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287章

封侯-第287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庆摇摇头,诚恳地说道:“西北拉锯战打了六年,歼灭女真军队数十万,我们也付出十万人的代价,没有这些积累,怎么可能有我的胜利。”
  吴嶙叹口气,“道理虽然如此,但人们只会看结果,不会理睬过程,不说这些了,我们先进城吧!”
  两人骑马进城,来到县衙,这里是两人会谈之地。
  座位都已经安排好,还有两人靠墙而坐,专门负责记录他们的谈话,最后要形成备忘录,这毕竟是两支军队主将之间的协商。
  两人在一张桌前相对而坐,有人给他们上了茶。
  陈庆是东道主,他缓缓道:“今天邀请吴都统前来商谈,主要是想谈一谈疏通商道的事情,我打算把老鹰关拆除,它太影响商队正常通行,我希望剑门关也放开关隘,让中断了半年的金牛道重新恢复正常。”
  吴嶙点点头,“这个问题不大,我十天前已经下令拆除路障,恢复正常通行,商队通行不会受到任何刁难盘查。”
  “还会有几支官商队伍过境,也希望吴都统不要为难。”
  “不会,只要是商队,不管官商还是私商,金牛道都畅通无阻。”
  停一下,吴嶙又道:“但我今天想谈的是汉中的归属问题,我是永兴军节度使,主管地就是汉中,现在金兵已退,是不是可以让我的军队接管汉中?”
  吴嶙说得很坦直,一点也不含蓄,直接了当地向陈庆索要汉中。


第五百七十二章 腹黑
  陈庆沉吟一下道:“不瞒吴都统,我是想把汉中作为一个缓冲地带,否则我无法放心率军去攻打河西,我很清楚,从汉中进入关中的通道太多,会让我防不胜防!”
  吴嶙不置可否道:“大家都是宋军,经略使要防什么?”
  陈庆笑着摇摇头道:“吴都统可知道监军事件?”
  “有所耳闻!”
  “监军王铣之死,朝廷认定是我干的,但事实上和我无关,我很清楚是刘光世杀的,可是朝廷没有任何证据,一口咬定是我所杀,然后召我进京述职,我得到的消息是准备把我罢官免职,然后囚禁起来。”
  “我理解经略使的担心,但这些都没有证据,只是经略使的猜测对不对?”
  陈庆还是摇摇头,“你错了,我有证据,至少我知道刘光世出任川陕宣抚使就是冲我来的,他使命就是占领熙河路,绞杀我的军队,他得到了密旨。”
  吴嶙沉默片刻道:“那是刘光世,但我不会!”
  陈庆笑了起来,“如果吴都统一直出任永兴军节度使,长任十年二十年,我肯定会答应把汉中还给你,因为我信任你,但吴都统觉得自己在巴蜀还能呆多久?如果刘光世再度出任川陕宣抚使,我是不是也该相信他?”
  吴嶙无言以对,他也知道朝廷是临时启用自己抗击金兵,现在金兵没有了,朝廷接下来要收拾陈庆,自己确实不是合适的人选,估计自己也呆不长了。
  沉默良久,吴嶙叹口气道:“这样吧!让我象征性地驻扎汉中,要不然我也没法向朝廷交代。”
  陈庆点点头:“我可以把南郑县交给你,允许你驻军一千人,然后南郑县的政务我不干涉,如果吴都统被朝廷调走,一千军队也请一并撤走,南郑县我要先收回来,再和新的主将商谈。”
  吴嶙想了想,这也是陈庆给自己面子,最大让步了,包括拆除老鹰关,也是陈庆向自己释放的诚意,自己不能再得寸进尺,关键是再提要求陈庆也不会让步了。
  “那我们就一言为定,用书面约定,双方签字,如何?”
  陈庆笑着点点头,“诚如斯言!”
