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277章

封侯-第277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彬彬,看起来非常精明能干。
  奚木那是萧合达的女婿,被任命为夏州都监,主管政务,萧合达不止一次对他说过,如果他灭掉西夏登基为皇帝,就会封奚木那为宰相。
  奚木那被安排在贵宾馆休息,但他心急如焚,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当天下午,张晓便和他举行了第一次商谈。
  “我这次来成纪县,就是恳请贵方支援,我们最近几次作战都比较被动,三战皆败,损失了近一万人,主要原因是金国支援了西夏五千桶火油,使我们三次攻打石州城失利。”
  张晓微微笑道:“都监这次来成纪县,就是为了火油而来吗?”
  奚木那叹口气道:“主要是火油,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再支援我们一点火药和粮食,其实我还需要一些盐和兵甲。”
  或许也觉得自己的要求有点过分,奚木那有点不好意思道:“当然,我们可以用易货交换方式。”
  张晓顿时有兴趣了,笑问道:“贵方打算用什么和我们交换?”


第五百五十二章 战机
  “他们想用什么来交换?”陈庆饶有兴致问道。
  “他们想用战马、羊皮和我们交换,只是他们给得并不多,只想用五百匹战马和五千张羊皮给我们换大量物资。”
  “是他们只能拿出这么多,还是他们贪得无厌?”陈庆又问道。
  “卑职认为他们是后者!”
  “有依据吗?”
  张晓点点头,“卑职前段时间整理情报时,看见过去年秋天的一份情报,说萧合达在银城大胜,缴获战马七万余匹。”
  陈庆冷笑一声,“缴获七万多战马,居然只给我们五百匹,亏他们想得出。”
  “那都统的意思呢?”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我们的无偿援助只有火油五百桶,军粮一万石,他们还想要其他东西,就拿战马和羊皮来换,我也不占他们便宜,就按照市价折算。”
  “卑职明白,另外他们还想要火药,他们说西夏军的火药桶爆炸,迸射毒钉,对他们伤害很大,他们也想用火药以牙还牙!”
  陈庆望着窗外半晌道:“告诉他们,我们火药也没有多余的,不过我可以无偿教给他们躲避火药毒钉的办法,下午带他们去火器试验场。”
  “卑职明白了,我会安排好。”
  ……
  下午时分,张晓带着奚木那和他手下一行来到了位于赤谷镇的火器试验场。
  这里可是宋军的火器试验场,奚木那兴致盎然,对一切都很好奇,恨不得把里面的秘密全部学会。
  张晓笑着对奚木那道:“我们从来不对外人开放,甚至中底层将领都没有资格进来,我们都统也是希望你们能打败西夏军,才破例让你们参观!”
  “我知道,陈都统的诚意令人感动,我们也会铭记于心!”
  张晓呵呵一笑,带他们来到一间小屋前,一名士兵在前面带路,“各位请这边走!”
  众人穿过小屋,前面豁然开朗,又是一处试验场,占地约两亩左右,众人站在高处。
  张晓这才对奚木那介绍道:“我家都统听说贵军很多士兵被西夏军的火药毒钉所伤,都统觉得有必要帮助大家,怎么防备毒钉,大家可以看下面的演练!”
  下面站在二十名士兵,每个士兵穿着普通皮甲,手执一面大盾,这时,一只点燃的火药桶向他们头顶上飞来,奚木那和他的随从都一阵惊呼。
  只见一名为首士兵大喊一声,“有爆炸,趴下!”
  二十名士兵同时趴下,用盾牌挡住头部,轰一声剧烈爆炸,铁钉四溅,当然,演练是不会真的淬毒。
  但硝烟散尽,二十名士兵纷纷站起身,居然没有一个人受伤。
  奚木那和他的随从都看懂了,一起热烈鼓掌。
  张晓笑着补充道:“宋军五十人一部,五十人中必须有两名警示兵,随时大喊让同伴的卧倒,盾牌也不用多好,普通盾牌就足够了。”
  跟随奚木那前来的都统将领王连安再次向张晓深深行一礼,“今天的参观太重要的,我们知道了该怎么对付西夏人的火药毒钉,我再次向贵军表示感激和敬意!”
