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354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354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放忙道:“不敢!”
  刘伯升撇了撇嘴,道:“看来不拿出一点好处,孔先生是不打算说实话。”
  沉吟了一下,刘伯升道:“你看这样可好,我帮你问刘歆讨要会王莽的双臂,你便告诉我鱼禾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如何?”
  孔放闻言,一脸迟疑。
  就在这时,门口的侍卫禀报。
  “大王,绿林的张昂求见,说是有要事要禀报大王。”
  刘伯升没有搭理侍卫,而是乐呵呵的对孔放道:“瞧,双腿也到了。再加上双腿如何?”
  孔放还是一脸迟疑。
  刘伯升微微收起了笑脸,淡淡的道:“孔先生,你孔氏乃是我刘氏所尊,若是没有我刘氏,你孔氏也不会有今日的繁荣。
  按理说,你孔氏应当世世代代效忠我刘氏。
  可你身为圣人嫡传,居然做了我刘氏逆贼之臣。
  我刘氏之人见了你,应该杀之而后快才对。
  我敬你年长,叫你一声先生。
  若是不敬你,你恐怕都见不到我。
  那王匡、刘歆皆不是什么好相处的。
  他们可不像是我一样,会敬你年长。
  特别是刘歆,他年龄可比你大。
  在新朝的官职也比你高。
  他不待见你,你连见也见不到。
  所以,你未必能从刘歆手里讨到王莽的遗骨。
  整个长安城,只有我能帮你。”
  说完这话,刘伯升不再多言,任由孔放在哪儿沉思。
  这个时候,又一个侍卫闯进了正堂,禀报道:“大王,那张昂催了。”
  刘伯升不屑的道:“小人一个……”
  说到此处,刘伯升看向孔放,道:“先生考虑的如何。若是待我见过了张昂以后,先生再答应,那可就晚了。
  到时候先生就再也没办法凑齐王莽的骸骨了。”
  孔放咬咬牙,憋屈的点了点头。
  刘伯升哈哈一笑,对侍卫吩咐道:“叫那个小人进来!然后请文叔过来作陪。”
  文叔就是刘秀,文叔是刘秀的表字。
  侍卫应允了一声,没过多久以后就带着一脸倨傲的张昂到了正堂。
  刘秀在张昂刚刚抵达正堂的时候,也赶到了正堂。
  张昂无需多讲,刘秀是一个近三旬的汉子,留着山羊短须,面容俊朗,着一身长衫,一身书卷气,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看着很随和。
  张昂入了正堂,瞧见了孔放,略微愣了一下。
  他只当孔放是刘伯升从长安城某个犄角旮旯里掏出来的老古董,并没有放在心上。
  张昂冲着刘伯升草草的拱了拱手,就大大咧咧的坐在了正堂内的一个软榻上。
  刘伯升觉得张昂是一个小人,张昂则觉得刘伯升是一个叛逆。
  刘伯升最初起兵响应绿林的时候,是归张昂统管的。
  可惜张昂能耐有限,压不住刘伯升。
  再加上刘伯升和王匡发生了诸多不快,最后刘伯升叛出了绿林,反过来骑在了张昂头上。
  所以张昂对刘伯升感官不好。
  刘秀入了正堂,先向孔放一礼,“弟子见过博士……”
  西汉有太学,但太学里面的管事却并非祭酒,因为汉代的太学里没有这个官职。
  西汉太学里只有五经博士和博士弟子。
  刘秀曾经在太学求学,在孔放门下读过书,所以在孔放面前要自称弟子。
  说起来刘秀能入太学求学,也是王莽的功劳。
  在西汉时期,太学一般只收录一千多位弟子。
  几乎都是达官显贵之后。
  依照刘秀县令遗子的身份,根本达不到太学收录的标准。
  王莽篡汉以后,为了快速的培养有用的人才,扩大了太学的规模,先后开设了辟雍、明堂等学社,扩大了太学的招生规模,让太学的弟子一下子达到了一万多人。
  刘秀也因此被选入了太学就读。
  说是太学,其实也就是太学外院。
  因为王莽不可能剥夺了达官显贵的权益,让刘秀等一众身份背景不够的人跟达官显贵的子弟享受同等的教育。
  所以以太学名义开设了辟雍和明堂。
  孔放脸上强挤出了一个笑容,冲刘秀点点头,“大王如今贵为一方诸侯,无需向我这个草民施礼。”
  刘秀拱了拱手,没有多言。
  因为刘秀和刘伯升的想法差不多。
  他们都觉得,刘氏尊儒,兴盛了孔氏,孔氏却为篡刘氏江山的王莽卖命,孔氏有负刘氏,刘氏子弟也无需对孔放客气。
  这大概也是历史上刘氏的刘玄、刘盆子、以及刘秀三人先后坐朝以后,皆废除了孔放博世侯的原因。
  刘秀坐定以后,刘伯升示意张昂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张昂瞪着刘伯升,将鱼禾称帝等消息告诉了刘伯升。
  刘伯升十分配合的惊讶着。
  张昂讲完了鱼禾称帝等消息以后,盯着刘伯升道:“我家大王让我过来问问,你们在南阳郡的基业还要不要?”
