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579章

封侯-第579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镇北面是一片很大的松林,曾经被黄河大水淹没,但经过十几年,这片松林又重新恢复了郁郁葱葱。
  目前郦琼率领一万军队就藏身在这片松林内,时间过了一更时分,一万军队便离开松林出发了,向二十里外的符离县不急不缓而去。
  此时,一百五十名西军斥候聚集在荣记客栈内,每个人都披上盔甲,后背弓弩,腰挎战刀,手执长矛,他们装扮和签军士兵完全一样,也是穿皮甲,唯一的区别就是每个人的左臂扎了一条白毛巾。
  “大家听着,我们的任务就是夺取西城门,要无声无息,不得惊动城内的敌军,所以大家要快、狠、果断,不得有半点妇人之仁,要以堵住敌军发声为主,所以要割断他们的喉咙,或者捂住嘴一刀毙命!”
  众人列队整齐,余守忠一挥手,“出发!”
  三更时分已经快到了,一队士兵离开客栈,上了大街,列队向城门走去。
  看起来完全就是一队签军巡逻士兵,此时在城门两边,靠墙坐满了数十名守军士兵,每个人包裹着毯子,用不知从哪里搞来的笠子帽遮挡着脸,正在熟睡之中。
  余守忠一挥手,士兵们纷纷上前,捂住嘴一刀刺入心脏,数十名签军士兵悉数被杀死,只留了一个活口,问清了口令后也一刀灭口。
  “将军,今晚的口令是严防死守!”
  余守忠冷笑一声,“好一个严防死守!”
  他命令五十名士兵守住城门两侧,他自己率一百名士兵冲上城头。
  城头上,数十名士兵也和城门处一样,裹住毛毯靠坐在城墙上熟睡,还有十几名士兵在城墙上站岗。
  “你们是什么人?口令!”有士兵喝问道。
  “严防死守!”
  余守忠回应一声,快步走过去,喝问道:“奉命查看你们守城,今晚有多少人当值?”
  口令没有问题,守城士兵也放下了警惕,连忙道:“我们今晚有百名弟兄当值!”
  “但这里没有百人!”余守忠看了一眼周围尚在熟睡中的士兵问道。
  “这里只有三十几人,有的弟兄在城门处,大部分弟兄都在城楼内,只是挤不下了,才出来睡。”
  余守忠点点头,背着手在身后做了一个手势,绕到后面的士兵同时动手,十几人从后面猛地扑上,捂住士兵的嘴一刀捅进了后心。
  躺坐在墙边的不少士兵已经醒来,都睡眼朦胧地看着他们交涉,忽然动手杀人,吓得这些士兵惊叫起来。
  西军士兵反应疾快,一挥长矛狠狠刺进了他们胸膛,签军士兵发出凄厉的惨叫。
  余守忠也不考虑安静,他拔出战刀,一脚踢开了城楼大门,杀了进去……
  一里外,郦琼率领士兵正耐心等着城头信号,这时,城头上燃起了三支火把,火把在挥动,郦琼大喜,大喊道:“弟兄们,杀进城去!”
  “杀啊!”
  一万士兵跟随郦琼向西城门杀去……
  城头上,所有敌军士兵都被消灭殆尽,西军斥候完全控制了西城门,吊桥被起来,城门也被打开。
  不多时,一万西军士兵杀进了城内,向不远处的军营杀去……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签军人数太少,除了数百人被杀以外,其余士兵全部投降,主将马宏被郦琼一枪挑下战马,又一枪结果了性命。
  两天后,盱眙县也传来消息,潘贵同样在城内斥候的配合下,里应外合夺取了盱眙县。
  至此,淮河以北被宋军控制的泗州、宿州、涟水军以及邳州以西等地全部被西军收复,而由金兵控制的海州、邳州和徐州以东也被西军夺取,淮北东路全部落入西军手中。
  ……
  陈庆率领二十万大军抵达归德府,归德府是伪齐刘豫改的名字,这场战役结束后,陈庆准备重新把归德府改为应天府。
  呼延雷已经在宋城县以西构筑了一座占地三千亩的板墙式军营,搭建了一万两千顶大帐。
  二十万大军到来,便直接入驻军营,不需要再临时筑营了。
  另外,三千艘平底货船将粮草物资直接送入宋城县仓城储存。
  中军大帐内,归德府守将呼延雷和西军黄河水军都督李勤功一起来见进见雍王。
  “卑职参见雍王殿下!”
