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统制放心,卑职有经验!”
陈庆又把一份地图交给他,“地图上有我们设在外围的两个秘密补给仓库,一处在野狼沟,一处在仙人桥,标注得很清楚,仓库就交给你们了。”
刘璀收起地图,默默点头,“统制还有什么交代?”
“我再给你十六个字,这是你们外围游哨骑兵的原则!”
刘璀接过纸条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卑职记住了!”
当天晚上,刘璀率领五百骑兵离开了甘泉堡,向东面奔去。
……
上午时分,七万西夏大军抵达甘泉堡,山岗上驻扎不了这么多军队,李良辅便将大营驻扎在东北方向的白水河边,距离甘泉堡约两里半,八百步左右,这个距离就算使用火鹞子也烧不到。
西夏军带来了营栅,他们很快便用营栅围出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大营,开始搭建哨卡,矗立帐篷,到天黑时,远方五里外出现了一座由无数座密密麻麻大帐组成的敌军大营,这要是被火攻,后果不堪设想。
但西夏人外围部署十分严密,李良辅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光游哨骑兵他就部署了三千人之众,安排了三层防御,连口令也是一夜变三次,甚至连靠近营栅白水河两岸,也有数百人专门站岗,宋军斥候找不到任何偷袭的机会。
相比之下,之前伪齐军张仲熊的防御就差得远,表面看起来阵势很大,但实际上漏洞百出,远不及西夏人大营这般滴水不漏。
陈庆在高高的眺望塔上凝视西夏大营半晌,他不由微微叹口气,凭他的目视,他便知道西夏大营难以偷袭,刘璀也只能袭扰敌军后勤粮队了。
陈庆随手写了一张纸条递给身后士兵,“立刻发鹰信通知刘璀!”
一刻钟后,一只信鹰振翅飞起,向西北方向的野狼沟飞去。
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攻
陈庆的物资和军队以及百姓曾在野狼沟呆过几天,他们发现野狼沟那里就像迷宫一样,大大小小数十个沟壑,一个套一个,进去就很难再出来,陈庆担心百姓进去迷路,还特地派士兵在沟壑口站岗,不准百姓进入,赵小乙和他的手下花了两天时间才制作了一幅野狼沟地图。
刘璀带着手下进入野狼沟,看着地图一路寻找,走了几个岔口,足足深入二十里才来到一座沟壑内,在最里面的半山腰处有七八口窑洞,这里住着两名宋军暗哨,同时也是一处粮草物资补给点。
“刘将军!”
一名士兵在窑洞口喊道:“正好有封鹰信,今天中午来的!”
“拿下来给我,我就不上去了。”
刘璀命令士兵就地休息,士兵丢下一卷软梯,爬了下来。
“将军,给你信!”
刘璀接过信管,取出鹰信看了看,确实是统制给他的信,内容就一句话,命令他放弃偷袭敌军大营。
刘璀当然知道这种偷袭大营的风险,一旦偷袭失败,他的手下被抓,很多重要情报都会因此泄露,所以统制才会专门发鹰信通知他。
当然,这是命令,命令下达就必须严格执行。
刘璀收了信,对两名士兵道:“补给暂时就不用了,我们八天后会过来,你们准备好干粮。”
两名士兵连忙躬身答应,“卑职遵令!”
刘璀回头又命令一声,五百手下纷纷上马,不多时,他们风驰电掣般冲出了野狼沟,向北方奔去……
两天后,西夏军大营内的战鼓轰隆隆敲响了,两万西夏大军浩浩荡荡奔上了长长的斜坡。
“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体型俨如怪兽一般的投石机出现了,每架重型投石机高达一丈五尺,光抛竿就有三丈长,重量达数千斤。
重型投石机下面有六个巨大的木轮子,每架投石机由二十头健牛拉拽,数十名士兵在后面奋力推动。
这种重型投石机可将五十斤的石块抛到三百步外,是攻城最常用的一种投石机,如果再大一号就很难搬运了。
重型投石机陆陆续续从答应内出来十架,一架挨着一架缓缓行动,声势浩大。
城头上,陈庆注视着远方缓缓而行的投石机,这两天敌军大营昼夜灯火通明,估计他们就在组装这种庞然大物。
“床弩准备!”
