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天又热又闷,洗个小裤衩,晾多少天都干不了,现在好不容易,天气凉快点了,这个鲁子敬居然又想让我们去交趾!
诸君,诸君……你们倒是说说看,交趾的蚊虫是不是更大,海风是不是更大,夏天的时候是不是也更加闷热、潮湿呀?还有江东来的这些名望贤达,老少兄弟,你们倒也说说看,这事儿你们能由着鲁子敬瞎折腾么?
江东来的就说了,这事儿还有啥可说的?当然不能由着鲁子敬瞎折腾了。其实过了岭南,我们也是北方人!
于是乎,极其罕见的,“汉室正朔”的这帮“忠贞之士”,与“大将军府”的那帮“诸位同僚”,居然达成了高度统一的意见,纷纷向刘备上书、进言、打小报告。
有的说鲁肃屡战屡败,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帅,应该立刻撤换;还有的说单单是撤换还不够,他丢失了“汉室正朔”那么多“国土”,应该治他的罪!有的说鲁肃身为“大江都督”,不说带着将士们好好抗击伪帝,却整天建议咱们迁都,明显属于不务正业;还有的说他如此作为,就是在打击我方将士的士气,降低“汉室正朔”的威望,真应该查一查,他到底是不是被北边伪帝收买了……
…………
交州郡治,交趾。
先前“前虎军”与“中虎军”不是都要南下嘛,所以刘备急慌慌的赶回这里坐镇。虽然现在有了三艘海船,一次能够运送万余兵马,但是想要将“前虎军”从交趾运送到“汉南半岛”那个大豁口去,一趟至少也得十多天,一来一回则需要一月有余,因为指不定啥时候就赶不上顺风了。而这还是新式海船的速度,至于甘宁的“后虎军”所装备的“老式船只”,速度还会更慢。
假如兵力不足,战力不足,“前虎军”不能一下子在“大豁口”站稳脚跟,根据关羽从前的“撤退经验”来看,大概这一次只能往“汉南半岛”那个长长的小尾巴上退了,这可是大大的不妙。
然后大家群策群力,想到了一个“阶梯式”运兵的办法,就是让“海船将军”周泰先运送“前虎军”的前军兄弟们到“兴霸城”,而后返回交趾再来接上“前虎军”的中军兄弟。等到周泰再次到达“兴霸城”之后,再与“左虎军”甘宁一起,将“前虎军”的前、中两军兄弟一起运往“大豁口”。如此既可以“多快好省”地运送“前虎军”,也不至于造成“兴霸城”长时间兵力空虚。至于说“前虎军”的后军兄弟,完全可以当作押运粮草的部队,最后到达“大豁口”。
然后再说“中虎军”,那就简单多了,毕竟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兴霸城”离的也不算太远,而且“中虎军”也不需要抢滩登陆。完全可以分批分次的运送到“兴霸城”,之后再集结起来,前往“汉南半岛”的中部地区,给他们来个中路开花。
第712章 交趾妇女编草鞋
……………………………………
除了运兵问题之外,起先最让刘备担心的就是粮食问题,交趾猛然“迎接”这么多“正朔大军”,是否能够保证粮食供给?大军征伐在外,一旦粮食出现短缺,立刻便会陷入绝境。所以刘备当时还特意“拿着蛋糕”请教士燮,详细询问交趾的储备情况。
然而士燮却老神在在地说:“还请大将军放宽心,咱们交州虽是边僻之地,诸事皆难与中原相比,唯独食粮产出还算丰厚,一年至少可以收获两季,若是南边光照更加充足之地,甚至可达三季。也就是说,咱们大军新到之地,最多只需保障四个月的粮草,随后当地便会有新粮产出。”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士燮所说的这一点,甘宁、沙摩柯、张飞先后都在当地取到了新粮。当然了,所谓“取到”,要么是抢,要么是征,至于当地的那些种粮之人是否还能吃饱肚子,不在他们考虑之列。
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军在外不用担心饿肚子,能够免去后顾之忧,刘备还是很开心的,当时便乐得大耳朵一摇一晃的。
而后士燮等人又老话重提,说大将军如今兵马强盛,依仗武力打下汉南应该不是问题,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后续的教化,因为只有教化过的蛮夷各部,才能知晓礼仪,懂得尊卑,服从王道,为我所用。
刘备说这个路子没错,可咱们不是已经派了袁侃与陈登,前去教化各部了么?
