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384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384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39章 前虎军折断虎爪
  ……………………………………
  关羽很郁闷,原本是想偷袭伪帝,一战成名来着,结果却好像捅了马蜂窝似的,被赶来支援伪帝的各路兵马合伙欺负,轮番摩擦,甚至还被人家“放水”,直接给冲出来这么老远。
  咋滴,当皇帝的比较牛,放个水都这么来劲儿么?
  好不容易,在蓝口聚这个地方,依托山水之势,抵挡住了汉正军的两三个师,原本关羽还想着让大哥赶紧来支援自己,然后一鼓作气,再反杀回去。
  结果呢?
  龙彰云来了,干掉了对面的庞德,还跑去宜城,在伪帝面前晃荡了一圈。可是还没等关羽集中兵力,向北突破,前去与龙彰云汇合呢,这娃又蹿回来了。
  而且,就只带回来小猫两三只……
  其实关羽心里清楚,龙彰云在宜城的时候,即便自己集中兵力,也根本无法快速打破对面吕常的防线,更不可能快速前去与龙彰云汇合。
  但是龙彰云毕竟是跑去宜城浪了一圈,而他关云长从湖阳撤退之后,就没能再北进一步,还顺便丢了半个南郡。
  关羽心里不服气呀,所以这事想想,就赖龙彰云没在宜城城下等自己前去汇合,共同捉拿伪帝。
  然而令关羽更加郁闷的是,大哥带着援兵来了,却不说反攻伪帝,反而要自己退兵,因为陈冉带着第七军攻下了猇亭,再打下去说不定就要包围自己了。
  蔡瑁那个小舅子是干什么吃的?
  沙摩柯那个小蛮子又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就连一个猇亭都守不住,让益州的第七军也给跑出来了呢?
  关羽很愤怒,也很倔犟,原本就是想死守不退,等着大哥、蔡瑁、沙摩柯他们合力消灭陈冉,再与自己合兵北上,反攻伪帝。
  然而……枝江丢了。
  因为蔡瑁彻底关闭了江陵,所以当阳也没什么粮草积存了,要是再不退兵的话,可能不用等到打仗,自己的“前虎军”就得先去汉水里打渔了。无可奈何之下,关羽只得心有不甘地服从退兵的命令。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习竺所部在汉水以东,如果他们向南撤退,直接就退到了竟陵境内。但是,就怕他们退的太快,演变成溃败,如果被史涣的第一师追赶而来,甚至有可能连刘备的后路也给切断了。所以,只能让他们一点一点,慢慢的往后退。对于关羽,刘备并没有让他东渡汉水,而是沿着陆路,退过当阳,然后前往华容。
  华容还在郧乡的西南,同时也算是江陵的东南,关羽想着,这算是大哥亲自在掩护自己撤退,同时也算是自己抵挡在了大哥前边,能够迎战第七军的陈冉。
  嗯……果然还是大哥虑事周全。
  如此一想,关羽心里终于好受了一些。
  …………
  话说顺着蓝口聚一直向西,在荆山之中,有这么一个临沮县,因临沮水而得名。沮水从山中而出,与南漳水汇合之后,又汇入大江,所以这个临沮县其实是可以顺着山中小路,连通南北的。只不过山中小路,大军难以行进,而且山中险要之地众多,随处可以设置关卡隘口,所以大军作战,一般不会考虑这样的地方。
  但是,为防万一,这些地方也不得不派兵驻守起来。
  关羽的大干儿子,虎爪校尉关宁,此时就驻守在临沮县以南,不足三十里之外的石门关。
  这道石门关守住了临沮通向山外的出口,假如真有汉正军顺着山中小路而来,别说攻破临沮不易,即便是真的攻破了,到了石门关这里,仍然会被堵着出不来。可以说关宁与习竺是左右护住了关羽的中军,但是相比起习竺需要直面史涣的第一师,也可以说关宁的任务是“既要紧,又清闲”,这也算是关羽对自己的大干儿子的一番眷顾。当然了,关羽也可能是考虑到关宁的个人威望与领兵才能,目前还都不及习竺,所以才有此安排。