对付这种重型投石机,他们只能用床弩,还没有太好的效果。
陈庆心中暗暗叹息一声,他们今天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在两万军的队伍中还夹杂着无数攻城梯,杨元清低声对陈庆道:“统制,敌军攻城梯在阳光下有闪光!”
陈庆看到了,攻城梯顶端确实有金属闪光,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前端大铁钩的光泽,要么是前面几根横档换成了金属棍,很有可能,毕竟西夏军试探攻过城堡,他们尝到了长柄斧的厉害,想必他们也不敢知情不报,这两天没有攻城,应该就是修改攻城梯和装配投石机。
陈庆猜得没错,李良辅已经向慕容洮详细询问了试探进攻的情况,他尤其重视宋军用长柄砍掉攻城梯顶端横档,他经历得多了,知道这是狠毒的一招,再厉害的士兵,没有了横档攀踩,总不能长翅膀飞上去吧!
他当即下令将所有五百架攻城梯顶部三根横档都换成了铁棍,又装配了十架重型投石机,足足耗用了两天时间。
李良辅站在队伍前面,眯眼望着高大的城墙喝令道:“投石机就位!”
投石机的位置都已经定好,今天它们将进攻南城,距离城墙约三百步远,这个距离神臂弩还有杀伤力,但如果再远一些投石机也不是不行,就只能投一些十几二十斤小石块,意义不大了。
所以投石机的正面和两侧都要有一丈高的厚实的挡板,就像大型盾牌,这是宋军率先推出来的手段,但宋、辽、西夏,三家打了上百年,大家都互相学会了。
当然,也是宋军的神臂弩和床弩太强悍,一阵乱箭射来,周围的士兵都无一幸免。
“统制,敌军用了盾板,咱们的床弩恐怕发挥不了作用。”一名副指挥使高声对陈庆道。
“射投石机顶部!”陈庆冷静地下达了命令。
投石机顶部用了很多皮带绑缚,包括抛竿也是用皮带固定在横梁上,那些皮带只有射中一箭就会出现裂痕,投石机用不了两三次就会散架,但前提是要射中皮带才有效。
一次一千支寒鸦箭,若有一支能射中,那就算中奖了。
“床弩准备,射击!”
指挥使令旗挥下,两百架床弩同时发射,一千支寒鸦箭呼啸着扑向投石机。
投石机旁边有人大喊一声,数百名士兵纷纷蹲下,强劲犀利的寒鸦箭噼噼啪啪射中了投石机,随后又传来一片惨叫,后面百步外的西夏士兵一片片倒下。
床弩的杀伤射程达六七百步,站在四百步外的西夏士兵就算手执盾牌也一样逃不过射穿身体的命运,一阵乱箭便有近三百名士兵倒在地上。
李良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刻喝令道:“军队后撤三百步!”
两万大军迅速后撤,脱离了床弩的杀伤射程,这时,投石机开始发威了。
十架投石机同时挥出抛竿,投掷了十块五十斤的大石,一块块大石在空中翻滚,向城头抛射而去。
“躲闪!”城头上指挥使大喊。
士兵们纷纷蹲下,陈庆也被几名亲兵拉着蹲下,‘砰!’一声巨响,一块巨石砸在城垛上,顿时碎石四溅,一颗指头碎石擦着陈庆的脸庞而过。
‘轰!’城楼被砸中,碎木乱飞,屋顶被砸穿一个大洞。
有几块石头砸中后面的弓箭手,十几名士兵骨断筋折、脑浆迸裂,当场惨死。
陈庆眼看着一名士兵被巨石砸城肉饼,他顿时大怒,喝令道:“床弩再射!”
