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434章

封侯-第434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什么建议?”
  “卑职建议不要用魏氏商行的招牌。”
  周宽一怔,“为什么?”
  “魏氏商行名声不太好,虽然沿途官府不敢管,但一般商人和普通百姓都比较反感,不愿和魏氏商行做生意,卑职最后是去掉了魏氏商行的旗帜才买到货物。”
  周宽点点头,“还有什么建议?”
  “另外,卑职建议在平江府设一座商行,设立大仓库,平时由商行在江南各地采办,然后定时运到当涂,运的时候倒是可以用魏氏商行的旗帜,但平江府的商行换一个名字比较好,可以用郑家的诚记行,诚记行名气很大,声誉也非常好,但需要郑家同意。”
  周宽笑了起来,“诚记行原本叫做诚庆行,是雍王殿下和郑都统合伙办的商行,后来改名为诚记行,由郑家代管,你尽管使用,我给郑家打个招呼就是了,但这家商行的大管事你想好人选了吗?”
  “参事向卑职推荐的吕帆很不错,踏实本分,可以用他为商行大管事。”
  吕帆实际上是吕大同的长子,吕大同有两个儿子,截然不同,长子吕帆是使女所生,非常老实本分,吕大同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尤其成年后吕帆做了商人,更让吕大同反感,所以长子吕帆常年在外经商。
  后来吕大同的正妻又生了小儿子吕绞,吕绞从小顽劣,但聪明异常,极得吕大同喜爱,长大更是和一群狐朋狗友鬼混,染一身恶习,最终因为恶行太多,导致父亲丢官,也连累大伯被罢相。
  但长子吕帆虽然被父亲厌恶,但他却极为孝顺,用多年经商积蓄三万贯钱在临安买了一座五亩宅子给父亲居住,可惜这座宅子还是被吕大同卖掉,用来给小儿子免罪。
  吕颐浩也是为吕帆感到不值,便把他推荐给了周宽,吕帆也来到当涂县,参与当涂的建设,大家都是精明人,辛得利只打一次交道,便知道吕帆为人踏实本分,值得信赖重用。
  “吕帆押运明天的丝绸船队过来吗?”
  “正是,这次绸缎都是他在平江府负责采购,几万贯钱交给他,最后一文钱的差错都没有,令人敬佩。”
  周宽对吕大同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没想到他居然有这么一个本分的儿子,而且还很不受他见待,由此可见吕大同的是非观念有问题,自己得提醒雍王殿下,这种人不能重用。
  周宽又道:“平江府的商行要早点建立起来,你就全力负责当涂这边的建设,我会留下三十名内卫武士负责江南采购的安全,以后当涂海港的运行和江南商业就交给你了。”
  辛得利默默点头,“参事什么时候出发?”
  “江陵过来的船队估计大后天就到当涂了,五天后我就启程出发,返回京兆。”
  ……
  九月中旬,整整离开京兆五个月后,陈庆终于率领大军回来了。
  不出意外,余莲给陈庆生了一个儿子,其实陈庆在成都就知道了,他也急于返回京兆。
  儿子已经两个月了,长得虎头虎脑,小家伙力气很大,小腿有力,一看就是当武将的料。
  身体健康强壮的胖儿子谁都喜欢,陈庆也着实喜欢这个儿子,抱在怀中不肯放下。
  “夫君,小家伙只有一个乳名叫鹰儿,还指望你给他起个正名呢!”
  吃晚饭的时候,吕绣说起了取名之事,一家人都眼巴巴望着陈庆呢!
  “那就叫陈鹰吧!”陈庆笑道。
  “老鹰的鹰吗?不好!”
  出言反对的是孩子的生母余莲,她低头小声道:“陈鹰感觉名字太凶,不吉。”
  “那怎么给他起乳名为鹰儿呢?”陈庆笑问道。
  吕绣笑着解释道:“孩子出身之时,一只鹰正好落在屋顶上,我觉得有点奇,就给孩子起了个乳名鹰儿。”
  陈庆点点头,“原来如此,那就有两个名字,一个叫陈英,英雄的英,一个叫陈延,纪念他的母族家乡延安府,二选一,你们选吧!”