  现在关羽要被迫撤兵了,关宁自然也得跟着爸爸一起走,但是作为关羽的大干儿子,关宁的消息自然是比较灵通的,知道爸爸的这条撤退之路不易,至少江陵城已经断供了粮草,所以关宁想在撤退之前,尽可能多的筹集一些,也算是为爸爸尽心出力。
  别看临沮处在山窝窝里,却是个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粮产富足之地。于是关宁便下令,让临沮县长向朗多筹措一些粮草,好让自己带走。
  向朗字巨达,原本就是宜城人,因为师从司马徽,所以也算是荆州名士,得以被刘表启用。但是这位“名士”可不仅仅只会耍嘴炮,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接到关宁的命令不久,竟然回复说,筹措到的粮食太多,不好往山外运,要关宁派兵来接。
  撤退这种事,早一点总是比晚一点保险,关宁原本心急,现在却又心喜,来不及多想便亲自带人前往临沮。
  到了临沮之后,向朗引着关宁,果然看到了一仓一仓的粮食,而后又发愁地说:“走水路得要船,走陆路得要车,可是这些东西,咱们临沮都缺。现在将军您既然来了,只能请您多想想办法了。”
  随后,向朗又为关宁设宴,打算边吃边谈。关宁不疑有他,随着向朗回到府中,怎料酒酣耳热之时,突然冲出一伙伏兵,为首之人没等关宁反应过来,便一刀刺入他的腹中。
  原来向朗幼年丧父,是兄长将他养大的,而他兄长之子,也就是向朗的大侄子,向宠,也是一个“向北派”。另外,向朗还有一位至交好友,正是韩嵩!
  有这二人给向朗耳朵眼里吹风,其实向朗也早就心向北朝了,向宠甚至还一直嚷嚷着要起兵,杀出山外,去爆关羽的小菊花。但是兄长将他们叔侄养大之后,也已亡故,现在反而是向朗照应着这个不比自己小几岁的大侄子,唯恐他发生偏差,使自己对不起兄长。
  所以先前向朗一直压着向宠,不许他“胡作非为”,现在关羽都要蹿了,关宁还想再捎点粮食走,这事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对吧?
  向宠还对向朗说了,叔唉,您可是朝廷命官,是咱大汉的好县长,就这么眼睁睁的瞅着叛逆南逃?而且,您还真打算给他粮食不成?那可是资敌呀!回头等陛下打过来了,问您是怎么回事,您应该怎么回答?
  向朗也是被向宠忽悠懵了,发愁地问,这应该咋办?
  向宠信心满满地说:“这还不好办?把关宁骗过来,直接宰了他,也算是咱们叔侄立下的大功一件!”
  …………
  关宁身死,可把关羽给心疼坏了,我好好的一个大干儿子,白天能为我征战沙场,晚上能与我同榻而眠,一起研究兵法战策,现在居然中了向巨达的毒计,折损在临沮这样的小山窝窝里,亏不亏?
  于是,关羽当即便想发兵临沮,逮着向氏叔侄,为自己的大干儿子报仇。然而向氏叔侄斩杀关宁之后,立刻派出多路信使,东北直达宜城,向南前往猇亭,还有偏向东南一些的枝江。
  三路兵马先后收到临沮传来的消息之后,身在猇亭的吴懿立刻便想派兵前往临沮,因为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后边呆着,总觉得立功的机会太少。然而陈冉及时发回了命令,不许他擅自行动。毕竟二十七师守御猇亭,不仅是全军的后基,还要时刻防备大江对面的沙摩柯,万一出现差池,被切断后路,会使全军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宜城收到消息之后,刘汉少也想派兵前去增援,毕竟是出现了两个心向北朝的忠义之士嘛,如果咱不出兵,岂不是冷落了义士之心?
  戏志才笑着问,您打算咋出兵啊?就顺着山里那些小路前去么?那您是能送去一千人,还是两千人?