  陈庆摆摆手笑道:“两位将军免礼请坐!”
  两人坐下,陈庆笑问道:“去年冬天金兵打谷草兵败后,有没有继续派兵骚归德府?”
  呼延雷欠身道:“一直有小股探子在归德府活动,卑职和李都督合作,已经摧毁了五支探子小队,消灭了一百多名探子,尤其构筑了大营后,卑职派出三千骑兵在大营周围昼夜巡逻,卑职害怕稍有大意,一万两千顶大帐就会付之一炬。”
  陈庆微微笑道:“不用太担心,都是羊皮大帐,不是布帐,除非他们冲进来泼洒火油点火,就凭几只火箭是不会被轻易点燃的,不过保持警惕值得赞赏。”
  “卑职感谢殿下夸奖!”
  陈庆点点头,又问李勤功道:“听说金兵也在组建水军,你们有遭遇吗?”
  李勤功躬身道:“回禀殿下,卑职也有所耳闻,但在黄河内确实没有遇到过他们,卑职估计对方规模比较小,船只也不大,可能在梁山水泊和南清河内活动,新黄河的水流湍急,暗流汹涌,小船很难在新黄河内航行,容易失控。”
  陈庆又问道:“小刘从海州派人来送信了吗?”
  两人都摇头,“我们只知道宋军大败,小刘将军趁机率军夺取了海州,具体军报还没有送来。”
  陈庆也得知了海州的最新情报,确实是按照他的预料发生了,刘琼也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夺取了朐山县。
  但陈庆想知道具体军情,他随即道:“你们先回去吧!明天大家再一起商议军情。”
  呼延雷和李勤功起身告辞而去。
  ……
  半夜一更时分,陈庆被亲兵叫醒,“殿下,海州军报到了!”
  陈庆顿时困意全无,他洗了一把脸,披上外袍快步来到外帐,送军报的人竟然是统制汤怀。
  还是刘琼了解雍王,他知道有些事情光凭军报说不清楚,必须派出有分量的将领,唐骞正在忙碌运输物资去东海岛,脱不开身,汤怀就是最合适的将领了。
  汤怀单膝跪下,“卑职参见雍王殿下!”
  “汤将军一路辛苦了,请坐!”
  汤怀将军报呈给雍王,这才坐下休息,亲兵进来给他上了茶,也给陈庆上了一杯浓茶。
  陈庆仔细看了一遍军报,缴获钱粮物资等等有详细清单,还先后俘获了六千签军,还得到两万宋军战俘。
  陈庆最关心的无非是两点,第一是夺取东海岛,东海岛将士他水军北上的跳板和后勤中转重地,对他的北上战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宋军北伐都是走陆路,但他不是,他和当年隋炀帝北伐高句丽一样,水陆并举。
  陈庆其次关心的是缴获多少粮草物资,清单上物资着实让他又惊又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这是把两家的物资一网打尽了。
  看到最后,陈庆微微一怔,问道:“请问汤将军,两万宋军战俘是什么意思?”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影响
  陈庆在大帐内来回踱步,李成居然把两万宋军战俘给他了,这是在向自己示好吗?或许有一点,给自己一个人情。
  但更有可能是他们粮草不够了,杀了两万宋军又怕触怒自己,索性用他们来换一点粮食,刘琼给了他们五千石粮食,李成也找到借口向完颜兀术交代。
  不过陈庆还是感觉到了李成的心机,恐怕他是想挑起自己和朝廷的矛盾,让朝廷误以为自己和金兵事先有战俘协议,是自己和金兵勾结才导致宋军十万大军全军覆灭,无论如何,秦桧肯定会拿这件事做文章。
  这还真是一件棘手之事,不好处理啊!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他没办法改变天子的愚蠢和偏见,天子要误解就随他去,不过这两万战俘倒是可以帮一帮徐先图,这次宋军惨败,对徐先图影响肯定很大,自己得拉一把徐先图,不能让他被罢相了。
