走出大门,赵晋一个人独行。
身后忽然传来沉稳脚步声,一身王袍的赵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