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580章

封侯-第580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点点头:“我和几个本地大族的关系都很好,像临安府的钱家、湖州的沈家、平江府的陆家,我再和他们谈一谈,相信他们也有兴趣。”
  众人商议片刻,郑统全先走一步,王牧也回了报馆。
  这时,董安上前道:“刚才老妖茶馆的王东主和我谈了一下,他想见见你,请我牵个线。”
  胡云一怔,“他不知道你的身份吧?”
  “他当然不知,他只知道你是长丰茶馆的老客,天天过来,所以才和我熟识。”
  胡云点点头,“正好我今天有点时间,明天就没空了,你现在就让他过来。”
  董安匆匆去了,不多时,董安带来一名中年男子,男子躬身行一礼,“在下王安,是对面老妖茶馆的东主,参见胡特使!”
  胡云一摆手笑道:“王东主请坐!”
  王安坐下,胡云又笑问道:“我知道汴梁的大相国寺旁边有一家老妖茶馆,和你们有关系吗?”
  “那就是我家开的,我曾祖父创建的,后来传给我祖父和父亲,建炎三年,父亲又带着全家迁来临安,在这里重新开了老妖茶馆。”
  胡云笑了笑道:“我听董掌柜说你想迁居去京兆?”
  王安叹口气道:“这其实是我父亲的意思,他前几天就提出迁去京兆,我一直有点犹豫,直到这次宋军惨败给签军,我就知道宋朝彻底没救了,才下定决定搬家。”
  “你们迁居去京兆,那你的茶馆怎么办?”
  “实不相瞒,茶馆我已经卖了,别人给我估价四万贯,我三万贯就卖了,包括三亩地、房子和茶馆的一切,这样一来我手上就有十万贯钱,去京兆买家店铺,买座小宅应该够了。”
  胡云点点头,“如果要求不太高,确实够了。”
  “我去年秋天去京兆考察,我考虑买城西新开拓的土地,但现在遇到一个麻烦事情,想必胡特使也知道,我家的钱都在宝记柜坊,没法汇去京兆。”
  “你带钱去外地买货物呢?”
  王安无奈道:“携带一万贯以上铜钱买货物要到户部秋明所备案,然后要有人担保,秋明所就会发一份核准书,凭核准书就能去宝记柜坊汇钱,回来后还要核验交税单,如果我一去不回,那么替我担保的人要被重罚,我不想连累别人,而且最近几个月朝廷盯得很紧,风险很大。”
  胡云沉吟一下道:“那么走特殊途径呢?比如请人帮你把钱带回去?”
  王安还是摇摇头,“黑市倒是有人做这种生意,也就是买通哨卡官府,花几千钱倒没有关系,我就害怕把十万贯钱给了他们,他们就直接吞没了,然后人也找不到,那样我们全家都得上吊了。”
  胡云微微笑道:“所以你想请我帮忙?”
  王安起身抱拳道:“其实不止我一家,一共有五家,都是和我一样的情况,想把财产迁徙到京兆,但现在朝廷管得很严,我们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恳请胡特使帮忙。”
  胡云沉思片刻问道:“五家一共有多少钱?”
  “一共四十万贯左右!”
  四十万贯钱,如果大部分都用来向官府买地,内政堂又有几十万贯的财税收入了,这当然是好事情。
  而且这对他们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以说是举手之劳,朝廷就算知道,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胡云点点头笑道:“原则上我可以帮助你们,首先你要给我一个明确时间,其次我也要准备船只,需要花钱,这样吧!一家两千贯,我用万石货船把你们的人和钱财都送到襄阳。
  在襄阳你们可以用川陕第一钱柜,那是雍王府官方的钱柜,你们凭钱票、口令和玉珮就能在京兆取钱,基本上商人都是这样安排的,要不然襄阳到京兆路程还很长,还有很长一段陆路,运钱非常不方便。”
  王安感激万分道:“我回去商议一下,回头怎么联系胡特使?”
