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733章

封侯-第733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庆点点头,又对吕青山道:“孩童强制入学的律法草案切不可闭门造车,朕也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去调查一下京兆和关中各地学校情况,百姓的意愿,还要算一下朝廷的负担,可以先在关中试行。”
  “微臣明白!”
  ……
  关中的天气有个特点,只要一场初雪后不久,另一场大雪很快就会到来,这几天乌云低垂,天气寒冷,大家都感觉会下大雪。
  果不其然,两天后,一场暴雪不期而至,大雪从夜里开始,先是漫天飘雪,很快起风了,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寒风挟裹着暴雪,呼啸了整整一夜。
  次日上午,陈庆被一声惊呼声惊醒,温暖被子里,余莲丰满柔软的娇躯搂着丈夫不肯松手,她媚眼如丝,期待着丈夫的恩泽。
  又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驰骋,暖帐里又再次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陈庆问道:“刚才外面为何惊呼?”
  余莲的贴身侍女在帐外禀报,“回禀陛下,外面的雪太厚,小青走错了路,掉进沟里去了。”
  “人没事吧!”
  “没事,被女侍卫们拖出来了,她整个人都被雪淹没了。”
  余莲搂着丈夫脖子问道:“陛下要起身了吗?”
  陈庆点点头,“起身吧!”
  侍女们立刻忙碌起来,替天子和昭容穿衣梳洗,陈庆穿上一件厚实的朱色缎面羊绒便服,头戴皮帽,身穿皮靴,他体质强壮,不用穿得太多,不像余莲,穿上绒衣后,还要裹一件狐皮大氅。
  陈庆坐上马车,前往自己内书房,今天是休日,他难得可以放松一下。
  暴雪下了一夜,天亮时雪已经停了,整个皇宫都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屋顶、地面都积了厚厚的雪,积雪最深处已过了膝盖,几棵大树也被积雪压弯了腰,远处,数百名亲兵正在清扫地面的积雪。
  主道上的积雪已经清理干净,马车直接驶入了宣汉楼,宣汉楼是陈庆内书房所在地,它其实是一座建筑群,占地约十亩,除了百间各种建筑外,还有几亩农田。
  陈庆走进了房间,姚梅连忙上前给他脱去外氅,书房里温暖如春,碳火烧得正旺,陈庆搓搓手笑道:“先上热茶,有点口渴了。”
  他在自己位子上坐下,姚梅连忙端上热茶,她关切问道:“这么大的雪,陛下的腿伤疼痛吗?”
  一旦下雪,陈庆腿上的箭伤就会疼痛,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算是他的宿疾了,贴膏药也没有用,唯一的办法就是热敷。
  陈庆笑着点点头,“泡温泉是个好办法,昨天泡了温泉到现在,腿没有疼过。”
  “陛下今天还要再泡一泡吗?”
  “吃过午饭吧!”
  陈庆接过热茶喝了一口,翻了翻桌上的重要奏折,虽然是休日,但一些紧急重要的奏折他还是要看的。
  他拾起一份紫红色信封,上面还有火漆封口,这是紧急鸽信或者鹰信的抄件,放在专门的信封里,紫红色表示最重要。
  陈庆取出里面的抄件,一边喝茶,一边细看,这竟然是燕山路转运使张哲从临璜府发来的鹰信。
  信中说,他和克烈部、塔塔部以及蔑尔乞部达成了协议,三家向雍军提供六百万只羊作为后勤支援,三家也完全接受大战后,雍朝占据可敦城及周边两百里的范围的决定。
  陈庆一拍桌子,赞道:“办得好!”
  “陛下又有什么高兴之事?”
  皇后吕绣从外面走了进来,她脖子上围的白狐皮正是音巴鲁交给牛皋的那条。
  “草原那边的消息!”
  陈庆笑道:“这么冷,皇后怎么过来了?”
  吕绣抿嘴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来问问陛下腿上旧伤怎么样?”
  “腿没有疼,昨天泡温泉效果很好。”
  吕绣又道:“那边正好有温泉,我们大人孩子都想泡一下,陛下要不要一起去?”
