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6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宝楼后院有一座小院子,院子里有一座两层小楼,平时院门关闭,楼上也拉上窗帘,显得颇为神秘。
不用说,这里便是朝廷在京兆的情报点,朝廷在京兆一共有三个情报点,一个是多宝楼,另外两个是商铺和客栈,但多宝楼是总部所在,一共有二十几名情报探子。
管事叫司马晖,是枢密院的一名官员,情报机构也是归枢密院管,徐先图虽然会在关键时刻配合陈庆,但不代表他事事都站在京兆这一边,情报点的机密他就不会泄露给胡云。
当然,陈庆也不在意这一点,徐先图的作用在于关键之时,平时也尽量不麻烦他。
吕绞就是探子其中之一,不过他人品不行,借钱不还,整天流连于青楼,着实让其他探子不齿,主管司马晖也很不喜欢他,若不是他姓吕,是王妃家族一员,司马晖早就把他赶走了。
不过这次吕绞却立功了,他提前得知了西军北上灵夏路的情报,也得知了丰州被游牧骑兵攻占,灵夏路形势不妙的情报。
这个情报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这就意味着陈庆的精力被分散,对张俊谋反之事顾及不了太多。
这时,派去灞桥的探子赶回来了,向司马晖禀报道:“确实有十万大军离开军营,向东北方向而去,还有四万头骆驼满载粮食物资跟随。”
司马晖点点头,应该是北上灵夏路了,只有北上才会用骆驼驮运货物,如果是去中原,那就肯定走水运了。
“去把吕绞找来!”
还好,吕绞正好在酒楼里吃饭,没有去青楼鬼混。
听说主管找自己,他连忙匆匆赶来。
“参见司马管事!”
司马晖笑眯眯拍拍他干瘦的肩膀,“这次表现不错,奖赏你十贯钱!”
吕绞受宠若惊,连忙躬身道:“应该的!应该的!”
司马晖想起一事,又笑眯眯问道:“你之前在京兆做什么?”
“在军部仓库里做主薄,是我大哥吕纬安排的。”
司马晖一怔,“吕纬是你大哥?”
吕绞苦笑道:“按照辈分他应该是我从侄,只是他长我好几岁,我们又是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我一直叫他大哥。”
司马晖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为什么好好的仓库主薄又不做了?”
吕绞当然不会说实话,他早有说辞,他叹口气道:“主要是我父亲的问题,我叔父吕青山做到参事,我父亲才是知州,让我父亲很不满,后来父亲又被监察署弹劾,陈庆准备将我父亲贬为知县,父亲一怒之下就辞官回临安了,我也只好跟着他回去。”
司马晖摇摇头道:“你父亲也不容易,这么硬的关系居然没有利用好,你要多和吕纬接触,明白吗?要请他喝酒,套问他情报,有些情报虽然不算机密,但对我们却很重要,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了!”
司马晖随即奖赏吕绞十贯钱,让他继续打探重要情报。
司马晖将灵夏路发生重大军情的情报写成鸽信,派手下赶去城外,将信鸽送往临安,当然,信鸽先到汴梁皇宫,再从汴梁皇宫转去江宁府,再从江宁府前往临安,要经过两道中转才送到临安,也很不容易。
但司马晖并不知道,这十万大军又折道向南,浩浩荡荡经过商洛道前往邓州,在邓州密切观察江南西路的战况,耐心等待着机会。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惨败
李回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南昌县,他的七万大军距离南昌县还有二十里,南昌县的数千守军就弃城而逃。
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兵临城下,这时,城门开启,知县带着几名文吏出城迎接宋军到来。
“下官南昌知县张新欢迎天军归来!”
李回奇怪问道:“你们知府和通判呢?”
“回禀元帅,他们在叛军到来前便已经逃了,其他县官也都逃走。”
李回哼了一声,“那你为何不逃?”
张新不亢不卑道:“若卑职也逃了,城中的百姓怎么办?”
