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569章

封侯-第569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懂了,有的人没有资格娶妾,他们就在外面养别宅妇,绕过了这个规定。”
  “聪明!”
  陈庆赞许道:“就是这个原故,我不允许手下养别宅妇,其他有钱人也同样不允许,一旦查到,会坐牢流放,财产会被没收,相信没有几个人敢以身试法。”
  “殿下!明天我去给父母说一下,我要跟殿下去京兆。”
  陈庆想了想道:“你先去说一下,然后我让知府和他们签个协议,让你在我身边做三年。”
  “两年!”
  姚梅咬一下嘴唇道:“两年后我就十八岁了,殿下答应的。”
  “那就两年吧!”
  灯光下,陈庆见她容颜异常俏丽娇媚,着实有些心猿意马,便低声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快一更了。”
  “你把灯灭了。”
  姚梅把灯灭了,大帐内一片漆黑,陈庆拉她躺在自己身边,在她耳边低语几句,姚梅害羞得把脸捂在被子上,陈庆轻轻推她一下,她才忸怩地钻进了被子里。
  ……
  还有三天就是新年,大同城内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准备祭品,准备迎接新年。
  城东有一座占地三亩的院子,这里便是姚家的新房,姚大郎和妻子刘氏以及儿子姚松就住在这里,另外小舅刘大江孤身一人,也和他们住在一起。
  这是一座官房,是府衙给他们安排的房子,当然是因为他们女儿姚梅的缘故。
  姚大郎进了府衙当文吏,他年轻时做过药材牙人,字写得不错,耶律乞颜对他颇为器重,让他做了仓曹押司,一个月三贯钱,这在大同府已是比较高的收入了。
  儿子姚松进了乡兵做了都头,手下管辖五十人,每月也有三贯钱收入。
  小舅刘大江在颜骏的手下做向导官,出任参军事,是一名文职军官,每月收入四贯钱,一家人的收入很不错了,也请得起使女家仆。
  姚大郎心情不太好,坐在桌前发怔,他原本以为女儿要成为雍王的小妾,没想到今天耶律知府告诉他,要和他签一个协议,他女儿进雍王府当使女。
  从小妾变成了使女,让姚大郎怎么能不失落,他心里明白得很,如果女儿能给雍王生下一儿半女,将来也是皇妃了。
  刘大江在一旁劝道:“小梅自己也说了,主要她比较年少,雍王才没有把她收入房中,再说她是雍王的贴身使女,当小妾是迟早的事。”
  “她哪里小了,再过两天就是十六了,女子十六岁都要出嫁了好不好,年少只是借口,雍王就看不上小梅。”
  “这你就错了,若雍王看不上小梅,根本就不会把她留下,以小梅的容貌,堪称大同府第一美女,否则耶律知府怎么会把她介绍给雍王殿下?耶律知府亲口告诉我,雍王殿下很自律,一般不碰女色,能让雍王殿下看中,那是小梅的福气,我估计雍王没有收她入房,可能要王妃答应才行。”
  这时,妻子刘氏走了过来,姚大郎急忙起身问道:“怎么样?”
  刘氏叹口气,“小梅还是完璧之身,看样子真的只是做使女。”
  姚大郎最后一线希望也被击破了,颓然坐下,女儿贴身伺候王爷二十余天,居然还是完璧之身,他真的看不上自己女儿啊!
  姚梅从里间出来,将一锭五十两银子放在桌上,“这是殿下给你们的,是我工钱以外的赏赐,女儿临走时会再来探望你们。”
  刘大江起身走到外甥女面前,低声道:“舅舅就告诉你一句话,去王府要勤快,要听王妃的话,最好能成为王妃的心腹,记住了吗?”
  “我记住了!”