  ……
  就在陈庆和吴嶙在西城商谈之时,一名年轻男子骑马进了阆中县城,阆州是大将郦琼的驻兵之地,郦琼和他的一万五千军队就驻扎在这里。
  而大营就设在阆中县城外,但郦琼本人却大部分时间呆在县城内,他在县城内有一座府宅,并养了一房小妾,他每天晚饭都要回家和小妾一起用餐。
  骑马的男子叫做徐大用,他是曹德的手下,和郦琼是同乡且同村,甚至和郦琼还有那么一点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徐大用来到一座大宅前,门口站着四名执矛士兵。
  他刚靠近大门,士兵立刻举矛大喊:“站住,不准靠近!”
  “替我禀报郦将军,就说他同乡徐大用来了,有要事相告。”
  “你在门口稍等片刻,我去禀报。”
  士兵匆匆进去了,郦琼刚吃过晚饭,正在喝茶,管家在院中禀报,“老爷,外面来了一人,说是您的同乡,叫做徐大用,他说有重要事情禀报。”
  郦琼一怔,徐大用他当然知道,和他同村,也是他的一个远房侄儿,他是曹德的手下,曹德不是投降陈庆了吗?徐大用应该一起投降了,怎么又过来了?
  郦琼心念一动,他忽然意识到什么?立刻吩咐道:“速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徐大用被带到堂下,他跪下行大礼,“三叔,小侄给你见礼了!”
  郦琼一直不喜欢这个远方侄儿,嫌他猥琐,嫌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
  但曹德却很欣赏徐大用的机灵,头脑十分灵活,很适合做斥候,便提拔他为自己斥候营都头。
  郦琼摆摆手,不耐烦道:“快说,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我禀报?”
  徐大用从帽子里抽出一封信,呈给郦琼,“三叔,这是陈经略使给你的亲笔信!”
  郦琼大吃一惊,连忙接过信,“你先坐下,喝口茶!”
  自己的远房侄儿居然给陈庆送信,郦琼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了。
  他打开信看了一遍,觉得有点匪夷所思,陈庆竟然想和他合作,把吴嶙挤走,条件就是双方以剑门关为界,不得再向他索要汉中。
  “大用,陈经略使还有什么口信没有?”
  “经略使说,如果三叔愿意合作,让我发一份鸽信回去,如果三叔不愿合作,也没有关系,我直接回去复命。”
  “你带了鸽信?”
  徐大用点点头,“小侄带了两只信鸽,可以直接飞回京兆府。”
  “你现在还跟曹德?”
  徐大用摇摇头,“曹将军负责武学了,小侄已被编入情报署,可能会参与河东路方面的外勤。”
  郦琼当然明白他指的外勤是什么?就是去河东路潜伏,收集情报,当情报探子。
  “这倒是很适合你!”
  郦琼暗暗佩服陈庆会用人,他这个远房侄儿在家乡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当情报探子倒是能充分发挥他的特长。
  “你先去休息!我想一想再给你答复。”
  “侄儿告退!”
  徐大用跟随管家下去了,郦琼立刻吩咐道:“请钟先生来见我!”
  正如吴嶙有自己的幕僚,郦琼一样有自己的幕僚,这也很正常,大将们往往勇猛有余,才智不足,就需要养文士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郦琼的幕僚叫做钟明慧,阆中县人,是阆州州学的教授,被人介绍给郦琼,这个钟明慧擅长阴谋,颇合郦琼的胃口。
  钟明慧就住在附近,不多时便匆匆赶来。
  “将军,发生了什么事?”
  钟明慧隐隐猜到,郦琼这个时候找自己,一定发生大事了。
  “你看看这封信!”郦琼把陈庆的信递给他。
  钟明慧接过信也吃了一惊,居然是陈庆写来信。
  他看了一遍信,眉头一皱,问道:“将军和陈庆有没有什么交集?”
  郦琼摇摇头,“刘光世和他关系不好,但我和他没有什么恩怨,也不熟。”
  钟明慧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陈庆找将军的动机一定是出于某种利益,将军怎么看?”