  刘伯升立马叫道:“要啊,怎么不要。南阳郡可是我们兄弟发家之地,就算是丢了性命,也不能丢南阳。”
  张昂愣了一下。
  就听刘伯升继续道:“烦劳你回去告诉王匡,让他速速差人跟樊崇知会一声,让樊崇让开一条道路,让我们兄弟回去救南阳。”
  张昂瞪着刘伯升,“你真要回南阳?”
  刘伯升毫不犹豫的道:“那是自然。”
  张昂沉吟了一下,“我会如实将你的话转告给我家大王,至于我家大王如何定夺,我会差人告诉你。”
  说完这话,张昂准备离开。
  刘伯升却拦下了张昂,“张将军稍等。如今王莽已经将帝位和传国玉玺皆给了鱼禾,那你们留着王莽骸骨也无用。不如交给我如何?”
  张昂微微皱起眉头,“此事我说了不算。”
  刘伯升赶忙道:“那烦劳你回去告诉王匡,就说我有意拿王莽的骸骨泄愤,还请他看在我回去救援南阳的份上,将王莽的骸骨交给我。
  若是不舍,我可以用一千担粮食换。”
  张昂不知道刘伯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并没有应允,只是点了一下头,匆匆离开了博世侯府邸。
  刘秀在张昂走后,沉吟着道:“王匡会信吗?”
  刘伯升笑着道:“王匡不傻,肯定不会信。”
  两个人这话说的云里雾里的,孔放却能听懂。
  刘伯升已经向他明确的表示,不会回南阳郡跟鱼禾硬碰硬,却跟张昂说他会回去,明显是在骗张昂。
  张昂、王匡等人万一信了刘伯升的鬼话,找樊崇让开一条道,放刘伯升等人离开长安城,那刘伯升也能免去一场血战。
  这属于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万一有傻子真信的他的鬼话,那他就赚大了。
  刘秀点了一下头,又道:“讨要王莽骸骨,可是为了博士?”
  刘伯升点头笑道:“博士已经答应了,用太师公的脑袋,还有鱼禾的一些消息,换取王莽的骸骨。”
  刘秀意外的瞥了孔放一眼,点着头道:“那倒是值得我们谋划一番。”
  太师公王匡的脑袋,在刘秀眼里其实不值多少钱。
  真正珍贵的是鱼禾的消息。
  目前为止,鱼禾对他们兄弟、王氏兄弟、樊崇、刘歆、公孙述等人了如指掌,而他们对鱼禾却知之甚少。
  鱼禾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大敌,他们必须尽快了解鱼禾才行。


第581章 残暴的刘歆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鱼禾对他们了解的颇多,应对起他们,必然是易如反掌。
  他们多鱼禾了解颇少,应对起鱼禾,如同盲人摸象。
  刘伯升也好,刘秀也罢,他们心里都清楚,他们以后最大的敌人就是鱼禾。
  所以他们必须将鱼禾了解的清清楚楚。
  “你让邓禹入一趟皇宫,让他将鱼禾已经登基称帝,并且挥师北上的事情告诉刘歆,然后问刘歆讨回王莽的骸骨。”
  刘伯升虽说鬼话连篇,但还算讲点道义。
  他答应了帮孔放问刘歆讨要王莽的骸骨,就立刻行动了起来。
  刘秀盯着刘伯升,好笑的道:“大兄不是看不上邓禹吗?”
