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436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436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し颍
  然而,这样想过之后,荀彧由不得又想起前事,当初陛下支持自己与屯田百姓签订租地契约,也是没有明说,而是找了一群人论战。再往前……还鼓动过杨首相向银行贷款。也许杨首相急着退休,也是有这个缘故吧,好不容易还完贷款,擦干净屁屁,真怕陛下再推出什么新政,所以,如今的问题就摆到了自己眼前。
  …………
  南宫,却非殿。
  今天很特别,因为陛下要在这里召开大朝会。
  这不年不节,不祭祖不拜天的,陛下居然要召开大朝会?
  究竟是我们听错了,还是陛下没睡醒?
  三府一院,爱爱卿卿,一大早便陆陆续续地赶到了却非殿前,交头接耳,相互攀谈,都想揣测一下“圣意”。御府的王允看到军府的皇甫嵩,立刻上前把老将军拦到了一边,神神秘秘地问:“皇甫总统,陛下跟你透啥风了么?”
  “没啊。”
  皇甫嵩老实巴交地说了一句,而后也问:“陛下想干啥事,你们御府能不知道?”
  王允摘掉官帽,挠了挠光头,那意思好像是在说,我要是能知道咱们这位皇帝哥整天想干啥事,我还至于变成现在这样吗?
  “估摸着就是最近洛阳论战的事儿,咱们别掺言,先看看情况吧。”
  “王总理言之有理。”
  与此同时,小黑胖子曹孟德也蹿到了政议长袁绍的身边:“唉,听说你们议院要来我们相府夺权了?”
  “洛阳论战”之事搞得这么热闹,议员们火力全开,疯狂输出,搞得自己这边好像民心所向似的,袁绍岂能不知?但是,能够为民请命,就是议院最该干的事儿,这一回的议员们也算是真给自己长了脸了。跟他们相府的掰扯掰扯又咋了?咱上有陛下做靠山,下有百姓做支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用得着害怕他们?
  于是,袁绍很是傲娇地俯视着曹操,假装疑惑地问:“你不是交际部的么?啥时候变成相府的了?”
  “那啥,我们交际部不是也得归相府管嘛。”
  不对呀!两天没见,袁本初已经这么牛了吗?
  反应过来的曹操刚想蹿上去找袁绍弄事,然而大批的议员却围拢了过来,将袁绍围在中间,好像随时都在等待他们老大下达战斗命令似的,硬生生将小黑胖子从人堆里给挤了出来!
  众人在却非殿前交头接耳,谈论不休,然而在此之前,首相荀彧却早早的来到了永安宫……
第725章 表演一场听证会
  ……………………………………
  哥与天下百姓,都不愿恶意揣测官员们的人品,他们为国添砖加瓦,为民排忧解难,本身凭的就是高尚的品格。但是,他们把事情做好了,也许只能算是尽了臣工本份,万一把事情做坏了,引得群情汹汹,民怨沸腾,毁掉的却是整个朝廷的威信与颜面。难道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不应该更谨慎一些,考虑更周详一些?多多听取一些意见与建议,是不是就能减少一些犯错的可能?
  更何况,孔子还曰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子又曰,一粒老鼠屎,能坏一锅汤!天下官吏,数以万计,谁能保证他们个个都品格高尚,秉公行事?
  要是有一个县长,不管治下百姓吃没吃饱,穿没穿暖,非说神仙给他托了个梦,只要他能在县府门口修一个大飞鸡,就能够保佑他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完事他还真真就修了这么一个大飞鸡,杵在县府门口,知不道的,还以为县府是养鸡场呢。
  然后又有一个县长,因为喜欢绿帽男,所以就在辖区内修一个巨大无比的绿帽男的雕像,每次从雕像前经过的时候,都能感觉自己从头到脚,浑身上下,被映照的绿油油的,充满了春天般的盎然生机。
  是不是很可笑呀?
