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338章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338章

小说: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不同,王寻和王邑并没有将大新的兵马葬送干净。
  王匡、窦融等人手里也有不少兵马。
  再加上并州的兵马。
  王莽手里的兵马数量不小。
  刘歆等人想啃下常安城,还得费一番工夫。


第554章 择士
  而且王匡、王凤、刘伯升、刘秀说是拥护刘歆做天子,实际上是想借着刘歆兵入三辅的时候,趁机去分一杯羹。
  等到他们拿到了足够的好处以后,铁定会跟刘歆翻脸。
  所以三辅之地的局势有的乱的,鱼禾不用急着北上。
  冯英等人听到鱼禾的话,神色各异。
  马援忍不住道:“主公是准备等他们决出了胜负,再率军北上?”
  鱼禾瞥了马援一眼,笑道:“等他们决出了胜负,再北上就完了。”
  再怎么说,北方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有人能一统北方,就意味着他已经一统了天下。
  真要等到那个时候再北上,那鱼禾还逐什么鹿,直接俯首称臣好了。
  杨音不解的道:“那主公打算何时北上?”
  鱼禾环视群臣,没好气的道:“我不是说了嘛,王莽什么时候死,我们什么时候北上。”
  “可王莽……”
  杨音下意识的就要说王莽马上就得死了,话说了一半,被冯英拽了一下。
  冯英不着痕迹的瞥了杨音一眼,低声提醒道:“你没听主公刚才说,三辅之地有得乱的嘛?”
  杨音愣了一下。
  边上的马援淡淡的道:“也就是说三辅之地一时半会儿还很难决出胜负。”
  杨音恍然。
  鱼禾口中的三辅之地有得乱的,意思是三辅之地有可能会乱个一年半载,而不是一旬半旬的。
  若是得乱个一年半载的话,那确实不用着急。
  鱼禾见冯英等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他沉吟着道:“樊崇最近的情形有点不对劲,你们多盯着点。”
  冯英疑惑的道:“樊崇?不对劲?怎么个不对劲法?”
  马援沉吟着道:“按理说,王莽将王匡等人召回了三辅之地,兖州、青州皆成了无主之地。樊崇只要稍微动一动手,就能将兖州、青州纳入麾下。
  可樊崇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动静,任由兖州、青州乱成一团。
  这明显不对劲。”
  王匡退走,樊崇彻底失去了约束,拿下兖州、青州如同探囊取物。
  可樊崇迟迟不动,明显不对劲。
  若是鱼禾身居樊崇的位置的话,绝对不会错过这个开疆拓土的机会。
  冯英听到马援这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听你这么一说,樊崇确实不对劲。他难道是暗中在谋划什么?”
  马援微微摇头。
  鱼禾缓缓道:“此事我已经差人去查了,不久以后就会有结果。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准备一下,好迎接朝廷的使臣。”
  冯英等人皆是一愣。
  鱼禾道:“朝廷如今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王莽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为了活命,为了多苟延残喘一些日子,王莽很有可能会派人出仕江水以南和徐州,许下厚利,邀我和樊崇去常安城救他。”
  冯英脸色一变,道:“如此一来,王莽连最后的体面都没有了。以王莽的性子,就算是死,也不可能让您和樊崇去救驾吧?”