  “去吧!你父母有我呢,我会照顾好他们。”
  姚梅和父母依依惜别,坐上牛车回军营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线索
  大帐内,颜骏向陈庆汇报了抓住敌军探子的情况。
  “启禀殿下,一共是三名探子,他们牵着马,带着一些货物,自称是迷路的商人,和商队走失了,这时候卑职还没有怀疑,毕竟从北方过不来,都是大雪,卑职就放他们入城,并交代他们去县衙登记,第二天,卑职派手下去县衙询问他们登记情况,却发现他们并没有登记,如果没有登记,没有县衙的牌子,他们是不能住店,卑职就怀疑了,开始联合县衙、府衙,在城内搜查他们。”
  “抓到了吗?”
  颜骏有些惭愧道:“回禀殿下,只抓住其中一人。”
  陈庆眉头一皱,“抓住一人,其他两人应该都抓到才对,怎么回事?”
  “回禀殿下,抓住这人是向导,他一进城就和两人分开了,他舍不得花钱,在城隍庙住了两晚,准备离去,被我们的士兵抓住。”
  “然后呢?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探子?”陈庆又追问道。
  “卑职对他进行审问,这向导说,两人不是从西面来,而是从燕山那边过来,一路上都是女真话交谈,这个向导能听懂一点点,好像说到了军队人数,装备什么的,到了大同府地界,他们又改用汉语交谈,谈话的内容就变成了价格、获利多少之类,所以卑职判断这两人是金国探子。”
  “等一等!”
  陈庆忽然反应过来,“你说的这些都是七天前的事情,我刚刚病倒,你派人来禀报,说抓到三名探子,是吗?”
  “是七天前,但卑职不是说抓住三名探子,而是发现了三名探子,可能没说清楚,亲兵传错话了。”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回头道:“已经过去七天,都没有找到他们下落,还是他们已经离开大同城?”
  “回禀殿下,城门严控,每一个出城的人都会严格识别,他们肯定还在城内,卑职和县衙都还在排查。”
  “你怎么排查,从哪个方向进行查证?”
  “卑职从三个方向,一个是全城的客栈,其次是最近的出租房,第三就是店铺,对方携带的货物是药材,我们就严查药铺和医馆,但始终没有他们下落。”
  陈庆点点头,“你们查案的方向没错,基本把可能三个方向都查到了,如果还是一无所获,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性,他们在城内有情报据点,两人躲在情报据点中,这个可能性你们考虑到了吗?”
  “卑职和县衙都考虑到了,但如何查找据点,却没有一点头绪。”
  陈庆淡淡一笑,“你们把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忽略了。”
  颜骏一愣,连忙躬身道:“请殿下指点!”
  陈庆缓缓道:“你们忘记了李百龄!”
  颜骏一拍脑门,自己竟然把李百龄忘记了,李百龄就是金人奸细,目前还关在府衙大牢,自己胡涂啊!把现成重要线索忽略了。
  “卑职糊涂,请容卑职去调查。”
  陈庆点点头,“我和你一起去,好久出门走走了。”
  ……
  府衙后堂,李百龄被提上堂,他一直被关在地牢内,每天提心吊胆,唯恐送来一杯毒酒把自己毒死,关了二十余天,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这时,他忽然被提上堂,吓得他魂不附体,以为将宣判后处死,连路都走不动了,直接被几名士兵拖进内堂。
  进了大堂,他一眼认出坐在堂上之人,竟然是雍王陈庆,他扑通跪倒,磕头如捣蒜,苦苦哀求,“殿下饶命,我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作恶,恳求殿下饶我一命吧!”
  李百龄见过陈庆,陈庆却是第一次见到李百龄,见他长得到是端正,虽然削瘦了很多,但可以想象他之前还是仪表堂堂,很有气势,否则折彦质也不会用他为幕僚。
  “你是汉人?”陈庆缓缓问道。
  “小人是燕山府汉人,世代都是汉人,祖父李昆还参加了反辽归宋的斗争,被辽国抓住处死。”
  陈庆哼了一声,“你祖父是个英雄,但你却是一个奸细,有脸去面对先人吗?”
  李百龄惭愧地低下头,他原本是想用祖父来减轻罪行,没想到雍王一句话击中他的要害,他有点茫然了。
  陈庆看了他一眼,又问道:“你在易县当主簿?”