  “你们给董掌柜留在纸条吧!看到以后,我会派人来找你们。”
  “那我先告辞!”
  王安行一礼匆匆走了。
  胡云见旁边董安欲言又止,便笑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其实不用担心,我不会在钱财上出问题,收他们的一万贯钱是用来补充我们经费,这件事我会写信向殿下汇报。”
  “给殿下汇报一下最好。”
  董安笑道:“其实卑职还有一个办法。”
  “你说!”
  “特使可以向老郑借一笔银子,用它作为周转,比如对方四十万贯钱,然后就以官价兑换八万两银子给他们,把八万两银子运到襄阳就容易得多,到了京兆后,柜坊再以官价再给他们四十万贯钱,然后我们再分批把他们的四十万贯钱运到当涂县,再到襄阳把八万两银子换回来。”
  胡云哈哈一笑,“那还不如我直接写一封信给殿下,殿下安排一下,在京兆直接给他们四十万贯,岂不是更简单,还需要什么八万两银子?”
  董安连忙摇头,“他们肯定不会答应的,他们一定要跟着钱财走才会放心,他们找特使帮忙已经是最大的信任了,换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相信,谁知道半路上会不会把他们五家人全部砍了扔下长江。”
  胡云点点头,“向老郑借一笔白银倒是可行,方便我们运输!”
  ……
  虽然十万宋军惨败让整个朝野都深感打击和沮丧,甚至连天子赵构也承受不住这个打击而病倒了。
  但有一个人却心情格外愉快,此人便是相国秦桧,一方面宋军的惨败使他免除了金国方面给他的压力,另一方面,这次惨败徐先图责任重大,官家当然不会承担责任,那么责任只能让徐先图来背了,这次北伐可是他一手策划。
  很有可能这次徐先图要被罢相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作茧
  秦桧回到书房坐下,他妻子王氏端了一盏茶走进来笑道:“老爷今天好像很高兴,为什么?”
  秦桧呵呵一笑道:“今天我去见官家,官家说他要承担这次兵败的责任,我就知道徐先图要被罢相了。”
  “为什么徐先图要罢相?”
  “你要听懂官家的言外之意,他说他要承担责任的时候,那一定会有人承担更大的责任,当然是徐先图,这次北伐我就知道不妥,早早避开了。”
  王氏还是不解地问道:“可是老爷也说过,强令宋军攻打海州是官家听了朱胜非的劝说,当时徐先图去扬州视察后勤了,怎么让徐先图来担责?”
  “这你就不懂了,追责不是看谁出的主意,而是看谁出任主帅,徐先图兼任淮北宣抚使,等于是前军主帅,自然由他负责,还轮不到朱胜非,而且如果要追究朱胜非的建议责任,那岂不是天子要承担决策责任?”
  王氏点点头,“难怪老爷这么高兴!”
  这时,管家在院中禀报道:“启禀老爷,石太尉求见!”
  石太尉就是石广平,秦桧点点头,“请他进来!”
  石广平从两年前就开始攀上了秦桧,随即被秦桧推荐给天子,石广平连续两年将宝记柜坊和丰乐楼的获利献给天子作为军俸,也深得天子赵构赏识,升爵为越国公,去年秋天秦桧又推荐他为兵部尚书,加封太尉。
  兵部尚书虽然没有太多实权,但已经可以参与兵部事宜,而且武举军校教谕都是由兵部尚书担任,能出任军校教谕,对石广平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美差。
  不多时,秦桧来到贵客堂石广平已经等候片刻,见秦桧进来,他连忙起身行礼,“参见秦相公!”
  “石太尉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秦桧笑眯眯问道。
  “有些棘手之事,不得不来求秦相公。”
  这时,使女进来上了茶,秦桧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遇到了什么困难?”
  石广平叹了口气道:“这几天连续有不少大客人来宝记柜坊提钱,每次都是几万贯,如果再这样提下去,宝记柜坊恐怕要无钱支付了。”
  秦桧眉头一皱,“客人的钱不是由你们保管吗?放在仓库内,你们也不会碰,他们提走会有什么影响?”