  郦琼沉思一下道:“我觉得利益就是汉中,吴嶙是永兴军节度使,他想要回汉中,这次去和陈庆商谈,就是为了索要汉中,若我是陈庆,一定不会把汉中还给吴嶙。”
  “将军说得一点没错,汉中是关中的缓冲和屏障,没有了汉中,我们的军队就直接顶住关中腹下,陈庆怎么可能允许?偏偏吴嶙是西军元老,本身又和陈庆有旧,陈庆既怕惹怒西军派系不满,又碍不过吴嶙的面子,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将军合作,把吴嶙挤走,如果是将军提出要汉中,他就不会理睬了。”
  郦琼摇摇头,“我并不在意汉中,刘大将军也不在意,我们更看重富庶的巴蜀。”
  钟明慧微微笑道:“既然如此,和陈庆合作其实也无妨,双方各取所需!”
  郦琼眯眼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
  五天后,徐大用得到了陈庆派人送来的一只信封,他连忙找到了郦琼。
  内堂上,郦琼从信封里取出了一份文书,竟然是陈庆和吴嶙在西城协商的备忘录,陈庆和吴嶙都有签字画押。
  陈庆同意将南郑县政务移交给吴嶙,允许吴嶙在南郑县驻兵一千人,除此之外,整个汉中都是由陈庆的军队驻扎。
  郦琼看了半晌问道:“这份文书说明了什么?”
  钟明慧冷冷道:“这说明吴嶙私下勾结陈庆,把汉中出卖给了陈庆,证据确凿,将军由此弹劾吴嶙,他一定会被撤职。”
  郦琼眉头一皱,“可汉中本来就在陈庆手中,吴嶙想要也要不到,谈不上出卖吧!”
  钟明慧不屑地冷笑一声道:“你我都知道并不是出卖,但朝廷那帮书生腐儒可不会这么想,他们以为汉中理所当然就应该收回来,就像囊中抓物,伸手就可得到,至少那个皇帝肯定是这么认为,所以吴嶙把唾手可得东西又送给了陈庆,朝廷和天子怎么可能不愤怒发狂?”


第五百七十三章 换将
  “砰!”
  一只茶盏被狠狠砸在地上,摔得粉碎,天子赵构气得满脸通红,咆哮如雷,“他好大的胆子,谁给他的权力,汉中是他家的吗?说让就让,他还把朝廷,把朕放在眼里吗?”
  几名相国默默站在一旁,他们很少看见官家发这么大的脾气,也由此可见,官家对陈庆忌惮到什么程度了。
  站在后排的吕颐浩浑身不自在,每次遇到这种事,他只能保持沉默,这会儿,看见官家气急败坏的样子,他又一次动了辞相的念头,这次是他真的想辞相了。
  这时,秦桧劝道:“陛下,事已至此,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陛下应保重龙体。”
  张浚也劝道:“陛下,吴嶙对朝廷情况并不了解,微臣并非为吴嶙说清,只是微臣很了解他,吴嶙只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大将,并非洞察全局的主帅,在他看来,谁镇守汉中只是职责之争而已,不会想得太深,弹劾书上说他和陈庆勾结,这个指责有点言重了。”
  赵构这时也慢慢冷静下来,他摆摆手,“左右相国留下,其他相国都退下吧!”
  众人都退下,只留下秦桧和张浚二人。
  赵构负手走了几步问道:“张相公,吴嶙和陈庆的交情如何?”
  “回禀陛下,他们都是西军将领,吴氏兄弟和陈庆的私人交情都不错,但吴嶙是坚持原则的人,绝不会为私人交情出卖朝廷利益!”
  “不会!”
  赵构冷笑一声道:“如果巴蜀是刘光世坐镇,你觉得他会去西城县和陈庆协商吗?你觉得他会接受只有一千人象征性的驻扎南郑吗?”
