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476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476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怎么着,现在一扭脸儿,士家又成叛逆了?
  所以刘备有点抹不开面儿,同时也害怕别人说自己寡恩少义。
  但是从事刘琰说:“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门下督潘璋也说:“就是啊,主公。虽然士老头有一个弟弟是战死的,但是他还有俩弟弟早就投降朝廷了呢!现在他儿子又跳出来反叛,如果这都不处置,主公威严何在?倘若他人也都来效仿士家,又该如何?”
  那个……因为陈武已经在“兴霸城”战死了,所以刘备现在的门下督已经不分左右了。
  可是粗话的潘璋,你以为我不想收拾士家么?难道像这种趁乱朝我捅刀子的贼子,我不想弄死?可我不是……不是怕别人嫌我不仁义嘛。
  刘备正在寻思着,回头一眼看到了吕岱。反正吕岱蹿没影的时候比较长,和别人也没那么多交情,不如这件事就交给他去办吧。
  于是乎,为了奖赏吕岱之忠义,刘备将吕岱改任为“督军将军”,有监督全军,彻查叛逆、奸细之权。
  再者说,“督军将军”,那可是当年周瑜担任过的职务,而且周瑜当上“督军将军”之后,头一个就把“顺义将军”李术给“咔嚓”了。所以能够得此封赏,吕岱觉得很受感动,也很受激励,扭头就去调查士家以及与士家相关之人了。最后不仅“咔嚓”了士廞、士祗,甚至逼得士燮也吞金自尽了,反倒是士燮的侄子,忽悠过士徽造反的士匡,不知道跑去了哪里。
  其实士燮也不完全是被吕岱逼死的,只不过是吕岱把他的儿子孙子,一家老小,全都给“咔嚓”了,所以他自己才想不开了而已。
  可怜的士老头,从虚心好学到野心勃勃,谋划算计了一辈子,做梦都想从大汉身上叼下一块肉来,又哪能想到自己最后竟然落得这么一个下场,真真是……活该呀!
  …………
  虽然在“汉室正朔”之中,士家之人已经死了个干净,但是刘备却并未放下心来,毕竟士燮在交趾经营了几十年,隐藏的势力究竟能有多大,刘备也说不好。比如这一次,桓治不是就跟着士徽一起反了么?
  而且刘备还意识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从交州带过来的人,刘备已经着意拉拢,给他们分了那么多的蛋糕,可他们还是会反。那么原本在汉南半岛上收服的这些人,比如曾经的扶南大将军,范蔓,他们这些人又会是什么想法呢?
  如果他们眼见自己势颓,也都纷纷投向朝廷,到那个时候,自己又该如何是好?
  于是乎,尽管士燮都已经死了,可是刘备不仅没有下令吕岱停止彻查,还把像范蔓那样的汉南半岛的本土将领纷纷调往了“红统城”,不是不想拿他们当炮灰,而是真心不敢。
  然而,“又又投降”的桓治却不在此列,倒也不是刘备狠心杀了他,是因为他真的回不来了。
  话说桓治“又又投降”之后,带着董袭前去平定“北汕城”,原本以为只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儿,没曾想,“北汕城”也来了新客人。
  汉正军第九军,二十九师师长程畿,之前奉命率领一部兵马,追击吕岱来着,而后追着追着,就来到了“北汕城”。不止于此,与之同来的还有二十四师一部兵马以及领兵的副参谋长,郑度。
  哎呀,奇怪了,二十四师咋会派一个副参谋长领兵呢?