  ……
  或许是这次参观让奚木那看到了宋军的诚意,随后的谈判就容易得多,宋军无法支援萧合达军五百桶火油和一万石粮食,多出的来物资则以军马交换,双方商定了上等战马和普通战马的价格。
  最后,奚木那同意以一万四千匹普通战马和六千匹上等战马的代价,和宋军交换火油两千桶,粮食十万石,盐八万斤、普通兵甲三万套。
  这个价格是比较合适的,主要是六千匹上等战马价值昂贵,在江南地区,这种上等战马价值上百贯,甚至有钱都买不到。
  对于熙河军而言,上等战马一般用来装备精锐骑兵,而普通战马则用来给步兵骑乘代步。
  陈庆从去年开始就在筹划组建一支天龙军,也就是最精锐的骑兵,由陈庆直接统领,目前有五千人,这批上等战马到来后,他的天龙军将扩展到一万人。
  另外多出来的一千匹上等战马则用来扩增斥候军,组建一支新的斥候营,由刚刚升为统领的唐骞率领。
  交易细节还在商谈之中,但就在这时,陈庆接到京兆城和太原城发来的鹰信,情报确定了,金国皇帝完颜晟驾崩,完颜昌率领两万女真军赶回上京,完颜兀术、完颜宗翰等女真贵族也纷纷赶回上京。
  这个关键的时刻,反攻金兵的机会来了,不仅仅是陈庆的军队进攻陕西路,也包括其他宋军也有机会反攻江淮一线。
  ……
  临安,天子赵构紧急在御书房召集相国议事。
  “岳都统的奏折想必各位爱卿都看过了,今天韩都统也发来了同样内容的奏折,金国皇帝驾崩,江淮兵力空虚,没有女真军队驻扎,连伪齐军也不多,韩都统建议攻打江淮,大家都说一说吧!”
  几天前,驻扎襄阳的岳飞也送来奏折,他得到准确消息,金国皇帝驾崩,金军高层都赶回了上京,他建议趁这个机会攻打江淮,并建立沿淮防御线,岳飞的奏折才朝廷引起很大的争议,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使得朝廷迟迟拿不定主意。
  今天韩世忠也发来奏折,请求朝廷抓住机会北伐江淮,韩世忠和岳飞的奏折都写得慷慨激昂,赵构着实有点心动了。
  而且金国馆昨天也挂出白幡举哀,赵构特地派秦桧代表朝廷前往金国馆吊孝。
  赵构骨子里虽然是主和派,但他更不想时时刻刻生活在危险之中,动不动就被逼得上船逃跑,为此,赵构也接受了张浚的方案,夺回江淮作为长江防线的缓冲,即使将来要签署长期停战协议,也要以淮河为分界线,而不是以长江为分界线。
  只不过两次进攻淮河惨败,使他心中有了阴霾,他也拿不定主意,赵构向张浚望去,希望张浚先开口。
  张浚会意,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一直认为,安全既是战争的起因,也是战争的结果,我们为了安全而主动去挑战威胁,如果战胜对方也就能获得安全,但我们也并不是盲目去挑战,而是要等待机会,现在金国酋首毙命,便是我们百年难遇的机会,我们至少有半年时间,夺回江淮,巩固江淮防线,这个机会错过了,等金国朝局稳定下来,以后就难了。”
  张浚话音刚落,朱胜非连忙道:“陛下,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金国国主大丧,一国之不幸,我们既然去吊唁,却又发兵讨伐,确实不是礼仪上国所为,臣坚决反对出兵。”
  徐先图和朱胜非不和,他冷笑一声道:“什么时候江淮变成了金国国土?我们的国都还是汴梁,大宋的太庙也在汴梁,二帝没有回归,我们收回国土,讨伐叛逆,朱相公觉得我们是乘人之危吗?”
