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106章

封侯-第106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记录拿来,我要抄录一份副本!”
  杨元清命令手下去取副本,沈大渊又道:“另外,我还有一些事要问一问杨将军!”
  “沈参军请说!”
  沈大渊给手下使个眼色,让他做好记录,沈大渊问道:“大概半个多月前,杨将军带人去关中运了一批物资,没错吧!”
  杨元清去终南县搬运物资,沿途关隘都有记录,这个无法否认,陈庆也不想否认,但他们当初去终南县运输钱物时就做好了准备。
  杨元清点点头,“确有此事!”
  沈大渊精神一振,又连忙问道:“我想知道,搬运的是什么物资?”
  “主要是粮食,还有兵甲、火油、弓箭等军用物资。”
  “一派胡言,你们搬运的是铜钱和白银、布匹,到现在了,你们竟然还敢欺瞒?”
  杨元清冷笑道:“我怎么是胡说,我们有运输清单,搬运什么物资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沿途关隘的检查印章,而且这次搬运,我们统制专门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吴都统,难道沈参军来之前都没有调查过吗?”
  沈大渊一时哑口无言,他和朱胜非都是刚到汉中,对这种物资搬运流程一无所知,仅仅是因为傅选的告密,而傅选又是通过他亲家潘大官人的告密,潘大官人则是通过张简的背叛,最后张简不知所踪。
  沈大渊忽然意识到,调查这件事还真不容易,人家那边做得严丝合缝,他们却没有任何突破口。
  “那参与搬运的士兵呢?我要和他们谈一谈。”
  “回禀沈参军,他们都跟随统制去迎战西夏军了,不在成纪县。”
  沈大渊有点抓狂了,咬牙道:“打开仓库,本特使要巡视你们的仓库!”
  杨元清随即命令军士打开仓帐营栅大门,准备好仓库账簿,所有的钱财根本就不进军营仓库,不怕对方查。
  沈大渊走了一圈,终于发现了端倪,他异常兴奋问道:“呵呵!我要知道,你们从大户手中购买粮食,从羌人手中购买羊只,所花费的钱财是从哪里来的?不要告诉我,这些都是你们统制私人的钱财?”
  “沈参军说得一点没错,这确实是我们统领动用个人钱财购买,另外,羊只是羌人送我们的,一文钱都没有花。”
  沈大渊气得眼睛里喷火,怒不可遏道:“你们统制又哪来这么多钱?”
  “天子赏赐的,沈参军不信可以去问天子。”
  沈大渊猛地瞪大了眼睛。
  ……
  西宁县又叫做甘泉堡,这座堡城的人口和规模与县城没有什么区别,说它是县城也不为过,它在州衙的地图上叫做西宁县,但在军方的地图上,它却是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插在秦州的最北面,以至于会州和德顺州的西夏军都不敢轻易南下。
  西夏对甘泉堡一直虎视眈眈,多次想得到这座军堡,但金兵却始终不肯答应,即使金兵放弃熙河路东撤,甘泉堡内还是象征性地留下了一百金兵驻扎。
  可别小看这一百金兵,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西夏对甘泉堡垂涎三尺,却又不敢轻举妄动,金国是要把熙河路转给齐军,而不是西夏人。
  这也是陈庆要前往西宁县的主要目的,他也要先拿下甘泉堡,然后以甘泉堡为后勤重地,向驻扎在德顺州北部的西夏军发起进攻。
  陈庆军队昼夜兼行,这天傍晚,大军抵达甘泉堡以南约十里的一道山谷内,这一带也属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地落差很大,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就藏匿在一座座巨大的沟壑内。
  陈庆驻军的这条沟壑叫做柳皮沟,是极少数有名字的沟壑之一,因为山沟内有一个柳皮村的得名。
  金兵倒是没有屠杀这些山沟内的村庄,因为金兵也需要它们的存在,给金兵做向导,或者成为巡哨的补给点。
  天刚擦黑,赵小乙便将两名年迈的老者带到陈庆的大帐。
  陈庆很热情地请两名老者进大帐坐下,笑道:“想必你们也明白,我大军到这里肯定是要取甘泉堡,但我对甘泉堡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是不久前才知道里面还有金兵,两位老丈能不能给我说一说?”