两百架床弩再次发射,带着怒火一般的寒鸦铁箭密集射向投石机,箭矢来得太快,数十名正在操作投石机的西夏士兵来不及躲避,纷纷被铁箭射穿身体,钉死在地上。
这时,一架投石机左侧绑缚的皮带被铁箭射穿,‘崩!’的一声断裂了,投石机的左肩轰然坍塌。
李良辅没想到对方的床弩这么强劲,他着实有点恼火,才第一轮射击呢!皮带就被射断了。
他当即喝令道:“换火球!”
‘嘭!嘭!嘭!’一只只燃烧的巨大火球腾空而起,向城池飞去,火球的重量在三十斤左右,射程便远远超过了三百步,它们越过城头,向城内飞去。
陈庆看见了火球,一颗心顿时松了,说明对方主将没有拿到西夏探子的城防简图,他不知自己有了防御火攻的准备。
城内,靠近城墙一百五十步内的房舍都拆除了,露出一大片空地,南面的空地宽一百五十步,长四里,这样大的空地对住房紧张的甘泉堡非常奢侈,但又是必须的,否则敌军火攻,整个城内的民房都会变成一片火海。
六千民团士兵目前就是为了应对敌军火攻,他们二十人一组,分成三百组,分配在城上和城下,有的拿盾牌,有的拿长叉,有的拿铲子,更多的士兵挑着泥土,地上也挖了一个个大洞。
“来了!来了!”
几只巨大火球率先飞越城头,向城内飞来,民团士兵顿时大喊起来。
这些火球都是用像灯笼一样,用细竹片做成圆骨架,里面填满了火布、火药、硫磺等易燃物,外面再用火布包裹数层,再沾满火油,点燃后发射。
这种火球落地后破碎,各种易燃物洒满一地,会造成大面积燃烧,是一种十分厉害的火器,西夏军也是为了引发军营或者全城大火。
九只巨大的火球狠狠砸在地上,火球碎裂了,空地上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攻
巨大的火球砸地后破裂,里面大量的火药、硫磺、火布等易燃物倾泻出来,被火苗点燃,顿时形成了一片火海。
一组民团士兵冲了上去,几名民团士兵用盾牌挡住,防止火球燃爆,另外两名士兵用长叉将正在燃烧的火球推进了附近的一个大圆坑内,五六名士兵用铲子将地上燃烧的火药等物一并推进了圆坑。
这时,几名挑土的民团士兵一拥而上,将泥土倾倒进圆坑内,火光瞬间熄灭,圆坑被泥土填满,士兵们用脚踩实,一颗燃烧的火球就这么被消灭了。
而其他八颗火球也被民团士兵被同样的办法扑灭。
“又来了!”
士兵们大喊一声,这一次是八只装满了火油的陶罐,呼啸着飞越城墙,向城内空地上砸来。
“准备泥土!”
牛皋大喊一声,数百名推着独轮车的士兵已跃跃欲试,上千名挑着泥土担的士兵也严阵以待,陶罐落地碎裂,火油倾泻出来,士兵们一拥而上,用厚厚的泥土将它掩盖了,士兵们七手八脚一起动手,挥铲将混着火油的泥土装上独轮车运走。
配合默契,训练有素,连一向挑剔的郑平也对牛皋竖起大拇指,统制慧眼识人,这个牛皋组织能力确实很强。
当然,这也和人多势众有关,当初箭筈关就那么几百号人,根本来不及处理倾泻而至的火油。
但对进攻方而言,这叫清场,将城内的弓弩手士兵清散,为大规模攻城做准备,否则城内万箭齐发,对进攻方士兵会形成巨大的威胁。
就在这时,城外的巨大战鼓声敲响,对城内的火攻并没有停止,但城外的进攻已开始发动了。
‘咚!咚!咚!’
巨大的战鼓声中,五千弩兵率先列阵出,他们在两百步外单膝跪下,举弩向城头射去,五千支弩箭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城头,城头上的士兵纷纷蹲下。
“床弩和神臂弩射击!”
五百架床弩和一千名神臂弩士兵一起发射,黑压压的强劲弩箭从天空呼啸射下,密集得让人窒息,弓弩手纷纷惨叫中箭,超过一千人被箭矢射杀。
李良辅视而不见,大吼一声,“攻城!”
