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弟,哥对不起你……”
…………
没有得到刘汉少停战的命令,也没有抓到刘备和那帮子“汉室忠贞之士”,戏志才当然不可能停止进攻。事实上,会师交趾之后,戏志才紧跟着便下令比较擅长山地作战的程畿,率领二十九师一部兵马,继续追剿逃走的吕岱残部,回过头来,又将目标放在了九真、日南两郡之上。
之前的九真太守士黆已经被刘备派去长山西边分蛋糕了,所以九真现在说话好使的就是被士燮留下来修路的士壹。
一来,士壹去过洛阳,见识过洛阳的各种新鲜玩意儿,而且还觉得陛下特别看重自己。
二来,士壹又觉得自己的大哥不顾兄弟之情,总是压制自己,而刘备那个大耳朵的大将军也很是小看自己。
再所以,得知朝廷的南线元帅与副元帅都来到交趾之后,士壹很自觉地选择了投降。日南太守士武倒是想扛一扛,但是看到汉正军水军的冒烟战船之后,立刻改变想法,也跟着自家二哥一起回到了朝廷温暖的怀抱。
如今的局面就好像是刘备攻取“汉南半岛”的一个翻版,只不过经过沙摩柯与张飞的趟路,又经过士壹等人的修造,无论是九真郡的“雾湿岭”,还是日南郡的“哀牢峡”,道路都比以前好走许多。但是沙摩柯与张飞在险要之地又分别设下了许多关隘,如果汉正军想要从这些地方打过去,恐怕还要多费一番手脚……
第748章 骞曼单于的野心
……………………………………
为了便于应对目前的战局,戏志才与王闹闹等人经过商议,又将“南线大军”分成了“前军”、“后军”。戏志才率领“后军”,主要负责安稳交趾,休整兵马。这句话说出来简单,其实需要处理的事务巨多且繁杂。
首先要把战死兄弟的骨灰收敛起来,安排好他们的身后之事,还有受伤的兄弟要尽快转运到后方去,接受更好的治疗。然后还要等待粮草辎重与武器装备运上来,分发到各个部队,B级军团调上来,戍守各县各城。
想要全面攻取“汉南半岛”,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后基,而交趾也绝不能再是“孤城一座”。假如能够早一日打通“漓水与泿水”以及“郁水与钦水”之间的运河,不仅能够便于转运物资,使“闹哥临钦城”多一个出海口,更能加强临尘、“钦城”与交趾之间的联系,保障“南线大军”的后援。
再者,鲁肃他们留下来的俘虏要妥善安置,交趾当地百姓是否愿意遵从朝廷的征兵制度?如果不遵从,应该怎么?
一切一切的问题,不仅要把戏志才忙疯了,南线各级需备、督教也全都忙疯了,就连身在洛阳的盖勋、卫觊、韩遂等人也没一个能消停的。
可是……这些都不关王闹闹的事儿,他只负责率领“前军”,继续追剿那个不乖乖的刘玄孙。
于是乎,王闹闹派出三十一师臧霸部走九真“雾湿岭”,打算攻取“万象郡”的“摩柯城”,再派第七师吕虔部走日南“哀牢峡”,打算攻取张飞所立的“威汉城”,同时还派出二十六师路招部,一师镇两郡,压在九真与日南,为两路兵马提供后基支持,而他自己则带着张辽、赵俨等人,一起登上了第二水军的战船,准备前往刘备所在的“兴霸城”。
但是,在前往“兴霸城”之前,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先收拾好,就是大汉的“象林县”,也就是被“汉室正朔”大将军刘备亲自收复的“林邑”。
粗话的刘备备,嘴里一点实话没有,假装“象林县”不是大汉的地盘么?还敢说自己一点没占大汉的地方?