  两名老者对望一眼,年纪稍大的老人小心翼翼道:“其实甘泉堡的金兵已经撤了,只留了一百人,已经不足为虑,关键要当心西夏人。”
  “西夏军也来了吗?”陈庆两名问道。
  “西夏军一直有探子在甘泉堡附近活动,但就在前几天,又来了一支探子,但人数比以前多得多。”
  “以前有多少,现在有多少?”
  “以前只有几人,但前几天却来了两百人,现在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一定还在甘泉堡附近。”
  陈庆眉头一皱,难道自己出兵被西夏人得知了?不应该啊!自己出兵很隐秘,连成纪县的官员和百姓都不知道。
  难道是……因为朱胜非上任?
  陈庆隐隐有一种直觉,因为朱胜非上任而导致西夏和齐军的异动,可能性更大一点。
  “对方只有一百守军,两位老丈觉得我怎么夺取比较容易?”
  “这个问题让我兄弟来回答吧!他以前也是宋军士兵。”老者指了指旁边一直沉默同伴笑道。
  “这位老丈原来是宋军?”陈庆肃然起敬。
  瘦小的老者叹了口气,“永乐城的亡魂罢了,提它做甚?”
  陈庆默然,原来是永乐城的败兵,那是大宋攻打西夏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宋神宗也因此病亡。
  老者又对陈庆道:“甘泉堡的重要性不亚于永乐城,更关键是它有水源,西夏一直对它虎视眈眈,却不敢得罪金兵,但一旦将军出兵,西夏肯定也要豁出去了,我建议将军今晚就出兵,一旦被西夏人发现将军的军队,很可能他们今晚也要夺城了。”
  陈庆点点头,甘泉堡附近已经出现两百名探子,那么大部队一定就在附近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抢关
  黑夜中,陈庆率领五千精锐士兵出现在甘泉堡一里外,虽然他对甘泉堡已经从书面记录上比较了解,知道它高大坚固,扼守战略要道,易守难攻,现在却亲眼看到了甘泉堡,着实让陈庆震撼不已,它位于一座大山的边缘,矗立在高处,就是一座山峰。
  更重要是,它扼断了德顺州通往会州的必经官道,它的旁边不远处又是南北主官道,尽管黄土高原上各种小道很多,但能走骑兵和辎重的官道就这两条。
  夜空很晴朗,星河璀璨,黑黝黝的巨大城堡矗立在深蓝色的漫天繁星下,看起来多了几分神秘,尤其城头上高高的尖型眺望塔,颇有几分中世纪欧洲城墙的感觉。
  这时,赵小乙弯腰上前低声道:“卑职手下发现东面一片树林内也埋伏一支军队,约有三千人左右,距离甘泉堡约有三里。”
  陈庆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西夏军准备今晚夺城了,现在是一更时分,很可能西夏军夺城时间就在两更。
  在一更时分夜袭城池的情况不多,主要是大部分士兵一更时分都没有睡着,或者睡得很浅,一般夜晚攻城时间都安排在两更或者三更,陈庆原本也是决定在两更攻城,但现在,他必须改变计划了。
  “传令张都头,飞猿队上!”陈庆下达了命令。
  张都头叫做张尹,原本是终南山的一名年轻猎户,他在终南县加入了陈庆的军队。
  这个张尹最大的本事就是爬树攀岩,陈庆亲眼看见他只借助一把刀就徒手攀上了三十丈高的悬崖峭壁,只用短短一盏茶时间。
  陈庆便以他为核心,成立了一支二十人的飞猿队,隶属于斥候营,他们基本上都是猎户,对于这样有绝活的奇人,陈庆一向都积极招揽,比如定西寨给他们引路那个年轻猎户,也被陈庆招揽进了飞猿队。
  一名年轻男子一挥手,带着十九名手下扛着攻城杆猫腰飞奔而去。
  陈庆又吩咐刘璀和牛皋各率一千弓弩手和一千长矛军,埋伏到东面官道两侧,应对西夏人的偷袭。
  张尹和他手下今晚是用长杆攻城,张尹之所以不用刀攀城,他来之前就已经打听清楚了,这甘泉堡是用糯米浆和上石灰做成灰浆,用大青石修砌而成,也只有十几多年的历史,这样的城墙根本就没有缝隙,刀也插不进去。
  所以他们就采用了另一种攀城方式,用长杆上城。
  这种长杆是用竹竿做成,可不是直接从山上砍来,而是类似攻城车的抛竿,用竹竿浸泡数月的油,再晾晒数月,如此反复四五次,大概耗时两年时间,如果是攻城车的抛竿,那需要时间更长,要至少九浸九晾。
  这样浸制得到的竹竿极为坚韧,很难折断,所以这种竹竿叫做攻城杆,主要用于夜间偷袭。
  这种方式是以三人为一组,用一根长达五丈的攻城杆,前面一端的士兵要求瘦小干练,后面一端一般是两人,要求高大胖壮。
  张尹见城头上没有动静,一挥手,“上!”