  朱胜非也怒道:“我并非说不收回国土,但不应该是这个时候,等金国国难过去,我们再堂堂正正出兵去攻打,难道不更好吗?”
  徐先图讥讽道:“没想到朱相公居然是宋襄公的知己,难得啊!”
  朱胜非脸一红,求援似的向秦桧望去,秦桧有点左右为难,他不像朱胜非这么蠢,他也看出官家是想夺取江淮,张浚显然就摸透了官家的心思,如果自己出言反对,恐怕会激起官家的反感,如果不反对,将来又难以向金国交代。
  他半晌才道:“现在还在停战期间,有协议约束,恐怕不好出兵!”
  秦桧话不多,却说到了关键之处,还有一个月停战协议才期满,他们这个时候出兵,确实不妥。
  赵构有些为难,又向吕颐浩望去,吕颐浩老持稳重,考虑周全,而且比较务实,虽然赵构因为陈庆的缘故,几次想罢免吕颐浩的相位,但朝中一时又找不到能替代吕颐浩的大臣,赵构也只能捏着鼻子让吕颐浩继续为相。
  吕颐浩笑了笑,缓缓道:“全面出兵影响太大,确实也违反了停战协议,微臣建议还是用上次的办法,让岳都统从中线出兵,但不攻打汴梁,而是向东进攻江淮,这样既不违反东线停战协议,又能抓住机会。”
  秦桧反驳道:“向东进攻江淮,不是一样违反了停战协议?”
  吕颐浩不慌不忙道:“秦相公可以去看看协议,上面写得很清楚,东线指的是长江一线,宋军不得渡长江北上,岳都统出兵,并没有渡长江北上对不对?”
  赵构眼睛一亮,虽然是钻字面上的空子,但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东征
  下午,吕颐浩回到府中,刚回府,长子吕晋匆匆上前道:“父亲,三叔来了!”
  “人在哪里?”
  “在父亲的外书房!”
  吕颐浩点点头,“请他稍候,我换件衣服就过去。”
  “父亲,纬儿有家信。”
  次孙吕纬的家信自然是通过亲家李迥从成都用急脚递转来,其实就是陈庆和吕颐浩联系的一种方式。
  吕颐浩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信在哪里?”
  吕晋取出信递给父亲,是亲家李迥写来的信,但后面附有吕纬的鸽信。
  吕颐浩接过信便道:“你去安顿三叔,我马上就过来。”
  吕晋的三叔便是吕颐浩的三弟吕青山,政绩卓著,去年从抚州调到苏州出任知州。
  吕颐浩换了一件舒适的长衫,来到外书房,吕青山正在喝茶,见兄长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兄长身体可好!”
  “我还好,三弟是几时来临安的?”
  “今天中午刚到,有几个重要批文要催促朝廷,我就跑一趟临安。”
  吕颐浩摆摆手让他坐下,有使女进来上了茶。
  吕颐浩喝了一口茶道:“你那几个批文应该是卡在秦相公那里,回头我替你催催秦相公,问题不大。”
  “多谢兄长!”
  吕青山又低声道:“还有一个重要消息,小弟听说孙婿在秦州大败十万伪齐军,现在孙婿已经率大军出兵陕西路了。”
  吕颐浩眼皮猛地一跳,急问道:“这个消息你听谁说的?”
  “小弟是听一名关中过来的茶商说起,他说陈庆军队攻打的是庆州、环州一线”
  吕颐浩坐不住了,连忙从书橱里取出一卷陕西路转运地图,慢慢展开细看,线路很明显,陈庆先攻打陕西路北部,然后再南击关中。
  他现在才明白,陈庆去年拿下平凉府,就是为了今年攻打陕西路做准备了。
  吕颐浩点点头,“这件事我知道了,三弟切不可在朝中宣扬此事。”
  “大哥放心,我有分寸,绝不会泄露,其实我这次来临安就是为了告诉兄长此事,我连信都不敢写,就是怕消息泄露。”
  “你做得对,现在朝廷和陈庆那边消息断绝,前几天朱胜非还说,金兵要和西夏联手攻打熙河路,熙河路难保,现在看来,朱胜非就是在信口开河。”
  吕青山有点担心道:“今天我还听到一个消息,说大哥可能要罢相,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一直就有,也没错,御史台从去年开始就收集我的罪证,连我临河修建的码头,也弹劾我侵占公地,幸亏我有临安府的批文,要不然还真说不清。”
  “是因为陈庆?”吕青山又问道。
  吕颐浩点点头,“和他有关系,官家明显是迁怒于我。”
  吕青山眉头一皱道:“我有点糊涂了,现在陈庆和朝廷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决裂了,还是拥兵自立?”
