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156章

封侯-第156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先就是宋朝统领过军队的文官,他对宋朝的文官领兵制度了解得极其深刻,如果陈庆以后受到李纲的钳制,那这场进攻荆襄的大战他就有信心了。
  完颜昌摇摇头,“但这一点我也不是很清楚,但这一点又极其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弄清楚宋军的指挥决策细节,我要知道陈庆到底有多大的自主权。”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在堂下禀报,“启禀董元帅,启禀都监军,前方探哨发来鹰信,陈庆率一万骑兵已经离开长林县前往郢州。”
  完颜昌和董先对望一眼,两人都意识到,陈庆又盯上了撤往郢州的三万军队。
  董先忍不住道:“都监军,陈庆的骑兵实在犀利,我们的军队难以与之抗衡,能否调一支万人队女真骑兵前来助战?”
  完颜昌摇摇头,“这需要我们金国皇帝批准,但可能性不大,你不用多想了,我建议你还是上书齐国天子,从京兆调一万齐军骑兵过来,这才是容易实现的想法。”
  董先叹口气,“好吧!我今天就上书天子,请求骑兵支援。”


第三百章 长寿
  陈庆的军队抵达了郢州长寿县,夜色中,他远远望着黑黝黝的县城,心中着实有些感慨。
  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李纲为什么作战那么艰难,总是败多胜少,根本原因就是李纲不重视情报,做不到知己知彼,总是一抹黑地跟别人去打仗,怎么可能打赢?
  很简单的道理,和宋军对峙的三万伪齐军有多少粮食?李纲不知道,长寿县内有没有他安插的眼线,结果是没有,那敌军占据长寿县,需不需要补给?李纲还是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着实让陈庆郁闷,如此疏忽大意,怎么可能打胜仗?
  李纲没有在长寿县安插眼线,但陈庆安插了,呼延雷派了两名弟兄已经潜入县城内,打探县城的各种情报。
  现在他得想办法和这两人联系上,陈庆立刻派人去把赵小乙找来。
  不多时,赵小乙匆匆赶来,抱拳道:“请都统吩咐!”
  “交给你两件事,第一,派人去长寿县打探,看看敌军是否知道我们到来?第二,再派几个弟兄去汉水打探,联系上从汉阳过来的牛皋船队!”
  “遵令!”
  赵小乙匆匆走了。
  陈庆随即下令全军就地休息。
  这时,杨再兴快步走上前道:“都统,有一个本地大户送来二十几车黑豆!”
  陈庆站起身笑道:“在哪里?带我去看看。”
  陈庆来到树林南面,树林外,果然有一支大车队,一种中年男子正给士兵说着什么?
  “都统来了!”
  有士兵喊了一声,众人纷纷闪开。
  陈庆走的一辆大车前,兜底抓了几把黑豆细看,黑豆品质不错,粒粒饱满,更重要是,黑豆中没有掺杂巴豆,这才是陈庆最关心的,他担心是敌军的计策。
  士兵带着中年男子上前,他跪下行大礼,“小民张启发叩见将军!”
  “张员外请起,多谢你送来的黑豆!”
  张员外叹口气道:“原本家里有三万斤黑豆,结果伪齐军过境,粮仓全部都被抢光了,几十头肥猪和一百多只羊也被抢走了,只剩下地窖藏的这五千斤。”
  “这帮伪齐军很残暴?”
  “其实残暴倒也也谈不上,没有杀人放火,也没有奸淫妇女,但就是恶心,专门抢粮食猪羊,还美其名曰军队临时征用,粮食猪羊强征走了,还可能还回来吗?”
  陈庆心中一动,看这样的表现,对方粮食供给还真有问题。
  “他们有辎重大车吗?”陈庆又问道。
  张员外摇摇头,“没有看见辎重大车,就是步兵,只是临时抢了一些大车装猪羊和粮食。”
  这就有点奇怪了,伪齐军在长林县可是有营栅和大帐的,军队居然没有携带辎重,那这些东西到哪里去了?
