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600章

封侯-第600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将巨师古也是一员老将,同样经验丰富,他指着地图上的鄱阳湖道:“淮西军已经控制了水路,他们很容易从水路出击,切断我们的后勤和退路,元帅不可不防。”
  李回沉思片刻缓缓道:“不能因噎而废食,我的粮食可以跟随大军同行,不惧怕他们的水军战船!”
  “大帅,卑职认为还是步步为营比较好,用奇兵一是风险太大,二是不一定能拿下南昌县,张俊军队可不是乱贼,军队装备和训练都不亚于我们。”
  李回负手走了几步,终于点点头,“也罢!官家让我时刻把战报送给他,让官家来决定吧!”
  “不如大帅先夺回抚州,占据临川县,然后再向官家报信,效果会更好一些。”
  李回点点头,这个建议不错,抚州有淮西驻军五千人,全歼这五千人,夺回临川县,这其实就是战功了。
  “就依将军之言,出兵抚州!”
  ……
  李回留一万人守上饶,他率领七万大军继续西进,三天后进入抚州,很快杀到临川县城下,临川县原本有五千守军,听说朝廷大军到来,守将率军望风而逃,丢下一座空城,李回大军随即占领了临川县。
  他立刻向天子上书表功,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此时张俊就在南昌县,他当然也得到了李回率大军前来的消息,这让他暗暗欢喜,李回是什么人他很清楚,军事上才能平庸不说,还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在官场上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这样的人当主帅,张俊当然求之不得。
  不过巨师古倒是经验丰富,不可轻敌。
  宋军占领临川县不久,张俊便得到了消息,他立刻召幕僚杨石来问策。
  大帐内,杨石对亲兵道:“你先去禀报,我换一件衣服就去见大帅!”
  亲兵先去了,杨石立刻问李叶城道:“张俊必然是想问我如果应对宋军进逼,你认为该怎么办?”
  李叶城从怀中摸出一根鸽信笑道:“昨天我收到雍王殿下的回信,你看看雍王殿下的意思。”
  杨石连忙打开鸽信,里面只有四个字‘诱敌过赣水’。
  杨石点点头,他心里有数了,他急忙换了一件外袍去见张俊,张俊正等着他呢!
  “卑职参见王爷!”
  张俊摆摆手,指着沙盘道:“现在八万朝廷军队已到,目前占领了上饶县和临川,先生认为该如何应对?”
  杨石胸有成竹笑道:“王爷,关键是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张俊精神一振道:“怎么知己,怎么知彼呢?”
  “王爷,卑职先谈知彼,首先是敌军主将,相信王爷很了解李回这个人,他是出了名老好人,换句话说,他没有担当,不敢承担责任,他必然会不断请示天子,而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功,宋军屡次大败,无不是因他贪功冒进造成的,所以王爷要给天子一个贪功冒进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几场败仗,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让他们觉得淮西军不过如此,觉得王爷平庸无能,平叛指日可破。”
  “说得好!”
  张俊连声称赞,杨石的建议句句说到他心坎上,令他大为赞赏。
  他又问道:“那么破敌军的时机在哪里?”
  杨石一指赣水道:“让敌军乘胜追击我们,只要他们渡过赣水,我们直接切断他们的退路,没有了粮草,等他们慌忙撤军之时,我们半渡而击,宋军必然大败。”
  “好!好一个半渡而击!”
  张俊狠狠一拳砸在桌上,他完全同意杨石的方案,把宋军诱过赣水才是关键。
  张俊当即做出部署,率大军撤离南昌县,向北撤离,南昌县城只留一万军队驻守,他随即又下来袁州和临川军的一万驻军火速撤回南昌县。
  情报被李回的斥候探到,李回当即命令副将巨师古率两万军拦截北撤的敌军,双方在赣水东岸相遇,张俊军队一战击溃,向南大败而逃,投降者不计其数,巨师古率军追杀,啥杀敌两千余人,抓获敌军战俘六千人,取得了首战胜利。
  战报以飞鸽传书方式飞速传向临安。
  初战告捷的消息传播朝野,朝野上下精神大振,百官纷纷夸赞天子用人得当,姜还是老的辣,赵构更是一洗往日的沮丧,全神贯注关注江南西路的平叛之战。
  “陛下,微臣早就说过,张俊就是一个大号的刘光世!”
