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7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叫崔旭,是一个高丽人,也是一个仿造高手,在我们这一行中很有名,但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高丽人!”种桓呆了一下。
……
生活在雍朝的高丽人有不少,出现一个擅长做赝品的高手也不奇怪,但种桓还是觉得高丽人的出现有点蹊跷,这是他的一种职业警觉。
当然,这种直觉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主要是雍朝和高丽的关系有恶化的迹象,辽东的官员去给高丽送了信函,但他们依旧没有派使者前来参加登基大典。
高丽对雍朝的憎恨一方面来源于耽罗岛的失守,另一方面便是高丽人充当金兵马前卒,战场上被西军悉数杀戮,就算活下来的五万人也沦为矿工,高丽朝廷几次派人来辽东请求释放,但都被经略使钱俊和兵马使李复兴一口回绝。
正是有这种恶劣的关系,种桓听到‘高丽人’三个字时,才会产生了警觉。
不过现在他也暂时找不到这个崔旭在哪里?
当务之急,他要去查段平提到了三张柜票,两个月前的事情,正好就在这个期间内。
种桓带着手下再次来雍京柜坊总店,大管事杨春在贵客堂接待了他。
种桓取出纸条递给他,“这是三张柜票的番号,可能和钱票案有关系,你查一下它们的底细。”
柜坊里面留有底单,若已经兑付,总店还会有原件,杨春请种桓稍坐,他连忙去查了。
不多时,他拿来一个大册子,“种将军,真是让人惊讶啊!”
“怎么回事?”
杨春把三张柜票放在种桓面前,这是兑付了返回来的原件,杨春激动道:“这三张柜票底单也是刘钧开具的,一张两千贯,一张五千贯,一张一万贯,上面兑付的时间,就在钱票案发前十天,兑付地点也在京兆,奇怪啦!既然是同城,就没有必要开柜票,那可是去很远的地方才实用。”
种桓仔细看了看柜票印泥,他若有所悟,吩咐手下道:“去把段平请来!”
段平就在外面马车上等着,他一口答应协助种桓破这个案子。
不多时,士兵把段平请来,种桓笑道:“段先生请再看看这三张柜票,是不是你当日看到的那三张?”
段平仔细看了看,摇摇头道:“这三张也是假柜票,和那张钱票出于一人之手。”
杨春瞪大了眼睛,“不可能是假,这明明是真,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段平淡淡道:“你不信,去取一张新的柜票来,需要有印章的,我指给你看!”
立刻有管事跑去拿了三张柜票,段平对比一下道:“首先着笔就不一样,真柜票是写出来的,而假柜票是一点点描出来的,看起来好像一样,但在我看来,完全不是一回事。
其次是朱泥,真票用的朱泥有光泽,里面应该有少量的珍珠粉和油,但假票的朱泥没有珍珠粉,所以光感不一样,对着太阳看,就能分辨出来。”
杨春连忙拿着柜票到窗前对比,半晌他叹息道:“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有看出来,还真是不一样。”
他眉头一皱又道:“但柜票造假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可是实名使用,玉珮密钥都是唯一的,假的兑换了,真的就无法再兑换,既然真的也在他们手中,他们为何不用直接用真票兑换?”
段平冷笑一声道:“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想测试一下你们的辨别能力,事实证明,你们辨别不出来,所以就有了钱票上的造假。”
杨春如梦方醒,他上前躬身施礼,“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我姓段,是名画匠而已,卖画为生!”
“我们缺一个像先生这样的鉴别师,如果先生愿意屈尊,我们按照大掌柜级别,每个月给先生五十贯钱的俸禄。”
每个月五十贯钱的俸禄,段平着实动心了,他一个月卖画也卖不了几贯钱,他回头看了一眼种桓。
种桓淡淡笑道:“这是你的私事,我不干涉!”