  想了想,陈庆大概明白了,对方应该是兵分两路离去,辎重队向北走了,而主力军队怕被自己追上,则轻兵简行,应该是这么回事。
  ……
  下午,赵小乙派人回来禀报,他们已经和牛皋船队联系上,牛皋率领的船队在长寿县南面三十里处停泊。
  另外,赵小乙已经派一人混入城内,和呼延雷的手下联系。
  陈庆问道:“外来的人现在还可以进城?”
  士兵摇摇头,“就中午时分开城门半个时辰,只准出不准进,只有特殊情况才能入城,我们弟兄是冒充一名车夫,跟着给军队送菜的大车进了城,他们就是特殊情况。”
  陈庆点点头,看样子敌军在长林县附近有探子,知道自己率军来郢州,所以才会管控得这么严厉。
  天快擦黑时,陈庆率军出发了,他们没有去县城,而是穿过县城南部来到了汉水江边,这里停泊着一百艘千石车船,车船内满载着粮食和帐篷,它们同时也是陈庆军队的补给船。
  事实上,不管敌军有没有撤到郢州,陈庆都要率军来到汉水江边,从船队这里得到补给。
  否则一万骑兵的补给是很麻烦的,他们不可能携带后勤辎重,那会严重拖累他们的高速机动行军。
  湖广地区的河网稠密,利用船队来进行补给,无疑是很明智的做法。
  大军随即在汉水边扎下大营,没有营栅,陈庆则派出数百名巡哨,在大营四周巡逻。
  大帐内,牛皋向陈庆汇报了汉阳作战的情况,陈庆点了点头,对方在汉水上强征船只,不可能都是两千石的货船,说明伪齐军手中还有大量五百石到一千石的船只,他们一定会利用汉江向长寿县运送粮草补给。
  长寿县城内的官府没有存粮,这一点李纲倒能肯定,然后三万伪齐军本身也没有携带粮草,他们只能从民间盘剥粮食,就算这样,要满足三万士兵的吃饭问题,光靠民间的粮食也很难满足。
  襄阳一定会向长寿县发送粮草物资补给。
  陈庆想到的并非截断对方的补给,而是想到利用这支船队,这是一个夺取长寿县的机会。
  ……
  长寿县是郢州州治所在,县城很大,城墙周长足有三十里,但它不是襄阳城这样的战略要地,所以城墙虽然很长,却并不高大坚固,护城河也不够宽,城门也十分破旧。
  按照伪齐军的作战计划,他们将以襄阳城为支点,然后向西、中、东三线发动进攻,西线就是峡州,务必拿下峡州,打开进入巴蜀的通道。
  中线是夺取江陵府,控制长江航道,诱引王彦军北上并全歼,就是中线的策略,在这个意义上,中线策略已经成功了大半。
  但伪齐的重点还是东线,他们的东线策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夺取汉水以西,以夺取汉阳的标志,然后他们会以长寿县和汉阳县为支点向汉水以东扩张,夺取整个长江以北。
  可惜他们的策略刚刚才开始推进,便连遭陈庆军队两次暴击,损失了一万三千多人。
  但长寿县是伪齐军东进策略的起点,对伪齐军具有很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董先才命令三万军队东撤长寿县。
  只要牢牢守住长寿县,无论是向东扩张,还是向南夺取汉阳县,都有了立足的根基。
  在长寿县南城门附近有一家高昌客栈,中午时分混入城内的斥候张华就住在这家客栈内,这也是先约好的会面之处,要不然长寿县十几万人口,这么大的县城,去哪里找两名呼延雷的手下。
  张华是斥候都头,武艺十分高强,而且应变能力也很强。
  他独自坐在房间内,耐心的等待着,这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很有节奏,‘咚咚咚——咚——咚!’
  张华抽出匕首,起身开了一条门缝,“岁月安好!”他低声问道。
  “一切照旧!”
  张华拉开了门,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钻了进来,笑嘻嘻拉开袖子,露出胳膊上的一块蓝色印记,这就是第二斥候营的标识了。
  “坐下吧!”
