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432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432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此时刘汉少却又故作神秘地说:“老杨啊,你知不知道?哥还给你准备了一份大礼!”
  …………
  刘汉少所谓的“大礼”,就是“退休金”,杨彪不单知道这个事儿,而且还是他作为首相,最后一次参与的朝廷重大改革,只不过这件事他持的是反对意见,甚至连荀彧也有点偏向他这一方,但是最后刘汉少“力挫群卿”,亲自拍板,把这事儿给定了下来。
  早先的时候,大臣们“致仕”,皇帝一般也都会意思意思,或者根据官员在职时的表现,还有身体状况和家里的底子,或者根据皇帝的钱包,皇帝的脾气以及皇帝与此大臣的关系远近。反正就是要看皇帝的意思,属于一种比较随意的赏赐,并非制度。
  但是到了汉孝平帝的时候,也就是“元始元年”,朝廷正式发布规定:“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难怪后世有很多人都怀疑,王莽也是穿越众之一,连“退休令”都搞出来了。又或者,可能当时他是觉得“花着皇帝的钱,卖着自己的好”所以不心疼吧。
  然而从这条“退休令”来看,“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肯定都是爱爱卿卿,有力人士,至于“二千石以下”的,退休之后还是一分钱没有。哪怕就是做到一州刺史,也才六百石,“按理说”,照样毛线没有。
  这就太不公平了,对吧?
  大家都是为国效力,为朝廷办事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所以刘汉少现在提出的这个“退休金”制度,别说“二千石以下”,连城管招的临时工都能享受,不仅覆盖了所有的公职人员,也包括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再所以,老杨当时一听就急眼了。
  “陛下,以前大臣致仕,皇帝意思意思就行,可是就算皇帝再够意思,给大臣赏点钱,赏个房子赏块地,就算是赏个山头,它都有数,对吧?可您现在要把咱大汉所有退了休的,不能再做工的老人全养起来,它没个数呀,对吧?”
  刘汉少嘟囔着说:“其实它也有数,只是这个数大了一点,你一时算不过来而已。”
  然后换上财政部长崔烈:“陛下,咱们现在的情况是比前些年好了一点,相府也把欠银行的贷款还完了,但是咱们还要集中力量,谋求发展,赚更多的钱回来,您不能在这个时候忘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开始大手大脚,胡乱花钱吧?”
  刘汉少辩驳着说:“这怎么能是哥胡乱花钱呢?惠顾天下百姓,能够让他们老有所养,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是。是好事!可是微臣觉得您现在所选的这个时机有所不妥。”
  接茬上来开怼的工薪署长毛玠:“国家现在的财政状况是有所好转,可是微臣也仅仅只能保障不再拖欠官吏们的薪资而已。您现在提出发放退休金,这么一大笔钱款,微臣应该从何处调拨?要不然,微臣也先退个休,回家领退休金去。这个活儿,您看谁有才,就让谁干去吧!”
  刘汉少怒斥道:“你娃才多大呀?现在就想退休,还领退休金,咋不美死你呀?”
  而后,就连荀彧也有些担忧地说:“陛下善待百姓,使民老有所依,这份心意、宏愿,大家都能够理解,也深受感动。但是眼下南线还在用兵,需要大量的钱财,正是朝廷需要积蓄力量之时。这个时候发放退休金,耗资巨大,臣也担心朝廷难以周转。”
  刘汉少语重心长地忽悠道:“文若啊,哥觉得吧,越是在艰难时刻,越应该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坚实!如此,百姓对咱们有了信心,不仅能够心里踏实,安于生产,也能够更加齐心协力,与咱们一起面对艰难。否则的话,百姓心里慌了,有了多余的粮食也不敢卖了,甚至于哄抢物资,举家奔逃,那咱们才是一败涂地。眼下咱们的确需要积蓄力量,但是这个力量可不仅仅是指钱粮,而是需要咱们大汉有一种凝聚的力量!发放退休金,能够先让一部分大汉百姓老有所依,那么这一部分百姓便会为了大汉,为了咱们这个共同的家,奋斗终生,至死不渝。所以,咱们不单单现在要发放退休金,将来还要发放医疗金、失业金,工伤保险金、死亡抚慰金……”
  刘汉少这一通“金”下来,直接把杨彪等人干懵了,好像只要是把娃生在了大汉,这一辈子就不用操心了。然后众人又听刘汉少说了一句:“哥也知道,大家不是反对退休金,只是担心朝廷现在无力负担这一大笔支出,但是……咱们不是有银行嘛!”