士燮、刘熙等人却说,派别人去,是一回事,您向大家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是另外一回事。假如大将军能够亲自出面,鼓励汉南百姓尊师向学,想必是极好的。
刘备心里话说,粗话的,我自个儿打小就不向学,这会儿能让别人学个啥?是礼乐制度,还是经学诗书?虽然我也会说倍精话,可是我没好好学过怎么“摸、阿、姨、的、波”呀!
唉……对了,我会编草鞋!
哎呀,这些蛮夷部落太苦了,甭管是上山下坡,整天都光着脚到处跑,而且一言不合就上树。要是我把编草鞋的技艺传授给他们,也算是造福于民了。再者说,“正朔大军”来到汉南这边,好多兄弟的鞋早就跑烂了,将来难道还能让他们像蛮夷部落那样,整天赤脚走路?
而且,我在洛阳还当过妇女主任,北边“那位哥”曾经可是亲口对我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我要是把这边的妇女也都组织起来,一起为军队上的兄弟们编草鞋,想必是极好的!
于是,刘备便将自己这个伟大的设想和士燮、刘熙等人说了。
众人听得脑门黑线,您好歹也是“汉室正朔”的大将军,却要组织一帮子妇女编草鞋,这是不是有点忒掉价了?
刘备说你们懂什么?孔子曰的好,脚下无鞋,人穷半截。要是兄弟们都没鞋可穿,那咱们“汉室正朔”才掉价呢!再说了,要是能让蛮夷部落都穿上鞋,岂不是让他们距离知书达礼更进一步?这也算是一种教化嘛。
再再说了,真让他们穿上鞋子,谁要是想搞事情,然后再往树上蹿,至少也得先脱了鞋才成,这样一来,趁着他们脱鞋耽误的工夫,咱们也更容易逮住他们嘛。
众人闻言,纷纷点赞,果然还是大将军仁厚悯下,心思缜密啊!
又于是,由“汉室正朔”大将军刘备刘玄德亲自授课的“交趾妇女编草鞋学习班”,在当地百姓一片好奇与欢呼之中,顺利开班了。
但是吧,这里边还有一个小问题,刘备老家是幽州涿郡的,比那位石家庄的赵县令还偏北,所以刘备编的草鞋比较密,有点像一个“窝”,可以保暖嘛。
再但是,交趾这边好像不用保暖,脚上要是套俩草窝子,还嫌捂得慌咧。于是刘备又与交趾妇女们在一起认真钻研,大胆创新,终于研发出了一款“有底无帮,草绳为带”的草凉鞋,深受汉南广大妇女与兄弟们的喜爱,再一次纷纷为刘备点赞。即便刘备本人也忍不住大加感慨,还是孔子曰的好啊,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咱们改良的草鞋不仅穿着舒适,节约原料,而且做工也更加简单了,交趾妇女们把活儿练好了,每天还能多编两双呢!
…………
却说这一日,刘备正在亲自教授广大的交趾妇女编草鞋,忽然收到鲁肃写来的信,正是关于再次迁都之事。鲁肃在信中除了详细说明了北线如今遇到的困局,路多兵少,武器落后,恐怕难以支撑太久,另外就是说了自己对于汉正军水军可能突袭南海的猜想,所以对刘备直言相告,为安全起见,应当尽快将“汉室正朔”与“大将军府”迁往交趾,或是……别的地方。
“或是别的地方”,是什么意思?
莫非鲁子敬认为,连交趾都已经不安全了?