  这话还得从“想当年”说起。
  当初魏义率领二十四师入益南,打跑了赵韪之后却没能闲下来,因为益南这个地方地域广大,多山多水,唯独缺少的就是平坦之地与好走之路。所以益南有很多的部落,名义上都是大汉之属,可是真走到人家面前的时候,还不知道人家认不认咱是谁。
  于是魏义就带着二十四师的兄弟们,一山一山的爬,一地一地的走,找到那些部落就说:“嗨……我们,朝廷派来的……咱们,一家人。”
  人家要是认了,那就是“好兄弟,讲义气”,要是不认,少不得还要先比划比划。
  好在有“卧虎”张则、郡长高颐这些人的大力协助,又有吕凯、李恢等人效劳,魏义才将益南逐渐平定了下来。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按照大汉的征兵之制,这还得从益南当地征兵啊。可是人家那些山里的部落,兴许多少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甚至隔壁山窝里的部落也是彼此不通消息。
  就这么一句话,就要把我们的娃弄走当兵去了?
  有意见的肯定多。
  但是这个时候,不能只用刀子说话呀,毕竟大家已经是好兄弟了,对吧?
  所以就得以说服教育为主,摆事实,讲道理,大汉男儿,保家卫国,那也是应当应份……这个工作做下来,一点都不比爬益南的那些大山轻松。
  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成效,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道路不畅,不单外面的物资不容易运进来,就是征到的兵员都不容易运出去。
  无奈之下,陈冉只得一边向军部回报益南之事,一边下令给魏义,允许二十四师扩编,就地练兵。
  所以,别的部队都是异地兵员,可是二十四师却有一大批益南兵,都是魏义挨个儿从人家家里带出来的,还得挨个儿训练,一不小心弄得二十四师,单是旅长就有六七个。
  “南线元帅部”攻打交趾之时,魏义就想着,不知道戏元帅会不会让自己参战,毕竟他们从山上冲下来,也算一股很强悍的奇兵,但是那一次是由王闹闹带着徐庶与第二水军,从海面主攻。
  这一次,程畿奉命追击吕岱,然而带人多了,难以供给,带人少了,又怕力有不逮,所以戏志才才调动了二十四师。再然而,这么“肿”的一个师,不能全都过来,而且对于“汉南半岛”,戏志才也有自己的布局。二十四师可是专业的山地师,能够作为自己手里扣下的一张王牌,必要之时,给予备备一次意想不到的暴击,想必是极好的。
  于是乎,二十四师的副参谋长郑度,便带了两个旅,赶来与程畿汇合,又突然拿下了“北汕城”。
  可是这些事情,桓治知不道啊,原本留得一命,又回到了“汉室正朔”温暖的怀抱,高高兴兴地跑回来,就差喊一句“小的们,快开门”了。然而城中突然射出一箭,连个“蓝瘦、香菇”的机会都没给桓治留下。
第791章 东土拎刀优婆塞
  ……………………………………
  桓治终于不用再考虑应该投降谁的问题了,也许能够死在自家城门口,便该足感欣慰。随之而来的是,程畿、郑度突然出兵,又将陪着桓治一起回来“北汕城”的董袭杀了个大败而归。
  董袭上哪说理去?
  紧接着,程畿便想趁着“摩柯城”实力空虚,南下攻取,断掉敌人对“雾湿岭”的供给,再与九真的三十一师,两面夹击。等到那个时候,咱们就可以打通“雾湿岭”,把留在交趾的大军调派过来,南北两路,共同征讨刘备备。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是郑度提出了反对意见。
  “程师长,咱们现在一共万余兵马,还要留下一部,驻守北汕。就算能够打下摩柯城,可是接下来,咱们又能派出多少兵马前去夹击雾湿岭?更何况,摩柯城周围,敌军环视,既有龙彰云,又有张翼德,要是他们真的领军前来,只怕不管是谁,咱们都难以对付。”
  郑度说这些话,可不是为了长他人志气。
  首先是他了解二十四师,虽然比以前扩充了许多,但是新兵也多,而且因为运输不便的缘故,武器装备也没有优势。甚至许多新兵能够领一身军装,发一把军刀,就算标配了。
  再者,程畿也是轻装而来,又在山中追击多日,手里最厉害的武器也就是一些掌心雷了。就凭这样的队伍,如果真要硬扛“中虎军”或是“后虎军”的话,的确令人堪忧。更甚至于,这些人要是一起都围上来的话,那后果大概就真的“悲催”了。
  然后程畿就问,那咱们应该怎么办?难道就在此枯坐,等着他们来“北汕城”打咱们。
  郑度说:“不不不,咱们虽然有咱们的劣势,但是也有敌人意想不到的优势,那便是我们二十四师的狗腿子!”