  …………
  银行?
  又要相府去贷款了么?
  老杨心里话说,反正相府再找人借钱,也是荀文若的事。感觉陛下也不像是在说梦话呀,要不……继续听听,看他还能咋忽悠?
  首先,“大夫七十而致仕”,这个规矩必须得改一改。孔子曰的好,“人到七十古来稀”,干活受累一辈子,骨头都稀了才让回家歇着去,那还咋颐养天年嘛,落一身毛病净搁床上等着那啥了。再者说,以咱们现在这个医疗条件,有多少人都活不到七十呢,那还咋领退休金?
  “兄弟们,你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下边那些小官小吏们,为朝廷卖命一辈子,干到七十再致仕回乡,还没有退休金可拿!说是晚景凄凉,那也不过分吧?万一谁再比较点背,走到半道上,嘎嘣一下死了,那得显得咱们朝廷多不仗义?他们要想避免这个惨景,怎么办呢?是不是只能在任的时候,想方设法往自己兜里多搂钱?可是这样一来,他们必然就会贪赃枉法,损公肥私,欺上瞒下,割剥百姓……变成这样的狗官,朝廷还能用他们吗?”
  好像……陛下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所以呢?
  所以干到六十就让他们退休回家……不对……是设立“退休金”很重要!可以让官吏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更加全心全意、清廉公正地为朝廷办事。
  “陛下,您是不是忽悠的有点跑偏了呀?”
  “六十退休”这件事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咱们大汉“神律”之中早有规定,就算是皇帝,到了六十也是要退位让贤的,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年轻人嘛。至于“退休金”的重要性,大家现在也都明白了,不仅可以让百姓们老有所依,还可以让咱们大汉更有凝聚力,甚至还能防止官吏贪墨。
  但是,现在的关键是,这么一大笔钱,从哪儿来呢?
  银行啊!
  哥不是说了嘛,咱们有银行……“举个栗子”,今年财政部收到的钱比去年多,所以按照比例分成,工薪署能够分到的钱也肯定比去年多,然后大家就希望涨一涨薪俸,对吧?事实上,咱们朝廷也愿意给大家涨这个钱,但是,咱们把这个钱先存进银行,不给大家往兜里发……
  陛下,您等会儿吧!
  说好的“退休金”是大礼,怎么现在礼没见到,反而还把涨薪俸这事儿也给搞黄了呢?
第719章 咱就是国家的人
  ……………………………………
  比方说啊,县长级别是正七品,薪俸六百四,但是现在有新老两个县长,老县长干了二十年,新县长干了两年,结果却是都拿六百四的薪俸,兄弟们好好想一想,这事儿公平吗?
  所以咱们才要把薪俸分成几份儿,除了基本薪俸之外,谁工作的年头越长,为朝廷做事越久,谁就可以拿到越高的“苦劳薪俸”,除此之外,谁的官职越高,需要承担的责任越重,谁就可以拿到越高的“功劳薪俸”。
  而后,咱们才可以按照每一个人的薪俸比例,往银行里给他缴纳退休金。如此一来,等到他退休之后,谁为朝廷立下的功劳越大,付出的苦劳越多,能够得到的退休金自然也就更多!