  ……
  临安,十万大军在海州全军覆灭的消息由《京报》刊登,传遍了整个临安,临安朝野和市井一片哗然。
  眼看着刚刚有点小胜,斩女真骑兵六千人,鼓舞人心,没想到一个巨大的打击接踵而来,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只有数千人逃过淮河,淮河以北悉数沦陷。
  更重要是,他们不是被女真骑兵击败,而是被签军击溃,简直是前所未有的耻辱,朝野无不痛斥军队无能。
  这次惨败让很多人都对朝廷灰心丧气了,不满和失望的情绪在临安街头蔓延。
  临安市场上米价随即大涨,上好太湖米原本每斗六十文,一夜之间上涨到每斗百文,但最敏感的价格还是临安的黑市银价,号称大宋时局晴雨表,虽然官方从不承认黑市银价,但它却真实存在,而且影响巨大。
  朝廷的官方银价是一两白银兑换五贯官钱,所谓官钱就是指大宋朝廷发行的绍兴通宝,而不是雍王府发行的雍王通宝,或者金国、伪齐发行的铜钱和铁钱。
  但除了皇亲国戚外,谁也不可能以官方的银价兑换到白银,根本就无银可兑,所以临安的黑市银价才是真实的银价,是买卖双方真实意愿,它也在不断变化。
  斩首六千女真骑兵消息传来后,临安银价一度跌倒一两银子兑换五贯八百文,但十万大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传来,一两银子兑换价格暴涨到一兑八,一两银子兑换八贯钱,随即又回落到一两白银兑七贯钱,然后稳定下来。
  以此同时,另一个消息从皇宫传出,天子赵构病倒了。
  长丰茶馆内,胡云特地请王牧和郑统全前来喝茶,胡云给郑统全斟了一盏茶,笑问道:“听说这次刘东主亏惨了?”
  他们说的刘东主便是临安大商人刘遵,临安五大酒楼中清风大酒楼就是他的资产,另外他还有三十几家店铺和几十座房产,在临安是和郑统全齐名的大商人,另外平江府也有一座清风酒楼,偏巧东主也姓刘,大家都以为是一家,其实不是一回事。
  郑统全淡淡道:“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还劝过他,他不听我也没有办法,现在他想便宜卖给我,我怎么可能再接手?”
  上个月,宋军斩首六千女真士兵,临安府上下士气高涨,地价也达到最高峰,郑统全趁机将他的六家店铺和五座小宅子出售了,以三十万贯的价格打包卖给了刘遵。
  但十万宋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传来后,临安地价大跌,之前郑统全在最高价位出售的店铺和宅子,按照现在的地价只值二十万贯了,才几个月时间,就损失了十万贯,昨天刘遵找到郑统全,愿意以十八万贯的价格再回售给他,被郑统全一口回绝。
  王牧在一旁道:“现在《京报》体会也很深,以前的插页商讯买房卖房各占一半,甚至买房还多一些,大家都觉得田宅价要一直涨,所以比较惜售,但这两天,全部是要卖房的商讯,之前三桥有座五亩宅,低于十万不谈,现在连挂两天急售,五万贯就可以卖了,足足斩了一半,看现在这个局势,房价还要跌。”
  这时,掌柜董安走过来对郑统全笑道:“老郑,你手上有多少银子?”
  郑统全笑道:“我手上是有点白银,你想兑银子?”
  董安笑着摇摇头,“不是我,我兑啥银子,是对面老妖茶馆的王东主,他想兑银子去京兆买宅地,到处托关系,平时大家关系不错,我就帮他问问。”
  “他想换多少?”
  “一万两银子!”
  郑统全眉头一皱道:“现在黑市银价可是一比七,京兆黑市却是一比六,这一来一去,他可是足足亏了一万贯钱,这种事情他愿意干吗?”