  可是这种事情,只要县长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
  因为他是县长,是堂堂的朝廷正七品大员,只要是在他治下之地,他就能一言九鼎,比哥还牛气!他要是非把国家辛辛苦苦收来的税、罚来的款、圈来的钱,都当成是爷爷给孙子的压岁钱,这孙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如之奈何?
  笑话闹了,脸也丢了,民怨沸腾之时再对百姓们说:“这娃儿没教育好,我们带回去狠狠批评他!”
  这是不是等于扯淡?
  即便百姓允许咱们扯这个淡,可是这两位县长弄出的那些垃圾,所花掉的钱,应该算谁的?为了拆除那些垃圾,又花掉的钱,又应该算谁的?
  …………
  却非殿的殿首之上,刘汉少一边来回踱着步子,一边讲着并不好笑的笑话,而后忽然停下来,瞅着爱爱卿卿们又喝问一句:“诸君,遇上这种狗官,咱们该怎么办?”
  “败坏朝纲,目无法纪,败德辱行,无耻之尤!像这种……这种……”
  大发雷霆,怒而喝骂的是审判司的司长田丰,但是,骂一两个败德辱行的“县长”容易,要是也像陛下那样,骂“狗官”的话,会不会把天下官吏全得罪遍了,是不是连自己也会被骂进去呢?
  所以,田丰骂到这里的时候,忽然卡壳了。
  “元皓,你可是咱们大汉审判司的司长,要是只会这也害怕,那也不行,哥还能指望谁来维护咱们大汉的法纪呀?不妨大胆一点,反正生命只有一次,你也只活这么一次,还不如尽心尽力,去做你最想做的事,审你最想审的人,活出你最想活的那个样子!”
  刘汉少站在殿首之上,居然似笑非笑地给田丰灌起了鸡汤,那样子,既像是鼓励,又像是戏谑。
  “狗官!落入本司之手,定叫彼辈知道法刀无情!”
  也不知道是被刘汉少给灌的,还是被刘汉少气的,田丰忽然大骂一声,好像要向天下所有为非作歹的官吏宣战似的。
  “说得好!”
  刘汉少紧跟着田丰的喝骂,又递上了一嘴:“能干出这种事的,必是狗官无疑!在座诸君,要是干出了这种事,有一个算一个,也统统都是狗官!”
  偌大的却非殿,落针可闻,爱爱卿卿们也不知道是被刘汉少气着了,还是吓着了。有人不禁暗想,当年先帝在世之时,曾经给狗戴上进贤冠,穿朝服、佩绶带,完事还抚掌大笑,说这是“好狗官”,满朝文武,深受奇辱。如今更好,您这位哥连道具都不用,直接指着我们鼻子骂“狗官”,问题是,您说的那些事儿,我们也没干过呀!
  先帝就已经够不靠谱了,您比他还不靠谱,可是为毛受伤的总是我们这些爱爱卿卿,国之柱石?想在您爷俩手下为官,当个人,就这么难吗?
  可是没等爱爱卿卿们哀怨多久,却听到刘汉少又一字一句地说:“假如有一天,哥也干出了这种事,那哥就是……狗、皇、帝!”
  这一次殿中安静的更厉害,谁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骂皇帝,如果这句话是别人说的,当面谤君,毫无疑问,早就被叉出去了,可是这句话偏偏就是陛下自个儿说的。
  “这位哥”,您到底是有多奇葩,没事自个儿骂自个儿玩么?
  “陛下。”
  “陛下!”
  “陛下……”
  众人纷纷吆喝着,好像是要拦着刘汉少别做傻事一般,偏偏吆喝过后,劝谏的话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能够为祸地方的官是狗官,能够为祸天下的皇帝,自然也就是狗皇帝了。可是咱们“这位哥”虽然平时没少干不靠谱的事儿,却也万万说不上是为祸呀!信不信,他现在去洛阳城里逛一圈,要是允许收百姓送的东西,他就能跟逛菜市场似的,让燕云近卫们拎满大包小包。
  百姓爱戴,可见一斑。
  再可是,咱们虽然不能跟陛下比为国操劳之心,也没有他在百姓之中的人气高,却也是勤勤恳恳地干活,兢兢业业地工作,怎么一不小心就和狗官扯到一块去了?
