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157章

封侯-第157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指挥使王铎带领一支骑兵从南面赶来,他们部署在南面十里外,任务是拦截逃往长寿县的敌军士兵,防止消息泄露。
  “王将军,拦截到多少士兵?”
  “回禀都统,一个都没有拦截到,没有士兵向南面逃跑。”
  这在陈庆的意料之中,船队是从北面过来,士兵们肯定会向北面逃亡,可就怕万一,如果有长寿籍贯的士兵,他们一定会向南逃走。
  看样子自己的担忧多余了,其实除了王铎这一道关卡外,还有赵小乙率领百余名斥候潜伏在城池周围,他们会截住最后的漏网之鱼。
  这时,杨再兴快步走上前,抱拳道:“启禀都统,已经清理完毕!”
  “通知弟兄们上马,我们准备南下!”
  稍微收拾片刻,一万骑兵便离开江岸,绕道向长寿县奔去……


第三百零二章 识破
  长寿县的伪齐军主将是都统制蒋彦先,同时也被任命为郢州知事,他不是一般的武将,而是一名文职军官,本身不会武艺,但他长期生活在军中,又懂得带兵打仗,和主帅董先是一个类型。
  这样的将领比较可怕,他们思路缜密,考虑问题周全,远比武将难以对付。
  蒋彦先站在城头上,眺望着一里外的汉水,从时间上考虑,襄阳过来的补给船队应该到了,只是这次补给能不能顺利进行,让他很担心。
  蒋彦先当然知道陈庆就在长寿县附近,虽然陈庆军队前天突然消失,但他肯定没有走远,一定还在不远处虎视眈眈盯着长寿县。
  “都统制,襄阳的鹰信到了!”
  一名士兵跑过来,将一管鹰信呈给蒋彦先。
  蒋彦先打开鹰信看了一遍,点了点头,还是董元帅考虑得周全。
  这时,一名将领指着江面大喊道:“都统制,补给船队到了!”
  蒋彦先快步走上前,扶着城垛向江面望去,只见江面上停泊着浩浩荡荡的船只,足有两三百艘,每艘船的吃水线很深,可见满载着货物。
  统制刘泉激动道:“卑职率军去接收粮食!”
  “不急这一时,我需要确认一些事情。”
  蒋彦先一招手,将行军司马邓毅叫上前,附耳低声对他说了几句。
  邓毅连连点头答应,随即带着几名士兵出城去了。
  邓毅骑马来到了码头前,大声问道:“李将军在哪里?”
  这时,牛皋走了出来,抱拳道:“李将军水土不服,病倒了,暂时由我接管主将权,我是统领杨楠!”
  牛皋又将厚厚一叠文书递给对方,“这是交接资料,你们赶紧派人来清点粮食物资,办理交接。”
  邓毅接过文书翻看,他随口问道:“你们李巨将军的儿子没有跟来吗?之前他说带儿子来长寿游玩。”
  牛皋呵呵一笑,“我们担心路上不安全,老李就把儿子留在襄阳了。”
  邓毅一合文书,一本正经道:“路上确实不安全,很容易被陈庆的骑兵攻击,好了,我这就去回复都统制,然后派人过来清点搬运。”
  邓毅转身带着手下向县城走去,他心中十分紧张,唯恐被宋军看破自己的表情。
  走进县城,他立刻喝令道:“关城门!”
  “怎么?不对吗?”蒋彦先从城头快步走下来问道。
  邓毅点点头,“据说李巨病倒了,然后是副将接待我,卑职按照都统制的吩咐,随口问了一句,李巨的儿子没有跟来吗?他回答说,不安全,所以没有带来。”
  蒋彦先冷哼一声,“果然有问题!”
  董先给他的鹰信中专门提到了,李巨根本就没有儿子,甚至还没有成婚,李巨的副将怎么会不知?
  这支船队一定是陈庆的人乔装的,想骗自己开城门。
  统制刘泉道:“不如我们将计就计,让船只进城来,然后一举将他们围歼!”