  张浚顿时哑口无言,如果是刘光世,陈庆恐怕根本不会理睬了。
  这时,秦桧道:“微臣觉得张相公刚才说得很对,吴嶙只是大将,没有大局观,所以他不知道朝廷对陈庆的态度,微臣并不是怀疑吴嶙和陈庆有勾结,微臣也相信他对朝廷的忠诚,只是他的能力有限,无法应对目前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微臣认为还是应该由文官来主持巴蜀军政大局。”
  张浚心中忽然有一种明悟,朱胜非和秦桧都想罢黜吴嶙不假,但在后续新官的任命上,两人却有分歧,朱胜非的弹劾书中,大半内容都在抨击吴嶙和陈庆有勾结,目的是为了换上和陈庆关系交恶的刘光世。
  但秦桧却更高明一点,他一方面赞同自己对吴嶙的评价,肯定吴嶙对朝廷的忠诚,但又用他能力不足,大局观不够来说事,最后终于露出了马脚,让文官出任四川宣抚使,那么一定是他秦桧推荐的文官。
  秦桧和韦太后的利益有分歧,两人都在争夺对巴蜀的控制,想到这,张浚心念一动,反正吴嶙已经无法再留巴蜀,那自己还不如支持秦桧,挑起秦桧和韦太后的矛盾。
  更重要是,出了陈庆的事情后,官家绝不会再接受自己推荐的官员了,那么索性利用这件事挑起秦桧和韦太后的矛盾,最后还是对自己有利。
  张浚心中有了定计,他躬身道:“陛下,陕西路既然已被陈庆收复,那么巴蜀危险也已经解除,微臣也支持派文官出任宣抚使,吴嶙可以调任江淮抗金。”
  赵构点点头,“你们认为谁去四川比较合适?”
  秦桧连忙道:“微臣推荐浙东转运使李回出任四川宣抚使。”
  李回是前任知枢密事,因为江淮兵败被免职,在秦桧的保举下出任浙东转运使,李回感激不尽,从此成为秦桧一党。
  赵构目光又转向张浚,张浚也点点头,“李回也有统兵经验,性格温和,确实是合适人选。”
  “那就让李回去!”
  ……
  韦太后一直在等待刘光世重返巴蜀的旨意,之前准备让刘光世去江淮作战,但刘光世借口训练新兵,怎么也不肯奉诏,最后只得让韩世忠配合岳飞作战,从东线攻打李成的军队。
  刘光世便依旧留在长江南岸防御,但韦太后还是希望刘光世去巴蜀,她便可以通过刘光世掌控巴蜀的钱粮,自己在朝中也有更多的话语权。
  但韦太后怎么没想到,朱胜非弹劾了吴嶙,最后却是李回出任四川宣抚使,简直要把韦太后气疯了。
  “没用的东西,哀家那么看重他,他却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他还有脸给哀家解释?”
  一名联络宦官战战兢兢道:“朱相公说,他根本没有机会提刘光世去巴蜀,原本应该政事堂先讨论人选,但秦相公却坏了规矩,抢先提名李回,官家就直接同意了。”
  韦太后‘砰!’一巴掌拍在桌上,尽管手掌拍得生疼,但也抑制不住她内心的愤怒,她咬牙自言自语道:“好一个秦桧,哀家栽了树,你倒来摘果子,等着瞧,哀家会让你好看!”
  ……
  剑门关前,一支上千头骆驼组成的庞大队伍正列队向剑门关走来,骆驼装载着十万张羊皮,每两头骆驼一组,由一名伙计照顾,一共有五百名伙计,人数稍多了一点,但也没有关系。
  西北所有的货物中,羊皮卖得最火爆,巴蜀冬天阴冷,比较难熬,对羊皮的需求便应运而生,陕西路商行便组织数批羊皮南下,赚取暴利,同时再采办大量布匹、茶饼、红糖和肉干北上。
  这次是第五批骆驼商队,为首管事叫做王群,他负责把货物运到梓州,然后再运货北上,他只管运输,巴蜀那边自然有负责销售和采购的官员。
  但王群还有另一个隐藏任务,那就是秘密把军队送往巴蜀,他这支队伍有五百名伙计,进入了巴蜀就不会再回来,五百人就留在了梓潼县,正是这样的一次次南下,流入巴蜀的军队也就积少成多,为里应外合夺取金牛道做准备。
  此时已是金秋十月,离陈庆和吴嶙会面已过去了一个月,吴嶙已经被朝廷调去江淮,出任盱眙军节度使。
  目前巴蜀的安全又副将郦琼暂时负责,之所以叫做暂时,因为他也要被调去江淮,继续在刘光世手下为副将,李回将来巴蜀出任宣抚使。
  郦琼心怀怨恨,整天借酒浇愁,对军队也不闻不问,放松了对军队的管束,一到夜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