  邓禹跟刘秀是同窗,也是至交。
  历史上是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刘秀入长安的时候,邓禹赶到大营投奔,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
  刘伯升觉得邓禹是个大才,有心任用邓禹为军师,但邓禹不搭理他,一心要跟着刘秀混。
  这可触怒了刘伯升,刘伯升随后再也没待见过邓禹。
  刘伯升听到刘秀的话,不屑的撇撇嘴,“庸庸之辈,勉强一用……”
  刘秀觉得刘伯升是死鸭子嘴硬,但并没有戳破。
  因为那样的话会加剧刘伯升和邓禹的矛盾。
  刘秀盯着刘伯升道:“邓禹可以一行,问题是他该如何进宫?如今宫城的四门,皆被公孙述和王匡的兵马把守着,时不时还会跟刘歆的兵马展开一场激斗。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述和王匡应该不会放我们的人进去。
  刘歆的人也不敢冒然的打开城门,迎我们的人进去。”
  刘伯升思量了一下,道:“那就再给王匡一千担粮食,让他让开一条道。入宫也不必走正门,让刘歆的人放一个吊篮即可。”
  刘秀有些无语的道:“大兄这是存心要折辱邓禹……”
  刘伯升故作惊讶的道:“我有吗?我没有啊!”
  刘秀更加无语。
  但还是依照刘伯升的吩咐,派遣了邓禹前往宫里交涉。
  刘伯升则派人去跟王匡交涉,让王匡让出了一条路。
  王匡在这种事情上倒也没有为难刘伯升,他不仅答应了让他的人给邓禹让出一条路,还将王莽的部分骸骨送到了刘伯升所住的地方。
  诚如刘伯升所言,王莽将帝位禅让出去了,那他对天下的罪责就减轻到了最低,再拿他的骸骨当收藏品,没有任何意义。
  而王匡之所以肯给刘伯升面子,让出一条入宫的道路,也是因为刘伯升在长安城内的特殊性。
  长安城内的兵马有四支,三支兵马如今掐成了一团,刘伯升却置身事外。
  三支兵马在不断消耗的同时,也渐渐陷入到了僵局。
  刘伯升此事若是悍然出手,他帮谁,谁就有可能会赢。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匡即便是对刘伯升有杀之而后快的想法,也暂时压制着。
  对于刘伯升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也尽量满足。
  邓禹是一个中年文士,年龄比刘秀稍长,跟刘伯升相当,身形消瘦,留着一副长须,着一身青色襦衫。
  顺着王匡麾下兵马让出的道路到了宫门口,向宫城上的隈嚣道明了来意。
  隈嚣放下了一个吊篮,将邓禹吊了上去。
  隈嚣以前是刘歆招揽的国士,依照王莽的命令,去太学讲过学问。
  邓禹、刘秀曾经听过他宣讲兵法。
  所以邓禹见了隈嚣,恭恭敬敬一礼,“弟子见过博士……”
  隈嚣认识邓禹,时隔多年,再次看到邓禹他也是感慨万千,“求学的那会儿,你就跟刘秀走的近,如今还在一起?”
  邓禹笑着点点头,没有言语。
  隈嚣感叹道:“昔日我们是师生,如今却成了敌人,还真是造化弄人……”
  邓禹笑道:“博士若是愿意,我们也可以成为挚友。”
  隈嚣眉头一扬,“刘伯升愿意出手帮我们?”
  邓禹再次笑而不语。
  隈嚣脸一耷拉,“你想让我投了刘伯升,那可不行,我不能负国师公。”
  再说了,他昔日是高高在上的先生,刘秀只是他门下磕头虫中的一员。
  让他去跟刘秀混,他放不下那个骄傲。
  邓禹继续笑而不语。
  隈嚣嫌弃的道:“你还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无趣。说说吧,此次入宫所为何事?刘伯升应该花费了不少代价才将你送进宫,你不可能只是进来跟我叙旧的话?”