  众人商议片刻,一致选了陈英。


第八百八十五章 兵讯
  次日一早,陈庆来到阔别近半年的官房,立刻命人把关师古和张妙请来。
  不多时,两人匆匆赶来了,一起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陈庆笑道:“半年不见,好像大家都没有什么变化。”
  关师古微微笑道:“我们变化不大,但殿下变化很大。”
  “我有什么变化?皮肤变白了,昨天照镜,还是一样的黑嘛!”
  张妙笑道:“走的时候,您是郡王,现在回来了,您就变成雍王殿下,这就是最大的变化。”
  三人一起大笑,这时,蒋彦先和赵开也闻讯赶来。
  一进门赵开便嚷道:“清册呢!听说殿下把韦国舅的财富剥干了,清册在哪里?”
  陈庆取出一本厚厚的折子递给他,笑道:“就知道你的鼻子最灵。”
  “那是当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要养你的几十万军队,我每个月都愁死了。”
  陈庆一怔,“不至于吧!我们的家底有那么薄?每个月都要发愁?”
  蒋彦先笑道:“殿下别听他的,他对谁都喊穷,尤其到年底喊得最凶,无非是想赖掉我们的一点点福利。”
  众人大笑,赵开眼皮一翻道:“逢人只说三分话,财不露白,懂不懂?要是整天笑呵呵说,有钱!随便花!这点老底早就三下两下被你们挥霍光了。”
  陈庆笑眯眯道:“财神爷必须是合格的守财奴,此言不虚也!”
  众人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这时,蒋彦先问道:“吕青山怎么没有和殿下一起过来?”
  “现在四川路局势不稳,我需要他坐镇,落实尚书行台制,尤其是行台支使,事情很繁杂,所以他暂时不来京兆,估计明年开春会来向我述职,同时转运使、六曹使和行台支使也会向内政堂述职。”
  按照陈庆的设计,尚书行台府长史是和内政参事平行的高官,直接向自己负责,但下面的各署衙和各州行台支使依旧和从前一样,向内政堂汇报。
  蒋彦先点点头,“我回头再向殿下汇报,先让军部说大事吧!”
  关师古这才向陈庆汇报,“我们刚刚才知道金国要和宋朝签署五年停战协议的真实原因。”
  “什么原因?”
  “金国天子已决定向蒙兀部开战,金国皇帝完颜亶准备将完颜兀术调回上京,但完颜兀术以担心被我们偷袭中原为理由不肯北上,反而推荐完颜粘罕出征蒙兀部,现在看来,完颜粘罕很可能会复出,将率十万大军进攻蒙兀部,所以金国必须要稳住宋朝,和宋朝签署停战协议,但是我们这边的机会就出来了。”
  草原的情况陈庆也知道,之前是被辽国征服,辽国被灭亡后,草原各部落趁机自立,其中蒙兀部大酋长孛儿只斤·合不勒的实力最强,被各部落推举为合不勒汗,此人就是铁木真的曾祖父。
  合不勒汗不服金国管辖,不断派军队骚扰金国,就在金太宗完颜晟去世那年,蒙兀部军队占领了大同府北部,现在金国皇帝完颜亶已经坐稳皇位,决定出兵攻打越来越嚣张的蒙兀部落,效仿辽国,征服草原。
  目前金国已经有点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内忧是金国这几年在西部屡战屡败,只有损兵折将,而没有半点收益,各部落对金国朝廷极为不满,使的金国朝廷基础开始不稳。
  而外患是指金国面临三大敌人的包围,北面的蒙兀军,西部的川陕西军以及南面的大宋朝廷军,其中最软弱的就是大宋朝廷军,已经被金国搞定,吐出占领的大半中原土地,签署了停战协议,可以说丧权辱国。
  “关参事说的机会,就是指大同?”