  陈庆当然愿意和家人一起,他虽然已是帝王,但同样也看重家庭,陈庆起身欣然道:“那就去吧!早上泡一下温泉,一天都松快下来。”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蒸气
  时间到十二月下旬,这天上午,陈庆带着七名相国来到了太学,今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研制了整整三年,又用近一年时间来改良的蒸汽机终于出来了。
  有了蒸气机,会在交通运输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蒸汽机火车可以晚了一点,但陈庆最急迫的是航运,有了蒸汽机船,不仅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快、运输量更大,而且通过蒸汽船,可以去探索更广袤的海洋和土地。
  不过陈庆先来到了农院,他要了解红薯的培植情况。
  杨度带领众人走进玻璃暖房,外面天气寒冷,但暖房内却十分温暖,阳光充足,使暖房内像春天一样。
  其实这种感觉大家都能体会到,相国们的家里都安装了玻璃,阳光好的时候,房间里就格外温暖。
  杨度带着陈庆和众相国来到最里面,这里生长着一片绿油油的农作物,陈庆一眼认出,正是红薯藤和叶子。
  “这么冷的天气,它还能生长吗?”陈庆蹲下问道。
  “当然可以生长会稍微慢一点。”
  杨度有了培植土豆的经验,很有信心,他笑道:“请陛下放心,像土豆、红薯这样的农作物,很皮实,比较容易种活,微臣有把握,明年开春后,会有很大收获。”
  “土豆播种如何?”陈庆又问道。
  “现在很顺利,我们在汉中府试种,种植了一千亩,明天将扩大到五万亩,在汉中一年可以种植两次,亩产量数千斤,可把当地的农民高兴坏了。”
  陈庆站起身对众相国道:“这也是一种类似土豆的农作物,叫做甘薯,也是从南洋那边搞到的,这种甘薯亩产量也很大,而且容易种活,口感甘甜,土豆还是一种菜,但甘薯就是真正的粮食了,可以说,有了甘薯,完全可以解决困扰历代王朝的饥荒问题。”
  众相国对层出不穷的新农产品已经有点麻木了,最早是棉花和木绵解决穿衣问题,紧接着南瓜和玉米又出来了,南瓜和玉米还没有完全消化,又出来了土豆,土豆影子还没有见到,甘薯又来了。
  众相国苦笑不已,周宽笑道:“我们都很期待新的农作物,说实话,现在我们更关心能够烧煤远航的蒸气机。”
  陈庆哈哈一笑,“好吧!等明年收获的时候再来,我们先去工院。”
  ……
  一行人来到了工院,严阔迎了出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陈庆微微笑道:“虽然你给了朕两个月的期限保证,但朕不在意你延期,朕只想看到好的结果!”
  “回禀陛下,其实一个多月前就好了,我们反复改进,十天前才最终定型,已经试验了好几次,都很成功顺畅,一定会让殿下满意。”
  “去看看吧!”
  严阔带着众人来到一间很大的屋子,屋子正中放着一座一丈高的锅炉,用熟铁制造,锅炉壁非常厚实,有一根长长的黑烟囱直通屋顶,锅炉上有很粗的铜管,这种铜管和火枪铜管不一样,它是用两半铜管合二为一,用铜水熔接,另一头就是一只巨大的黑箱子,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陛下,各位相国,这就是蒸汽机了。”
  严阔尽量用一种通俗的解释让相国们明白,实际上就是当年陈庆上课时的解释。
  “我们都知道烧水的时候,水蒸气可以把壶盖推起来,这是一种热力,孔明灯飞天和走马灯转动都是热力驱动,蒸汽机就是利用蒸气的力量,里面有一个铜塞子,蒸气先是推动铜塞子向前走,然后又改变蒸气的方向,推着铜塞子向后走,铜塞子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运动。”
  众人都理解了,用蒸气推动铜塞子前后运动,蒋彦先问道:“怎么改变蒸气的运动方向呢?”
