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你能搞到情报?”
王崇山得意洋洋道:“那就是统领不知道了,有这些报纸,不出门可知天下事!”
他拿出整理出来的资料道:“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各种情报,我知道雍军总人数有七十五万人,拥有战马近一百五十万匹,我知道他们善于用火油和火器,他们和金国作战,很多细节报纸上都会有描述。”
李拔哥顿时有兴趣了,他接过资料看了看,问道:“还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有很多,你看这个!”
王崇山取过一份报纸,打开其中一版,“这边是市场动向,有每天粮食和布油价格情况,最便宜的粗麦,十五文一斗,最贵是苏湖米,五十文一斗,最近几年一直就是这个价格,很平稳,还有人口情报。”
王崇山又取过另一份报纸道:“这是年初户部公布的一个人数,估计有一千七百五十万户,约九千万人口,这边是生铁产量,去年产铁约七百五十万斤,今年并入燕山路和辽东路的生铁产量后,要突破一千万斤了。”
李拔哥倒吸一口冷气,无论人口还是生铁产量都是西辽的十倍,招惹这个一个强大的王朝西辽的新国策是否明智?
“再说说,还有什么有用的情报?”
“首领看这份报纸!”
李拨哥接过报纸细看,报纸上的标题是辽东近况,他会说几句汉语,但认识的汉字很少,基本看不懂。
“你说吧!什么内容?”
“就是说,辽东爆发瘟疫,辽东北部基本上没有人烟了,人口都集中在南部,而且是以汉人为主。”
李拔哥吃了一惊,“爆发瘟疫?”
王崇山点点头,“之前看到别的报道,金国就是灭亡的,因为爆发瘟疫,放弃上京,去临璜府,结果在临璜府被雍军全歼,现在过去了半年,人口没有了,瘟疫应该也结束了。”
“好!把所有的情报都整理出来,咱们派人送往西辽。”
李拔哥不再干涉王崇山看报纸了,虽然拿不到绝密情报,但这些公开情报,对他们就已经足够了。
……
七月中旬,西州回纥的特使一行三百余人终于抵达了京兆。
特使叫做哈剌巴鲁,是一名僧人,是可汗毕勒哥的国师,他能全权代表可汗毕勒哥和雍国协商。
当然,西州回纥是来求援,他们有灭国的危机。
陪同哈剌巴鲁一起来京兆的官员是沙州都督府长史孟长师。
当年,李成在山东路投降陈庆后,被陈庆任命为沙州都督,孟长师便是西军的法曹参军事,他跟随李成一起远赴沙州。
鸿胪寺卿李真出城迎接使者到来,因为来的人不是国王或者王子,所以不需要宰相出来迎接,鸿胪寺卿出来迎接就足够了。
更重要是,雍王登基,雍王朝建立,西州回纥也没有派使者前来参加登基,像南诏、吐蕃、李朝都派了使者前来,西州回纥却沉默了,所以雍朝对它并不满意。
而这一次,应该是国王或者王子前来朝觐,但他们还是没有来,只派了个僧人前来,就显得诚意不足了。
要不是西辽的缘故,甚至连鸿胪寺卿出来迎接的礼遇都不会有。
哈剌巴鲁一行被安排在贵宾馆下榻,孟长师则前往内政堂,汇报最新的情况。
事关重大,蒋彦先和张浚带着孟长师前来觐见天子。
孟长师着实激动,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沙州都督府长史孟长师叩见吾皇陛下!”
陈庆笑道:“原来是孟参军,好几年不见,免礼平身。”
陈庆又让侍卫拿了椅子让他们坐下,陈庆又问道:“孟长史把妻儿接去沙州了吗?”
“接去了,他们就住在敦煌县。”
“敦煌县如何?”陈庆又笑问道。
“回禀殿下,敦煌县一直是河西走廊汉人最多的县,现在也是一样,一半的人都是汉人,回纥人占三成,还有乌孙人、党项人、吐蕃人,目前百姓比较安定,大家也害怕西辽人会杀到敦煌来。”
“你认为西辽军会杀到敦煌吗?”
孟长师摇摇头,“卑职觉得不会,事实上,西辽攻打西州回纥并不是为了打开去草原的通道,他们根本不需要,直接从金山北部就能杀往漠北草原了。”
说完,孟长师献上一幅西域地图,陈庆展开地图,果然是这样,西辽大军完全可以从金山北麓杀过去。
“那西辽为什么要攻打西州回纥?”
“卑职觉得应该是为了报复!”
“报复?”
陈庆和两名相国交换一个眼色,陈庆问道:“什么报复?”
“当年耶律大石率领可敦城两万契丹西征,受到了西州回纥可汗毕勒哥的热情接待,并同意依附他,实际上,毕勒哥是畏惧耶律大石的两万精兵,耶律大石随后进攻黑汗,却遭到了失败,西州回纥立刻翻脸了,将留在西州回纥的数千契丹人全部杀死,可以想象耶律大石心中的仇恨。”
“所以你认为西辽东征并非是为了返回辽东?”
“不!不!”