  “相国有所不知,金银财宝之类是放在仓库里不动,但铜钱不一样,如果签署了代管协议,那么铜钱我们可以拿出去放利子钱,所获得利子双方各获得一半,基本上商人都会签代管协议,现在偏偏来提钱的都是他们,柜坊只得去各地催账,但提钱的人越来越多,柜坊快要撑不住了。”
  “恐怕钱的问题我爱莫能助!”
  “相国,只要秋明司不再关注宝记柜坊,那就是最大的帮助了。”
  秋明司就是明察秋毫的意思,由秦桧去年奉旨组建,名义上归属于户部,但实际上是由御史台掌控,也就是掌控在秦桧手中。
  秋明司成立之初,主要是查官员和雍王府勾结,严禁官员在京兆置办产业,但秦桧有了监察权,他自然会扩大权限,从今年起,秋明司开始控制普通权贵和商人去京兆购房置业了,不光是哨卡检查,还要监视柜坊的钱财流向。
  石广平最初命令宝记柜坊全力配合秋明司,但今天大掌柜王延哭丧着脸找到他,来提钱的商人太多,柜坊三天被提走一百万贯铜钱,已经快撑不住了,希望他能说服取消秋明司的监控。
  石广平也急了,宝记柜坊不是他一个人产业,是宋兴会数十名成员的产业,如果出事,他没法向成员交代,他只能来求秦桧放过宝记柜坊。
  秦桧淡淡道:“秋明司监控宝记柜坊是天子的意思,要取消监控必须天子同意,这段时间天子心情不好,甚至病倒了,我没法开这个口,如果你自己去求天子,我不反对!”
  “秦相公,柜坊快支撑不下去了,预约三天内来提钱的总额超过了八十万贯,但柜坊能动用的库存铜钱只有三十万贯了。”
  秦桧笑道:“你是不是想让秋明司下一个规矩,要取钱一万贯以上,必须得到秋明司的书面同意,如果是这样,倒是可以办到。”
  “不!不!不!”
  石广平吓得连忙摆手,“如果这样做,柜坊就彻底完蛋,我绝没有此意。”
  秦桧喝了口茶又道:“哪怕生一场小病也要调养十天半个月才会康复,就算天子取消对柜坊的监控,你觉得三天内就会有效果,这八十万贯钱就不取了吗?我建议你还是抓紧时间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吧!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我这里。”
  石广平一阵黯然,秦桧说得也有道理,远水不解近渴,迫在眉睫的事情,秋明司就算不再监视也解决不了,还是得想办法筹钱解决眼前的危机。
  自作孽不可活啊!
  石广平恨死了自己的愚蠢,若不是他自己提出这个建议,秦桧也不会顺杆子爬上来。
  石广平只得起身告辞,秦桧看着他走远,这才回来对妻子王氏道:“明天一早把咱们家存在宝记柜坊的钱财全部提出来!”
  ……
  就在石广平拜访秦桧的同一时刻,胡云也奉雍王之令前来拜访徐先图。
  徐先图昨天才从扬州回来,海州的惨败使他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
  当然,海州惨败不是他的责任,按照他之前制定的计划,如果海州难以攻下,宋军就应该转而攻打邳和徐州的东半部,再攻打沂州,逼海州守军来救援。
  但刘锜告诉他,天子连续下达的手谕却是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海州,完全背离了当初的计划。
  徐先图无言以待,惨败的根子找到了,但天子不会承担责任,站出来承担责任的还得是他。
  “我回后才知道,我去了扬州督战后,整个海州战役都是朱胜非和天子商量决定的,他们派出的传令使者绕过了扬州,直接以天子手谕命令刘锜等人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海州,前敌大将们不得不听,最可恨是,宋军全军覆灭后,朱胜非却是第一个跳出来,要求严惩前敌主帅,那就是惩罚我,他怎么会如此无耻!”