段平毫不犹豫答应了,“好!我答应当你们的鉴别师。”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隐藏
回到内卫后堂,种桓召集几路人马碰头,种桓尤其关心追查商人刘钧的一路,此人几个月前先是把柜票拿出去作假,后来又做了钱票案,这就不是被胁迫能解释了,只能说明他是同伙之一。
指挥使张洪文负责调查刘钧,他躬身道:“启禀将军,刘钧已经失踪半个月了,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卑职问了他的妻儿,他们也不知道刘钧去了哪里?他们也表示非常担心,卑职又派人搜了他的书房,没有发现可疑之物。”
“他们原话怎么说的?”
“他妻子说,她已经好几天睡不好觉,他儿子说这两天提心吊胆,就怕父亲出事!”
种桓点点头,又回头问另一名指挥使,“纸张那边有消息吗?
指挥使躬身道:“我们去咸阳查了造纸工坊,那是官办造纸工坊,管事说,这种特殊用纸产量很少,只提供给朝廷和雍京柜坊,他们不对外供纸,但这种品质的纸除了京兆外,江南那边至少还有七家能造出来,还有苏州的一些小工坊也能造,所以在纸方面,恐怕很难找到线索。”
“既然如此,纸方面的调查就停止吧!”
种桓又回过头,对张洪文道:“刘钧妻儿的话中有漏洞,指挥使没有听出来吗?”
张洪文连忙躬身道:“卑职愚钝!”
种桓淡淡道:“刘钧这种商人外出买货卖货是常事,一去就要两三个月,不可能时时刻刻给家里报平安,他这趟出去才半个月,你觉得他妻子会担心得睡不着觉?他儿子会担心父亲出事吗?”
张洪文一拍脑门,“对啊!他们母子说谎了。”
种桓冷笑一声道:“我怀疑刘钧就躲在家里,半夜去他家潜伏,或许就会有收获。”
……
入夜,数十名内卫悄悄部署在刘钧家四周,三名内卫高手甚至匍匐在主堂的屋顶上。
刘钧是一名富商,他家的房子位于京兆南部新城,房子是新盖的,占地约一亩,只有前后两进,由于刘钧还没有得到勋官,他家只能请两名住家下人,一个小使女,一个老家仆。
雍朝的勋官制度越来越完善,为了鼓励纳税、鼓励富人做善事、鼓励教育、鼓励士兵从军立功,雍国设立了十二级的勋官制度。
勋官不光关系到社会地位、也关系到住宅大小、能否纳妾以及家中仆妇人数等等。
刘钧就是一个典型,他虽然是一个大富商,既舍不得捐钱做慈善,又因为种种税赋减免,他交的税也不多,以至于到现在还是白身,没有获得勋官。
以至于他虽然买了三亩土地,但只能建造一亩地的房屋,另外两亩地空着,他也不能娶妾,或许有人会说,想要女人去逛妓院青楼就是了,没必要娶妾。
说这话的人就不懂了,古人娶妾可不是为了下半身,而是为了传宗接代、子孙昌盛,古人没有剖腹产,生孩子就是鬼门关,正房是门当户对娶来的,涉及到财产和各种门第关系,正房妻子如果难产死了,损失将十分惨重,一般正房都不会多生,最多一个两个,想多养儿子怎么办?那只有娶妾这个办法。
所以用勋官来限制纳妾,这一招打中了很多大户人家和富商的要害,所以勋官制度也能顺利推行开来。
但这个刘钧是特例,吝啬不说,还想方设法钻空子,比如他家还有上门厨娘,这就是一种变通的办法,买上门做饭的服务。
时间渐渐到了三更时分,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家几乎都睡了。
这时,院子里左厢房的门吱嘎一声开了,一个中年女人从房间里走出来,手中拿着一个小食盒,正是刘钧的妻子。
伏在房顶上的内卫士兵精神一振,三双眼睛盯住了这个女人。
女人来到井边,把食盒放在吊桶里,慢慢放了下去,片刻把吊桶拉起来,食盒居然不见了。
三名内卫士兵面面相觑,原来井里另有乾坤。
……
半个时辰后,内卫上门了,直接撞开了大门,刘钧的妻子和儿子都跑出来,刘钧的儿子怒道:“白天我们就说过了,不知道父亲的下落,你们到底要怎么样?”