  两组六名士兵扛着两根长长的攻城杆疾奔而出,他们都经过千锤百炼的训练,配合得极为默契,奔到城墙,前面矮小的士兵抱着攻城杆前端纵身向城墙上跳去,后面两名高壮的士兵抱着攻城杆后端继续奔跑,支撑着前面的士兵,士兵在城墙上越跑越高,渐渐跑到城头。
  两名矮小的士兵都先后上了城,他们攀着城垛向两边细看,两边没有金兵,他们迅速取下身上的绳梯,一头挂在城垛上,另一头扔了下去。
  张尹带着其他士兵迅速攀上城头,他们又将用粗绳编成的攀城网固定在城墙上。
  不多时,杨再兴率领五百士兵蜂拥而至,抓住绳网便迅速向城头攀去……
  陈庆在远处望着杨再兴的军队进了城,他一颗心放下,其实甘泉堡内只有一百金兵,他并不是很关心,陈庆更关心东面的三千西夏军,那才他们的劲敌……
  就在这时,城门开启了,吊桥落下,杨再兴手执长枪站在城门处,陈庆大喜,“大军杀进去!”
  两千多骑兵骑兵骤然发动,响起了闷雷一般的马蹄声,陈庆忽然反应过来,‘不好!’
  马蹄声一起,西夏人也该急了。
  “第一营跟着我!”
  陈庆大喊一声,他身后的五百骑兵跟随他向东北方向奔去……
  ‘呜——呜——’东面的号角声也连续吹响,紧接着马蹄声大作,三千西夏军骑兵也同时爆发了。
  西夏军的首领叫做曹利,是一名行将,相当于宋军中的统领,他奉德顺州主将李明秀之令,寻找机会夺取甘泉堡。
  以前他们一直忌讳金国,迟迟不敢对甘泉堡下手,当宋军新川陕主帅朱胜非上任的消息的传来后,李明秀便不再顾及金国的态度,决定对甘泉堡下手了,大不了夺取甘泉堡后,将一百金兵礼送出境。
  甘泉堡对西夏意义重大,拿不下甘泉堡,会州和德顺州的西夏军就无法南下夺取秦州,拿不下秦州就无法对平凉府形成夹攻势态,同时也无法以秦州为跳板,进攻陇州和凤翔府。
  甘泉堡对于西夏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曹利原本决定两更时分进攻甘泉堡,但他忽然听见了南面传来的马蹄声,这分明是骑兵的马蹄声,足有两三千人之多,曹利一转念,立刻明白了,宋军,必然是宋军杀来了。
  没想到宋军也选择了今晚攻城,曹利心中大急,大喊道:“吹号,出击!”
  号角声吹响,三千西夏骑兵也骤然发动,千军万马向东城门冲杀而去……
  但刚奔出五里,两边树林内忽然响起一阵梆子声,紧接着,密集的箭矢从两边树林内射出,西夏军措不及防,一阵人仰马翻,士兵纷纷中箭落马。
  曹利大吃一惊,立刻喝令道:“向北边树林杀去!”
  对方是弓弩手,应该比较好对付。
  宋军的第二轮箭射出,凤翔军再次倒下数百人,曹利横下一条心,若不把伏击的宋军解决,他们怎么夺取甘泉堡?