  蒋彦先十分精明,他摇摇头道:“我担心的不是船上的宋军,而是陈庆的骑兵,他们一定就埋伏在附近,趁机我们开城运粮的机会,杀进城来,这才是他的目的,我宁可不要粮食,也绝不会上这个当!”
  “可是……我们粮食也严重不足啊!弟兄坚持不了多久了。”
  “我还不知道我们粮食不足吗?现在宋军已经控制了粮船,你还指望能拿到船队后勤补给?”
  蒋彦先随即传令,命令两万军队上城,严加防护!
  牛皋等了大半个时辰也没见对方来,而且对方还向城头上增兵了,十有八九是看破自己了,但他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对方怎么看破自己的?
  无奈,牛皋只得下令道:“射火药箭!”
  三支火药箭腾空而起,飞上半空中,不多时,大地开始震动起来,一条黑线在远方出现了,黑线越来越近,万马奔腾,气势滔天,城头上的守军暗暗心惊。
  统制刘泉叹息道:“都统制高明,陈庆果然藏身在附近!”
  骑兵们奔至近前,陈庆才发现对方并没有开城运送粮食,让陈庆愕然。
  牛皋奔上前苦笑道:“我们的策略应该是被对方识破了,对方没有上当!”
  “这个蒋彦先,倒是也有点本事,我小看他了。”
  陈庆也有些恼羞成怒,喝令道:“向城头放一轮箭,撤退!”
  骑兵滚滚上前,尘土飞扬,乱箭齐发射向城头,城头上的士兵纷纷蹲下,等他们站起身时,骑兵已经离开城池远去。
  粮船也同时启发,向南面而去。
  ……
  陈庆的大营在长寿县以南十里外,这个距离不远不近,正好监视着伪齐军的一举一动。
  入夜,赵小乙护卫着谋士张晓来了。
  张晓是从江陵府过来,他出任录事参军,在江陵府安排了郑平接管军政事务,这才赶到郢州。
  张晓走进大帐笑道:“我听赵副统领说,都统制今天计谋失败?”
  陈庆点点头,便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张晓,最后苦笑道:“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张晓笑道:“一般泄密都会出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很可能李巨没有儿子,他们在试探牛将军,结果牛将军答错了。”
  “但他们又怎么知道李巨没有儿子?李巨又不是什么名将,只是孔彦舟的部将而已,不久前还是宋将,而蒋彦先是从汝南过来的,他们的生活根本没有交织,所以我就想不通这一点。”
  张晓沉思片刻道:“应该是襄阳和长寿县之间有鹰信往来,董先不放心船队,所以发鹰信提醒蒋彦先。”
  “也对!他们是有鹰信往来,所以董先才会知道长寿县粮食不足。”
  张晓又对陈庆笑道:“都统这次面临的敌人不是从前那些头脑简单的武将了,这个蒋彦先在宣和年间还参加过科举,考中了明经科,一直在军中做文职,董先更是进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知商州事,又是伪齐的兵部尚书,都统可千万不可轻敌啊!”
  张晓原本也是伪齐军出身,对伪齐的各个重臣比较了解。
  陈庆点了点头,他开局比较顺,打了伪齐军一个措手不及,确实是有点轻敌了。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都统!”
  “你说!”
  “呼延雷派人送了一个消息到江陵,完颜昌目前在襄阳城内。”
  陈庆顿时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难怪董先会发鹰信来长寿县,这必然是完颜昌的意思,老对手了,他知道自己会利用粮船来夺取长寿县城,而且粮船内还有大量火油,只有很深了解自己的人,才会用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他是想让长寿县用火油来对付自己。
  “参军觉得我该怎么夺取长寿县?”
  张晓微微笑道:“粮食不足是个大问题,如果对方粮食无法送到长寿县,最后伪齐军只能放弃长寿县北撤,都统只需要耐心等候就是了。”
  “就在这里等吗?”
  张晓点点头道:“都统可以离去,但一定要监视住对方,一旦对方北撤,就是及时杀回来,不过我建议,还是耐心等候,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战机,倒是牛将军,生意会很忙!”