  “正是!大同两万金兵要向北攻打蒙兀军,大同城就空虚了。”
  陈庆沉思片刻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合不勒汗结盟,适当支持蒙兀军。”
  张妙摇摇头,“我认为不妥,蒙兀军虽然在和金国对抗,但他们同样对我们不友好,之前出兵攻打我们的丰州,杀了不少回纥牧民,抢走大量羊只,几个月前,一支三千人的蒙兀骑兵沿着贺兰山南下攻打灵州,杀死了三百多名汉人农民,摧毁数千亩麦田,卑职担心的是,一旦他们和女真人妥协,必然会成为我们头上的一把刀,就像当年的西夏一样,所以卑职反对支持他们。”
  川陕的丰州,就是黄河‘几’字型顶部的河套平原,之前是西夏的黑山都督府,河套平原用来安置西夏掳掠的黄头回纥奴隶,专门给西夏人放羊,被称为羊奴,有两千余户,万人左右。
  西军灭了西夏后,将黑山都督府恢复成隋唐的名称,丰州,回纥奴隶也被解放,和羌人一样成为大宋子民,陈庆免了他们的税赋,但要求他们用比较低的价格向西军出售肥羊,双方算是各得其利。
  但蒙兀人也看上了河套平原,开始不断出兵骚扰,陈庆在丰州驻扎的一千军队已经难以维护丰州的安全了。
  好在金国决定征服草原,蒙兀人就顾不上丰州了,西军不能站在一旁观战,必须要参战,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这里面最大的利益就是大同城,如果大同城空虚,他们必须趁机占领这座极为坚固的都城。
  当然不是直接攻打大同城那么简单,还有包括宪州、应州、代州、朔州、岚州、麟州、府州、大同府等等十几个州府,实际上就是河东路北部。
  之前陈庆的西军只攻下中部太原府为止,金国在河东路北部还有五万大军,包括两万女真军和三万协从军,三万协从军主要是从前西夏的残余势力,金国皇帝画了一个饼,承诺西夏人在大同复国,以至于一些西夏贵族还做着复国的迷梦。
  河东路北部同样属于完颜昌的势力范围,由完颜喝离撒去年出任西平都督,统领五万大军。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攻打河东路北部是我们的既定策略,就算金国不打蒙兀军队,我们也要出兵,但我需要情报,张参事,情报司出动没有?”
  张妙点点头,“南部几个州的情报点都早已安排,唯独大同城有点难度,但卑职已经安排,估计他们已经抵达大同城了,卑职这次安排的是粟特人,只有他们出现在大同府才比较正常。”
  陈庆沉思片刻又道:“立刻命都统制牛皋回京兆述职!”
  众人立刻明白陈庆的意图,这次他准备用一向表现稳重的牛皋为攻打河东路北部的主将了。
  ……
  待众人退下,陈庆留下了主管财政的赵开,他知道赵开必然有话对自己说。
  赵开忧心忡忡道:“现在我们军队在三十七万左右,平均每月的军费开支已经突破百万贯,包括将士的军俸,他们的吃喝,兵甲正常更新补充,还有铁火雷的制造等等,我们一年的军费开支在一千二百万贯,如果开战,军俸还要翻倍。
  而四川路每年给我们提供的财税最多六百万贯,我们除四川路以外的盐税收入三百万贯,官商贸易获利百万贯,最后算下来,每年还有两百万贯的不足。
  但关键是,这还只是军费,我们还有政务开支,官员俸禄,官府开支、孤寡老人照顾、难民、办学、修桥筑路,还有收购粮食、牲畜等等支出,每年还需要三百万贯钱。
  我们实际上每年的财税缺口达五百万贯之多,殿下,韦国舅的四川之财,临安之财只能用作战争开支备用,不能用来弥补缺口。”
  “赵参事,你就直说吧!你究竟想说什么?”
  赵开缓缓道:“殿下,卑职的意思是陕西路和河东路的免税期结束,开始征税,否则对四川路不公!”