‘呜——’
数十支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五千西夏士兵扛着攻城梯奔腾而出,像涨潮的海水般冲向城墙,冲过了百步线。
床弩和神臂弩依旧在对城下的西夏弓弩手射击,数轮箭射罢,五千西夏弓弩手已伤亡过半,不得不请求撤退,李良辅见攻城士兵已冲到了城下,便同意弓弩手撤退。
两千余名弓弩手仓惶撤退,丢下满地的尸体。
弓弩战结束,大战进程转到了攻城战,城头上的三千守城弓发威了,三千士兵都是新兵,他们蹲城头后方,排成两排,一起向城下放箭,粗长的兵箭雨点般落下,穿透力极强,西夏士兵的盔甲抵挡不住,只能靠盾牌抵挡,可兵箭无孔不入,盾牌也难以抵挡。
一批批士兵在惨叫声中倒下,又有无数士兵冲了上来。
一百架攻城挂上了城头,五千士兵奋勇向上攀爬,迎接他们的是暴雨般的滚木礌石,没有了城头下的弓箭威胁,床弩和神臂弩撤下,换上了守城士兵,四里长的城头上一共部署三千守城士兵分成一百组,每组三十人来对付一架攻城梯。
陈庆见城头颇为拥挤,而对方的投石机只剩下一半,威胁不大了,他当即令道:“守城弓撤到城下放箭!”
“统制有令,守城弓撤到城下放箭!”
弓弩手指挥使张闽大喊一声:“守城弓手跟我撤下!”
他带着三千弓兵沿着甬道迅速向城下撤去,城头上一下子变得不再拥堵,一百组士兵各施其职,还有一千士兵分成十队,在杨再兴的率领下,在城头上不断机动奔跑,随时支援出现危险的地方。
城上城下双方血腥厮杀,不断有士兵从城头和楼梯上向下坠去,李良辅看得清楚,他又冷冷下令道:“再上五千士兵,攻上城头者赏钱百贯,率先攻城头者赏钱千贯!”
‘呜——’
增援的号角声吹响,第二批五千西夏士兵又如同潮水般涌上来,他们同样携带着大量攻城梯,使城下进攻士兵达到八千余人,整个百步内都是密集的敌军士兵,重赏之下,西夏士兵不顾一切地疯狂进攻。
不断有攻城梯被掀翻摔落,又不断有新的攻城梯挂上去,西夏军士兵以党项人为主,一个个悍勇异常,置生死于度外,拼命向城头上冲杀,渐渐的,滚木礌石也不起作用了。
陈庆已经转到眺望塔上,从这里对整个战场看得更加清晰,他有足够的兵力,关键是怎么运用才能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
他取出一支令箭交给传令兵道:“通知郑统领,部署九千士兵在城内放兵箭和弩箭,使用三三阵法!”
杨元清负责城头作战,郑平负责城下部署,牛皋负责民团支援,呼延云负责医疗后勤,赵小乙负责城内秩序,各个大将都各司其职。
陈庆作为主将,他负责审时度势,安排各军作战,这就叫章法,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宋军要立刻拿出应对之策,堵住漏洞,发挥长处,以不变对应势变,以万变对应万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什么样的形势变化,他们都要坚守底线,坚持原则,绝不妥协,绝不让步,这就是以不变对应势变。
但战场上却要以变应变,不能迂腐,不能迟钝,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都要迅速果断地解决。
比如城头人数太多导致拥挤,使得增援士兵奔跑太慢,贻误战机,这就是漏洞,那么就要立刻堵漏,撤下弓弩士兵,疏理城头杂乱,这就堵住了漏洞。
再比如发现敌军在城下人数过多,过于密集,那就要拿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火油、火器都可以,但陈庆考虑到以后可能会面临的残酷局面,他便改用了万箭阵,这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后备军队早已准备就绪,郑平调兵遣将,之前的三千弓箭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