  “陛下,您说的这个功劳、苦劳,臣等现在也都明白了,确实比统一的薪俸标准更为合理。但是,咱们把准备涨薪俸的钱,直接存进银行当作退休金,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分出一半来,涨到官吏们的薪俸上,然后再强制他们自己交给银行?这不仅多了一道繁琐的章程,而且还……还……这不是等于把已经分到大家兜里的钱又给掏出来了嘛,只怕大家会心生不满呀!”
  要不是不敢,估计有人都想说刘汉少是脱裤子放屁,净瞎费事。
  但是刘汉少还在侃侃而忽悠:“你们这就不懂了吧?”
  咱们让大家自己交一半退休金,目的就是让大家全都“掺和进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想啊,大家都有钱在银行存着,假如国家动荡不宁,个人的生活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如此一来,是不是能够获得退休金的人越多,希望咱们大汉平宁富裕的人也就越多?
  从个人方面而言,如果有谁干活不认真,因为过失而受到免除,甚至是触犯律法,就有可能享受不到退休金待遇,如此一来,是不是在平日里也能多一些责任心,多一些谨慎之心,律己之心?
  “其实,这还仅仅是个人缴纳退休金的一个好处。”
  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是六十退休,对于咱们现在的医疗水平、人命寿数来说,也实在不算早了。如果有人干了一辈子活儿,交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的退休金,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却还没领过几回,一不小心,人却没了,那又该怎么办?
  是不是这一辈子的功劳、苦劳全都不算了,都白干了?
  绝对不行!
  但是,事实却是,只要人没了,咱们朝廷代缴的这一部分退休金就不能再发了,因为咱们要把它留给更多的,还活着的,有需要的人。而个人缴纳的这一部分,咱们却可以结算剩余,加上银行利息,全部都发还给“缴纳人”。如此一来,能够留下一笔钱财给他们的家眷,照顾一下父母妻儿往后的生活,也算是对于亲属的一个安慰,能够让逝者走的更安心一些。
  …………
  “退休金”不是一句“发钱”就能解决的事儿,所以现在的会越开越大,牵扯到的相关部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座各位,需要指着那份“退休金”养老的,实在寥寥无几,且不说原本各家是否家资丰厚,就是陛下最爱干的事儿也是带着大家一起发财。所以他们对“退休金”的重要性,很难有切身体会。何况“自古以来,生死事大”,现在陛下居然拿这种事出来讨论,算不算一下子把大家都给说死了呢?
  不好说,不敢说,不能随便乱说呀!
  再但是,也有“另类奇葩”的,比如工薪署长毛玠,堂堂的朝廷副二品大员,家里却穷的叮当乱响,不仅没钱跟着别人一起参与各种入股投资,就连朝廷分给他的房子,当初是啥样,现在还是啥样,墙皮上连多余的灰都挂不住。
  要说朝廷现在开的薪俸虽然不算太高,买不起各种新鲜玩儿奢侈品,却也足够大家吃饱穿暖,养活家小了。而且还得比一般人的条件都要好一些,肚子里得有些油水,才能更好的为国效力,对吧?
  可是为毛毛玠混的这么惨呢?
  因为毛署长“穷大方”!
  属下部众,亲朋好友,无论谁家遇到困难,必然是要伸手帮忙的。工薪署工作特殊,每到发放薪俸或是年底节前,肯定是加班连轴转,一忙大半夜,少不得要请辛苦的兄弟们吃个工作餐,还是自掏腰包的那一种。另外还有哪儿受灾了,哪儿贫困了,前线打仗是不是缺啥少啥了,凡是这样出钱出力的事儿,从来不落人后。以至于有时候毛署长的薪俸刚拿到手里,还没顾上交给老婆,一转手差不多也就没了。
  如此这般,显示了毛署长的上佳人品,在外边的口碑也好的没话说,可是回到家里,经常带着老婆和娃一起吃土……所以他们家墙皮上才挂不住多余的灰!