  “什么意思?”
  “我建议都统派一支水军北上,封锁襄阳北面的汉水,切断襄阳和边梁之间的联系。”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最终点了点头,“我其实不用把水军放在长江,而是应该将大部分水军放在汉水上,这是我们的优势,不充分利用起来可惜了。”


第三百零三章 瘟疫
  三名骑兵从城外骑马疾奔而来,他们身上都带着箭伤,一人后背还插着一支箭,处于半昏迷状态。
  长寿县认识为首的骑兵,急忙开了城门,几名骑兵冲进了城内……
  主将蒋彦先带着一群将领匆匆赶来,台阶前,一名探子浑身是血,但伤口已经包扎好了。
  “宋军大营找到了吗?”蒋彦先急问道。
  “就在我们南面十余里外,戒备森严,白天过不去,我们是半夜潜伏过去,但还是被发现了,十几名弟兄都阵亡了,就只有我们三人逃回来。”
  “宋军大营是什么情况?”
  “有大帐,有营栅,有壕沟,占地几百亩,外围有三层防御,非常严密。”
  “那船只呢?”
  “粮船在岸边,但好像都空了,吃水不深。”
  副将刘泉低声道:“要不我们试一试夜袭,火烧对方的营帐!”
  蒋彦先摇摇头,“完颜昌说,对方就是靠夜袭起家的,嘱咐我们不要打偷袭的主意,他是有惨痛教训的,他的建议我们要听。”
  刘泉顿时急道:“可是……对方要和我们耗下去,我们粮食支持不了几天了。”
  蒋彦先叹口气,对身后众将道:“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列阵和对方决一死战,要么撤军回襄阳,大家觉得哪一个更合适?”
  统制李勇道:“虽然我们有三万军队,可对方是一万骑兵,可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中,他们有利就战,不利就退,我们非常被动,很容易因为士气衰竭而兵败,以前和女真骑兵作战都是这个问题,未战先败,最后被一边倒屠杀,除非我们也有数量可观的骑兵,否则卑职不赞成和对方决战。”
  其他将领也七嘴八舌,意思都是一样,现在将士们都吃不饱,士气低迷,战必惨败,反正就是不想和宋军决战。
  蒋彦先对刘泉道:“他们都是统领以上的大将,将且惧战,不要说士兵了,刘将军还要坚持吗?”
  “可撤退我们也一样跑不过对方的战马!”刘泉长长叹口气道。
  蒋彦先淡淡一笑,“我自有办法,让将士们全身而退!”
  ……
  大街上,赈粥点前排了长长的队伍,城内的粮食早已被伪齐军搜刮殆尽,百姓只能靠军队每天早晚一次赈粥度日,据说很快只有晚上一次赈粥了,城内百姓人心惶惶。
  一名男子接了粥盆看了看,顿时大怒道:“这还是粥吗?分明就是米汤,米粒子都看不见!”
  打粥士兵冷冷道:“爱喝不喝,滚一边去!”
  男子更加激动,把粥盆子扔在地上,挥动手臂大喊:“我家米都被你们抢走了,就给我们喝这个,你们还要不要脸?”
  就在这时,男子忽然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地上,浑身抽搐,“吓得周围的百姓纷纷闪开,远远围观!”
  这时,跑来一名军医,给男子看了看,忽然大喊道:“大家快走开,是瘟疫!”
  听说是瘟疫,吓得百姓们跌跌撞撞,四散奔逃。
  城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士兵全城戒严,但还是不断有消息传出,‘某某家,全家死绝!’
  很多百姓透过窗户和门缝看见大街上有士兵拖着车走过,车上有席子裹着,但露出一双双脚,这都是得瘟疫死掉,送去埋葬的人。
  全城顿时被一种极度的恐惧笼罩起来……
  南城门附近有有一间院子,住着呼延雷的两名手下,他们是一对师徒,师父叫做冯少游,是一名医师,徒弟王都,只有十六岁,是一名药童,负责给师父拎药箱,抓药、熬药,他们之前被军队强征去给士兵看病,现在已经结束回来了。
  或许是因为戒严的缘故,他们虽然是医师,白天却没有什么生意,只有晚上有人会偷偷摸摸来找他们看病。
  “师父,今晚还要去啊!”