  刘汉少“自有道理”地说:“哥就去送去一个人,也能让向氏叔侄知道哥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嘛。”
  戏志才一边点头,一边戏谑地说:“那……这一个人,您可得挑好点,否则的话,陈冉就算咱们白养了。”
  戏志才当年在北邙山里也混了那么久,所以说“咱们养陈冉”这种话,也不算跑偏。刘汉少眨蒙着一双“纯真的大眼睛”,盯着戏志才,那意思是说,如此说来,这事就用不着咱们操心了?
  戏志才很肯定地点点头,那意思是说,有陈冉在,您就放心吧,要是他连这点活都干不好,回头见着了,您就踹他!
  …………
  果不其然,最初接到临沮传来的消息,陈冉、阎圃,又惊又喜,想不到第七军还没正面对上前虎军,就已经把他的虎爪给折断了,这说明向氏叔侄还真是有些本事啊。
  而后陈冉摁住了“躁动的”吴懿,又喊来了新近跟随的霍峻,说是有一个任务,比较艰巨,问他敢不敢接受。
  霍峻当然没二话,敬着新学会的军礼,向陈冉保证,自己一定完成任务。
  这也是陈冉看重霍峻的一点,不仅能够审时度势,临机应变,而且武力不弱,胆识过人。
  带着霍峻来到一副地图前,陈冉又开口说道:“仲邈来看,这里是麦城,北有临沮,南有猇亭与枝江,东边还有关羽的前虎军。假如关羽想要替关宁报仇,攻打向氏叔侄,必然会占据麦城,因为这里不仅能堵住临沮出山之路,也是石门关的后基。”
  霍峻若有所思地问:“军长是想让卑职前去,抢占麦城?”
  陈冉笑着说道:“是,也不是。如果我只给你一个团的兵力,你想一想,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第640章 关羽差点走麦城
  ……………………………………
  虽然参加汉正军的时间不长,剃发之后,头皮发凉的新鲜感还没过去,但是霍峻知道,一个团的兵力也就是一千多人。军长让自己带着这么点人前去打麦城,究竟是太看得起自己,还是太看不起关羽?要知道,“麦城”这个名儿,就是因为城里有麦子,才给取的,原本就是仓储之地。再加上作为石门关的后基,战略上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现在这里可以算得上前虎军把守的一处重镇。
  看样子,强攻麦城,好像不对路子……
  霍峻又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有些兴奋地向陈冉问道:“军长是想让卑职前去招降?”
  陈冉笑言:“说说你的想法。”
  霍峻应道:“如今向氏叔侄已经利用关宁之死,突然夺取了石门关,大有猛虎出山之势。卑职率军前往,只需打出大军旗号,与向氏叔侄做出南北合围麦城之态,麦城守军或许就会不战而降。”
  陈冉笑着又问:“你也说了,只是或许,若是麦城守军不肯降,你该如何?再者,若是关羽报仇心切,亲率大军而来,你又该怎办?”
  见霍峻蹙眉思忖,陈冉复又说道:“关羽若是不来,麦城守军求援无望,投降的可能便会大大增加。若是关羽真的来了,你就带上向氏叔侄一起跑!”
  “卑职懂了!”
  霍峻终于恍然大悟,继而兴奋地说道:“关羽不来,我便与向氏叔侄共占麦城,兵合一处,进而威胁关羽的侧翼。若是他来,我便与向氏叔侄节节败退,将他引入山中,而后据临沮城而守,等待军长将关羽堵死在山中!”
  果然是可教之才,陈冉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朝着霍峻一挥手,下令说道:“去吧。”
  …………
  的确,关羽很想为关宁报仇,但是时间不等人,刘备在郧乡呆了不少日子,连连催促关羽南下,而且陈冉也已经攻下了枝江,要是再攻当阳,堵着关羽的退路,可就糟了个糕。要是这种情况下,关羽还想再去麦城浪一圈,那就是自寻死路!
