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429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429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臣以为,选“红统城”为都,理由有六条。
  首先,选择都城,首重安全。如今看来,“红统城”虽是新得之地,也较为偏远,但是当地的蛮夷部落不足为惧,而我们所需面对最强大的敌手,便是北边的伪帝大军。将来如若两军在广州、交趾等地对阵,“红统城”离得最为偏远,自然也就是最为安全之地。
  其次,选择都城,重在稳固。臣所说的稳固,与守城无关,而是说守住人心之意。“汉室正朔”自从到达武昌之后,便想作为都城,高举义旗,反攻伪帝。奈何伪帝凶猛,咱们反而一退再退,使得纲常难振,臣工涣散,若是长此以往,只怕正朔终究会人心相离,失去簇拥。
  其三,能够有一个安全、稳固之地作为都城,咱们便可安下心来,谋求发展。比如开办造船工坊,仿造新式海船。如此利器,价格昂贵,咱们也不能一直依靠购买。再比如开办武器工坊,大量赶制霹雳弹。如今前线各部严重缺少霹雳舞,没有利器,如何对敌?
  其四,“红统城”地势低而平坦,水道纵横,雨量充沛,不仅可开垦良田万顷,而且一年至少两熟。所以在此处建都,不仅不需要担忧粮食,而且还可以大量产出,支应各军。
  其五,臣要说的是,“汉室正朔”之中,多数来自中原,离家远一分,思乡之情便重一分。而“红统城”紧邻周水,周水又与兰沧水一样,都是源出我大汉,“汉南”与我大汉,可说是山同根,水同源,本为一体。如此说来,我等皆是依着大汉的山,喝着大汉的水,也算是并未走远。
  说到这来,刘晔自己也感了一个慨,好像是一个有点脆弱还有点想家的可怜的娃。但是吧,他弄错了一样。这个“周水”,按照后来的名字,应该叫作“怒江”,而“红统城”旁边这条河,按照后来的名字,应该叫作“湄南河”。再但是,刘晔可不知道其中的差别,他又没去过那地方,再者说,大河动辄几千里,想要追根溯源,哪儿那么容易啊?
  不过嘛,随便感慨,暴露软弱,可是不好,所以刘晔强行收回思绪,转而嘿嘿一乐,又说道:“其六,汉室忠贞之士报国心切,怎能不给他们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红统城初创,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手,若是将他们都发送过去,帮忙建城,想必是极好的。”
  听到这里,刘备终于明白了,敢情忽悠了这么一大圈,刘子扬最想达到的目的,就是这个第六条呀。为了帮鲁肃出气,把一帮碎嘴乱喷的“汉室忠贞之士”全送到“红统城”帮忙建城,也真是够你煞费苦心了!但是,前边的几条说的也是不错,能有一个安全稳固的都城,比啥都重要。
  于是乎,经过与刘晔商议,刘备终于决定,将“汉室正朔”与“大将军府”一起迁往“红统城”!