  秦桧言辞凿凿对天子赵构道:“关键是没有民心和士族支持,谁会支持叛乱,没有名正言顺,将士也不支持,所以对方才一战即溃,很明显,士气低迷,士兵不愿作战。”
  旁边朱胜非点点头道:“秦相国说得对,李回审问了战俘,张俊欠俸两月未发,官府的钱也全部运走,没有士兵的好处,士气很低迷,根本就无心作战。”
  “徐相国,你看呢?”赵构兴致勃勃又转向徐先图。
  徐先图躬身道:“小胜一战而已,还不能由此下结论张俊军队不堪一击,毕竟张俊的大军也曾是宋军,战备精良,李回尤其不能盲目自满,由此轻敌否则会遭遇惨败。”
  徐先图虽然是语重心长,但赵构却被扫了兴,心中着实不喜。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棋子
  众相国退下,赵构把秦桧留了下来,赵构注视沙盘道:“李回的短报有个细节,被俘士兵皆为新募之军,军甲皆糙,朕觉得很奇怪,反复考虑,朕怀疑张俊出兵江南西路是虚,他的真正目标是从扬州渡江南下攻打镇江府。”
  “陛下的怀疑确实有道理,如果张俊重视江南西路,怎么可能用新兵,又怎么会仓促撤军,从这一点可以断定,张俊一定是用少量新募兵力在江南西路拖住我们主力,他的主力大军却集中在扬州一带,如果是这样,江南西路就必须速战速决,及时把主力大军调回来。”
  赵构沉吟不语,他只是这样怀疑,但他并没有证据。
  就在这时,门口宦官禀报,“启禀殿下,徐相国有急事求见!”
  “宣他进来!”
  片刻,徐先图匆匆走进御书房道:“陛下,扬州知府罗吉派人渡江来密报,张俊大军在扬州集结,恐怕有所图谋!”
  赵构眼睛一亮,这个消息来得太及时,果然被自己猜中了,江南西路是虚,张俊真正的目标是镇江府。
  他当即令道:“传朕手谕给李回,要求他大军全力进攻敌军,五天之内收复江南西路,然后大军立刻返回!”
  徐先图急道:“陛下,太急切了,容易出事!”
  赵构冷哼一声,“张俊巴不得朕的大军在江南西路拖上十天半月,朕的判断不会有错,张俊虚攻江南西路,实攻镇江府,徐相公,你不要再误朕了!”
  赵构话说得很重,徐先图只得无奈地暗叹口气,天子总是急切,上次急切攻海州,导致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这次急切进攻张俊军队,还不知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但徐先图又不敢多劝,劝得太多,不管胜也好,败也好,都会被天子嫉恨,还不如沉默,出事就和自己无关了。
  徐先图和秦桧都退下了,赵构一个人负手站在沙盘前久久凝视着江南西路不语。
  ……
  新丰茶馆内,胡云指着报纸对王牧笑道:“你们京报怎么判断的?你看这标题,‘张俊不过刘光世第二,指日可破’,太自信了吧!张俊可比刘光世强多了。”
  王牧喝了口茶淡淡道:“这可不是我们写的,这是相国朱胜非投书,左相的投书,我们当然要放在头版,一个字都没改,下面的署名也是他。”
  “这个常胜就是朱相公?”
  “当然是他,你以为是一个姓常的人?”
  胡云呵呵大笑,又摇了摇头道:“现在朝廷上下充满乐观情绪,估计都是把张俊当做刘光世第二了。”
  “难道不是吗?得不到民众和士族支持,难道他们还能成大事?”
  “当然不是!”