  张华让对方坐下,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又从腰间取出令牌给他看了看。
  少年肃然起敬,“原来是张都头,卑职失礼了。”
  张华笑了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我叫王都,京兆人,十六岁了。”
  对方居然只是一个少年,不过张华一点都不奇怪,第二斥候营就是这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从事着各行各业,这样才能混入敌后城内打探情报。
  “你们两人是做什么的?”
  “行医,我是药童,负责抓药、配药、煎药,还给师父拎药箱。”
  “你师父怎么没来?”
  “他被征进军营看病去了,军营内有很多士兵泄肚子。”
  张华一惊,“有疫病了?”
  王都摇摇头,“师父说不是疫病,就是水土不服,很多士兵直接喝生水,就发生腹泻了。”
  “我想知道一些情报,敌军还有多少粮食,士气如何?你们应该了解吧!”


第三百零一章 粮船
  夜色中,张华靠近了南城墙,虽然每天中午会有半个时辰开城放人出去,但敌军一旦发现都统的骑兵,明天很可能就会取消开城门放人。
  但更重要是,张华深知情报只有及时准确才会有价值,拖到明天中午恐怕会误事。
  他找到一处破旧的城墙处,轻轻一纵身,抓住墙上的窟窿向山攀爬,两丈高也就两层楼,只片刻,张华便攀上了女墙,一队哨兵正好走路,他屏住呼吸趴在城墙上,哨兵就从他眼前走过。
  待哨兵走远,他一纵身跳上城头,两三步便到了另一边,用钩子勾住城头,抓住绳索向下滑去,他取了铁钩,游过护城河,只片刻,张华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
  一个时辰后,张华找到了南面三十里外的船队,他被士兵带上一艘车船,这里是陈庆的临时帅船。
  张华走进船舱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都统!”
  陈庆认识张华,笑道:“张都头是从县城内出来吗?”
  “正是!卑职见到了呼延指挥使的部下,他们二人是医师和药童,被对方临时征用,在军营内给士兵看病。”
  “对方军队出了什么事?”
  “听说有部分士兵因水土不服而腹泻,大约有一两千人,但不是疫病,只是喝生水坏了肚子。”
  陈庆点点头,“对方的粮食情况如何?”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回禀都统,对方士兵现在每人每天半斤米,大概能维持十天左右,卑职得到的最新消息,一支补给船队从襄阳过来,昨天已经出发了。”
  这个消息太重要也太及时,陈庆又询问了一些别的情况,他当即派人把杨再兴和牛皋找来,进行了详细部署。
  当天晚上,陈庆的一万骑兵和一百艘车船先后离去。
  ……
  从襄阳过来的补给船共有三百余艘,船只比较杂,有千石货船,有五百石客船,甚至还有渔船,主要是粮食弓弩箭矢、火油等消耗物资,船队延绵二十余里,沿着汉水浩浩荡荡顺流而下。
  船队中有两千士兵跟随护卫,为首将领叫做李巨,是孔彦舟的部将,他统帅的军队也是孔彦舟的军队,他们长期驻扎在郢州,对郢州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是这个缘故,谁都不想接的护卫任务最终落在他们头上。
  这次运送粮食物资风险很大,陈庆不光有骑兵,还有兵力强大的水军,这一点是伪齐军队不具备的,他们没有一艘战船,根本无法和陈庆的水军抗拒。
  董先最初是想走陆路运输,但被完颜昌否决了,走陆路的风险更大,必然会遭遇陈庆的骑兵,而走水路或许还不会遇见陈庆水军。
  毕竟他们已得到消息,一支声势浩大的宋军水军抵达了江陵府。
  李巨目光紧张地注视着江面和岸边,这时他们距离长寿县还有百里左右,这个距离是最危险的,更要命的是天色已经暗了,太阳早已落山,江面上变得半明半暗。
  可以说这一夜让所有人揪心,李巨也下令,今晚所有人都不准休息。
  “将军,江面起雾了!”船夫大喊一声。
  李巨也发现了,江面确实起了一层灰纱般的雾气,看不清水面了。
  “起雾又会怎么样?”李巨高声问道。
  “起雾一般都不能航行了,必须靠岸!”