  “回禀殿下,小人曾经辽国进士,但因为是汉人,又因为祖父的牵连,一直没有授官,只能在家里教书,辽国灭亡后,小人被金国启用,做了易县主薄,一做就是十几年,一直没有提升机会,女儿也嫁了一个无赖,就是杜顺,他们还靠我接济,我自己也没有什钱,日子过得很窘迫,两年前,完颜喝离撒找到我,让我来大同府潜伏,收集大同府情报,不是军事情报,主要是人口,粮食收成、官员情况等等,然后有人介绍我给折彦质做了幕僚。”
  “谁介绍你给折彦质做了幕僚?”陈庆忽然发现了关键之处。
  “是秦大官人!”
  陈庆回头向耶律乞颜望去,耶律乞颜道:“此人叫做秦怀仁,是大同府有名大商人,生意很大,专做皮毛和药材生意。”
  “啊!”
  颜骏惊呼一声,“殿下,做药材生意,不就对上了吗?”
  陈庆狠狠瞪了他一眼,居然这么沉不住气,颜骏连忙低下头。
  李百龄是官场老油条了,立刻发现了机会。
  他连忙磕头哀求道:“殿下,我什么都愿意交代,只求殿下饶我一条狗命,我还有妻女,我死了,她们怎么办啊!”
  陈庆冷冷道:“你在和我讲条件吗?”
  “小人不敢,殿下想知道什么,我全部交代!”
  “这个秦怀仁也是金国奸细吗?”
  “回禀殿下,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完颜喝离撒安排我来找他,先在他府中闲居了两个月,他就把我介绍给了折彦质,我一共就和他交谈了三次,但从来没有谈到过金国。”
  “那你们谈什么?”
  “谈西军,谈殿下,谈京兆,他对殿下和京兆的情况很熟悉,甚至殿下有几个孩子他都知道。”
  陈庆又问道:“你觉得他是奸细吗?”
  “当时没有感觉到,但现在回想起来,他似乎知道得太多了,和他商人身份不符。”
  陈庆点点头,又问他道:“大同城有金国的情报点吗?”
  李百龄想了想道:“应该有!小人知道有据点,但不知道在哪里?他们从来不和我联系,也不理睬我。”
  “说详细一点,你怎么知道有据点?”
  “大概是上个月,小人收集了一批大同府的人口、农田、水井、道路、官员等等情报,然后就有一个男子找到我,向我出示了探子银牌,把我收集的情报要走了,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情报怎么送去燕山府,他就说,他会派人送去,这和我没有关系,让我不要多问,我就知道了,他是长驻大同府的探子,很可能是探子头目。”
  陈庆顿时有兴趣了,又追问道:“这人长什么样子?住在哪里?”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抓捕
  李百龄老老实实交代道:“住在哪里小人真不知道,他是坐牛车而来,又坐牛车走了,他年纪在三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很强悍,是一个女真人或者契丹人,左眼上方有一个刀疤,让人触目惊心,他说他姓金,叫做金同,后来我才反应过来,这是假名字,金国大同的意思。”
  陈庆又问了几句,确定没有可问的了,便对他道:“如果我们破获了金国情报据点,那我就算你立功赎罪,可以不杀你,放你和妻女离去,可如果你还有什么隐瞒,那你就没有活路了,你自己想好,漏了什么,赶紧告诉我。”
  李百龄磕头道:“小人全说了,要么就是我和杜家的关系,我和杜顺的父亲是同窗好友,孩子从小就定了亲,后来他们一家去了应州,三年前杜顺父亲又找到我,要我履行从前定下的亲事,我见杜顺长得还不错,高大魁梧,我女儿也喜欢他,所以就答应了,没想到成婚后才知道,这个杜顺就是个无赖地痞,扶不上墙的烂泥,我后悔也没有办法,为了给他找个差事,我就把杜家女儿介绍给折彦质,没想到她居然生了个儿子,杜家一下子翻身了,我也连带被折彦质重用,然后我就推荐杜顺当了县尉。”
  “我知道了,带他下去,给他换个好点的牢房。”
  李百龄都要哭了,梗咽着声音,“感谢殿下不杀之恩,小人做牛做马……”
  “行了!行了!”