  胡云看了看两边,低声道:“张俊是得到殿下暗中支持,刘光世可没有,张俊军中光火油就有数万桶,战马一万多匹,战船五百多艘,精兵二十余万,岂能刘光世能比?”
  “那这次大胜有问题?”
  “张俊故意示弱而已,他如果真是撤军,肯定会沿着赣水西岸走,怎么可能把一支弱旅暴露在宋军的眼皮子下面,让对方轻松获胜。”
  “你说得有点道理,张俊的策略又是什么呢?”
  “骄兵之计,诱敌深入,利用天子贪功冒进的弱点,把宋军引入万劫不复之地。”
  王牧眉头微微一皱,“天子怎么会如此愚蠢?”
  胡云笑了起来,“其实天子并不愚蠢,他只是纸上谈兵罢了,一切都是想当然,他遇到的是扮猪吃虎的张俊,背后还有一个深谋远虑的雍王殿下,他怎么斗得过?
  比如扬州知府罗吉派人紧急来送信,天子肯定会相信啊!罗吉怎么会效忠张俊这个叛贼呢?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如果罗吉效忠的是雍王呢?”
  王牧点点头,“这样说起来,张俊和天子也不过是两颗棋子罢了。”
  “一点没错,只有殿下才是棋手,我们是观棋者,好好欣赏这盘大棋。”
  ……
  京兆,吕绞又再一次找了吕纬,这次吕纬没有拒绝,而是请他到庆丰茶馆喝茶。
  “老弟怎么回事,你不是去临安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吕绞喝了杯茶,叹口气道:“别提了,父亲以为自己去临安能得到重用,没想到根本不受待见,以前的老友都躲着他,去秦相国府中投名帖,还被管家撕掉名帖赶出来,羞辱万分,好在大哥给他一笔钱,他心灰意冷,和母亲去乡下养老去了。”
  吕纬笑问道:“那你怎么不一起去?”
  吕绞瞪大眼睛忿忿道:“我才三十岁不到,叫我去乡下养老?”
  “对啊!你还没有娶妻,你父亲没有考虑?”
  “那个人自私得很,一文钱都不会再花在我身上,母亲也是听他的,我只好自己出来闯荡,好在我还有几个朋友,替我谋了份差事。”
  吕纬顿时警惕起来,“你来京兆莫非就是你的差事?”
  “你别想多了,不是什么情报机密,我是替一个商社做事,收集一些商业上的消息,和军事一点没有关系。”
  吕纬点点头,“原来如此,那是好事,不要再碰军事机密,雍王已经饶了你一次,再犯就要掉脑袋了。”
  “我保证和军事无关,就了解一些信息,比如土地价格多少,粮价多少,收入情况等等,都是很正常的商业信息,应该是公开的,不犯法吧!”
  吕纬微微笑道:“这些倒不犯法,我给你支个招,你可以每天买一份《京报》,你想知道的信息,《京报》里面都有。”
  吕绞踌躇一下道:“这些消息太普通了,我们都是靠消息拿钱,提供这些消息,一个月就两三贯钱,吃饭都不够,必须提供一次有价值的,知道人很少的,这样我才能多拿一点钱。”
  吕纬摇摇头,“你别想了,上次的教训太深刻,我说出的都是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一旦泄露出去,我吃不了兜着走,那怕我妹妹是王妃也没有用。”
  “大哥,你就可怜可怜小弟吧!我唯一值钱的就是这个姓了,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要我。”
  吕纬问道:“你给我说实话,你们到底是官商,还是私商?”
  “哎!其实是官商,所以想了解一些稍微有价值的消息,但又不让你为难,大哥,就帮帮小弟吧!”
  吕纬沉默片刻道:“好吧!就此一次,下不为例!”
  “保证!”
  吕纬缓缓道:“灵夏路的丰州被北方游牧军队攻占了,灵州形势危急,我们马上就要大举调兵北上,明天开春会有一场大战,需要购买大量药材,这可是机会啊!”