  王都愁眉苦脸道:“乱坟堆都是各种病死的人,有什么好看的!”
  冯少游摇摇头道:“这几个晚上,给不少病人看过了,说瘟疫怎么怎么严重,到处一家家死绝,可我没见过一个瘟疫病人,也没有看见所谓全家死绝,这些都是谣言,是有人别有用心地传播谣言。”
  “都戒严了,谣言怎么传播?”
  “问题就在这里啊!都戒严了,怎么大家听到同一个说法,今天是谁家死绝,昨天又是谁家死绝,一模一样的说法,你说是谁在传播?”
  “啊!难道是发粥的士兵?”
  “除了他们,没有别人了,别的军队都是拼命隐藏真相,唯恐民心军心混乱,可这里却反过来了,唯恐大家不乱。”
  冯少游叹了口气,“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说到妖,王都更害怕了,哀求道:“师父就别去乱坟岗了吧!说不定他们焚烧后深埋了呢,你哪里找得到疫病尸体?”
  “倒也是,瞧你那副没出息的样子,还是斥候呢!算了,今晚我们去另一个对方,一样能查到真相!”
  半个时辰后,师徒二人借助夜幕的掩护来到一座院子前,冯少游打量半晌院子道:“就是这里,昨天一家死绝的杂货店王掌柜家,我们进去!”
  两人翻墙进了院子,院子里没有人,房间漆黑一片,屋门锁着,透过窗户望去,屋子里空空荡荡,只剩下一些破烂家具,门上的锁锈蚀不堪,再去看看厨房,老鼠都在灶膛里做窝了。
  冯少游冷笑一声道:“看见没有,院子里的杂草都和我膝盖一样高了,这房子至少空关了大半年,这就足以证明,全家得瘟疫死绝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谣言。”
  “师父,我还是那句话,伪齐军传播谣言有什么意义?把军心都搞垮了。”
  “我也不知道!”
  冯少游也是一头雾水,对方这样做到底是什么意图?
  关键是他得把消息传出去?
  冯少游沉思半晌道:“上次我听说有人有办法出城,就是比较贵,咱们也试一试,让你混出去送信!”
  ……
  次日三更时分,陈庆已经睡了,又被当值的亲兵叫醒。
  “都统,长寿县内有斥候来送信。”
  陈庆微微一怔,但他立刻就明白过来,是呼延雷的手下,那两个医师师徒。
  “让他来见我!”
  不多时,士兵将一个少年带上来,少年单膝跪下行礼,“卑职王都参见都统!”
  陈庆听斥候都头张华说过,医师徒弟只有十六岁,他点点头笑道:“长寿县不是封城不让百姓外出了吗?你是怎么出来的?”
  王都满脸苦涩道:“启禀都统,有人在做出城生意,城内要运死尸出来埋葬,我师父花高价让卑职扮做一具尸体出城了。”
  陈庆见他一脸苦涩,忍不住哑然失笑,又问道:“你们这么费心出城,有什么重要消息要禀报?”
  “回禀都统,确实有重要消息,长寿县满城都在爆发瘟疫。”
  陈庆吓了一跳,“真的爆发瘟疫了?”
  “没有这回事,我和师傅都查证过了,根本就没有爆发瘟疫,完全是伪齐军编造出来的谣言,搞得全城百姓就恐慌万分?”
  “为什么要这样干?”陈庆不解问道。
  “我们也不知道,师父猜测说,是因为粮食没有了,伪齐军准备把饿死的人说成得瘟疫而已,以掩盖罪行。”
  陈庆缓缓点头,确实这个可能!
  他沉思片刻,对士兵道:“去把张参军请来!”
  士兵刚要走,陈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