  邓禹缓缓开口道:“学生此次入宫,是为了向国师公讨要王莽的骸骨。”
  隈嚣愣了一下,不解的道:“不是说好四家平分吗?怎么又讨要上了?”
  邓禹淡然笑道:“因为王莽骸骨对于我等而言,已经再无用处。但是对有些人而言,却是一个念想。”
  顿了一下,邓禹着重强调,“也只是一个念想。”
  隈嚣皱眉道:“王莽篡汉而立,倒行逆施,让天下芸芸众生苦不堪言。天下仁人志士,无不想杀之而后快。
  我们只要拿出他的骸骨,必然有无数仁人志士相投。
  你怎么能说,王莽的骸骨对我等而言无用呢?”
  邓禹拱手笑道:“博士不知道,那王莽在败亡之前,已经将帝位禅让给了鱼禾,并且将传国玉玺赠给了鱼禾。
  鱼禾已经于江水以南的石头城称帝,号周。”
  隈嚣脸色瞬间就变了,一脸难以置信,“王莽将帝位禅让给了鱼禾,还将传国玉玺赠给了鱼禾?”
  那我们在长安城内争了个什么?
  争了个寂寞?!
  王匡和公孙述为何在入了长安城以后突然反水?
  还不是因为怀疑传国玉玺就在自家主公身上,想借此夺过去。
  为此将他们一行人堵在宫城内打了足足一个月,双方耗费的兵力多达万数。
  结果到最后,什么也没捞着,还折损了那么多兵马。
  邓禹在隈嚣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中,道:“王莽有禅让之举,此前种种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拿王莽的骸骨,也不会招揽到多少仁人志士。
  所以想请国师公将王莽的骸骨赠与我们。”
  隈嚣深吸了两口气,努力压下了心头的种种情绪,盯着邓禹,沉声道:“既然王莽的骸骨已经无用,那你们要王莽的骸骨作什么?”
  邓禹坦言道:“有莽新旧臣求到了我家主公头上,想为王莽收尸。我家主公念及往日的情分,就答应了此事。”
  隈嚣直直的盯着邓禹,质问道:“当真如此?”
  隈嚣在此次征讨三辅期间,跟刘伯升也有一些往来,深知刘伯升是一个看似大大咧咧,可是嘴里没多少实话的人。
  所以对刘伯升所作的任何时期,他都会好好的斟酌一二。
  邓禹听出了隈嚣的疑惑,笑着解释道:“我家主公乃是文叔。”
  隈嚣一愣,盯着邓禹看了好一会儿,失笑道:“有趣有趣,你居然投了刘秀,而不是刘伯升,实在是太有趣了。”
  刘伯升和刘秀同属一方势力,又是亲兄弟。
  按理说两个人是一体的,不分彼此。
  邓禹跑去投靠,投他们谁都一样。
  而依照常理,刘伯升乃是柱天都部的首脑(刘伯升和刘秀兵马号称舂陵兵,但所属的势力号称柱天都部),邓禹即便是去投靠,也是该拜刘伯升为主公,而非刘秀。
  但他偏偏拜了刘秀。
  这是不是就有趣了?!
  邓禹依旧笑而不语。
  隈嚣见此,没有继续深挖这个问题,他只是意味深长的看了邓禹一眼,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淡然的道:“此事我可以告知给主公,但主公如何决断,并非我能左右的。看在往日师生情分上,我也不怕告诉你,主公近来性子不是很好,他答应的可能性极小。”
  隈嚣的话说的很委婉。
  近些日子,刘歆的性子可不能用简单的不好形容。
  那简直就是残暴。
  他不仅斩杀了不少宫人,还将王莽的一些妃嫔生生折磨致死。
  甚至还将王莽留在宫里的幼子的尸骸拖出来鞭尸。
  刘歆明显是恨极了王莽,他留着王莽的骸骨还能鞭尸,交出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邓禹点了点头,示意他有一定的心里准备。
  隈嚣不再多言,带着邓禹赶往了章台宫。
  到了章台宫前的空地上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