  吕绞大喜,这是一个重要情报,他犹豫一下道:“大哥,我吃饭的钱都没有了,能不能借我一点。”
  吕纬取出十两银子扔给他,冷冷道:“如果被我得知,你再去青楼鬼混,以后就再也不要来找我了。”
  吕绞拍拍胸脯,“我已经洗心革面,保证再不去了。”
  吕绞心急如焚,吃了两口点心就走了,他刚走,两名内卫探子从隔壁闪出,吕纬向他们点点头。
  两人坐上马车,远远跟随着吕绞的牛车。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臭棋
  不多时,吕纬来到了陈庆官房,向陈庆汇报了吕绞之事。
  陈庆笑道:“你确定他又替朝廷当情报探子了?”
  吕纬叹口气道:“不容置疑,他自己都承认了,他是替官商做事,又关心军队调动情况,不是情报探子是什么?”
  “那朝廷知不知道他曾经替完颜昌做事,结果被抓,你问他了吗?”
  吕纬点点头,“卑职特地问了,他说他的上司不知道,我想也是,吕绞被抓比较隐蔽,关在内卫监狱,只有内卫知道,他不说,朝廷是绝不会知道,我相信他不会说。”
  “应该是保密了,否则朝廷不会用他。”
  陈庆笑了笑道:“朝廷认为他是吕家人,能搞到有价值的情报,但这是朝廷走的一步臭棋,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我们会通过吕绞反查到他们的情报点。”
  “正是如此,卑职按照殿下的吩咐,告诉大军即将要北上灵夏路,相信他会立刻去汇报,内卫已经盯住了。”
  吕纬话音刚落,晁清在门口禀报,“殿下,王都统紧急求见!”
  陈庆笑着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王浩匆匆走进来,他因为内卫及时查获铁火雷立下大功,被提升一级为副都统,种桓也提升一级,从副统领升为统领。
  王浩禀报道:“启禀殿下,吕绞刚才去了多宝楼,进了后院。”
  多宝楼就是东大街吕绣卖了十二万贯的那块地,迄今为止京兆最高的地价,被刘家买走,但刘家、高家都已经退出,目前是被石广平等另外四家联手买下。
  石广平原本是想修丰乐楼,但遇到了内政堂颁布的限高令,丰乐楼修不成了,最后修成一座占地三亩的大酒楼,只有三层楼,起名多宝楼。
  生意当然还不错,但本钱太高,除了地价,还有楼价和其他成本,本钱约十五万,收回投资起码要二十年后了。
  这个答案在陈庆的意料之中,既然多宝楼是石广平所开,那一定会被朝廷所用,只是没有证据,现在吕绞的出现,算是证据确凿了。
  王浩和吕纬望着雍王,等待他的下一步命令。
  陈庆沉思良久道:“先利用吕绞传递情报,充分发挥他吕家子弟的作用,这当然也是朝廷用他为探子的目的,说明朝廷相信他能搞到重要情报。”
  说到这,陈庆又对吕纬笑道:“除了铁火雷的情报一口回绝外,其他都好说,就辛苦你了。”
  吕纬无奈道:“但这一次卑职无论如何也不要钱了。”
  “这一次就打亲情牌,不谈钱。”
  陈庆又对王浩道:“内卫最好能安排人进入多宝楼,更有利于对他的了解。”
  王浩点点头,“这几天多宝楼在招募武士,卑职正好可以安排。”
  陈庆微微笑道:“我正在发愁怎么给朝廷传递他们想要的情报,吕绞就及时出现了,看来是天意啊!”
  ……
  次日,京兆的西军开始大规模调动,十万大军向东北而去,还有数万头骆驼满载物资粮食跟随而行,消息很快就被监视西军大营的朝廷探子发现,赶回京兆城汇报。
  多宝楼确实是朝廷设在京兆的情报点,但多宝楼本身不是,而是情报点借用了多宝楼的地盘。
  多宝楼后院有一座小院子,院子里有一座两层小楼,平时院门关闭,楼上也拉上窗帘,显得颇为神秘。
  不用说,这里便是朝廷在京兆的情报点,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