  消息传回番禺,“汉室正朔”的“忠贞之士”们当时就炸锅了,“大将军府”的诸位同僚虽然不敢明着反对刘备,但是心里也有不小的意见。
  据说走海路的话,单是从交趾到“红统城”就有四五千里,即便是乘坐“新式海船”,日夜不停地划,也得要十多天。我们这帮人,为了匡扶“汉室正朔”,都已经跑到岭南来了,也已经见着大海了,难道还不够么?居然还要出海远走么?那这一辈子,咱们谁也别想再回中原了。
  不行,咱不走了,宁愿死也要死在大汉!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北线却又传回新的消息,从刘封手下出来,被封为中郎将的严白虎死了。
  …………
  话说之前刘封、陈就是在海边抵挡汉正军的水军,而贺齐、严白虎却是在山里继续战斗。后来眼见水军抵挡不住,刘备便将刘封等人召了回来,将贺齐与严白虎都升任为中郎将,就近调归“左别督”傅彤指挥。
  后来傅彤下令,让两部兵马向自己靠拢,这也就是说,等于是让贺齐与严白虎放弃了会稽郡的广大山区,回到豫章一起保护北线侧翼。
  然而这个时候,严白虎虽然被升任了中郎将,却是不想再跟着“汉室正朔”混了。他想直接向三十一师的臧霸投降,不仅能够换个身份,说不定还能混个将军。
  又然而,这娃在山里的时候作恶太大了,不仅抢钱抢粮,还抢那个啥,所以激起了很大的民愤。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部族名叫“洪明、洪进”的两兄弟,率先拉起了队伍,找严白虎搞事情。而后又有苑御、吴免、华当等人,纷纷拉起多路兵马,一起找严白虎搞事情。
  这个时候严白虎傻眼了,想撤退,撤退不了,想投降也投降不了。于是抖了个机灵,居然派出两路信使,既向臧霸投降,又向傅彤求援。反正是谁能先赶过来帮忙,他就跟着谁混。
  然而此时,傅彤自顾不暇,哪儿有多余的兵马增援严白虎呀?臧霸讲义气,觉得严白虎既然向自己投降了,那往后就是自己人了,应该派人前去帮一把,但是也被参谋长全柔给拦住了。
  全柔说严白虎贼寇本性,罪大恶极,已经惹得民怨沸腾,咱们要是真的接受他的投降,收编了他,往后想再收服会稽这些山里的兄弟可就难了。
  臧霸说,既然如此,那咱就出兵,帮着山里的兄弟,把严白虎给收拾了。
  全柔说这也不行。山中之民,彪悍勇猛,野性难驯,如果只是有德而无威,恐难使他们畏服,仓促收编,将来说不得什么时候,便会再生乱子。
  那咋办?
  咱们就先等着,待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咱们再出兵,剿灭严白虎,收服山里的部众。
  随后果不其然,严白虎被山里的兄弟给收拾了,但是洪明、洪进等人却想转过头来,再跟三十一师掰扯掰扯,然而打了两仗才发现,三十一师与严白虎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打严白虎,他们尚且需要人多势众,可是三十一师一颗霹雳弹扔出来,能把山里的鸟都炸的满天乱飞,半天不敢落地……
第714章 多么久违的称呼
  ……………………………………
  全柔说的的确不错,对于一些尚不知礼的山里兄弟,仅仅有“我为你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恩威并施,剿抚并用。让他们知道了厉害之后,臧霸又派出三十一师的督教们,前去与洪明等人联络,既要解释“朝廷大军”与“朝廷叛逆”的区别,又要商谈部队归附与百姓的安置问题。可以抽调精勇,充实到朝廷大军之中,也可以安排山里的兄弟到“玉江渠”那边做工赚钱。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福州”东北部终于顺利设置起了“建平郡”,西北部设置起了“永安郡”,再加上水军从海边搞定的“宁德郡”,以及“大明珠岛”上的“珠南郡”与“珠北郡”,“福州”暂时算是有五个郡,但是西南部应该还有地方可以再设一郡,就看水军啥时候能搞定了。
  …………
  然而对于“汉室正朔”来说,糟糕的消息可不只是死了一个严白虎,还有零陵郡那边,洮阳、零陵两城,接连被破。
  之前负责守御洮阳的袁龙,原本还是吕岱的副将,甚至还救过其人的性命。后来吕岱接替虞翻,升任“右别督”,便很是信任的让袁龙独领一军,守御一城。但是袁龙跟着“右别部”净顾着撤退了,根本没学会怎么对抗汉正军。再者,对面还把张羡这位“荆南之虎”给撒出来,到处游说,拉拢当地山里的兄弟,不仅洮阳城外的百姓不会再听袁龙他们的指挥,就算是城里,好像都有不少人暗中憋着劲儿,准备搞事情。
  不仅如此,即便是袁龙手下的兵士,也多有怨言,少有斗志,很多人都不愿意再跟着“汉室正朔”混了,使得袁龙后来瞅谁的眼神都不对,就怕手下这些兵士,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冲自己捅刀子。
  一是迫于形势,二是袁龙自己也不愿意再跑了,所以便从善如流,率部向对面的第九军吕常部投降了。
  在这之后,吕常趁着袁龙投降的热乎劲儿,命他率领一支兵马,假装是洮阳败兵,立刻前去零陵诈城。对着零陵守将习珍,袁龙当然会说自己在洮阳是如何“努力战斗、坚持不泄”的,但是终究抵不住敌人势大,迫于无奈才撤退下来。
  习珍不疑有诈,收留了袁龙和他的兵马,并且立刻派出哨探,加强戒备,小心防范着北边的第九军,然而到了后半夜,却是乱从城中起,袁龙率部突然发动了攻击,第九军随之而来,里应外合。
  眼见守城无望,突围无路,习珍不愿部下再枉死,却也不愿投降,竟然拔剑自刎而亡!