  “用门阀!”
  严阔笑道:“就是前门和后门的关系,后门关上了,蒸气只能走前门,把铜塞子向前推,前门关上了,后门打开,蒸气又走后门,又把铜塞子推回去,就这样反复。”
  众人点点头,都理解了,蒋彦先笑道:“确实很精妙,严博士请继续说!”
  “然后铜塞子上有一根铜杆,大家请看!”
  众人走过来,看见铁箱子里伸出两根长长铜棍,在同时一前一后运动,严阔解释道:“这是给船用的蒸气机,大船两侧各有一个转轮,所以就需要两根铜棍,铜棍和轴盘的上连杆接在一起,连杆转动,轴盘就转动了,大家看见没有,轴盘上有两根很长的轴,它在一直转动。”
  周宽忽然明白了,“这两根轴就连着大船外面的转轮,对不对?”
  “一点没错,转轮就是这样不断地转动,带着船只向前航行。”
  蒋彦先笑道;“我在想,大车上转一个蒸汽机,是不是也可以带动车轮向前走,不用马了?”
  陈庆点点头笑道:“蒋相国说得一点没错,把船的转轮换成车轮,船不就可以在陆地行走了吗?当然,不叫船,叫做蒸气机车,但这需要修建一条专门的道路,这辆蒸气机车就像在水中拖着上百条船一样,也可以在陆地上拖着上百辆大车行走,一次运送数万石物资或者士兵去西域和草原,再从草原西域运送数万头牲畜或者数万石粮食回来,几天就可以抵达,这是不是我们就能超越唐宋,完全掌控草原和西域了,我们还怕什么异族崛起?”
  众人都听得热血沸腾,从汉唐以来,朝廷对西域和漠北草原都是鞭长莫及,最后失控,如果真有这种大量运送人力物力的蒸汽机车,几天内就抵达,那真的就能完全控制草原和西域了。
  “陛下,可性吗?”蒋彦先问道。
  陈庆点点头,“完全可以行,但不一定是现在,可能数年后,十年后,蒸汽机火车就会出现。”
  “火车!”
  严阔点点头,“这个名字好!”
  关于火车的想法,陈庆已经和严阔以及其他大匠们沟通过,他们目前最大的难点是生铁产量不足,不过将铁火雷运用于矿山后,矿石产量就会大大增加,生铁产量也会大量增加。
  “请问严博士,这又是什么?”周宽指着另一根连通锅炉的铜管子问道。
  “那是冷凝管,蒸气又从这里回去,冷凝成水后又重新流回锅炉。”
  严阔又道:“各位相国,这种蒸气机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制作起来难度极大,否则我们不会研制三年时间,我们还曾经因为炉壁太薄而发生爆炸,两名工匠不幸身亡,我们才知道了水蒸气膨胀的力量,所以要加厚炉壁,而且每隔两个时辰要放一部分水汽,减轻膨胀压力。”
  众人从研制工坊出来,在大堂坐下,陈庆道:“下面就是要安排工匠建造蒸汽机了,还要上船试航,请问严博士,太学参与研制蒸汽机有多少人?”
  “回禀陛下,学生有二十二人,工匠目前有三十七人,加上微臣,正好六十人。”
  “那你们建造一台蒸汽机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各种财力物力充足,大概一个月能造一台。”
  “财力物力都不是问题,包括学生在内,所有人都按照一级工匠待遇,需要多少钱、多少材料、多少士兵都能保证,朕希望你们能再招募五十人,一个月能造两台蒸汽机。”
  严阔连忙道:“陛下,我们需要的不是普通工匠,恐怕招募不到。”
  陈庆对蒋彦先道:“蒋相国,你来安排工匠吧!”
  蒋彦先点点头,“可以把蒸汽机列为特等事项,等同于铁火雷,微臣会让匠作监安排最好的工匠。”
  “然后就是保密问题!”
