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自己吃,不要等我了。”
陈庆穿好外衣便匆匆赶往自己官房,他本来今天还想休息一天,但情况特殊,他放弃休息了。
陈庆很快来到官府,众人纷纷起身向他行礼,陈庆向晁清招招手,进了官房,晁清跟了进来。
“请殿下吩咐!”
“你兄弟晁昆来京兆了?”
晁清点点头,“十天前到京兆的,今天他听说殿下休息,便没有来。”
“他给我带的东西呢?我是说南洋特产。”
晁清连忙在门口喊道:“杨大智,你们几个把东厢房的三只大箱子抬过来。”
众人一起动手,抬过来几只大箱子。
众人搬过大箱子,箱盖已经打开了,陈庆一眼便看见十几个大榴莲,看样子已经熟了,陈庆笑着对韦济道:“这玩意闻着很臭,但吃起来香甜,拿几个分给大家尝尝,用小碟子装,告诉他们,要捏着鼻子吃。”
韦济抱起三个出去了,旁边还有几个是菠萝蜜,都是热带水果,陈庆打开另一个箱子,里面一箱小红果子,他顿时又惊又喜,这个是油棕果啊!油料之王,不仅可以使用,还能用来制作肥皂、香皂,甚至还可以做蜡烛,不过具体怎么做,他也不太懂,可以让工匠们研究一下。
陈庆又打开其他箱子,基本都是各种热带水果,香蕉、芒果、椰子、火龙果之类,估计都是很青涩的时候买的,放到现在,都有点熟透了。
还剩最后一个箱子,陈庆打开盖子,顿时愣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个黄灿灿的大南瓜,这真是让他喜出望外啊!
这时,晁清在门口禀报:“殿下,晁昆来了!”
“赶紧让他进来!”
陈庆抱起大南瓜放在书桌上,越看越喜欢,关键是南瓜的品种很好,体型硕大,色泽金黄,而且是老南瓜,门前屋后都可以种,产量也大,找个干燥的地方储存,至少能存放一年多,遇到灾年,这就是救命的粮食啊!
有了玉米、现在又有南瓜,就算红薯土豆暂时没有,他也不担心了。
这时,晁昆快步走进来,躬身道:“参见殿下!”
陈庆点点头笑道:“去南洋辛苦了!”
“卑职惭愧,找到的东西太少?”
“已经不错了!”
陈庆指着南瓜问道:“这个南瓜,哪里找到的?”
“卑职不知这叫南瓜!”
“这是我给它起的名字,南方生长的瓜,就叫南瓜。”
晁昆连忙道:“卑职是从南洋土人的手中买到,他们居住在很遥远的海岛之上,南瓜就是他们的粮食,据说是从更遥远的地方得到,他们也说不清楚!”
陈庆点点头,海岛的土人应该有人去过美洲,带回来了原产于美洲的南瓜,就不知道他们还带回来什么?
陈庆对晁昆道:“这个南瓜非常重要,解决灾荒意义重大,你下次去南洋就沿着这个南瓜的线索追查,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别的农作物?”
“卑职明白了!”
“还找到了什么?”
“卑职还找到一些稻种,说是一年能三熟,但需要在热带种植,卑职没有拿来,而是放在泉州种植,看看效果如何?”
“不错!”
陈庆赞许道:“还有什么?”