  有时候毛玠也觉得,像自己这样的人居然还能娶了老婆生了娃,真是走了八辈子的运,可是老婆和娃跟着自己,就是倒了霉八辈子的霉。
  有时候毛玠又觉得,只要有自己在,就算日子过得再拮据,起码老婆和娃还有个依靠,可是万一哪天自己要是为国尽忠,不在了,老婆和娃又该依靠谁去?
  但是,自己身为朝中重臣,深受陛下信重,枉顾律法之事是万万不能做的,必然要以国事为重,尽心尽力,否则又岂是人臣所为?既然不能公私兼顾,那也只能舍小家,为大家,让自己的老婆和娃吃一点土,说不定还能补充补充……陛下说的那词儿叫啥来着?对了……微量元素!
  然而现在呢?
  还没等毛玠慷一个慨,悲一个歌,刘汉少便将“退休金”掰开了、揉碎了,忽悠出来,使得毛玠思想转变的同时,也不由得心生感激。
  既然咱自己“大手大脚,胡乱花钱”,朝廷就帮咱攒一笔退休金,将来不仅自己老有所依,甚至还能惠及老婆和娃。要不然怎么说还是陛下高瞻远瞩呢,臣下死了,都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重要的是,这可不是皇帝身边几个亲近大臣才能享有的福利,而是能够惠及天下千万百姓的大好事!
  于是乎,转变态度的毛玠,率领工薪署,顶住压力,以战斗的姿态率先响应了陛下提出的“退休金”制度。
  为毛还要顶住压力呢?
  因为除了官府之外,各行各业,尤其是那些大工厂、大公司,也都必须严格执行“退休金”制度,这无疑是从他们身上又割下一块肉来,贴补到了工匠、职员的身上。可是这些地方有很多都与爱卿们有所关联,有的甚至还是刘汉少带着大家一起投资的。
  从前他们可以不在乎那点俸禄,现在自然也不会在乎那点退休金,但是要从红利里边割肉贴补别人,他们可是真会心疼,所以有人反对,有人阻挠,自然不足为奇,毛玠的压力也是来源于此。
  好在刘汉少回家“战斗”了云六妞,曹操也“战斗”了他们家那位色艺双绝的卞总经理,然后就有皇家实业、大汉盐业这样的大公司出来挑头,赞同“退休金”制度。如此,要是有人还敢抗拒,估摸着毛玠也不介意与他们战斗一小下下。
  …………
  原本说好的是给杨首相送大礼,结果却成了大汉千百万人一起分蛋糕,“退休金”制度一经确立,《大汉月刊》立刻进行了“掰开式、揉碎式”的详细报道,使得很多初次听到这个新闻的大汉百姓都有些不敢相信。
  老了之后,就算不干活儿,朝廷也给发钱,养活咱们?
  这……这……无量天尊,哦咧个去,这种好事,俺们活了大半辈子,也从没听说过啊!
  看样子,咱们陛下那可真是……算了,百姓们如何吹捧刘汉少,再说出来也没什么意思,反正在百姓们的心里,刘汉少早已“不属人类,位列仙班”了。可是这种好事对于百姓们的冲击太大,尤其是那些家里没地也没牛的,可怜吧唧的“城里人”,一下子就有了奔头,再也不怕将来自己老了之后会变成家里的负担。所以除了刘汉少之外,杨彪、荀彧以及一大批爱爱卿卿们,都成了百姓们盛赞的对象。
  有人说这是杨首相退休之前还心系百姓,极力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也有人说这明明是荀首相上台,年富力强,敢于拼搏,下定决心要为百姓谋福利……粗话的,就这都能呛呛起来。可是不管大家再怎么呛呛,所有能够享受到“退休金”待遇的人,不由得都会在心里发出一声感慨,产生一种认知。
  往后……咱就是国家的人了!
  …………
  刘汉少当然也很关注“退休金”实行的效果,所以最近也经常翻看《大汉月刊》或是其它报纸,连带着杨行走与五跟班们也格外热爱学习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