  忽然之间,爱爱卿卿们好像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却非殿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殿首也变成了一座高耸的悬崖,刘汉少立于其间,也许是在看风景,也许是想跳悬崖。离得太远,众人难解其意,便想要赶过去,跟随他,围护他,然而却发现自己脚下的路已经变成了一条条细细的钢索,周遭全是深不见底,黑咕隆咚的深渊,唯一能够在深渊之中看到的就是“狗官”二字。于是乎,有的人小心翼翼,有的人畏缩不前,而更多的人则是惊出一身冷汗。
  “可是……诸君……你们为什么不能早早的拦着点哥?别让哥变成天下唾弃的狗皇帝。为什么不能早早的拦着点那些昔日同僚?别让他们变成人人愤恨的狗官!只等恶事发生,再去亡羊补牢,不嫌太迟了么?”
  刘汉少的话使众人回过神来,爱爱卿卿们心中大恐。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这是陛下忽悠的功力更加精进,已经到了“亦真亦幻影移形”的境界了么?怎么我们就跟做了一场梦似的?
  然而不等爱爱卿卿们寻思太久,却听刘汉少站在殿首又侃侃言道:“诸君哪,今天咱们开大朝会,把大家聚到一起来,原本要讨论的就是事务公开,听证制度是否可取。但是新制前所未有,效果究竟如何,咱们目前还无法预料。不如咱们现在就试着开一个听证会,请相府的荀首相向诸君阐述新制的特点与意义,之后咱们再来一个现场匿名投票表决,大家都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态度,然后咱们再看看新制是否能够通过表决。”
  说到这里,刘汉少忽然转变画风,竟然亲热且带有鼓动性地朗声问了一句:“兄弟们说,好不好啊?”
  “好!”
  这一声是袁绍回的。别说新制对他们政议院有利,就是平时,袁绍也特别羡慕刘汉少去军营的时候,与汉正军的兄弟们有说有笑的那股子热乎劲儿。
  “好,好……”
  “如此甚妙。”
  爱爱卿卿们回答的不整齐,也看得出来,有人好奇,有人担忧,可能还有人拿不定主意。但是刘汉少不管这些,今天这场表演,自己已经暖场这么久了,接下来该看主角的了。
  于是,刘汉少压下众人的附和之声,十分庄重地喊了一声:“文若。”
  荀彧立刻起身应道:“臣在。”
  “请!”
  请?
  陛下今天是怎么了?啥时候对着臣下说话变得这么客气了?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这个新制还没开始实施,我们就已经不适应了!
  …………
  在荀彧阐述新制的时候,还讲到了一条“重点计划”之制,无论朝廷、州郡,还是县府地方,凡是经过听证会通过,被列入当地重点的计划,都必须严格执行、贯彻实施,以此来保障施政计划不会半途而废,不会重复浪费。
  比方说,老县长打算为本县修建一条水泥砖路,连通青天大道,得到了本县民议院参与的听证会通过,被列为本县的“重点计划”。但是,这条路还没有修好,老县长却离职了,新来的县长接手工作,也必须“继承”本县的“重点计划”,坚持将这条路修建完工。
  听起来,这个“计划”好像有点脱裤子放屁的“赶脚”,谁家盖个房子,不得一下子盖完?咋滴,换个当家的,盖了一半的房子还就不盖了?
  但是荀彧说,这就是品格与制度之间的差异,对于品格高的官员来说,制度里的标准似乎定的很低,而他想要做的,比这要好的多。但是,对于那些品格没那么高的官员来说,制度里的标准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比方说,老县长盖了一座土楼,还没盖完,人就走了。要是没有制度的约束,新县长来了,非说土楼太土,必须拆了,咱们重新盖水楼,而且一定要盖三十丈“辣么高”,盖它个天下第一,宇宙牛逼!