李回点了点头,“先进城再说!”
大军浩浩荡荡进了南昌县,城内秩序井然,倒也不乱,李回问道:“城内有多少叛军?”
“回禀元帅,刚开始有几万军队,但不多久就撤退了,只留下几千军队,在城头插满旗帜,虚张声势。”
李回暗暗点头,果然被陛下猜对了,对方的真正目标是镇江府,而江南西路只是虚攻。
“城内还有多少粮食?”
“卑职不知,但他们仓惶逃走,没有携带粮食,估计有十万石左右。”
李回随即对巨师古道:“你率两万军守南县,我带领大军继续追击,彻底收复江南西路。”
巨师古迟疑道:“大帅,卑职总觉得敌军这样撤退有诈!”
李回恶狠狠瞪了他一眼,“这是天子的旨意,你想让我抗旨不遵,当第二个岳飞吗?”
一个抗旨不遵的大帽子盖下来,巨师古不敢吭声了。
李回随即下令大军休息一个时辰,然后出发追击敌军,同时令人去搭建浮桥。
一个时辰后,浮桥搭建完成,李回率领五万大军渡过浮桥,浩浩荡荡向北面江州杀去。
……
时间到了两更时分,万籁俱寂,南昌城内一片寂静,这时,隐藏在南昌城各处埋伏士兵出动,他们从各处向城北的城隍庙集中,很快集结成一千人的队伍,数十辆小型投石机也出现在军营四周。
一千人的队伍随即向北城门发动攻击,守北城的宋军士兵虽然有三百余人,但基本上都在熟睡中,杀了宋军士兵一个措手不及,片刻被消灭在熟睡之中。
城门开启,城外的三万余淮西军杀进城内,与此同时,安静的军营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势熊熊,浓烟弥漫,小型投石机将一桶桶火油抛进军营内。
军营内士兵哭爹喊娘,东奔西突,无数士兵被浓烟呛晕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巨师古心急如焚,率领数千士兵突围,他刚奔到军营大门前,一阵梆子声响起,箭矢如暴风骤雨般射来,巨师古措手不及,连人带马被射得跟刺猬一样,当场惨死。
其余士兵吓得纷纷跪地投降,淮西军接受投降,一批批士兵举手从军营内逃出来,士兵们没有选择,要么被烧死,要么投降,甚至想反抗都要被同伴先杀死。
两万军队最终没有能逃出南昌城,全军覆灭,近七千余人被烧死或者被浓烟窒息而死,其余士兵全部投降。
……
就在南昌城被偷袭的同一时刻,李回率领五万大军也在一片树林内休息,这里位于赣水西岸,距离赣水约二十里,方圆数十里内没有县城,距离他们最近的县城就是赣水东岸的南昌县,但也在四十里外了。
五万大军轻兵简行,只带了五天的干粮,正好够杀到长江边再回到南昌县,半夜里,北方忽然有十支火药箭飞射上天,这是有大队敌军来袭的警报。
士兵们纷纷从梦中惊醒,吃惊地望着天空火药箭。
李回大喊道:“全部起身!全部起身!”
远处轰鸣马蹄声响起,竟然是骑兵杀来了,只片刻,千余骑兵从他们休息的树林边奔过,无数火药箭射进树林,开始有松树燃烧起来,五万大军慌忙向南撤退,一部分军队刚撤退出树林,一万骑兵却忽然从西面杀来,杀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数万军队从北面杀来,树林起火,骑兵突击,宋军根本无法整军,军队秩序大乱,混乱中,只听无数士兵大喊:“李回逃走了!李回逃走了!”