  忍住失去大干儿子的悲痛,关羽终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前虎军向南撤退……
  二十五师吕常部率先追了上来,薛洪急于为庞德报仇,几次三番请命,想要率领骑兵旅先行,但是受到之前庞德被伏击的教训,都被吕常压制住了。只是在二十五师追上前虎军的队尾之时,才命骑兵旅前出进击,分割敌人落在后边的队伍,就像一把刀子,一块一块地割着肉。
  霍峻顺利地招降了麦城守军,与向氏叔侄合兵之后,由向朗留下来守御麦城,霍峻、向宠率军而出,直扑前虎军的侧翼。别看这一路的兵马最少,加在一起都没能凑够一个旅,但是霍峻与向宠都是初生牛犊,还真不怕关羽这支“前虎军”。
  “胜利在望,虎肉在前”。到了此时此刻,戏志才也向刘汉少建议,再把南线元帅部向前推进一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鼓舞兄弟们的士气,您了瞧热闹不是也能离的近一些么。
  尽管当阳还在蒯良手里,但是戏志才预定的南线元帅部新址,也在这里。同时刘汉少还命令龚都的警卫旅先行一步,前去与二十五师汇合。来都来了,要是不让人家嘟嘟上去捞一口肉吃,也怪对不住的。
  但是,警卫旅可是“机械化的飞行军”,几千辆脚踏车拉出来,其他部队的兄弟们净顾着看他们表演了,都快忘了还有打仗这回事了。
  …………
  关羽终于撤退到了当阳,与蒯良兵合一处,然而这里并非久留之地,否则等到吕常追上来,陈冉也从南边围堵过来,当阳就是孤城一座。到那个时候,难道还要让大哥亲自涉险,前来救援自己?
  所以,关羽立刻要走。
  但是蒯良说,走,可以,可是我们不能空手而走。否则大军在路上吃啥喝啥?还不得不战自溃啊?好在卑职之前已经筹集了一些粮草,咱们可以带在路上慢慢吃。
  关羽心里知道,蒯良所说的“筹集”,其实就是抢。也许蒯良原本是想邀功,关羽却觉得他一个荆州人,居然还抢荆州百姓嘴里那么点粮食,也忒不仗义了。然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最大的问题是,当阳并没有那么多的车马来运送这些粮草给养。
  目前的“前虎军”士气低落,手下的兄弟们跑的慢了,就可能被吕常一口一口吃掉,要是再让他们负责粮草,还没有足够的车马,那不是等于给吕常送的么?
  没有粮草肯定不行,有了粮草又嫌累赘,这还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这个时候,蒯良又献计说道:“当初主公南下之时,虽然艰难万分,却也不顾个人安危,解救了许多南阳百姓。卑职以为,如今局势虽然对我军不利,但是也不能将当阳百姓留予伪帝,惨遭屠戮……”
  这个意思明白了吧?
  当初刘备害怕朝廷追兵,裹挟南阳百姓,玩了一出“衣冠南渡”。此时蒯良之计,如出一撤,就是要用当阳一城的百姓,为前虎军做挡箭牌,用以迟滞吕常的追击速度。
  关羽眯着眼儿瞅了蒯良半天,而后赞了一句:“子柔果然大才,此计可用。”
  我都在伪帝面前尿了裤子了,我还被他们放水冲出上百里远,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了,对吧?只有保住我的前虎军,才能够继续追随大哥,与伪帝战斗。今日此举,虽然会牺牲一些百姓,若是来日能够推翻伪帝,使汉室正朔得以继立,那么他们的牺牲,便也是值得的,对吧?只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亲手捉住伪帝,为今日牺牲的百姓报仇!
  …………
  当阳城外,哭声四起,年轻力壮的百姓都被抓去运送粮草了,车马不够,便用肩背人扛,老弱妇孺都留在了队尾,却又被蒯良的兵士不停地恫吓、驱赶。
  各部的侦察参谋将这一情况分别回报给了吕常、陈冉,而后吕常果然将追击速度放慢了下来,除了不愿误伤百姓,还要提防百姓之中有可能混入的小股伏兵。旁的伎俩不说,哪怕只有一支弩箭从百姓群中突然射出来,就有可能损失一个带兵的将领。假如将领折损,下边的兄弟再杀红了眼,对百姓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