  陈庆不耐烦地挥挥手,“你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带下去!”
  士兵把李百龄带了下去,陈庆问耶律乞颜,“耶律知府怎么看?”
  “卑职觉得可以从秦怀仁身上着手!”
  “他有多少钱?”陈庆缓缓问道。
  “他是大同府三大富商之一,具体有多少财富,卑职也不知道。”
  “你估计会有三十五万贯吗?”
  耶律乞颜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殿下想用这个秦怀仁来填补偿百姓损失的巨坑呢!
  ……
  自从失守大同府后,金国就从来没有甘心过,大同府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向南可以杀入河东,向东可以通过太行飞狐陉进入河北平原,向西便是河套丰腴肥美之地,自从两汉以来,大同府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桥头堡,北魏时期,大同府更是鲜卑人的都城。
  而在辽国时代,大同府是辽国的西京,是辽国控制西夏的枢纽,辽国对大同府极为重视,金国当然也重视大同府,曾屯重兵驻扎大同府,但金国由于对川陕经略的惨败,拖累了大同府的防御,以至于仓促败退,接连丢掉了河东路和大同城。
  为了夺回大同府,金国首先就在大同内部进行布局,部署情报机构便是重中之重了。
  其次金国和克烈部以及塔塔儿部达成协议,支持两个部落南下攻打大同府,双方约定,金国支援兵器和攻城武器,城破后,城内财物和女人归克烈部和塔塔儿部,土地和城池归金国所有。
  秦怀仁便是金国情报部署中的一颗极重要棋子,是大同府最有实力的三大商人之一,他的起家就和金国息息相关,他最早是个小药材商,常年往来于辽东,认识了不少金国贵族,金兵也需要商人替他们变现各种财富物资,当然有不少商人跟随金兵发国难财,秦怀仁便是其中之一。
  金兵将大量昂贵的物资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抛售给他,很多拿不走的物资甚至直接送给他,秦怀仁由此聚敛了难以计量的庞大财富。
  但有得必有失,秦怀仁从金人那里得到天量财富,同时也将自己的命运和金国牢牢绑在一起。
  金国丢掉了大同府,仓惶撤退,秦怀仁也想跟随金国东撤,不料完颜喝离撒却不准他撤走,命令他留守大同府成为内应,但同意他的财富可以撤去燕山府。
  人在大同,财富怎么能去燕山,那不就是拱手送给金兵吗?这个道理秦怀仁也很清楚,他索性潜伏下来,刻意结交西军官员和将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攀上了折彦质这棵大树。
  秦怀仁年约五十岁,身材瘦高,长一张长脸,再配上一对三角眼,薄嘴唇,从面相看就不是善类。
  这段时间秦怀仁比较紧张,原因是李百龄被抓,他是李百龄的推荐人,他唯恐李百龄把自己招供出来。
  他也花重金从府衙打听消息,消息是李百龄没有提到他,这让秦怀仁稍稍松了口气,而且时间过去了二十余天,没有任何人来找他,秦怀仁也渐渐的放松了警惕。
  下午时分,秦怀仁和往常一样来云中茶馆喝茶,云中茶馆是大同府最大也是最有档次的茶馆,同时也是大同府的消息集散中心,从云中茶馆八年前开业,秦怀仁每天下午都会来茶馆喝茶,风云无阻,雷打不动,他在茶馆里有个专门的位子,二楼靠窗,后背却是墙,这样有安全感。
  秦怀仁上了二楼,来到自己的座位前,却意外发现自己的位子被人坐了,秦怀仁一言不发,转身去找掌柜,来到一楼,却不见掌柜,他问一名伙计,“你们掌柜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