  陈庆对严阔又道:“朕之前就给你们说过,朕需要再次强调,所有的图纸、技术和关键人员不得外泄,内卫会派人监督,各位,天下之大,不仅仅是我们汉人王朝,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强大的国度,一旦他们学会我们的技术,很多重大机遇我们就会失之交臂了,我们将愧对子孙。”
  严阔点点头,“请陛下放心,绝不会泄露!”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申请
  从太学回来,陈庆意犹未尽,又把各位相国召集在议事堂内。
  “在参观蒸汽机时,朕忽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关于保密,实际上,保密做到极致的是铁火雷,金国和宋朝绞尽脑汁都没有把铁火雷的秘密偷走,现在蒸汽机研制成功,朕又想到了保密,但这一次心中却有点犹豫,朕不知道这个保密的想法是不是错了?”
  “陛下担心什么呢?”蒋彦先问道。
  陈庆沉吟一下道:“蒸汽机不是铁火雷,它将推动雍朝走向强盛,如果各行各业不使用它,它就无法发挥出巨大的能力,更重要是,它才刚刚开始起步,还有巨大提升潜力,如果我们拘泥于保密,很可能它就无法再进步。”
  “陛下认为目前的保密制度下能办得到技术绝不泄露吗?”
  陈庆摇摇头,“百密还是有一疏,有一颗铁火雷被高丽人偷走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走回头路,不准铁火雷用于民用,如果害怕别人偷走就把铁火雷锁在柜子里,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这时,张浚笑道:“陛下,微臣说一件事,可能对陛下会有所启发!”
  “张相国请说!”
  “大概是五年前,平江府来了几个波斯人,他们参观了平江府一户农家养蚕缫丝,提出用二十两银子买两对蚕走,这户农家就跑去报官了,几个波斯人被官府抓去重打一百棍,关了一年才放了他们,当然,这只是碰巧,如果对方拿出两百两银子,农民又贪图钱财,说不定就卖了,但至少在对外国人保密养蚕技术这件事上,官府和百姓都有共识。”
  “朕同意张相国的想法,要普及保密意识,尤其在官方和工匠中形成共识。”
  徐先图也道:“陛下还记得《大圣闹天宫》那本书吗?”
  陈庆点点头,“我记得,徐相国请会继续说。”
  “当时这本书卖得非常火爆,是《京报》印刷出售的,后来有一家书铺偷偷刻了一套板子,也卖出了几万册,赚了一两千贯钱,结果被《京报》发现了,立刻报官,那家书铺的店主被抓,没收了买书的钱,烧毁了板子,店主还被重打五十棍,在《京报》上公开道歉,最后一文钱没有赚到,还倒贴了几百贯,名声也毁了,后来《京报》把板子卖给了另一家书铺,书铺印刷了书在山东路和河北路去卖,也卖得很不错,赚了两千多贯钱。
  其实微臣觉得,只要蒸汽机的关键技术不卖,也允许别的大商人参与制造,天下的能工巧匠们不断参与,蒸汽机就会越做越好。”
  周宽也笑道:“制造蒸汽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微臣可以打赌,现在运一台蒸气机去波斯,他们也仿造不出来,光锅炉他们就铸造不了,那可是整体铸造,光那个模具就是大宋上百年的技术进步,才能造出来,波斯人连大船的铁锚都铸造不出来,还能铸造锅炉?”
  陈庆有些惭愧,这些相国的见识深刻,甚至还超过了自己,他们都懂得没有足够的国力和技术积累,造不出蒸汽机。
  自己封锁蒸汽机的技术机密,确实有点固步自封了,很不利于技术进步。
  陈庆点点头,“就这样决定吧!技术可以有偿转让给商人,允许他们自己建造,但所有建造的蒸汽机必须经过匠作监验收合格才允许使用,其次,严禁任何人把蒸汽机卖给国外,蒸汽机技术更不允许外流,违令者全家抄斩!”
  ……
  下午时分,陈庆吃罢午饭,在御书房闭目养神,这时,杨泰在门口小声道:“陛下,郑郡公求见!”
  陈庆坐起身问道:“郑统全吗?”
  “正是他!”
  陈庆点点头,“请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