  王莽此前招降五校和铜马为他所用,那是招降。
  王莽请鱼禾和樊崇的话,那是请,意义不同。
  招降那代表的是彻底的臣服。
  请的话,那就是承认了对方有资格跟自己平起平坐。
  王莽若是认可了鱼禾和樊崇有跟他平起平坐的资格,那就代表着他将天下的权柄彻底的分成了三分。
  他们三方一人一份。
  这个权柄对鱼禾和樊崇的意义不大。
  但对王莽的意义却很大。
  一旦王莽这么做了,那他就真的被钉到耻辱柱上了。
  鱼禾淡然笑道:“王莽肯定不会同意。但王寻、王邑、王匡等人会让他同意的。”
  冯英愣在了座位上许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言语。
  生而为人,总有诸多无奈,不是事事都可以随心所欲的。
  纵然是天子,也有被迫妥协的时候。
  “我猜测王莽应该会给我们许诸多好处,其中必然有对我们十分有利的。你们帮我好好想想,如何能拿了王莽的好处,还不帮王莽做事。
  我近些日子要考校各地官员举荐的学子,无暇思量此事。”
  鱼禾这话有点无耻。
  但冯英等人没觉得有什么,一个个纷纷起身,躬身道:“喏……”
  往后数日。
  鱼禾真就将大部分国事丢给了冯英等人,自己一门心思的为考校学子做准备。
  各地官员举荐的学子,以及军中将校们举荐的学子,有擅文的,也有擅武的。
  所以鱼禾私底下将学子们分了个文科和武科。
  文科的学子在金陵城内新建的弘文馆内参加考校。
  武科的学子在金陵城外的白马校场参加考校。
  文科一共考校三日,分别是二月初二、初三、初四。
  武科考六日,分别是二月初五到二月初十。
  新汉两朝的学子们,不同于宋、明、清时期的学子,擅文的手无缚鸡之力,擅武的心中没有多少笔墨。
  新汉两朝的学子们,擅文的亦通武艺,一些人的武艺还不俗;擅武的亦通文墨,写出的文章不一定会输给擅长文墨的学子。
  除此之外,学子们所擅长的学问,也是五花八门。
  有精通儒学的,有精通法学的,有精通玄学的、有精通农学的等等。
  鱼禾不可能像是明清朝一样,撇一些八股文章让他们去考。
  那样的话,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极大的抹杀。
  鱼禾除了在算学、骑射、礼仪、吏治文章方面用了统一的考题外,还特地依照学子们擅长的不同的学问,出了不同的题目。
  鱼禾随后会依照他们的成绩,依照他们的所学,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
  如此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学子们的所长。
  也能让诸多学问能够延续下去。
  ……
  二月二,龙抬头,天朗气清,是一个择士的好日子。
  鱼禾一大早就赶到了弘文馆。
  弘文馆门口早就聚满了各地的学子。
  密密麻麻的一大堆人。
  鱼禾一直觉得,江水以南文风不昌,没有多少人才。
  自己即便是取士,也是小猫三两只。
  可真当他打开了取士的道路以后,才发现。
  江水以南是文风不昌,人才也不多。
  但各地七拼八凑的凑一凑,居然也凑出了两千多人。
  其中不乏学问高深之人,甚至还有胡须花白之人。
  “殿下到!”
  随着巴山一声高呼,鱼禾的车架停在了弘文馆门口。
  一众学子纷纷躬身,齐齐向鱼禾施礼。
  “小人参见周王殿下……”
  鱼禾出了车辇,抚手道:“不必多礼。今日考校尔等,也是为了看一看尔等的才学。我手里的官爵就那么些,你们都想要。那就只能能者上、庸者下。
  尔等以为如何?”
  一众学子还能说什么?
  考校本就是择优录取。
  难道还能择差录取?
  那还考校什么?
  “小人谨遵王命!”