孟长师连忙摇头,“这是两回事,杀回辽东一直是耶律大石的梦想,他现在已是暮年,来日不多,他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杀回故土,他多次公开表态,一定会称霸漠北,返回故土,他想灭了西州回纥只是为了后方稳定,他吸取当年的教训,已经不相信西州回纥了,一旦灭了西州回纥,他的大军必然会从金山南面长驱草原,微臣认为他不会攻打河西,耶律大石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报泄
中午时分,王崇山拿着一份报纸找到了李拔哥,“首领,你看看,哈剌巴鲁到京兆了!”
李拔哥一怔,“什么时候的来的?”
“这是今天的报纸,他应该是昨天抵达京兆。”
李拔哥沉思片刻道:“这一定是西州回纥向雍国求救了!”
王崇山笑道:“但西州回纥态度不诚恳啊!”
“为什么这样说?”
“我看了雍王登基的报纸,上面有南诏、李朝和吐蕃都派使者来朝贺,唯独不见高丽和西州回纥,这次来求救,居然不是国王或者王子,而是派国师过来,所以雍朝只有鸿胪寺卿回来迎接,而不是相国出来迎接,就能看出雍朝的不满。”
“你的意思说,雍朝不会出兵帮助西州回纥?”
“卑职不敢这么说,只是雍国出兵的代价会很大,西州回纥不一定能接受。”
李拔哥点点头,“那我们就拭目以待!”
停一下他又道:“情报暂停出发,等这次结果出来,再一并送往西辽!”
……
在胡货店的斜对面有一家杂货店,原本是个妇人开店,后来来了一对老夫妻,耳背得很,生意也不太好。
老两口似乎也不在意生意,整天就坐在店门口晒太阳,目光却盯住斜对面的胡货店。
但凡胡货店有伙计或者掌柜离去,老太太立刻会进屋,不一会儿,就会有一个骑了毛驴的中年人跟了上去。
不用说,杂货店就是内卫用来监视胡货店的眼线,杂货店的老夫妻虽然不是内卫的人,但他们的儿子是内卫指挥使聂平。
监视了十几天,聂平终于发现了端倪,立刻回内卫向种桓汇报他的发现。
“回禀将军,卑职发现他们基本上没有多少外出,也没和其他人有接触,也在奇怪他们怎么收集情报,今天卑职终于明白了。”
种桓饶有兴致问道:“他们怎么收集情报?”
“用《京报》收集情报!”
聂平笑道:“他们中有一个汉人十天前收集了一批旧报纸,卑职特地去问了卖报纸给他的商人,整整三年的报纸,商人高价卖给他,然后卑职今天就在他们扔的废品中发现了这个。”
聂平取出一叠报纸放在桌上,里面很多内容都被剪刀剪掉了,只剩下一个框子,“以前的报纸或许是烧掉了,但这十几份懒得烧,直接扔掉,卑职便知道了他们的情报来源。”
种桓拾起一份报纸,看了看道:“这份只剪了头版头条,是今天的《京报》。”
他连忙从旁边拿过一份今天的京报,对照一下,原来是西州回纥使者进京的消息。
“他们确实很关心这件事,我知道了,继续监视!”
“卑职遵令!”
聂平行一礼走了,种桓又在一堆剪切过的报纸里看了半天,这才起身进宫,这件事他要及时禀报天子。
……
此时,陈庆也在听取蒋彦先和张浚汇报,今天上午,他们二人代表朝廷和西州回纥使者哈剌巴鲁进行了第一次接触,了解对方的意图。
蒋彦先躬身道:“陛下,他们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希望我们出兵帮助他们抵御西辽大军的入侵。”
“我们的沙州军不是帮助他们抵御西辽军了吗?他们还要怎么样?”
张浚连忙道:“对方的意思是,我们出兵太少了,他们希望我们至少出兵五万,他们负担军粮。”
陈庆点点头,对从事杨泰道:“去把其他五位相国都请来,我们去隔壁议事堂!”
不多时,周宽等五名相国都赶到了议事堂,七名相国都到了。
陈庆这才对众人道:“今天主要深入讨论一下西州回纥之事,蒋相国和张相国,你们把上午和回纥使者接触的情况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蒋彦先便把今天上午和回纥使者哈剌巴鲁接触的情况简单给众人说明了一番,最后道:“哈剌巴鲁是回纥国师,地位崇高,他能全权代表国王和我们签署任何协议,说起来只是礼仪上差了一点,但对方很务实!”
陈庆淡淡道:“务实归务实,但诚意还是略显不足,如果是王子和国师同来,朕觉得会更有诚意一些。”
众人都听得出来,天子对西州回纥的轻视和失礼颇为不满。
陈庆又对众人缓缓道:“把大家召集起来,朕其实是想把一些原则事项给大家说清楚,虽然西州回纥无礼,但朕还是同意和他们谈判,和他们接触,最重要的原因是朕想重建安西都护府。”
这一语震惊四座,众人这才明白天子的雄才大略,并不甘心做一个守成的君主,而是继续向遥远的西方开疆辟土。
“陛下想建什么样的安西都护府呢?”周宽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
陈庆缓缓道:“朕想要的安西都护府,是和中原一样,有州有县,就像隋朝建立的西海郡、伊吾郡、且末郡和鄯善郡,但朕还想更远,设立轮台郡、伊丽郡、焉耆郡、高昌郡、龟兹郡、疏勒郡、碎叶郡甚至更远,和中原一样,有州有县,真正成为我们雍王朝的疆域。”
吕青山不客气道:“但陛下可知道,为什么隋朝的方案最终失败,而变成唐朝的方案,只建军城而不占土地?”