刘备自然也知道“象林”的重要,毕竟从“闹哥临钦城”到交趾,再到“象林”,汉正军的水军要想从大海上打过来,一路上也需要设立海港,建立后基。所以刘备将此事着重交给了甘宁,而甘宁又派出了“左虎军”大将苏飞坐镇“象林”。
但是,苏飞在此等来的却是第二水军一船一船的霹雳弹、霹雳箭……
…………
大汉北疆,长城塞外,弹汗山,尚义城。
几年前田豫曾在这里炸过一车的霹雳弹,不仅吓尿了不少的鲜卑毛驴,也唬住了轲比能与步度根,使得刘汉少的册封诏令得以通达。这几年鲜卑的骞曼单于是越过越滋润了,不仅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好,而且出入都有汉正军以及“单于卫队”随行保护。
话说这个“单于卫队”还是刘汉少为了给骞曼撑场面,特别批准组建的,满员一百零八,不仅有卫队长和副队长,还有值日官和传令官啥的,各个都是鲜卑勇士!但是他们都是汉正军训练出来的,而且想要加入卫队,还得首先考试倍精话。
骞曼曾经向刘汉少上书,想要迎娶一位大汉皇家女子,以为阏氏,但是被刘汉少委婉地拒绝了。
“娃呀,找老婆这种事,要么看缘分,要么看本事。俺们洛阳经常有相亲大会,要不……你来报个名,参加一下?”
骞曼回信说:“小臣确实仰慕陛下已久,早就想前去京师觐见陛下了,但是单于庭这边俗事缠身,小臣走不开呀。”
话虽如此,骞曼却是年年上贡,岁岁纳粮,不仅不用朝廷催促,贡献反而经常超出朝廷预期。
要说骞曼为啥如此恭顺,仅仅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吉祥物吗?
或许是,但绝不全是!
“尚义”与“北宁、集宁”三城的建立,使得此处与大汉长城之间形成了一个保护圈,又使得很多弱小的部落或是穷困的牧人都迁居其中。然而建城、盖房、修路,总是需要人力的,这就给予了那些牧人很多工作的机会,或者也可以说,除了放牧之外,他们又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等到城池建好之后,大汉的商贾前来经商,贩运货物,需要卖货的,需要收货的,需要帮工的,需要跑腿的,又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甚至还有很多牧人在大汉百姓的教导下,离着城池不远,找到适合的地方,都开始学种地了。
另外还有一些牧人,先前可能有亲人跟着魁头跑进大汉劫掠,结果不是死了就是做了俘虏,要是能够打听到亲人尚在,这些牧人可能就会前往内地寻亲,估摸着要是能找到的话,再过几年,服刑期满,也就能一家团聚了。
再者,因为魁头劫掠,使得鲜卑受到重创,也出现过女多男少的局面,而大汉的兵团驻扎之地,普遍都有男多女少的问题,所以有的大汉商贾瞅准商机,便会介绍一些鲜卑女子前往兵团驻扎之地工作。
这一点必须要讲清楚,是介绍工作,绝不是贩卖女奴,因为大汉现在的律法执行力度越来越大,很多从前偷摸能干的事情,现在都不允许了。所以鲜卑女子想找个好工作,还得自己攒钱,先给人家介绍费呢!
如此这般,人,流动起来了,货物,也流动起来了,而且很多鲜卑人还学会了更多的生活新技能。整个“保护圈”就像是一个集合人力、货物、牲畜为一体的超大型贸易市场,即便能够发财的只是少数人,但是多数人也都能跟着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
所以,骞曼单于作为“保护圈”大市场的管理员,能够收取到的税费自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既然是“管理员”负责收钱,要是不把“老板”伺候满意,万一换别人来管理,咋办?
而且骞曼的“野心”还不止如此!
自己的爷爷檀石槐,那可是鲜卑少有的干才,勇敢健壮,富有谋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打下好大一片地盘,东西可达万余里。
结果呢?