“还有几桶像牛奶一样的浆汁,从树上流出来,卑职想带来,结果半路上凝固成硬块了,很遗憾。”
陈庆顿时明白了,那是橡胶汁,在海上时间久了就凝固了,应该拿出来就蒸它,像蒸馒头一样,它就会变成乳胶,做枕头和床垫都是最好的材料。
陈庆点点头,“关于农产品,回头我再仔细交代你,你先给我说说,二十艘旧海船是怎么回事?”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南瓜
“回禀殿下,那个海商姓林,是泉州的三大海商之一,他去年从南洋回来时,在吕宋附近遇到海难死了。
三个儿子为了争夺财产闹得不可开交,官司打了大半年,三个儿子都不愿意继承父业,就想把他们父亲的船行卖了,主要是十几座店铺,五座大仓库和二十艘万石大海船。
好几家海商都有意接手,甚至广州那边的海商也跑来了,目前十几家店铺已经转手,五座大仓库也转手了,因为官府有不少土地修仓库,所以没有购买仓库。
但二十艘万石大海船卑职亲眼去看过,都是七八成新的好船,卑职就以市舶司的名义和林家三兄弟谈判,不准他们海船卖给别人,他们开价是六千贯一艘,卑职已经压到四千贯一艘,三人也不得不同意了,所以卑职回来要求运钱过去。”
“这种海船的市价是多少?”陈庆问道。
“回禀殿下,这种万石福船素有一贯一石的说法,新船要造一艘耗时五到八年,各种人工、材料和船商获利,就要一万贯钱了,像他们的二手福船,市价在八千贯,有一名广州海商开价九千贯一艘,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卖给官府,否则就没收,所以卑职还价四千贯一艘,他们就不得不接受。”
陈庆点点头,这件事虽然官府做得比较霸道,但他还是支持,万石福船属于战略物资,战略物资怎么能卖给商人?
这时,陈庆见蒋彦先和周宽出现在门口,便点点头对晁昆笑道:“今天暂时到这里,你先去吃午饭,八万贯钱会批给你,那二十艘大海船一定要拿下!”
“卑职告退!”
晁昆行一礼退下去走了。
陈庆向蒋彦先和周宽招手笑道:“这个南洋的果子你们拿几个回去,给家人给手下尝尝!”
蒋彦先笑着摇摇头,“多谢了,但不是很感兴趣。”
周宽是个直脾气,嗓门也大,“你这个果子太臭了,你的手下个个闻之欲呕,都跑光了,几盘果肉没有人碰,还居然要送给我们,我可不会上当!”
陈庆愕然,连忙走到门口,向大堂望去,果然,一个人都没有了,大堂里弥漫着浓烈的榴莲气味,一盘果肉放在桌上,果然没有人碰。
陈庆苦笑着摇摇头,自己小瞧了榴莲的杀伤力,宋人还不适应啊!
“你们有什么事?”陈庆回头望去。
“殿下还没有吃午饭吧!一起去喝一杯。”
陈庆欣然道:“去太白酒楼,我请客!”
三人乘坐马车来到了太白酒楼,这可是京兆第一大酒楼,它背后的东主正是京兆韦家。
三人要了一间雅室,点了酒楼独有的太白清,是一种享誉京兆的清酒,号称京兆第一酒,陈庆和家人也颇为喜欢,他们家逢年过节都是喝这种酒。
蒋彦先给陈庆和周宽斟满了酒,笑道:“听说殿下在尉迟县经历了一件趣事……”
不等他说完,陈庆一摆手,“此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提它!”
蒋彦先和周宽对望一眼,都笑了起来,“好吧!不提了,说说别的事,殿下感觉夺取河南路半年来,那里变化怎么样?”
“要看什么样的变化,要和宣和年间比,还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但和半年前相比,变化很大,已经开始正向循环。”
周宽不解问道:“什么叫做正向循环?殿下能否解释一下?”
“正向循环的意思,就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商家都开业了,开始大量雇佣伙计,伙计有了收入,都可以去买粮油等生活用品,多出一点钱,还可以喝一杯,对酒的需求就增加了,我在尉迟县体会深刻,酒的销售非常红火,百姓有了购买力,各种物资就流动起来,尤其我把蔡河拓宽后,河道上非常繁忙,整个河南路上下都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原来如此,那是好事啊!只要措施得力,只需要几年时间,就能完全恢复元气。”
陈庆笑了笑道:“完全恢复元气至少要一代人的时间,需要人口滋生,我只是希望发展五六年后,河南路的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要再颠沛流离。”
蒋彦先端起酒杯问道:“听说殿下准备和朝廷谈判?”