  鱼禾点了点头,继续道:“此次考校,主要考校两个方面,一是德行,二是才学。有的无才,给你个官,你也不知道怎么做;有才无德,给你个官,你也能做成贪官。
  所以,才德兼备者,才能被录用。”
  一众学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没有什么异议。
  鱼禾第一次择士,又是亲自考校,各地官员自然不会塞那些无才无德的进来恶心人。
  要知道,一旦各地官员举荐的人在鱼禾面前出了岔子,是会丢官的。
  所以对于鱼禾这话,学子们都认可。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就入馆开考。”
  鱼禾也没有说太多废话,当即让侍卫们打开了弘文馆的大门,引领着学子们入了弘文馆。
  在弘文馆正中的大殿内,供奉着一众先贤。
  一些学子们看到了儒家以外的先贤雕像以后,目露异色。
  一些学子则一脸狂喜。
  鱼禾择士之所,不仅有儒家先贤,也有其他家的先贤,那就说明鱼禾不会独尊儒术,还会给其他家机会。
  这对他们这些学所谓的‘杂学’的人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他们不用再担心学问到最后没人传承,也不用再担心一身所学没有用武之地。
  鱼禾没有在意学子们的反应,他带着学子们向先贤们供奉,然后奉上供品。
  然后将学子们带到了一侧的偏殿内开始搜身检查。
  说是搜身,其实是不让学子们带笔墨以外的任何东西。
  因为是第一次用考校则择士,什么能带,什么不能带,学子们也不清楚。
  之所以先祭拜圣贤,再搜身,也是对圣贤的一种敬重。
  若是先搜身,再祭拜,一些学子们被搜的衣冠不整的,那就是有辱圣贤。
  搜身过后,正式开考。
  没那么多繁文缛节,学子们依照所学不同,被分到了不同的殿内。
  殿内有桌案、有纸张,亦有清水和糕点供应。
  待到学子们坐定以后,就会有侍卫去下发鱼禾拟定好的考题。
  考题到手,学子们神色各异。
  因为鱼禾居然依照他们所学,给他们出了题。
  也就是说鱼禾会依照他们所学,给他们派官。
  鱼禾会给他们一个一展所长的机会。
  除了学儒的在骂娘,剩下的都在感恩鱼禾。


第555章 奏乐!礼迎!
  因为鱼禾给儒生们的考题,不是问他们如何教书育人,就是问他们如何跟外使交流,要不就是问他们如何著史。
  儒生们看鱼禾出的题,就知道鱼禾以后会将他们安排到什么衙门。
  不是太学就是鸿胪寺,要么就混个礼官,或者起居注之类的官。
  反正大权没他们的份儿。
  儒生们能不骂娘?!
  但骂娘归骂娘,该做题的还是得做题。
  鱼禾这点刁难,跟做官比起来,明显是做官重要。
  什么学说之争,什么维护儒学的统治权之类的问题,跟做官比起来,明显是做官重要。
  只要能做官,其他的谁在乎呢?
  这种学说之争、维护儒学的统治权,那不都是大儒们,亦或者北方那些名家们该干的事情吗?
  跟他们这些小人物没半点关系。
  学子们奋笔疾书,鱼禾则不断巡视。
  夜间学子们会离开,会去金陵城各处,为金陵城风月场的发展,增砖添瓦。
  鱼禾则会窝在弘文馆内,批阅学子们试卷。
  鱼禾自己对有些方面的学问研究有限,所以请了马况、冯英、杨音、马援等人过来援手。
  别看马援是一个武臣,人家在司法方面的造诣不低。
  在牧民方面也颇有心得。
  或许比不上冯英、杨音、马况这些人,但是比学子们,绰绰有余。
  众人所学参杂,像是马况,身兼三家学问,主修的虽然是儒学,但是在玄学上的造诣也不低。
  冯英主修的也是儒学,但是在农学上也颇有心得。
  当一篇管学文章出现在鱼禾眼前的时候,鱼禾立马让巴山去宫里找阴丽华,请阴丽华出面去请阴陆。
  别看阴陆那个小老头性子不好,人家是妥妥的管学大拿。
  毕竟,人家祖传了一大批家业,人家在经营家业之余,潜心研究学问,学问十分高深。
  鱼禾在一众人的帮助下,忙活了三日。
  将一众学子们的试卷批阅完了。
  鱼禾深知学子们做官心切,在剔除了一部分关系户以后,鱼禾依照学子们的成绩,以及各地报上来的学子们的品行,分别给学子们派了官职。
  然后将其写在了邸报上,让巴山张贴了出去。
  当学子们看完了榜文以后,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金陵城的娱乐业,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繁荣了不少。
  鱼禾则无心去关注此事,他有一头扎进了武科学子们的考校当中。
  武科学子们考校,来来回回就那么几项。
  能造就的,全部分配到了马援等人的帐下,不能造就的就分派到了地方上充任武职。
  反正文科的学子筛选了不少,武科倒是只筛选出去了十几个人。
  一番考校和任命完成以后。
  已经到了二月底。
  二月底的时候,贾复终于赶到了上谷郡。
  跟马况一样,耿况根本不答应鱼禾的招揽,直到贾复拿出王莽给的任命文书,调任耿况到江水以南后,耿况才不情不愿的带着麾下的从众,以及族人,踏上了南下的大船。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桩趣事。
  那就是冀州的邯郸,有个叫王郎的神棍,冒充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在邯郸举兵造反。
  真正的汉宗室刘林,以及地方大豪李育等人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话,纷纷率众驰援他,并且拥立他为汉帝,定都为邯郸。
  鱼禾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惊呆了。
  “人才啊!”