  要是遇上这种臭不要脸的玩意儿,百姓该怎么办?是不是等到他们都玩痛快了,玩过瘾了,百姓们还得饿着肚子,拍着巴掌说:“好看,好看!”
第726章 一支特别的部队
  ……………………………………
  好不容易,荀彧终于讲完了关于“事务公开,听证制度”的发言。头一回当众做这种事,居然还有点小紧张,差点把背好的词儿都给忘了。但是在讲的过程中,自己好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陛下的初衷。
  陛下说,如果你今天骂他们,是为了明天不杀,或者少杀他们,那你就做对了,就应该狠狠地骂!倘若真的能够引入监督,整治官场相互遮掩,相互吹捧的风气,对于治政必然大有裨益。倘若真的能够将品质与制度,当作公私两道保险,时刻警示为政官吏,想必大汉也能够兴盛的更长久一些吧。
  果真如此,也不枉自己天还没亮,便跑去永安宫求教于陛下了。
  荀彧满怀信心地走下殿首,刘汉少又蹿了回来,亲自主持投票。却非殿之中用帷幔临时围起来一块,姑且算作小黑屋。这活儿袁绍干的可是太多了,还指挥燕云近卫们如何围幔子,如何挂帘子,还说小黑屋里都应该有一盏灯,但是咱这个没顶,而且大殿里也挺亮堂,所以就用不着了。
  紧接着,三府一院,所有在殿中的爱爱卿卿们全都鱼贯而行,来到小黑屋前,个人领了票,进去在“是”或“否”字下边打勾,投入票箱之后再出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趁着大家投票的空儿,刘汉少还向大家解释说:“因为咱们是第一次搞听证会投票,匿名也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态度。要是这一次的新制能够通过,等将来再举行别的听证会,就用不着匿名这么麻烦了,只要大家一举牌子,同意不同意的,全都能一清二楚。并且,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咱们大汉的每一个国人,都应该拥有表达自己真实态度的权利!”
  接下来就是杨修率领五跟班,当众唱票、计票,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后,显示的是三票否决。
  好像有点小尴尬,陛下与首相亲自搭台唱戏,居然还有人不满意吗?三张否决票到底是谁投的?
  议院的人肯定不会,袁本初是第一个跑进去投票的,高兴的像过年似的。相府是荀首相亲自做的报告,副相刘岱与他搭班,相处的也很融洽。据说刘副相现在还接手了招贤会、招商会之类的工作,有啥新鲜玩意儿好人才,都还不忘了往他们冀州鼓捣,肯定不会给首相下绊子。
  御府?
  王总理那个脑袋,比却非殿里的大灯还亮堂呢!别看三司脾气大,瞅谁都像瞅罪犯似的,可是一见着陛下他们就顺溜了。三局的人惹不起,可是他们见着陛下,比三司还乖!
  难不成,会是军府?
  可陛下是汉正军的最高统帅呀!
  但是,皇甫嵩如今可是军府总统,当初他好像就不乐意回京……
  眼瞅着都快整出阴谋论了,刘汉少及时地说:“有人反对就对了!”
  一个人,大早上起来,刚吃过早饭就开始寻思中午吃啥,米饭和面条都拿不定主意,何况是咱们这么多人搁一块儿寻思一件事?要是大家全都是一个意思,那不是很奇怪嘛。哥不知道投赞同票的诸君都是怎么想的,但是哥知道,投出反对票的这三个兄弟,一定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这很好!
  说明这三位兄弟不仅认真对待了咱们的听证会,也认真对待了自己的内心,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态度。
  假如……哥是说假如啊……假如咱们的新制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那么这三位兄弟或许就能比别人更早地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地为大家示警。当然了,只是发现问题还不够,最好是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此才能让咱们避免更大的损失,避免惨痛的教训,更好的做到群策群力,稳步前行。
  假如……哥是说假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