陈庆明白了,估计这才是他们想知道的事情,陈庆点点头,“我只是向朝廷表达了一个意向,天子想要回汴梁,我呢,想合法占领荆湖南路全境,双方都有需求,那就可以坐下来谈,明天吧!我会召开内政堂议事好好商议一下这件事。”
既然明天要商议此事,两人就不再多问了。
“来!为了我们早日拿下荆湖南路,我干一杯。”
……
下午时分,陈庆把南瓜搬回了家,他亲自把南瓜切开,取出里面的南瓜子,这可是宝贝,他把南瓜子细细洗干净。
一旁的内宅管家婆温大娘惊讶问道:“老爷,这是什么?”
陈庆笑道:“这叫南瓜,从南洋带来的,天下就这一个,灾年可以当粮食,我准备用瓜子来种,房前屋后都可以种满。”
“是不是和冬瓜一样?”
陈庆笑问道:“大娘种过冬瓜吗?”
温大娘点点头,“我家老头子会种,好把式,他年轻时种的冬瓜百里有名,我当然也会种,现在天气暖和,正好是播种时节,不过种子要先晒一晒,再在暖屋里让它发芽,再种下去。”
陈庆听她说得完全正确,不由大喜道:“南瓜和冬瓜一样种,就种在我书房背后,先种几株就行了,让瓜蔓爬墙。”
“老爷交给我,我保证处理得好好的,另外,还有一件事,想请老爷同意。”
“就是书房背后,网盘想挖一条水渠,很容易的,让女护卫们动手挖就行了,然后在湖边装一架水车,这样,种玉米浇水就方便多了。”
陈庆笑着摇摇头,“我在后花园种玉米和南瓜就只种这一季,成功了,就在城外官田内大量推广种植,后园依旧种花,或者种点别的什么,如果觉得浇水不便,可放两口大水缸在墙根下,找两个粗使丫鬟一次性挑满,这样不就行了?用不着专门挖水渠。”
温大娘呆了一下,苦笑道:“我真糊涂了,放几个大水缸就行了,还挖什么水渠啊!我这就去让他们买几个回来。”
“大娘收拾南瓜种子吧!水缸我记得府库仓库有十几个,都是从前汴梁皇宫的水缸,品质很高,我安排亲兵把它们都搬过来。”
“好的,我这就收拾南瓜种子。”
温大娘用簸箕把南瓜种子都拿走了,陈庆又让侍女把南瓜送去厨房,让厨娘切成块,蒸熟了随晚饭一起送来。
当天晚饭,陈庆一家吃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南瓜,蒸熟的老南瓜,格外香甜,人人赞不绝口。
陈庆又派亲兵用食盒装了五份分别给五名参事府上送去,让大家一起尝一尝,到秋天时,就有收获了。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方案
次日上午,在陈庆书房的议事堂内,陈庆让手下挂上了中原地图和荆湖南路地图,他随即召集内政堂五名参事前来议事。
五名参事都已接到通知纷纷赶来,关师古笑问道:“殿下昨晚送给微臣的是什么瓜,从未见过?”
周宽竖起大拇指赞道:“确实没有见过?味道很不错,又甜又糯。”
陈庆笑着对众人道:“我把它称为南瓜,是晁昆从南洋带回来,但这种瓜南洋也没有,在很遥远的地方,天下只有一个,各位昨晚都尝到了,不过我已经在家里种了,成功的话我就会推广出去,产量很大,不占土地,可以当主食,灾年可以救活很多人。”
张妙笑道:“殿下,我在家里也喜欢种菜,能不能给我几颗种子,我也试种一下。”
“没问题,我等管家收拾好种子,就带一点给大家,都试试看,和冬瓜一样种植。”
又和众人说了几句闲话,陈庆拍拍掌笑道:“我们开始吧!”