  咱们可以出兵,佯攻“摩柯城”,但是要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等到把敌人的援兵与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之后,咱们就退回“北汕城”,勾着他们继续追击咱们。万一在北汕也呆不住了,咱们还可以重新撤回深山老林里,倒要看看他们能追到啥时候。
  如此这般,咱们可以首先保全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咱们再派出“狗腿子”,前去联络三十一师一起行动。虽然不是夹击,但是“狗腿子”偷营摸哨,斩将开关,都是最拿手的。相信到了那个时候,三十一师的兄弟们应该就可以打通“雾湿岭”了吧?
  …………
  难怪郑度年纪轻轻,便能“忽然”蹿上来,坐到二十四师副参谋长的位置上去。郑度乃是广汉郡人,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刘备入益州之后,翻脸不认人,想要吞并益州,便来攻打刘璋,还一路高歌猛进。
  当时郑度便为刘璋献计,说刘备那娃看着挺猛,但是兵少无粮,而且在咱益州也不招人待见。明公您现在只要把百姓赶过涪水,再把谷仓、田地里的那些粮草一把火都烧了,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如此这般,要不了几天,饿也能饿死刘备那个龟儿子。
  可惜,刘璋非是不听啊,还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末了自己不是就完犊子了么?
  据说后来刘备夺得益州,还想请这位差点把自己吓尿裤子的高人出山,但是郑度嫌备备长的丑,终身不仕。
  …………
  甭管郑度在原本的历史之中,被埋没了多少才华,但是现在,程畿一听郑度的这个计策,当时就乐了。
  领着万余大军给几十号兄弟打掩护,这事儿想想就觉得刺激。
  于是乎,已经成为“狗腿子”一个队长的卜龙,带着手下几十号兄弟前往“雾湿岭”,程畿则率军前去佯攻“摩柯城”,而郑度则留在了“北汕城”,为他们这伙人接下来的坚守与“逃跑”做准备。
  孔子曰的好,佯攻也是攻。万一简雍要是不抗揍,兄弟们真能把“摩柯城”打下来呢?所以程畿率军赶到“摩柯城”之时,真是声势浩大,攻势猛烈。
  简雍、董袭,苦苦坚守,因为担心“摩柯城”有所闪失,切断了“右虎军”的退路,所以简雍同时也派出了快马,向别处求援。
  话说除了“雾湿岭”之外,真的就只有龙彰云的“吴哥城”与张飞的“威汉城”距离“摩柯城”最近么?
  并不是。
  其实就在“摩柯城”西南,还有一座“敬孔城”。
  当初沙摩柯率领“右虎军”,打通了“雾湿岭”的通路,还打跑了“究不事”的象兵,而后刘备就派了桓治、笮融前来支援,其实就是抢地盘、分蛋糕。后来桓治所建的是“北汕城”,而笮融所建的便是“敬孔城”。
  提起这个名字的由来,那还得说一说笮融来到汉南半岛之后的“光荣神迹”!
  …………
  “五虎”将军们来到汉南半岛,一般都是先动刀子,在这一点上,笮融做的绝不比他们差,但是最让笮融感到开心的,不是他觉得自己忽然变得很厉害了,敌人们都不抗揍,而是他发现这些敌人们,居然也有很多礼佛之人,到处都建有寺庙,有些佛像甚至还是金身的,莫名之中,这就使得笮融产生了一种很熟悉而又亲近的感觉。
  “五虎”将军们打完敌人,一般都会问:“服了吧?现在可以听话了吧?”
  但是笮融打完敌人之后,一般就会说:“额米豆腐,贫僧从东土……大汉而来!”
  打又打不过,扛又扛不住,这让汉南半岛上这些礼佛之人该怎么办呢?