军心迅速崩溃,没有人再愿意抵抗,宋军大败,数万大军在黑暗中向奔逃,淮西军在背后掩杀,士兵们互相践踏,投降者不计其数。
李回率军一口气逃出三十余里,天渐渐亮了,他收拢败兵,却发现已不足两万人。
这时,李回发现一个更可怕的事情,赣水上的浮桥消失了,他们渡不了赣水,水面上全部是淮西军的战船。
直到这时,李回才终于意识到他们犯下大错,张俊的主力就在江南西路,只是一步步诱惑他们渡过赣水,一旦他们过了赣水,他们就彻底完了。
一名斥候从南面奔来禀报,“启禀元帅,南面十里外发现三万淮西军,截断了南下道路!”
有一名斥候奔来禀报,“西面五里外发现两万敌军!”
这时,北面也出现了淮西军主力,十万淮西军从三个方向将李回的残军包围,而东面却是宽阔的赣水。
李回走投无路,也无力抵挡,士兵们几乎都是赤手空拳,为逃命连盔甲都丢掉了,人心惶惶,李回万般无奈,只得下令全军投降。
至此,江南西路的八万宋军,除了守上饶的一万人,其余七万军队全军覆灭。
……
中午时分,无数报童从《京报》报馆涌出,他们一边奔跑一边大喊,“号外!号外!江南西路宋军全军覆灭,巨师古战死,李回投降!”
随着报童的奔跑和一份份《京报》的投出,宋军在江南西路惨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临安城。
报上头版头条就是一行大字,‘江南西路八万宋军全军覆灭,巨师古战死,李回投降!’格外触目惊心。
下方详细描述是由于宋军贪功冒进,跨过赣水后被淮西军切断后路,军心崩溃,全军惨败,巨师古在南昌县被偷袭,两万军队被烧死或者投降。
消息传开,全城哗然,几乎所有的茶馆和酒楼都在谈论这件事,群情激愤,数万人聚集在御街朝天门前,愤怒大喊。
先是在海州惨败,十万军队全军覆灭,这才半年时间,宋军又再次遭到惨败,八万大军全军覆没,临安军民绝望到了极点,也愤恨到极点,为什么朝廷这么昏庸无能,屡战屡败?
数万百姓也没有什么诉求,就是聚集在朝天门前大喊,发泄内心的愤恨。
御书房内,一张《京报》摊放在桌上,天子赵构失魂落魄地坐在桌前,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报纸,大脑里一片空白。
这时,内侍小声道:“陛下,几名相公紧急求见!”
好一会儿,赵构才终于反应过来,点点头,“宣他们觐见!”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危言
片刻,五名相国快步走进了御书房,每个人都神情凝重。
秦桧躬身道:“陛下,现在还没有具体战报,甚至连飞鸽传信也没有,形势尚不明朗,但《京报》却妖言惑众,挑拨民众情绪,微臣建议查封《京报》,请陛下批准!”
赵构叹了口气道:“如果真是全军覆没呢?”
“陛下,这是两件事,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过于看重,但《京报》却挑拨民众情绪,败坏朝廷信誉,削弱陛下威望,实难饶恕。”
朱胜非也在旁边挑拨道:“陛下,不管战报是不是真,《京报》没有资格在朝廷前面发布这种消息,给朝廷带来极大困扰,上次海州惨败也是《京报》先刊登出来,造成的恶劣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消除,如果朝廷任其所为,那么朝廷的民心就渐渐涣散了,这或许就是陈庆发行《京报》的目的。”
黄龟年急忙道:“陛下不可,现在临安城群情激愤,若查封《京报》,必然会引来更大的混乱,更会损坏朝廷的信誉,而且一定引来陈庆的报复,当年可是陛下亲口答应开设报馆,微臣认为,可以约谈,但不能禁报!”
赵构发现徐先图站在最后,一直沉默不语,便问道:“徐爱卿的意见呢?”
“微臣在想别的重要事情,没考虑这种小问题!”
“小问题?”
秦桧不满道:“整个京城的舆论都被陈庆控制了,你居然还敢说这是小问题,那请问徐相公,什么是大问题。”
“张俊占领了江南西路是大问题,他现在会不会兵分两路杀向临安,我觉得是更大的问题,张俊大军什么时候杀到临安城下?我们拿什么守城?秦相国认为这些都是小问题吗?”