  习珍此举,倒也刚烈,可是自刎也挡不住汉正军呀。好在先前布兵之时,习珍还在零陵以南的严关安排了一部兵马,算是暂时挡住了第九军的攻势,然而这已经算是“右别部”留在越城岭的最后一部兵马了。
  虽然郁林太守吴臣得知北边战况紧急,已经亲率兵马北上零陵郡最南边的始安城,试图阻挡第九军南下郁林,但是胜负犹未可知。然而这个时候,第九军、第一军却又各自分兵,相互配合,横扫了零陵与郴县之间的营浦、泠道等地,如此一来,不仅两军之间加强了联系,更可沿着都庞岭南下苍梧郡的富川、临贺等地,或是顺着桂阳的水道直下浈阳。
  总的来说,反正就是可供汉正军选择的南下之路更多了,而富川、临贺、桂阳等地,虽然尚有隶属“右别部”的董袭、刘邕等将,但是他们又能坚守到几时呢?
  …………
  北线岌岌可危,坏消息一个个传回来,身在番禺的“汉室忠贞之士”们这一回可不说“打死也不去红统城”的话了,反而生怕自己不算有力人士,挤不上来接人的大船。好在刘备派来接人的是“海船将军”周泰,其部水军至少有三艘新式海船,每艘船都可以载三千人。
  但是,这种所谓的“载三千人”,是指兵士而言,一群大老爷们在“大舱”里,相互挤一挤,不可能各个都有“小舱”、有“铺位”,因为原本就是运输船嘛。然而要运送这么多“汉室忠贞之士”,而且各个拖家带口,有女人有小娃,应该怎么办?
  那也没办法!
  船上仅有的几个为“领导”准备的“小舱”是绝对不够分的,只能是大家一起挤“大舱”,然后各家“画地为盘”,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谁更“有力”一点,谁就能画下的地盘更大一点。哎哟喂,反正是遭老罪了,就跟装人肉罐头似的。可是即便如此,能够登上新式海船的“汉室忠贞之士”们也是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因为这不仅证明了自己在“汉室正朔”之中的地位,也是登上了救命船,奔上了逃生路,往后还可以开启新生活嘛。
  当然了,作为“汉室正朔”的“至尊孤”,刘协是用不着这么磕碜的。虽然现在他与刘备连表面上的亲近也维持不了了,而刘备也总是尽量“躲着”刘协,不管是出于愧疚还是防范,没事的时候更不会主动拜见,但是无论“汉室正朔”还是“大将军府”,对刘协始终都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尊重,或许这也是刘备一种仁义的表现。
  于是乎,刘协可以带着伏寿、董曼这两个“苦命的小老婆”,还有老黄和娃,独占一艘海船,由戴陵护卫着,甚至连他那个早已吃空的“行走的小卖部”也能搬上船来。然而刘协并未因为自己还能拥有“尊贵的特权”而感到高兴,原本他以为退到南海,就已经算是退到头了,只等老哥派汉正军的兄弟们打过来,消灭了这帮子乱臣贼子,朝廷叛逆,自己就可以重回洛阳,与老哥兄弟相见,还有老姐和嫂子们,还有侄子侄女,还有李二娃和阿朵嫂子……
  可是刘协怎么也想不到,刘备不仅得到了“汉南半岛”的地图,甚至还搞到了“新式海船”,现在居然要带着一帮朝廷叛逆往那边蹿了。
  刘协认为,搞出这么多事儿,都是因为戴陵彻底叛变投敌的结果,给了刘备“汉南半岛”的地图不说,偏偏还说是趁着自己写作业的时候偷偷学回去的。这要是让老哥知道了,还不得把罪名都扣在自己头上?老哥要是气的想踹人,自己都没脸躲。
  曾经,刘协气的不止一次想要杀掉戴陵,但是他打不过戴陵,而且从家里偷摸出来的那把“大兴刀”也被戴陵收走了,整天挂在他的腰间,让刘协看着就生气。后来刘协渐渐冷静下来,也知道戴陵为了保护自己,曾经数次与刘备部下的军将发生冲突。尤其是自己的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好像有很多人都想要他的小命,也是戴陵将这些“贼人”一一打发掉的。