  吕颐浩苦笑一声,“谁也说不清楚,现在断了联系,朝廷对熙河路的情况也一无所知,但因为监军王铣之死,官家对陈庆极为震怒,下决心要罢免他,只是陈庆根本不理睬他的诏书,以至于官家已经把陈庆认定为叛逆了,只是没有公开罢了,现在陈庆成了朝廷的禁忌,没有人敢提他,今天讨论出兵江淮,就没有人提到出兵陕西路之事。”
  吕青山恍然,“难怪呢!今天在度支司,有个官员提到去年税赋统计不全,缺了熙河路,结果被贾度支使大骂一顿,我还在莫名其妙,这个官员没有犯什么错误啊!原来是提到了熙河路。”
  “就是这样,熙河路已经被朝廷选择性的遗忘了,官员和将领都被吏部和枢密院打入另册,现在除了民间还有点议论外,朝廷中已经完全听不到有关它的话题。”
  吕青山忽然有点担忧道:“如果御史台在找大哥的把柄,大哥要担心老二那边。”
  老二指的是二弟吕大同,现在任袁州通判,吕颐浩一怔,“大同那边怎么了?”
  “我听说二哥家子女的名声不太好,尤其是吕绞,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依仗父亲权势在外面惹事生非,欺压良善,我去年在抚州都听说了,可见他名声之坏。”
  吕颐浩怒道:“我这就写信大同,不严格约束子女,迟早会惹出大事!”
  ……
  陈庆十万大军从平凉府向东走,他兵分两路,一路两万军队向东北,由杨再兴和刘琼统领,一路横扫镇戎州、环庆州、庆阳府、保安州、延州和绥德州。
  这六个州府除了延州外,基本都没有驻军,北部原本已被西夏人占领,但西夏爆发内战,所有驻军都撤回了国内,以至于形成一片驻军空白区。
  这片区域只有延州有三千驻军,保护火油产地,但对于两万宋军而言,几乎就是以石击卵。
  而另一路主力七万人由陈庆亲自统领,从平凉府杀入原州,继续向东进发,攻打宁州、坊州和鄜州,将和北路军在鄜州洛交县汇合。
  尽管北线没有驻军,但陕西路中部各州却都有驻军,尤其是坊州的中部县,更是驻扎了五千军队。
  陈庆率领七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原州和宁州的驻军望风而降,这天下午,大军穿过了子午山的虎踞谷,进入坊州地界,天色已晚,陈庆大军就地宿营。
  一顶中军大帐扎了起来,大帐内摆放着陕西路的沙盘,一名从事在沙盘的宿营地上插上了一面红旗。
  情报署参军徐长青给主帅陈庆以及几名大将介绍道:“从宿营地到中部县相距约一百二十里,一路上都是黄土、沟壑,一般有河的地方都会有村庄,总的说来,坊州人口比较多,也比较富庶,尤其中部县,人口有近二十万,但驻军只有五千人。”
  “这支军队有没有望风而降的可能性?”大将高定问道。
  徐长青摇摇头,“几乎没有可能性,对方主将是一名女真千夫长,叫做乌扎布,他不可能投降我们。”
  高定对陈庆道:“对方才五千军队,我们可以里应外合配合破城!”
  陈庆微微笑道:“事实上,一支两百人的斥候军已经在两天前潜入城内了。”
  高定立刻抱拳道:“卑职请令,率一万军破城!”
  陈庆点了点头,“你可以先派人进城找到南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