“这……简直是一派胡言,这种事情会发生吗?”秦桧怒视徐先图。
话音刚落,内侍在门外禀报,“陛下,严州急报,淮西军两万先锋已杀进衢州,严州告急!”
“啊!”
赵构腾地站起身,急道:“徐相国,这可怎么是好?”
徐先图冷冷道:“陛下可以问秦相国,他说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你——”
秦桧怒道:“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种风凉话,一点也不顾大局!”
徐先图很平静道:“陛下若要听微臣之言,请把秦相公请出去,否则微臣说的任何建议,他都会反对,然后他提出的建议,一定是惨败结局。”
秦桧大怒道:“一派胡言,我什么时候提出的建议是惨败结局,你把话说清楚!”
“海州之战是不是你怂恿陛下催促宋军进军?我身在扬州,颁旨特使却绕过扬州,绕过我这个主帅,难道不是你的责任?
催促李回即刻进军,不也是你的建议吗?结果导致中计全军覆没?难道你没有一点责任?还有,把张俊逼反,是不是你唆使陛下所为?陈庆占领荆湖南路和北路,是不是你强行插手谈判导致……”
“够了!”
赵构脸上挂不住,徐先图的指责让赵构听得格外刺耳,他一拍桌子喝道:“你们都统统出去,出去!”
众人只得告退出去,秦桧和徐先图互相怒视,跟着出去了,这时,赵构摆摆手道:“徐相公留下!”
秦桧心中恼火,暗暗咬牙,只得加快步子出去了。
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构和徐先图两人,半晌,赵构叹口气道:“不谈秦相公,说说眼下的局势,现在形势危急,朕该怎么办?”
“陛下要先恕微臣直言之罪,微臣才能说。”
“你说吧!朕赦你无罪。”
徐先图叹口气道:“江南西路之败,是李回无能且没有担当所致,这个关键时刻,陛下必须要把才干放在第一位,其他不重要,微臣之前推荐韩世忠,现在依旧推荐他,然后微臣再推荐吴嶙守镇江府,他现在在临安赋闲,正好启用!”
赵构想了想道:“这样吧!朕召开军政议事,要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再启用他们。”
徐先图点点头,“完全可以!”
“那《京报》呢?”
赵构又有些不甘心问道:“要不要查封它?或者命令它暂时停刊!”
徐先图淡淡道:“陛下,如果今天听了秦桧的谗言封了《京报》,微臣可以保证,张俊二十万大军一定会兵临临安城下,韩世忠和吴嶙都会被击败,而且是惨败。”
赵构动容,“为何?”
徐先图心中有点急了,这么明显的局面都看不出来吗?
张俊之乱不可怕,可怕的是张俊背后的陈庆,他已经拔剑出鞘,陛下却没有丝毫感觉,真是让人着急啊!
“有些事情是一种默契,不能打破,《京报》是陛下和陈庆达成的默契,如果陛下打破它,那陈庆一定会全力支持张俊,韩世忠和吴嶙面对的军队,恐怕就不是张俊的军队了,而是伪装成淮西军的西军,他等张俊攻破了临安,然后再扶持先帝在京兆登基,建立西宋,陛下觉得这种可能很荒诞吗?”
赵构吓出一身冷汗,这完全可能发生啊!说不定这就是真相。
“难道江南西路惨败,有陈庆的参与?”赵构紧张问道。
“陛下,陈庆一定参与了,他绝不会袖手旁观,卑职昨天得到一个情报,或许能旁证这一点。”
“什么情报?”
“是关于扬州知府罗吉,他已经带着家人北上了,据可靠消息,罗吉早就在京兆买了土地。”
“你的意思是说,叛军在长江北岸集结,是罗吉报的假消息?”
“应该是,淮西军现在才开始在扬州集结,而且战船还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