  徐先图越说越气,胸脯剧烈起伏,显然对朱胜非的无耻恨到了极点。
  胡云笑而不语,他当然很清楚,不是朱胜非自己跳出来,而是天子指使朱胜非跳出来,明确责任,把屎盆子先扣在徐先图头上。
  相信徐先图也明白,只是他不愿意仇恨加在天子身上。
  胡云等他怒气稍平,这才缓缓道:“我是奉雍王殿下的命令来见徐相国,有一件事,可能对徐相公有利。”
  “什么事?”
  “西军已经夺取了海州,并在拦截金兵的过程中救下了两万宋军战俘,雍王殿下说,这两万战俘,甚至海州,只能交给徐相国。”
  徐先图顿时明白了,这是陈庆把功劳交给自己,让自己保住相国之位。
  他长长叹息一声,“雍王殿下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一次,恐怕确实要被罢相了,也罢,我先给陛下说一说吧!”


第一千二百章 理由
  皇宫内,天子赵构躺在病榻上听取了徐先图的汇报。
  徐先图跪在地上泣道:“海州兵败,微臣作为淮北宣抚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微臣无能,拖累了陛下,影响了陛下的声誉,所有责任都由微臣来承担,任凭陛下处置,微臣绝无怨言!”
  赵构默默地注视着徐先图,为什么惨败,他当然心知肚明,处罚徐先图容易,直接以不懂军事,指挥不力,罢免他的相位就是了。
  但赵构并不想罢免徐先图,徐先图是他的心腹,真正能替他做事的人,而不像朱胜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原本是想让徐先图承担责任,但这一会儿,他又不想了。
  沉默片刻,赵构缓缓道:“朕一直不太明白这次兵败的真正原因,徐相公能告诉朕吗?”
  徐先图一怔,天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让自己找兵败的真正责任,难道说,天子也不想让自己承担这个责任?
  他想了想道:“回禀陛下,微臣也认为攻打海州的策略并没有错,如果不夺取海州,冒然北上沂州,必然会被海州的敌军切断退路,后勤粮食断绝,敌军再南北夹击,我军休矣!所以拿下海州是必然的策略,但我们可能在细节上犯下了错误。”
  “在细节上犯下什么错误?”
  “陛下,我们情报有误。”
  赵构顿时有精神了,如果从一开始就错了,那不管后面再怎么决策英明,也改变了不了败局。
  “哪里情报有误?”
  “陛下,我们可能面对的金兵并不止五万人,很可能是十万人,只是金兵隐瞒了真实人数,导致我们情报有误,派遣兵力过少,实力远不及对方,才导致兵败。”
  “怎么知道对方兵力不止五万人?”
  “陛下,卑职和韩世忠谈过,他说东海岛上的金兵就有一万五千人,另外,西军趁机夺取海州时,还俘虏了近两万人,这就已经八万五千人了,另外,宋军撤退时,还遭到了女真骑兵追击,至少有两万人,这应该是从沂州南下的军队,这就超过了十万大军了,这显然是我们情报有误,如果我们早知道对方隐藏了兵力,那么我们也不会只派十万大军北上,这就是卑职所言,从一开始就错了。”
  “爱卿的意思是说,我们真正兵败的原因是准备不足?”
  “正是!”
  徐先图不慌不忙道:“据微臣所知,西军为了攻打山东路准备了近两年时间,从前年拿下汴梁,金兵东撤算起,到现在正好两年,他们才发动攻势,粮草物资,士兵训练,各种情报,黄河水军等等都准备充足了,然后才出兵,所以他们能一举夺取东海岛,再等我们和金兵两败俱伤,他们才出来占便宜,乘机夺取海州,陛下,如果我们准备充足,就不至于连一支接应的军队都没有。”
  赵构也叹口气道:“这件事朕有责任,不该北伐心切,太急于求成了!”
  两人不知不觉便达成了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