  于是笮融便成了他们的“东土拎刀优婆塞”。
  这个“优婆塞”是啥意思呢?
  其实就是还没剃光头,搁家自学礼佛的“居士”。
  但是,笮融不懂这个“优婆塞”的意思呀,还以为这帮礼佛之人已经认了自己当老大了呢!
  再但是,不懂没关系,就凭笮融当年在下邳搞“浴佛会”那种大手笔,拿出来还不得吓死汉南半岛上这帮没见识的礼佛之人?
  这就好办了,听我的,跟我一起礼佛,有吃有喝,不听我的,我拎刀捅了你,再去礼佛。
  于是乎,笮融拉拢着那些“礼佛小弟”,迅速组建起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兵马,并且占下的地盘也在迅速扩大。但是汉南半岛可不全是礼佛之人,比如已经玩完的扶南国主混盘盘,他们信奉的就是“破锣门”,把人分出个一二三四,好像站在不同的阶梯之上,谁要是一不小心投错了胎,站到了阶梯靠下的位置,那这一辈儿可算是没指望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烂七八糟,逮啥信啥的。
  出门遇上一只鸟……神鸟!赶紧磕头。
  遇上一颗树……神树!赶紧磕头。
  遇上一座山……神山!赶紧磕头。
  遇上一头鲸……
  就是因为有这些情况,然后笮融就对他的“礼佛小弟”们说,敌人不礼佛,那就是不向善,敌人不向善,那就是罪孽深重。所以,能够教他们礼佛向善,也是我们的修行,如果敌人非是不听,那就超度他们,依靠我佛无上法力,洗刷他们罪恶的灵魂。
  好家伙,这一回“礼佛小弟”们终于明悟了,为啥“东土拎刀优婆塞”一边吃斋念佛,一边拎刀捅人,敢情都是在修行,是在超度罪孽呀!难怪人家会那么厉害,把咱们全都捅的不要不要的,那也都是修行啊!
  于是再乎,笮融的“礼佛小弟”们更猛了,超度敌人以及抢地盘的时候,各个争先。
  可是后来,为了教化汉南半岛上的百姓,使他们能够“知晓礼仪,懂得尊卑,服从王道,为我所用”刘备派了袁侃那些人前来汉南各地教授“倍精话”。然而,袁侃他们在教授“倍精话”的时候,却又是以《谐和大宝典》为主要教材的。
  对于主公刘备让汉南百姓都学习“倍精话”,笮融没意见,但是对于教材却意见很大。我这边领着一帮“礼佛小弟”,你让人来给他们教授《谐和大宝典》?
  然而令笮融想不到的是,前来他这边教授倍精话之人名叫“牟融”,原本是苍梧人,不仅博览群书,精通诸子百家,尤其难得的是还特别喜欢礼佛。
  所以一上来,牟融便对笮融说了,你知道他们这片儿的人,称呼“优婆塞”,是啥意思不?那就是居家自学,属于礼佛之人当中最不上档次的那一种。
  他们这是看不起你呀!
  笮融一听这话,当时就怒了,立马就想拎刀捅人。可是转念一想,这帮“礼佛小弟”现在不都是自己的小弟么?
  捅谁好呢?
  要是都捅完了,往后谁还跟着自己混呢?
  于是笮融便向牟融求教,看看能够用个什么法儿,既可以少捅一些自己的“礼佛小弟”,又能够让他们看得起自己,真心实意地打心眼儿里拿自己当老大。
  牟融说,你想要干成这件事,其实也简单,只要你剃一秃瓢,每日礼佛的时间再长一点,最好是不分白天黑夜。这样一来,你就显得比他们更加虔诚,修为也更加深厚,他们自然而然的便会对你另眼相看,更加尊敬了。
  可是笮融就想了,让我剃一秃瓢,且先不说有多难看,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毁伤?再说了,让我更加虔诚礼佛,还没日没夜,别说会耽误我拎刀捅人了,就是拎枪捅人的事,不是也全都耽误了?
  于是笮融又向牟融求教,看看还有没有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