张洪文冷笑道:“我们的士兵口渴了,想问你们家借点井水喝!”
他手一指院子里的水井,母子二人顿时脸色大变,刘钧妻子扑通跪下,“求求你们放过我家官人吧!”
张洪文没有理睬她,对刘钧儿子道:“是我们放毒逼他上来,还是他自己上来!”
刘钧儿子万般无奈,只得去旁边杂物仓库取出一架长长的梯子,放进井里,又找来铜锣,在井中敲了三下。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从井里爬了出来,一边爬,一边埋怨道:“让你盐放少一点,就记不住……”
他一抬头,看见了满院子的内卫士兵,顿时吓得他满脸苍白,一动不敢动,两名内卫士兵直接把他从井提出来。
刘钧趴在地上磕头求饶,“我不是高丽人,我是被他们逼的,没有办法!”
刘钧的话透露出了重大情报,张洪文当即立断道:“把他们一家人都带回内卫!”
刘钧的儿子拼命挣扎,不想去,张洪文狠狠一瞪眼,“带你们回内卫是为了保护你们,留着这里等着被人宰吗?”
三人这才连忙出门了,上了一辆内卫马车,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
……
种桓就睡在内卫,听说抓到了刘钧,他立刻起身亲自审问。
刘钧不敢有半点隐瞒,一五一十交代了事情经过。
事情发生在三个月前,他在几年前曾经和一个高丽商人合伙做过生意,后来两人分利有矛盾,便分道扬镳了。
三个月前,这个高丽商人忽然找到他,愿意以低于市场价的三成卖给他一批上好布匹,条件是要柜票,刘钧动心了,当时办了三张柜票,在临潼县提了货,柜票也给了对方。
虽然这么近还使用柜票让人觉得奇怪,但看在货物便宜的份上,刘钧和对方成交。
但几天后,对方又找到他,把柜票还给他,要求用铜钱支付,刘钧虽然嫌对方烦,但还是照办了,他去把柜票兑换,把八千贯钱用船装满给了对方。
又过了两个月,对方又找他做生意,还是和上次一样的条件,要他开钱票,因为上次赚了两千贯钱,刘钧尝到了甜头,便一口答应。
不料对方提出了新的合作建议,让他搞一批旧兵甲,去日本换白银。
“等一等!”
种桓忽然听出一点蹊跷之处,追问他道:“对方为什么会让你搞旧兵甲?你以前做过这种生意?”
刘钧吞吞吐吐道:“我以前曾和淮西张俊做过一点生意。”
种桓冷冷道:“事关重大,我劝你老老实实说出来,不要让我拿你儿子的一只手一只耳朵来威胁你。”
刘钧脸色惨白,低下头道:“我和张俊是同乡,那个高丽商人找我,就是想从张俊手中高价买一批兵甲,张俊一口答应,通过我卖给了高丽商人十万支长矛和三万把战刀,这笔生意我拿了两万贯钱,这就是我起家的本钱,我后来改做布匹生意了。”
种桓还感觉还是有问题,既然他已经不做兵甲生意了,高丽人找他还有什么意义?这个刘钧还是有隐瞒。”
“你若不老实交代,我们就抓不到高丽人,你还是会被他们干掉,你继续隐瞒是在害自己和家人,你自己要想清楚!”
种桓一针见血,一句话说到了关键。
刘钧嘴唇剧烈哆嗦,他忽然跪下泣道:“我交代,我刚才说的一切都是假的,我重新交代,我不敢再隐瞒了。”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高丽
次日清晨,陈庆刚到遇到御书房,便有从事在门口禀报,“种将军有重要之事求见!”
“宣他觐见!”
不多时,种桓急匆匆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种将军有什么急事?”