众人安静下来,陈庆这才缓缓道:“胡云从临安得到确切消息,天子北伐的真实目的之一是临安,他想攻下郦琼后,用徐州、宿州、邳州、海州等四个州和我交换汴梁,另一个目的大家也知道了,就是削藩,彻底解除了韩世忠的军权。”
蒋彦先不解道:“汴梁城只是开封府内的一小块土地,就算他们拿到汴梁又怎么管理?不现实啊!”
陈庆笑道:“我估计天子自己也没有想通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有点想当然了,以为我随时可以准他过境,但如果只是名义上把汴梁给他,让他得到面子,然后我用这个面子和他交换里子,把荆湖南路剩下的七八个州全部收入囊中,我们的边界就推到长江中游的鄂州了,把荆湖北路包围了,为下一步吞并荆湖北路打下了基础。”
赵开点点道:“所以殿下就想利用天子对汴梁急切渴望的心态,把汴梁名义上给他,换去荆湖南路剩下的七个州?”
“一点没错!”
陈庆淡淡道:“汴梁是天子祖先的基业,他若想对列祖列宗有所交代,就必须收复汴梁,我很理解他的这种心态。”
周宽叹口气道:“天子可一点不傻,精着呢!之前金国就曾经表示把中原还给大宋,但朝廷一致反对,不肯接收中原,原因就是财政负担太重,他们不愿接手这个烂包袱,最后是我们接手了,然后天子就想要汴梁,同时他还不用负担河南路的沉重财政压力,盘算得很精明啊!”
众人都点点头,周宽说得很对,确实就是这么回事,陈庆笑道:“可越是这样,我提出荆湖南路的条件才越会成功,反正荆湖南路实际已经被我们控制,财税他一文钱都拿不到,那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他也拿到汴梁的名义上所有权,我相信这笔帐他会算清楚。”
蒋彦先问道:“殿下的名义所有权是怎么考虑的?”
“我最多给他两个职务,开封府尹和东京留守,他派不派人来汴梁任职都是一回事,这两个是虚职,实际控制权是我任命的开封府知府,另外朝廷不能在汴梁驻军,当然,我也可以答应不在汴梁驻军,我会改在陈留驻军,没有驻军,东京留守也同样是虚职,作为我的诚意,我可以把皇宫和宗庙还给他,还有北宋诸帝王的陵墓,一并交给他,答应了这么多,已经够仁至义尽了。”
这些让步并不涉及西军的切身利益,大家也没有异议,蒋彦先问道:“殿下打算让谁参与谈判?”
陈庆缓缓道:“我已经写了一封很详细的信给胡云,把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我的底线让步都告诉了他,他可以全权代表我和朝廷谈判,谈判地点可以放在临安。”
一直没有表态的张妙提醒道:“还有一些细节殿下要考虑清楚,比如既然对方名义上拥有汴梁,那么他们肯定会限制我们在汴梁的存在,有些他们可能允许的,比如县衙,我估计他们就只会允许县衙存在,这也可以理解,既然名义上是他们的,但名义上我们就不能过多在汴梁存在,就像宣抚使司官衙,知府官衙、转运使司、防御使司等等,殿下考虑过怎么应对吗?”
“张参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陈庆笑问道。
张妙微微欠身道:“卑职考虑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强硬方案,保持现状,最多指挥使司官衙迁徙到陈留,保证汴梁无兵驻扎,而宣抚使司和知府官衙依旧放在汴梁,只是不干涉汴梁事务。
第二个方案叫做折中方案,就是谈判中限定对方的名誉所有权只限于汴梁城墙内,但我们可以把相关官衙安排在城外,这样就和对方无关了。
第三个方案是妥协方案,知府和指挥使司迁到陈留县,安抚使司迁去洛阳,这三个方案殿下可以考虑。”
陈庆点点头,“第一个方案太强硬,第三个妥协方案太软弱,皆不同,但第二个折中方案很聪明,换汤不换药,还把对方的名义所有权限制在县城内,这个思路很不错,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关师古笑道:“殿下,县衙得有乡兵,维护治安需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