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备军队早已准备就绪,郑平调兵遣将,之前的三千弓箭手依旧列为一组,排在最前面,在后面是两组弩军,各三千人。
‘咚!咚!咚!’鼓声急促,要求九千弓弩士兵迅速进入状态。
箭上弦,弓弩微微上举,箭尖呈六十度,超过了城头,九千军大阵一片寂静。
‘梆!梆!梆!’梆子声骤然敲响。
三千支兵箭率先射出,密集如一片乌云般的箭矢越过城头,向城外射去。
紧接着又是一片乌云射出,就在箭矢刚刚飞过城墙,第三批三千弩箭再次射出。
城头上依然在激战,但城外密集的西夏士兵却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铺天盖地的箭矢射下,盾牌也起不到作用了,一片片士兵哀嚎倒下,很多士兵刚开始只是受伤,但接下来的密集补箭,使受伤士兵在绝望中被箭矢吞没。
城下的八千士兵哪里挡得住一轮轮的万箭轮射,只片刻便射出了五轮四万五千支箭,原本密集的队伍变得稀稀疏疏。
李良辅还有些犹豫,如果撤军,就将前功尽弃,可如果不撤,士兵伤亡太大,他这一犹豫便导致大量伤亡。
大将们急了,纷纷大喊:“主帅,下令撤军吧!”
“传令收兵!”
李良辅无奈,只得下令收兵,‘当!当!当!’钟声敲响,正在梯子上攻打的西夏士兵,以及城下的士兵如释重负,纷纷举盾一步步后撤,西夏军军规森严,撤退时不准背朝敌军,否则杀无赦。
但欢送他们撤离的,却依旧是不变的万箭,足足射出两轮一万八千支箭,西夏士兵才摆脱了万箭阵的攻击,陈庆随即下令停止射击。
第一次进攻,西夏军伤亡超过了万人,而宋军的伤亡不过区区数百人,这就是守城战发挥到极致而产生的巨大威慑力。
李良辅深深体会到了宋军的坚韧,也尝到了宋军年轻主将的厉害,应对得当,极有章法,宋朝那些名将也不过如此,李良辅的心中第一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二百一十七章 小人
朱胜非已经去了成都,但刚到成都,又被天子的一份问责诏书逼回了汉中。
天子派出的钦差已经在路上了,虽然说只是来慰抚川陕,但朱胜非心里明白,一定是因为宋军兵败,丢掉了熙河路和凤翔。
他可以想象朝廷中大臣们的愤怒,可以想象张浚是怎么说自己的坏话?
他也着实很无奈,熙河路丢得太快了,他根本就无力挽回,甚至连一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兵败如山倒。
朱胜非此时在南郑县的官衙大堂内来回踱步,一阵阵心烦意乱,自己该怎么向朝廷交代?
这时,幕僚傅经义在堂下禀报,“启禀宣抚使,傅都统有急事求见!”
“让他进来!”
不多时,傅选匆匆走了进来,“卑职参见宣抚使!”
“免礼了,傅都统,有什么事找本帅?”
“卑职听到一个消息,完颜昌在和陈庆谈判。”
“什么?”
朱胜非一愣,“我不懂你在说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可谈的?”
“启禀宣抚使,陈庆在甘泉堡打了一个小胜仗,俘获了一些伪齐军士兵,现在完颜昌就在和他谈判,据说是想用关师古的降卒和他交换士兵。”
“胡闹!”
朱胜非的脸顿时阴沉下来,“他一个统制,有什么资格和金国主帅谈判?”
“问题就在这里,听说他们还居然谈起来了,卑职就觉得奇怪,金人是蛮夷,不懂规矩,难道陈庆也不懂规矩?
他完全可以让完颜昌来汉中谈判,但他为什么不拒绝?他究竟是不懂,还是根本没有把宣抚使放在眼里?”
朱胜非看了一眼傅选,“傅都统,你又怎么知道这件事?”