他老人家一死翘翘,鲜卑立马就崩了。
自己的老爹和连,那可是鲜卑少有的蠢材,不仅贪财,而且好色,出门劫个掠,都能被人家反杀。自己死翘翘了不说,还连累的他儿子被人圈起来,当成吉祥物养了好多年。
作为“鲜卑贵族”……
粗话的,就鲜卑那种“奴中奴”,居然也能有“贵族”,倒也奇葩。
不管怎么说吧,骞曼作为鲜卑贵族,打小也是要努力学习汉话,这就像曾经的南匈奴、乌桓、高句丽、扶余以及三韩与倭奴一样,他们的贵族都会汉话,并且仰慕大汉文化,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会说汉话是身份的象征,让人“听起来”就觉得自己高贵。
基于这个原因,骞曼觉得不管是自己爷爷还是老爹,有一点做的都不如自己,那就是自己让鲜卑人过上了安稳日子。不单是三城之中,前来居住、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城外边也发展出了很多的居住区。
这说明啥?
说明咱这个单于能得人心,不白当!
咋滴,鲜卑人就不知道住在坚固的房子里不用惧怕豺狼?就不知道精盐是咸的,砂糖是甜的,棉袄棉裤穿上就是暖和的?要是不用打打杀杀,自己就能让鲜卑人过上与大汉人一样安安稳稳、有滋有味的好生活,那该是多大的功劳啊?
所以骞曼最大的野心,就是希望鲜卑像曾经的南匈奴与乌桓一样,能够内附于大汉。或者也可以说,就是想抱住大汉这条大粗腿,能够跟着一起“吃酒喝肉”。为此,骞曼还做出过不少努力,比如大力支持谐和道的传道士们前来“保护圈”建立道观,宣扬道法。
又或者是大力的普及倍精话与汉简字……关于这一点,其实骞曼也没费太大力,因为刘汉少那个有点损的“翻译费”,和大汉的商贾做生意,谁要是不说倍精话,就会比较贵。所以,大家其实都是很自觉地,热情高涨地,一直在努力学习着。
尤其是最近骞曼又听说了,曾经的南匈奴左贤王,并州副州长呼延泉,已经升任到洛阳为官了。常听前来“尚义城”做生意的商贾们说,洛阳可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单单是一个“八方商贸城”,能在里边逛几天,都看不完那些琳琅满目的货物。所以骞曼就想着,自己一定要表现的再好一点,工作再努力一点,好让陛下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许将来他一高兴,不仅能够让鲜卑内附,还能让自己也像呼延泉一样,前去洛阳为官。
…………
今天骞曼起的特别早,尽管火炕暖和的让人恨不得瘫痪在被窝之中,但是骞曼还是毅然决然地爬了出来,在妻妾的服侍之下穿衣洗漱,而后先来一碗香飘飘的奶茶,接着再喊来值日官询问外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没想到进来回话的是卫队长,整个人都喜滋滋,好像要过年似的,还说:“单于放心,一切都准备得当了。待会儿您喝完茶,可以四处去看一看,要是还有哪儿不满意,我马上让他们去改。”
骞曼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今天会有大批的商贾带着货物前来尚义城,假如到了冬天,遇上风雪隔绝道路,尚义城可能会中断贸易,所以这一次也可以说是为尚义城带来整个冬储的货物,可以想象这个交易量得有多大,对于尚义城又是多么重要。
然而更重要的是,今天还是尚义城的汉正军驻城将官换岗的日子……
第749章 轲比能也是真能
……………………………………
“尚义三城”平时各驻扎着一个汉正军的A级团,然后由一位旅长坐镇尚义,统一调度指挥。规矩是这么个规矩,但是因为三个团可能并不是出自同一旅,所以驻城的最高将官也可能是副师长或是师长,尤其是田豫,往常驻扎在这边的时候比较多一些。
然而今天要来换岗的这一位,比田豫还牛,乃是十一军的副军长杨秋!