第八百八十六章 调研(上)
  征税是个大问题,不是陈庆头脑一发热就答应了,但每年五百万贯的缺口,必须要解决财源,不解决财政就要崩溃。
  当然,可以增加货币投放量,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征税,征铸币税,历朝历代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都这样干,甚至来不及得增加铜开采量,直接一当五,一当十的发行大钱,稀释货币购买力,直接剥夺老百姓的财富。
  事实上,川陕每年也在投入新钱,而且每年投入的钱数量还不小,三十万贯,与此同时,陈庆还用铸造的新钱大量向金国和大宋购买物资,只是这种新钱量解决不了每年五百万贯的财政缺口。
  陈庆也意识到,征税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否则他仅靠四川路一地,支撑不起三十七万军队。
  可就算征税,也要做很多调研,掌握大量数据,目前多少户籍,年收入多少,粮食产量多少,收一成税有什么后果,收二成税又有什么后果?
  另外,收税的方式也有不同,是直接收田税、户税,还是委婉一点收间接税,比如把盐价从现在的每斤七十文,涨到每斤八十文,再加增加糖茶酒税和商税,五百万贯的缺口勉强就能补上了。
  收间接税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百姓不反感,比如陈庆对境内游牧民族收的羊税就是间接税,西夏是直接收羊税,每年新生羊羔要上交两成,令牧民们极为反感。
  但陈庆不直接收税,所有新生羊羔都归牧民所有,只是牧民每年需要向官府出售羊只和羊皮,价格要比市价底低一成,这一成的价格就是羊税。
  大家都不是傻子,牧民也知道这是向官府间接交税,可他们也愿意,这样对他们很方便,一是他们随时可以出售,不用每年春秋两次跑集市,一去就是十几天,耗费很多盘缠,二是他们可以免受奸商的盘剥,更重要是心理上舒服,所有的羊羔都是自己的,只是出售时让点利而已,牧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相对而言,陈庆更倾向于征间接税,因为征收直接税涉及到一个政治信用问题,陈庆公开承诺过熙河路和陕西路免税十年,现在还有四年才期满,河东路倒是没有承诺过,明年可以开征。
  但是就算征间接税也会涉及到百姓的承受能力,不是想收就可以收。
  中午时分,陈庆带着几名手下来到了京兆西南区,京兆西南区是底层百姓的聚居地,倒不是官府刻意把这边辟为贫民区,是这里的房舍特点导致,这边房舍最多只有小院子,甚至没有院子,一排排泥墙瓦房,所以房租便宜,一间屋每月五百文就能租到了。
  要是到其他区,基本上都是大院子,就算几家人合租,每间屋至少也要每月一千五百文钱,价格差了三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底层百姓当然愿意在西南区生活。
  整个西南区占地面积只有京兆的一成,却聚居了京兆四成人口,当然,这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实际没有那么夸张,其他地区还有商铺、仓库、官署、军营、校场、景区等等,这些都是不能居住的场所,至少占去了京兆城四成的面积。
  一名叫李胜的亲兵笑道:“殿下,我有个舅舅就住在这里,他家蛮有代表性的,要不去他家坐坐,了解一下情况?”
  陈庆笑问道:“你舅舅是什么情况?”
  “我舅舅一家是去年从汝州逃过来,他腿上中过一箭,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残疾,成了瘸子,在家乡活不下去了,一家先去陕州谋生,没几个月我们就收复了陕州,他们就直接来京兆了。”
  “他们运气还不错!”陈庆笑道。
  “是运气很好,若不是碰巧去了陕州,他们还过不来。”
  “然后呢,现在是什么境况?”陈庆又问道。
  “然后嘛!他是瘸子,不好找事做,我们家就借了三十贯钱给他,说是借,但也没指望他们还,他们就租两间屋,前店后房,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一家人就靠小杂货铺生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九岁,女儿十三岁,女儿去大户人家做使女了,儿子跟父母看店,年初舅舅被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