“这件事是商人带来的消息,据说已经谈判成了,陈庆和对方交换了战俘,很多被扣押的商人也一并被释放,他们中有人南下,途经大散关时说起此事。”
“意思是说,吴阶也知道此事?”
“他肯定知道,连卑职都知道了,他会不知?他只不过装作不知道,也不向宣抚使汇报。”
朱胜非脸色愈加阴沉,看来陕西军问题很大,这些人什么事情都不汇报,从上到下,从吴阶到陈庆,都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傅选察言观色,又故作迟疑一下道:“宣抚使,有句话不知卑职当讲不当讲!”
“你有话直说,说过了我也不怪罪。”
傅选叹口气,“其实我们都知道,熙河路兵败完全可以避免……”
朱胜非眉毛竖了起来,“你这话怎么说?”
“宣抚使也知道,卑职守凤翔府,凤翔是关中的一部分,无险要可依凭,数万敌军来进攻,除了撤军保存实力,就没有别的选择。
但熙河路不一样,难道熙河路守不住吗?山峦重重,地广人稀,敌军远师劳顿,后勤根不上,只要出一支奇兵断了敌军后勤粮道,伪齐军就必败无疑。
可事实上呢?熙河路的宋军连敌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就撤军逃掉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吴阶根本就不想守熙河路。”
“那他这样做图的是什么?”朱胜非不解问道。
“责任!”
“他听从宣抚使的命令出兵熙河路,然后又仓惶逃回,宣抚使就背上责任了,如果朝廷官家追责,首当其冲是宣抚使担责啊!”
傅选的话引起了朱胜非的共鸣,天子派特使李愿前来汉中调查,但自己却一无所知,什么都没有部署,什么都没有做,宋军就稀里哗啦败了,这个责任能推到自己的头上吗?还是像傅选说的,有人故意把责任推到自己头上。
傅选看出了朱胜非眼中的愤怒,他心中暗喜,又继续煽风点火,“卑职一向不愿意用最坏的心思去猜测同僚,但事实摆在这里,如果张浚在这里,他们绝对不会这样做?”
“张浚在这里,他们会怎么做?”
“如果张浚在这里,会建立一个战时军情所,所有都统都会派人呆在军情所内,每天鹰信不断,然后他们会整理军情,时时刻刻上报,宣抚使就能时时刻刻掌握前敌情况,然后发出指令,如果宣抚使有军情所,陈庆和完颜昌谈判之事根本就不需要卑职汇报。”
“这个该死的!”
朱胜非狠狠一拳砸在桌上,他现在才醒悟过来,难怪他总觉得自己少了什么,前敌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该怎么指挥?
原来是少了军情所,吴阶却不肯告诉自己,完全把自己架空了,看来自己猜测没有错,吴阶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其实傅选就是在混淆概念,军情所并非固定机构,也不一定非要设立,每个宣抚使的风格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掌权方式,军情所只是张浚的方式。
那么朱胜非来了以后,应该迅速建立自己的掌权方式,你总不能指望下面的大将来替你建立。
如果一定要给吴阶找责任,那吴阶唯一的责任就是没有提醒朱胜非尽快建立自己的掌权方式。
可如果像傅选说的那样,擅自做主撤军,最后把责任推到朱胜非身上,那就完全是胡扯了。
傅选或许不知道,但朱胜非却很清楚,就在这间议事堂内,朱胜非召集吴阶、刘子羽,以及川陕宣抚司副使卢法原、司马王似,一共五个人在这间屋子里商议对策,朱胜非做出了立刻撤军的决定。
但这个决定朱胜非却选择性的遗忘了,他听信了傅选的谗言,之所以造成眼前糟糕的局面,完全是大将们擅自做主,没有和自己商议所导致。
“本帅知道该怎么做了,多谢傅将军告之。”
“卑职告退!”
傅选暗暗得意,行一礼退下了。
……
傅选走了,朱胜非更加心烦意乱,傅选只告诉他原因,却没有告诉他怎么走出眼前的困境。
这时,又有手下禀报,“知府刘子羽有急事求见!”