  “他也没有办法,只有银子比较容易携带,六百多斤,混在货物里面就可以走了,七万贯铜钱太重了,若被哨卡查到,会没收的。”
  旁边胡云不解道:“他可以走柜坊啊!用钱票,异地提钱不就行了。”
  郑统全冷笑一声道:“这就要问问宝记柜坊做的好事了,它们把所有一万贯钱以上的交易记录都提供给朝廷,户部秋明所就会来调查,如果发现是去京兆买地,那就吃不了兜着走,轻则狠罚一笔钱,重则下狱。”
  朝廷严禁官员去京兆买房,这是早就有规定的,现在这条规定居然涉及到商人了,胡云却第一次听说。
  他连忙问道:“这规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怎么不知道?”
  董安道:“还是之前的规定,严禁官员去京兆购置地产,只不过执行的时候连同商人也一起查办,最恶心就是宝记柜坊,听说东主石广平还是主动提出配合朝廷,已经有人被抓了,所以没有人敢从宝记柜坊汇大笔钱去雍王的地盘。”
  王牧笑道:“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可以把六万贯钱汇到平江府,再从平江府把六万贯钱取出来买成绸缎,运到襄阳,如果按照本钱加运费出售,这个价格官方商铺都愿意收购,再把钱存到川陕第一柜坊,汇去京兆,六万贯还是六万贯,没有损失了。”
  董安摇摇头,“这个办法都想过了,还是不太现实,买货物要交一成的商税,到襄阳也要交五厘的商税,六万贯钱的货物光税钱就去掉九千贯了,还有运费,除非你能提高两成的价格出售,如果能出售还好,卖不出去不就砸在手上了吗?毕竟不是商人,不懂行情,也不懂规矩。”
  “那把钱汇到芜湖,从芜湖提钱。”
  “芜湖不能提钱,只有几个雄县可以提钱,襄阳倒是可以提钱,但襄阳属于雍王府了,这边又卡住了。”
  胡云缓缓道:“宝记柜坊这样,谁还愿意把钱存在它那里?”
  董安叹口气道:“是这样,很多商人都把钱提出来了,老妖茶馆的王东主就把十万贯钱全部提出来,他现在在卖茶馆,我估计他们全家都想迁徙去京兆了。”
  胡云沉思片刻对王牧道:“《京报》可以刊登一些信息,告诉商人们,怎么买卖货物不亏本,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如果货物是卖给官铺,可以免税,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货物都是一成的商税,据我所知,绸缎商税最高,如果是细麻布,那么商税只有一半,甚至还有更低的,这些信息《京报》都可以刊登出来。”
  王牧点点头,“《京报》会尽快推出商讯专栏。”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求助
  胡云又问董安,“刚才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你说运几船铜钱出去,要被沿途哨卡查扣,如果商人要去宣州买货怎么办?商人没有白银,也没法在宣州的宝记柜坊提钱,他必然要带大量铜钱上路,怎么过哨卡?”
  “这个……卑职也不太清楚,可以去问一下。”
  “你去打听一下,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做个黑市生意,替他把铜钱运送出去。”
  郑统全笑道:“运送六万贯钱,这个生意恐怕谁也不敢让黑市做吧!还不如我在临安成立一家柜坊,抢宝记柜坊的生意。”
  胡云沉吟一下笑道:“这个办法倒不错,宝记柜坊要作死,我们就送它一程,最好找几个有实力的家族合伙,殿下让我联系平江府的刘献臣,我明天就去平江府,如果你决定要办柜坊,那么可以和我一起去。”
  郑统全退出海外贸易后,一直寻找新的家族产业,他也早想杀入柜坊行业,他有足够的本钱,也有后台,完全可以做起来,现在宝记柜坊严重伤害客商的利益,正好就是自己的机遇。
  他点点头:“我和几个本地大族的关系都很好,像临安府的钱家、湖州的沈家、平江府的陆家,我再和他们谈一谈,相信他们也有兴趣。”
  众人商议片刻,郑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