  大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戴陵将那把“大兴刀”又还给了刘协,说是他长大了,为人夫,为人父,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老婆和娃。
  于是,刘协看着戴陵的时候,感觉相当复杂,有时会心存感激,有时又会怀有愤恨,有时不想依赖于他,可更多的时候又不得不依赖他。
  …………
  回到眼前,岸边混乱不堪,有人哭,有人叫,甚至还发生了多起因为不服从军将们的指挥而挨揍的事情。这些争前恐后想要登船的“汉室忠贞之士”们可能没那么“有力”,更多的人甚至连“新式海船”也没资格乘坐,只能乘坐从前的那种普通船只,而那种船在大海中行驶,不仅速度慢,比较颠簸,甚至还有可能发生不测。
  刘协站在海船上,看到这一幕,心里别提有多解气了。早知如此,你们都在家呆着不好么?非要跳出来给我老哥添乱,搞得现在一个一个都像是逃难的。
  然而一想到自己也要出海远走,将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洛阳,刘协的心中也不禁惆怅起来。
  不知何时,戴陵悄然来到刘协身边,轻声说道:“现在不是挺好的么?大将军收复象林,覆灭扶南,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为我汉室开疆拓土了嘛。”
  刘协暗含怒意,恨声说道:“刘玄孙做的这些事,与我大汉何干?”
  戴陵失声笑道:“即便是玄孙,那也是您的玄孙啊!只要您是大汉的皇子,就不能说他不是汉室宗亲吧?”
  皇子。
  多么久违的称呼!
  这一瞬间,刘协听得差点连眼泪都掉下来了,却又强自忍耐着,转头盯着戴陵,似乎想把他看的真切一些,再真切一些。然而戴陵却别过头去,看着岸边拥挤的人潮,并不与刘协对视,使得刘协只能独自揣测。
  汉室宗亲,开疆拓土……这个玄孙跟老哥打来打去,晃了一圈,结果却把扶南给灭了,这让人家上哪儿说理去?难不成,回头这个玄孙真的还能变成大汉有功之臣?
  戴陵虽然没有看着刘协,却又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忽然笑着说道:“在洛阳的时候,您不是常说自己是陛下的先锋官么?”
  陛下。
  又是一个多么久违的称呼!
  这一瞬间,刘协甚至已经能够认定,戴陵真的是“自己人”,要不是顾忌周遭还有许多旁人,真想捧着戴陵的“大脸旦子”亲一口,却听戴陵又说道:“能为大汉开疆拓土,这可都是您这位先锋官的功劳。”
  我的功劳?
  对,对,对!
  那必须是协哥的功劳呀!
  刘协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几乎就要“仰天长笑”了,然而戴陵此时却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刘协施礼说道:“所以,臣请至尊,为了大汉,为了您自己,也为了小皇子与伏董二妃,一定要与大将军前嫌尽弃,融洽相处。”
  居然要自己与那个玄孙前嫌尽弃,融洽相处?
  这一瞬间,刘协对戴陵又产生了深深的疑惑……
第715章 抚州焉能不属汉
  ……………………………………
  刘协还是不能确定戴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