又是急事,朱胜非很不耐烦道:“让他进来!”
片刻,刘子羽走进大堂,抱拳行礼,“参见宣抚使!”
朱胜非克制住内心的不耐烦,淡淡道:“刘知府请坐!”
刘子羽坐下,心急如焚道:“卑职刚刚得到长子从仙人关发来的消息,西夏七八万大军包围了甘泉堡,甘泉堡形势危急,我们这边必须要有所行动。”
刘子羽不知道陈庆换兵之事,他以为陈庆就只有五千军队,而对方有七八万军,威压之下,陈庆肯定守不住甘泉堡。
朱胜非细长的眉毛挑了一下,不知为什么,这个消息竟然让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陈庆终于也有今天?自己收拾不了他,现在西夏人来替自己代劳了。
朱胜非脸上却没有任何表现,语气还是很冷淡道:“陈庆在甘泉堡,可不在仙人关,我们怎么救援?”
朱胜非是知道甘泉堡的,在秦州最北面,距离大散关有数百里,那么遥远的地方,刘子羽不知道有鞭长莫及这个词吗?还让自己救援,这不是开玩笑吗?
刘子羽连忙道:“当然不是出大军去救援,卑职是说,可以派一支千余人的骑兵北上,从外围袭扰西夏军,关键是态度,要让陈庆知道,宣抚使没有抛弃他,而是在全力援助他,这对鼓舞士气会有很好的效果。”
朱胜非冷冷道:“现在想到要我鼓励了,他和完颜昌谈判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还有我这个宣抚使坐镇汉中呢?”
刘子羽大惊,“宣抚使,此话从何说起?”
“哼!”
朱胜非忍无可忍,重重哼了一声,站起身目光冷厉道:“他以为自己不上报,上面就不知道吗?我可以把丑话说在前面,我现在不追求他的责任,一旦他回来,我必然以僭越犯上之罪斩之!”
刘子羽无助地望着杀气腾腾的朱胜非,他心中深深叹息,很可能这次陈庆难逃一劫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黑锦
西夏大营内,李良辅正在全神贯注看了一幅地图,在他对面坐着一名三十余岁的黑衣男子,男子身材瘦高,目光像鹰一样犀利。
男子叫做梁贵,是西夏黑锦堂副统领,他从兴庆府特地赶来,给李良辅送一幅甘泉堡地图。
这幅地图自然是甘泉堡的西夏探子发给黑锦堂的重要情报了。
要是早两天送到李良辅手中,他昨天上午就不会吃那么大的亏了,足足损失了一万兵力。
李良辅现在才知道,原来靠近城墙的两百步都是空白地带,东和南两面城墙都有,西面没有,但西面是军营。
地图上还标识了两座仓库,一座在西北角,一座是城池中部,估计城池中部的是主仓库。
早知道是这样的布置,自己应该把投石机放在西面,猛攻宋军大营。
不过还有机会,自己正在修复投石机,再装配十架,使投石机总数达到二十架。
“感谢黑锦堂及时相助,这份地图非常重要!”李良辅摇了摇手中的地图。
“能帮助到大将军,我们非常荣幸,这次我带来三十名武艺高强的手下,不知有没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
李良辅眼睛一亮,笑道:“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如果成功,我一定会向天子禀报你们的大功。”
梁贵淡淡一笑,“黑锦堂还有一些特殊的规矩,一般需要支付佣金。”
李良辅顿时明白了,原来黑锦堂是来自己这里找生意了,他当然知道黑锦堂的规矩,就是要付银子他们才会办事,除了天子可以无偿使用他们外,其他任何人,哪怕是天子安排的任务,也必须要付钱。
他们来甘泉堡送信是假,来揽生意才是他们的目的。
李良辅确实需要一批武艺高强的人替自己出手,他也知道黑锦堂人武艺高强,出一帮出了名的亡命之徒,说不定真的替自己成事。
“不知你们要多少银子?”