  “放屁!江面上什么船都没有,你们怕个屁啊!给我继续向前开。”
  “不对吧!应该有船,将军听这个声音。”
  李巨凝神细听,只听见前方江面上传来轰隆隆的声响,李巨也愣住了,这是什么声音?
  “不对!怎么船只靠岸了?”船夫忽然大喊起来。
  他们所有船只都是用铁链锁在一起,有一艘大船在前面领路。
  只要第一艘大船靠边,那么后面的船只都得靠边。
  “是不是江面起雾的缘故?”李巨紧张问道。
  “应该是吧!我也不敢肯定。”
  所有船只都靠岸了,江面上的轰鸣声也停止了,整个江面和江岸变得异常安静,但空气充满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就在这时,前面爆发出一片叫喊声,夹杂的惨叫,随即马蹄声轰然大作,仿佛千军万马杀来了。
  “宋军骑兵杀来了!”
  李巨大吃一惊,不等他反应过来,几支箭强劲射来,李巨一闪身,躲过了两支箭。
  但船老大却没有躲过,被一箭射中脖子,惨叫着跌下船去。
  岸边骑兵在疾奔,不断张弓搭箭,强劲的箭矢射向船上士兵。
  船上士兵纷纷躲在船只另一侧,举弩反击骑兵。
  不料,忽然从后面射来无数箭矢,伪齐军士兵纷纷中箭,他们这才发现后面的浓雾中出现了无数战船,战船上密集的箭矢射向他们。
  前后夹击,躲无可躲,伪齐军士兵伤亡惨重。
  这时,一名指挥使跑到李巨身边喊道:“李将军,江面上雾气很大,岸上也是一样,这是突围的机会,命令弟兄突围出去吧!等天亮后一个都活不成。”
  李巨向岸上望去,灰白色的浓雾弥漫在岸上,确实是机会。
  他转身喝令道:“吹响突围号角!”
  “呜——”身边几名士兵吹响了号角声,这既是进攻的号角,同时也是突围的号角。
  一道道命令传下去了,开始有士兵跳上岸,向远处的树林奔去,但奔出没有多远,便传来一声惨叫声。
  越来越多士兵跳上岸突围,甚至主将李巨也提起一支长矛跳上了岸。
  李巨提着长矛弯腰疾奔,他很聪明,把身形尽量放低,这样骑兵不容易发现他。
  效果非常好,他至少躲过了十几名骑兵的围杀,眼看着要奔进树林,忽然,一匹战马从他面前疾奔而过,一道寒光闪过,李巨倒在地上,脚上传来的剧痛让他嘶声惨叫。
  他的一对双脚被斩断了,一支方天画戟顶在他胸前,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我便是西军陈庆,你应该就是主将李巨,我不妨让你死个明白!”
  “你杀了我吧!”剧烈的疼痛让李巨实在难以忍受,他只求一死。
  “我是要杀你,不光是你,你的手下一个都活不成,我发过誓言,孔彦舟和他的手下全部杀死,给王彦陪葬!”
  陈庆冷喝一声,“去死吧!”
  长戟刺穿了李巨的心脏,李巨当即毙命。
  陈庆大喊一声,“不留战俘,全部杀绝!”
  ……
  天渐渐亮了,雾气也终于散去,杀戮早已结束,但因为雾气的缘故,这支孔彦舟的军队没有被斩尽杀绝,还是有一百余人逃进了树林。
  士兵们在迅速打扫战场,将敌军尸体焚烧后深埋,牛皋的手下乔装改扮成护卫军队,上了粮船,一百艘车船停到对岸去了,由一千名士兵看守。
  这时,指挥使王铎带领一支骑兵从南面赶来,他们部署在南面十里外,任务是拦截逃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