陈庆点点头,“朕知道,距离和时间使朝廷难以控制,不得不和西域各国共存,隋朝的郡县制变成唐朝的军镇制和羁绊制,现阶段朕也打算采用唐朝军镇制,这就是朕要和西州回纥谈判的原因,朕的条件就是要在轮台建立庭州,重建北庭都护府,和西州回纥并存。
十几年后,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几天便抵达北庭不再是梦想,那时,就能重新推行郡县制了,把西域彻底纳入雍朝的版图之中。”
众人听得面面相觑,周宽问道:“陛下说的新式交通工具是指什么,有眉目吗?”
陈庆点点头,“朕说的新式交通工具是指蒸气火车,太学已经研究了数年,终于有一点眉目了。”
……
陈庆的思路得到了众相国的一致同意,所有人都支持重建安西都护府。
谈判方针确定了,下面就是继续和西州回纥谈判,雍朝可以出兵十万帮助西州回纥抗击西辽东扩,但条件是,雍朝要重建庭州、伊州和西州,重建北庭都护府。
……
众相国散去了,杨泰对等候在外面的种桓道:“陛下召见将军!”
种桓连忙起身跟随杨泰进了御书房。
“微臣参见陛下!”
陈庆笑问道:“种将军急要见朕,可是有什么重要发现?”
“回禀陛下,我们发现西辽的情报探子另辟蹊径,居然从《京报》中寻找情报,他们收集了三年的《京报》。”
陈庆点点头,“这是一种聪明做法,事实上,《京报》中有很多重要情报,我们的国力,我们的军队,我们人口、物价、财政等等情报,都能在《京报》中找到,只要不是机密军事情报,正常的情报都有,对西辽足够了。”
“但今天他们知道了西州回纥特使到来的消息!”
陈庆笑道:“他们肯定很关注!”
“卑职的意思是,他们只能用人力骑马奔去西辽送情报,卑职可以拦截他们送情报的人!”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不要拦截,既然他们是从《京报》上收集情报,那就可以在关键时刻放一些我们想让西辽知道的情报。”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小聚
下午,种桓来到了雍京柜坊位于东大街的总店,总店占地约二十亩,在寸土寸金的东大街,能拥有二十亩土地,已经是不得了的实力了,也只有属于官方的雍京柜坊总店才有这样的待遇,万宝柜坊和江南柜坊的总店都在南面的京兆县,也才各占十亩土地。
雍京柜坊主要是仓库有几座,地下地上都有,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具体的店面建筑也只有三亩左右。
雍京柜坊就是从前的川陕第一柜坊,在天子登基后改了名称,并迅速向天下各县扩张,它隶属于户部,典型的官方柜坊。
柜坊大管事叫做杨春,原本是度支署郎中,现在专职柜坊,年约五十余岁,是个很精明能干的瘦小老者。
杨春把种桓请到贵客房就坐,又让伙计上茶,种桓歉然道:“之前陛下告诉我,说柜坊遇到了什么麻烦事,让我关注一下,结果我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刚刚才想起来。”
杨春捋须道:“无妨,这件事就算种将军不来,明天我们要去内卫报案了。”
“先告诉我什么事?”
杨春让一名账房取来木盒子,他把木盒子打开,里面是两张票据,“将军请看这两张票据。”
种桓拾起票据,是一张雍京柜坊钱票,金额是一千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票据,另外也是一张钱票,再细看,两张钱票居然一模一样,连号码都一样,都盖上了已兑换的印章。
“这……哪一张是真?”
杨春苦笑道:“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张是真。”
种桓愣住了,怎么可能,连发行人都分不清楚,那不就乱套了吗?
杨春叹口气道:“我先给将军说说这钱票是怎么回事,因为现在的柜票都是实名出票,必须在指定柜坊兑换,这样其实还是很不方便,我们便尝试着发行钱票,这种想法以前就有,但不敢实施,就怕敌人仿制,现在天下一统,我们便觉得可以试行,便发行了一千张大额钱票,每张都是一千贯,用一百万贯作为发行保证,所有柜坊见票即付,结果三个月后就出问题了。”
“就这一张出问题吗?”
“目前为止,就是这一张出了问题,但我们还有八十七张钱票在外面,没有兑换,也没有收回来,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
“这张钱票在哪里出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在哪个县城发现的?”
“都在京城发现,只不过不在一家柜坊,一家在我们的柜坊,另一张在万宝柜坊。”
“你的意思是说,这张钱票其他两家柜坊也认?”
“都认可!”
种桓点点头又问道:“那么这张柜票是谁买走的,难道是柜坊没有登记?”
“有登记,这个人我目前找不到,所以才想请内卫帮忙。”
“好吧!我知道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