于是刘备立刻喊来刘晔等人,一起商议鲁肃所言之事。
汉正军的水军突袭江东,对于刘备来说,可算是最惨痛的教训,自己不仅失去了江东、淮南等地,还失去了周瑜这位才华出众,热血澎湃的小基友,甚至可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汉室正朔”失去了反攻北朝伪帝的可能,开始了漫长的“战略转移”之路。
另外,虽然刘备没能亲自目睹过汉正军水军的“冒烟战船”究竟是如何在海上作战,又是如何抢滩登陆的,但是他已经见过了“新式海船”,能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往来自如,这一点确实不假。而且根据周泰以及自己的大干儿子刘封所言,“冒烟战船”的确比“新式海船”还要高级许多,尤其是上边配备了诸多床弩与抛石机,使得一般的战船根本没机会靠过去,跳帮抢船。
所以刘备现在也很重视水军,急于购买新式战船,发展水军力量,但是,对于鲁肃所说的恐怕广州难保,他并不完全认可。毕竟就算汉正军的水军再厉害,能够突袭南海,但是再想往西南来,却要在徐闻那里拐上一个很大的弯儿,而且合浦与南海之间还隔着众多的崇山峻岭,可以多设关隘,层层抵抗嘛。如此说来,即便是南海不保,也还可以设法保住合浦以西这些地方,那就等于是保住了半个广州,对吧?
然而刘晔却不同意刘备这个意见,说主公您可别忘了,汉正军第九军的吕常所部,眼下可还在零陵,试图南下郁林。当年秦朝始皇帝就是在这里修造了灵渠,连通了湘水与漓水,而后才势如破竹,攻入岭南的。
如今一旦让吕常攻破咱们的防线,南下郁林,兵锋便能直指交趾。再者,如果南海不保,除了海路、山路之外,汉正军还可以直接从南海顺着郁水而上,进入苍梧和郁林,那个时候,我们单保一个合浦,又有什么意义?
刘备恍然说道:“难怪子敬建议再迁都城,还说或是别的地方,看来交趾也有潜在危险呀。”
刘晔也感慨地说:“是啊,子敬不易,独自面对北边各路大军,且各个凶如虎狼,也真够为难他了。”
然而,还没等刘备与刘晔等人商议出个结果,“汉室正朔”以及“大将军府”那些状告鲁肃的信,如同雪片一般,接二连三地又送到了刘备手里。刘备摇头苦笑,转而将它们递到刘晔手中,还问:“子扬,你怎么看?”
刘晔心里话说,粗话的,我还能咋看?拿在手里慢慢看呗!但是还没等看完这些信,便阴阳怪气地说:“既然这些人将鲁子敬说的如此不堪,不如主公问一问他们,谁有能力担当北线大都督,谁行……就让谁上!”
其实刘晔平时也是一个老好人,根本不会说得罪人的话,只是之前自己的这些好基友之中,周瑜死了,陈登废了,鲁肃又是焦头烂额的。好不容易,自己在刘备身边帮衬着,看到攻取“汉南半岛”的计划实施的还比较顺利,而且陈登也被再次启用,担任了抚州牧,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小下下呢,这些人就又喷起了鲁肃。所以这也是把刘晔给气急了,才会阴阳怪气,发泄牢骚。
刘备再次摇头苦笑,将那些状告鲁肃的信件弃置一旁,刘晔见状,再次举着鲁肃的信,言辞恳切地说:“主公,这是子敬已虑到敌人还有海上一途可攻南海,却又无力兼顾,所以才向您及时示警,还望主公要慎重三思啊!”
这一次刘备倒是点头了,而且还向刘晔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那意思是说:放心,你家主公又不是老糊涂。但是接下来,刘备又忧心忡忡地问了刘晔一个新问题:“子扬,假说交趾真的也有潜在危险,依你看来,应当将汉室正朔迁往何处为好?”