  冯英坐在鱼禾下首,听到鱼禾这话,忍不住道:“主公觉得这刘子舆能成大事?”
  鱼禾听到这话,立马意识到冯英误会了。
  可他又不好解释,那厮根本不是什么刘子舆,而是王郎。
  因为现在天下所有人都认为那厮是刘子舆,不然也不可能骗过真正的汉宗室刘林。
  鱼禾干巴巴笑道:“我只是觉得,他敢第一个称帝,这种胆魄,非常人所有,是个人才。”
  冯英点了一下头,道:“那他到底能不能成大事?若是能成大事,鱼公可就危险了。”
  鱼禾瞥了冯英一眼,幽幽的道:“我、樊崇、刘歆、公孙述、王匡、刘伯升,哪一个实力不比他强?
  我们都不称帝,就他称帝,你觉得他讨得到好?”
  早早的称帝若是一桩好事,大家都称帝了,还能轮得到他王郎?!
  王郎在鱼禾眼里,就是一个笑话,在其他人眼里也是如此。
  “不过王郎在冀州起事,确实会多我阿耶造成一定的影响。你传信给我阿耶,让他遣张休为将,贾复为先锋,先去碰一碰邯郸,试一试水。
  若是不堪一击,就别搭理了。
  安心在冀州发展即可。
  若是有点能耐,那就合围了邯郸,将他们困死在邯郸。”
  一个小跳蚤而已。
  历史上刘秀打他,就跟杀猪似的,轻而易举就屠宰了。
  鱼禾打他,也很轻松。
  鱼丰去冀州的时日不长,可仗着粮草充足的优势,麾下从众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之数。
  鱼丰和庄乔,还有张休在里面挑挑拣拣,总共组成了四支万人兵马。
  四支兵马如今已经全部配备上了皮甲、刀枪,远不是一个刚起事的势力能比的。
  以王郎手里掌握的资源,再给他五年,他也不一定能赶上鱼丰。
  打仗,打的是兵法谋略,也打的是资源。
  鱼丰手里资源丰富,就算是耗,也能将王郎耗死。
  “臣记下了……臣回头就差人去冀州传令。”
  冯英应承了一声。
  鱼禾又道:“待到耿况等人到了,我们也该准备准备,北上了。如今刘歆、公孙述、刘伯升、王匡、樊崇皆去了京畿重地。
  我们要是不过江,别人还以为我们不存在呢。”
  此前樊崇默不作声,什么动作也没有。
  鱼禾还以为樊崇出意外了。
  直到探查了一番后才知道。
  樊崇有大图谋。
  他在太师公王匡等人退出了兖州以后,悄无声息的拿下了兖州。
  兖州明面上群龙无首,实际上全是他的人。
  樊崇在控制了兖州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