“那要看需要我们做什么?”
李良辅低声说了几句,梁贵眼睛一眯,伸出五根手指。
“五百两银子?”
梁贵摇摇头,“五千两!”
李良辅负手走了几步,如果他们真能替自己做成这件大事,五千两倒也不贵。
“五千两就五千两,但事成后才能给你们!”
“按照我们的规矩来,先付一半,事成后付另一半。”
李良辅盯了他半晌,点了点头,“那我们一言为定!”
……
西夏人的特点喜欢建立特种部队,比如著名的三大特种军队,泼喜军、步鹞子和铁鹞子。
正因为有这样的传统,西夏也建立了自己的情报机构,黑锦堂,养了数百名各类探子,同时还有一支武艺高强的黑锦堂武士。
这支武士来源复杂,有党项人、汉人、羌人、契丹人、回纥人等等,个个都是亡命之徒。
除了替西夏皇帝做事外,他们自己也在外面揽黑活,杀人越货什么都干,也常常到军队那里揽活,原因是军队能开出高价。
五千两银子相当于两万五千贯钱,这绝对是黑锦堂武士愿意卖命的巨大诱惑,但难度也相当大,潜入甘泉堡,火烧宋军主仓库。
李良辅要他们烧的仓库可不是西北角的仓库,那个仓库他用投石机一样能烧毁,那是位于城池中部的主仓库,根据图上的标识,主仓库应该是由帐篷组成。
一旦烧了宋军的粮草仓库,根本就不需要再攻城,再围城十天,宋军就将不战而降。
……
梁贵观察了一天,发现东西南三个方向都不可能,唯一的希望就是北城墙。
北城外面是山崖,根本无法攻城,所以宋军安排在北城墙上的巡哨不多,如果能错过巡哨,确实有混入城内的希望。
但宋军的岗哨同样严密,从东西两边绕到北面,根本就不可能,道路都被宋军岗哨盯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北面山崖爬上去。
山崖高达十余丈,相当于后世的十几层楼,但它并不是光滑的悬崖峭壁,上面有很多突兀巨石和裂缝。
对于普通士兵或许很难,但对于武艺高强的黑锦堂武士却不是什么难事。
两更时分,三十名武士聚集在山脚下,他们利用长索不断攀爬,快到顶部时,意外却发生了,他们向上攀爬惊动了生活在山崖上的居民,大群岩燕。
岩燕是西北很常见的鸟类,一般都筑巢山崖缝隙里,梁贵什么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想到山崖上还有岩燕,顿时惊起了数十只岩燕,扑棱棱飞起,在空中盘旋。
梁贵惊得头皮都要炸开了,他们距离山顶已不到一丈,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出了漏子。
众人静止了片刻,上面没有反应,这时,盘旋的岩燕也重新归巢,山崖上恢复了寂静。
城头上还是很安静,听不到士兵询问的声音,梁贵心中一松,给众人使了个手势,众人继续向上攀爬。
一刻钟后,三十名武士全部爬上了悬崖,在地上又爬了十余丈,紧紧贴在墙根下。
……
夜里,有四千名宋军士兵在城上城下巡哨防御,防止敌军夜间突袭。
北城上的巡哨确实不多,只有三百人,分为五队,巡逻四里长的城墙,另外还有五十名士兵作为固定岗哨。
站在中部的一名岗哨是个只有十九岁的宋军小兵,叫做肖群,京兆府终南县人,父母兄弟都惨死在金人屠刀的之下,他从小跟随父亲去终南山打猎,练就了一身机敏的本事。
刚才他也看见盘旋岩燕,夜里岩燕受惊也是常事,有蛇或者其他野兽偷袭燕巢。
虽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肖群心中多了一分警惕,正是这分警惕救了肖群一命。
就在他正要探头再查看之时,一个黑影在他眼前蓦地出现,不等他反应过来,一柄锋利长剑直刺他咽喉,速度极快,这就像他跟随父亲打猎时豹子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