“回禀陛下,钱票案有了重大眉目,但事关重大,卑职不敢耽误!”
“你说!”
种桓便把他们调查经过简单叙述一遍,最后道:“卑职也觉得奇怪,柜票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信物,也只能取一次钱,而造假钱票也是一锤子买卖,造假有什么意思?
直到昨晚我们抓到了商人刘钧,才知道假柜票假钱票只是一个表面事件,他们只是为了用这件事来威逼刘钧,因为伪造钱票是全家抄斩的大罪,刘钧没有了退路,便只能跟随他们去高丽。”
“你就值说吧!这个刘钧有什么重要作用,值得高丽人这么重视?”
“回禀殿下,这个刘钧曾是张俊手下的一名大管事,殿下也知道,张俊做了很多非法生意,这个刘钧就是替张俊做兵甲生意的大管事,张俊曾经卖过几批兵甲给高丽,就是这个刘钧经手,后来张俊灭亡,这个刘钧也洗白上岸,成为一个布商,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多年,当年和他做兵甲交易的高丽人又找到了他。
传闻张俊在败亡前夕,把大量兵甲火油隐藏起来,高丽人认为刘钧会知道,他们一直在找刘钧,两个月前终于找到了,他们用计策,派人一人假装和刘钧做生意,给他设了一个陷阱,后来又用银票给他设第二个陷阱。”
陈庆眉头一皱,“他们直接把这个刘钧抓走不就行了,还这么麻烦?”
“这个刘钧很狡猾,他原本叫做张华,长得很瘦,但现在他改名刘钧,又把自己吃得很肥胖,高丽人也不敢肯定是不是他,又怕抓他打草惊蛇,就设陷阱让刘钧犯下大罪,逼他逃往高丽,而认识他的高丽人目前在国内。
哪里知道刘钧发现对方是高丽人,他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企图,一直躲在水井下面的密室内,高丽人应该埋伏在他府宅外等他现身,没想到我们抢先了一步。
陈庆冷笑一声,“张俊是在江南败亡,一直被我们跟踪,怎么隐藏兵甲?”
“陛下,刘钧说这个传闻是真的,只是时间搞错了,不是败亡前夕,是张俊准备造反之前,他在江淮埋藏了大量兵器,一共有十三个库,他造反时启用了十座仓库,还有三座仓库没有启用,高丽人就在找这三座兵器。”
“这个刘钧知道吗?我是说兵器库的埋藏处!”
种桓点点头,“他说他知道!”
陈庆听得着实有些稀罕,高丽人为了搞到兵甲,无不用其极,居然打上了张俊宝藏的主意,偏偏传闻又是真实,要是高丽人果断一点,把刘钧一家人抓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偏偏高丽人画蛇添足,引出了钱票案,或许高丽人确实是有做假钱票的想法。
“这些高丽人怎么抓住,有办法吗?”
种桓点点头,“卑职听说高丽人很团结,我们可以从旅居京兆的高丽商人下手,就能把这帮高丽人一网打尽!”
“那你们得马上行动,刘钧被抓,这些高丽人肯定立刻分散逃亡,不太好抓了。”
“卑职明白,今天就行动!”
……
北宋时期,高丽人大量生活在宋朝,金兵入侵后,高丽人纷纷回国,一直到雍国建立,泉州开始有商船往返于高丽和日本,高丽商人又再次来到京兆,他们一方面享受到免商税的优惠,一面购买西域商人的稀罕货物,运去高丽卖高价。
在东城门附近有家新罗客栈,是高丽人所开,这里也是高丽人在京兆的大本营,几乎所有的高丽商人都住在这里。
客栈的大掌柜叫罗顺安,也是一名高丽人,来京兆比较早,在地价很低时买下了一家占地三亩客栈,当时是一共只花了千贯钱,现在已经涨到亩价八千贯了,短短五年时间就涨了六倍。
一早,一名关系比较熟悉的邻居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