当初戴陵给刘备的那副“汉南半岛”的粗略地图,如今已经被补充的越来越细致,有了很多具体的山峰、河流,道路、关卡的标注。除此之外,张津、士黆,笮融、桓治这些前去增援左右虎军的兵马,也纷纷在“兴霸城”、“摩柯城”的左右附近以及象林县至“兴霸城”之间的海岸边建立起了不少新的小城,比如刘备亲自给取了名的“归仁”、“宁和”。
而张飞就厉害了,率领“后虎军”,穿越“哀牢峡”,到达兰沧水中段之后,按照刘备的要求,也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城”,但是张飞并没有简单粗暴地用自己的字给这座“大城”取名,而是玩了一把情怀……
第713章 新都定在红统城
……………………………………
人家张飞看着是糙了点儿,但也是受过教育的,起码会画仕女图,对吧?所以,当张飞的“后虎军”奉命在左右虎军之间建城的时候,张飞就想了,甘兴霸与沙摩柯这俩瘪犊子,让你们建座城,你们就拿自己的名字当城名,咋滴,还想冒充城主啊?眼里还有没有俺大哥了?照俺看哪,你们这是小蛮子把脸皮借给了小水贼,一个不要脸,一个厚脸皮!
现在既然俺大哥让俺也建座城,取名字的时候,俺可不能跟那俩没文化的学。
于是,张飞又想了,俺大哥是汉室宗亲,至尊玄孙,俺是俺大哥任命的后虎将军,那必须得是威风凛凛,威风八面,威风扫地……不对,这词儿不对……反正就是很“威”了!
又于是,张飞带着“后虎军”建的这座城,便叫作“威汉城”,大概就是“威风的大汉的将军在此建的城”的意思!
然后是个什么情况呢?
关羽虽然带着“前虎军”才去到“大豁口”不久,仅仅是站住脚跟,安营立寨而已,但是按照之前的惯例,回头肯定也得建一座城。原本关羽没往这方面多用心思,就想着跟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字当作城池之名就得了,反正“云长城”听上去也不赖,但是张飞这么一搞,反而让关羽也不好再跟风了。
想想也是,甘兴霸与沙摩柯,一个小水贼,一个小蛮子,自己是何等样人,哪能跟他们学呢?再者说了,从前关羽也一直把大哥、三弟当成自己的学习榜样,有空的时候还努力读书来着,对吧?
既然三弟给所建之城取了“威汉”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儿,俺这个当二哥的,也一定不能让他给小看喽。可是……取个啥名儿好呢?难不成,还能直接就叫“大城”,这是不是也太随意了?
关羽愁啊。
愁的直薅胡子。
而后,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不知薅掉了多少胡子,关羽终于灵光一现,来了主意。俺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只让他们这儿的人知道了俺的厉害,还不知道俺的名字。他们看俺脸红,所以就称俺是“红脸将军”。俺还得告诉他们,统统给俺乖着点儿,以后俺就会对他们好,如若不然,统统宰掉!
既然如此,不如……俺要建的这座城,就叫“红统城”?
…………
回头眼前,刘备问刘晔,假如交趾也有潜在危险,“汉室正朔”的都城应该搬到哪儿比较合适。
按理说,应该是“兴霸城”比较合适,毕竟那里之前就是扶南的王城,而且“左虎军”也是最早去到那里,打下的基础比较稳固。但是,刘晔比较恼怒“汉室正朔”与“大将军府”那些人在背后喷鲁肃,所以心里一忖量,便对刘备说:“主公,依臣来看,红统城最适合!”
刘备眨蒙着眼儿瞅着刘晔,那意思好像是在问:你娃不是开玩笑吧?
“红统城”还仅仅是一个名儿而已,最多也就是“前虎军”在那边立了一个寨子,你娃想把“汉室正朔”和“大将军府”弄过去,是想让他们全都露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么?再说了,“红统城”离着交趾最为偏远,这要是有点啥事,传递消息,往来也不便呀。
刘晔也眨蒙着眼儿,寻思半天,就是为了给刘备一个合理的解释。
主公,臣以为,选“红统城”为都,理由有六条。
首先,选择都城,首重安全。如今看来,“红统城”虽是新得之地,也较为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