当年魁头和扶罗韩两兄弟蹿进大汉劫掠,杨秋所率的十九师是第一个与之接战的,虽然前期打的很惨烈,也付出了巨大伤亡,但是后期的“鸡鸣山之战”,杨秋硬是阵斩了魁头,不仅为兄弟们报了仇,也因此立下大功。后来组建第十一军,张郃担任军长,杨秋便升任了副军长。
但是吧,这个“副军长”对于杨秋来说,实在有点“无味”。原本这位关西大汉是习惯了马上冲锋,敌前陷阵的,突然之间变成了大领导,不管走到哪儿,好像兄弟们都用不着他再引领了,还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另外还会有一帮子警卫,整天跟在周围保护着自己,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是上个“便所”,都有人搁外边站岗。
粗话的,咱还用得着保护?
放眼整个汉正军,以武力而论,能让咱服气的也就一个吕奉先……不对,还有赵元帅……还有文元帅……听说南线王副元帅的警卫旅长李季先也很是了得,与朝廷叛逆龙彰云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还有第七军的陈冉陈军长,第六军的张绣张军长,第三军的张辽张军长,第二军的阎行阎军长……
好吧好吧,就算咱在汉正军之中连前一百名都排不进,那也不至于需要别人保护吧?
于是乎,“闲下来”的杨副军长又给自己找到了“新任务”,没事的时候就喜欢下到十一军的各个驻地,前去慰问兄弟们,督促大家勤加训练。
这不是天冷了嘛,回头真遇上冰雪封路,再与尚义城恢复交通就得等到明年春天了,所以杨秋想着让那边的驻城将官们都能轻松一些,回家过个好年,才亲自前来尚义换岗坐镇。
…………
按照原本定的规矩来看,尚义城最高的驻城将领就是旅长,而骞曼单于负责“保护圈”内的鲜卑民事,开放市场,收取税费,与旅长也是“平起平坐,相敬如宾”。但是现在杨秋这位副军长要亲自前来驻城,让骞曼怎么看,都算是朝廷派来的上官,对吧?
所以骞曼这才起了个大早,准备了锣鼓家伙,安排好欢迎的人群,然后瞅一瞅尚义城中那座高大的摆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又派传令官去邀请之前的驻城旅长辛明,与自己一起出城迎候。
副军长亲自来做自己的“接班人”,辛明也激动啊,但是辛明却对骞曼说:“单于欢迎杨副军长到来,热切之心可以理解,但是咱们汉正军行事,可不能扰民。待会儿杨副军长进城之后,咱们城里也要马上开市,好让商贾与百姓,该卖的卖,该买的买,早点囤好冬储,回头也让大家都能过上好年。”
骞曼很是开心地回道:“辛旅长放心,市场那边的事情我都安排好了,南头卸车,北头装车,保证谁的事情都不会耽搁。倒是辛旅长您啊,辛辛苦苦在尚义驻守了大半年,保护着百姓的安危与尚义的稳定,待会儿一定要饮上一杯酒,也好让曼聊表寸心啊!”
“哪里,哪里。卑职也是奉命而行,所作所为,原属本份。”
而后辛明又开玩笑地说:“何况,咱们汉正军还有军纪,不许在军营之中饮酒。”
骞曼连声客气地说:“知道,知道,咱们汉正军的军纪最是严明。不过嘛,我是在府中为杨副军长接风,同时也是为辛旅长饯行,可以小酌几杯。”
二人正说着话,“单于卫队”的传令官忽然来到近前,说是杨秋的队伍快要到了,离城不过十余里,但是因为队伍里有很多商贾拉货的车马,所以走的比较慢。然而回报过后,传令官却不肯退下,反而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骞曼询问还有何事,传令官居然吞吞吐吐地说,杨副军长的队伍来是来了,可就是瞅着有点奇怪。骞曼再问,究竟哪里奇怪,传令官却更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此时,辛明也察觉到了不对的地方,要是杨副军长的队伍真的已经到了十余里之外,为什么自己早先派出去探信的兄弟,居然没有一个回来报信的?警觉之心使辛明立刻下令,要跟随自己一起出城迎接的将领们马上各归各部,高度戒备,同时又派出侦察参谋,再探再报。与此同时,骞曼也派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