  西夏骑兵调转马头向北面树林杀去,杀向北面是必然的,南面全是乱石,对骑兵不利。
  不等他们到树林,从树林内杀出一千长矛军,堵住了西夏军,双方短兵交接,厮杀在一起。
  但激战没有多久,西面城头上号角声吹响,这是胜利的号角,宣布甘泉堡已经易手。
  曹利心中焦躁万分,他们被宋军拖住,眼睁睁看着甘泉堡易手,就在这时,西面响起闷雷般的马蹄声,一支犀利的宋军骑兵杀来了。
  曹利见夺取甘泉堡无望,而且形势对自己很不利,无奈,他只得大声喊道:“撤军!撤军!”
  ‘呜!呜!’
  撤军的号角声响起,两千余西夏骑兵纷纷调转马头,向东面疾奔撤去……


第二百章 新将
  “不准追击!”
  陈庆厉声大喊,制止住了宋军追击的念头,这些西夏军骑兵进退有序,有很章法,而且见形势不利就立刻撤走,没有半点贪功或者不甘的想法,颇有名将做派。
  如果这支军队主将只是普通西夏将领,那西夏军还真是不可小觑的劲敌。
  陈庆望着西夏骑兵远去,对刘璀令道:“带上一些战俘进城!”
  陈庆率军先进城了,刘璀和牛皋简单打扫了战场,押着十几名中箭未死的西夏战俘也进了堡城……
  进了城,陈庆才明白,为什么甘泉堡又叫做西宁县,它确实和一座县城没有什么区别,城墙周长达十四里,约有一千余户人家,基本上都是汉人,堡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和东西向大街,有各种店铺,客栈、酒楼、杂货铺、兵器铺、妓院,县城中央也有一座小小的商业综合体,瓦子。
  甘泉堡是一座军事重镇,但它同样也是一座商业重镇,方圆数百里,就这一座大城,几条重要的官道都必须经过甘泉堡,这里便成了南来北往商人们的旅途之家。
  另外,甘泉堡还以出产优质皮靴出名,他们能够买到西夏的上好牛羊皮,加上自身精湛的鞣制技术和制鞋技术,甘泉堡的皮靴无论在西夏还是宋朝,都能卖个好价钱,所以甘泉堡的百姓要么经商开店,要么鞣制皮毛,要么制鞋。
  天渐渐亮了,甘泉堡的百姓也从一夜的沉睡中醒来,但大街小巷都十分平静,似乎并没有受到昨晚夺城战的影响,也没有因为宋军的到来而欣喜若狂。
  边疆的百姓不像内地百姓对战争和异族敏感,这里的人们对各种战乱和异族见得多了,只要不影响他们的生活,甘泉堡被谁统治对他们来说都一样。
  陈庆也能理解这里的百姓,他们制作的皮靴大量卖给西夏人,说起来西夏人才是他们主要的衣食父母,他们当然对西夏人不反感。
  但只要不帮西夏人里应外合夺取甘泉堡,城内的百姓爱怎么想随他们去。
  现在陈庆更关心的是昨晚的西夏军现在在哪里?会不会二次进攻甘泉堡,然后还是粮食问题,城内有多少存粮?
  陈庆来到军营仓库,虞侯张妙带着数十名士兵在盘点物资。
  “张虞侯,粮食有多少?”
  “粮食有一千三百多石,羊有四千只出头,酒有数百桶……”
  着实有些出乎陈庆的意料,他欣喜道:“一百名金兵会有这么多粮食?”
  张妙摇摇头,“之前这里有一千五百金兵驻军,他们撤走时粮食和羊只之类不好携带,就直接留下了,百名金兵也吃不了这么多,最后留给了我们!”
  一千石粮食不少啊!够他们五千人吃半个月了,加上四千只羊,二十天的军粮有了。
  陈庆想了想又问旁边杨再兴,“城内百姓的粮食怎么解决?”
  杨再兴挠挠头,“这个情况卑职要去打听一下。”
  “不用打听了!”
  虞侯张妙站起身笑道:“这个情况我了解,西面有一条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