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383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383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山路援兵”一击而走,钻入了界山之中。再而后又从界山中蹿出来,对“汉水路援兵”实施了突袭,还斩杀了“汉水路援兵”的主将申仪。
  此时吕常才接到戏志才传来的“鸽令”,而龙彰云已经距离关羽所守的蓝口聚非常近了。吕常原本以为龙彰云必然会从此处南下,前去与关羽汇合,说不定关羽还会趁机出兵,与龙彰云一起夹击自己一下子,所以立刻命人加强戒备,拒马与车弩,该摆的全都摆上,该架的全都架上。
  然而作战参谋李典却说,师长,卑职觉得,龙彰云未必会从此处突围。你看他这一路的行事作为,先是伏击了庞师长,又是诈取了鄀国,而后直逼宜城。开始我们都以为他是想要去偷袭统帅的,所以纷纷回援,但是他在最后时刻却引军而走,没有片刻犹豫。
  是不是我们想着,他是因为受到重兵包围,所以才突围而走?可是他在鄀国之时,决定强攻汉水,难道会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再看他突围之后的表现,丝毫没有仓皇而逃的样子,先钻荆山,打援军,再钻界山,打援军,不仅咱们的援军被他打的左右失顾,就连后边追击的薛旅长也掌握不了他们的行动方向。
  “可是……他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不从这里突围,他又能够去哪里?难道要在汉水岸边,弃马登舟,顺流而下?即便他想如此,一时之间又能去哪里找到舟船?”
  李典连连摇头,说自己也不知道。吕常思索着李典的话,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后又立刻下令,整条防线全部加强戒备,并且派出舟船,巡视汉水,一旦发现龙彰云的踪迹,立刻进行拦截。
  很可惜,吕常的命令虽然下达的不慢,却还是没能快过龙彰云的行动速度。任谁也想不到,从汉水到荆山,龙彰云几乎是溜着二十五师防线的边儿,浪里个浪的又蹿了一回,然后挑了一个相对薄弱的缺口,突了出去。
  得知后果,吕常立刻向元帅部回报军情,同时向刘汉少请罪。
  可是刘汉少能怪他么?
  自己身边,文有戏志才,武有许褚、典韦,都没能识破龙彰云心里那副小算盘,把这条滑溜的泥鳅给留下来,难道还好意思去怪兄弟们不给力?
  …………
  根据吕常回报,最后跟随龙彰云一起突围的中虎军,最多只有三百余骑,然而汉正军的损失更大,庞德、殷署,还有那么多的兄弟。毫无疑问,这一仗是让龙彰云占着便宜了。
  刘汉少与戏志才“相对无言,惟有气呼呼”。
  令刘汉少有些郁闷的是,自己从来也没有轻视过龙彰云,甚至还是相当重视的,一再告诫兄弟们不要与他单挑,结果却是“群殴”也没能把他留下来。而戏志才也没有轻视龙彰云,得知庞德殉国与龙彰云北上的消息,立刻调兵遣将,又是封堵后路,又是层层抗击,以期达到不断削弱龙彰云实力的目的。
  结果呢?
  龙彰云的实力的确被大大的削弱了,从鄀国到宜城,短短三十里的路程,他所率领的万余中虎军就只剩下了三千。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削弱到最后,反而使得龙彰云剩余部众更加提高了战力与机动能力。先看他突破殷署防线时的惊艳表现,再看他袭击吕常派出的两路援兵的不同手段,可以说是打击力量,行动速度,鬼灵多变的对敌策略,一样都不缺。
  然而能够达到这样的成果,是经过一番优胜劣汰的选择,尽管这样的选择相当冷酷,毕竟最后能够随着龙彰云一起突出去的,只有三百余骑。
  其实,除了龙彰云太过惊艳,另外一个原因,大概就是戏志才太过谨慎。得知龙彰云奔着宜城而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龙彰云要来抓刘汉少,或许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戏志才不是普通人,是汉正军的总参谋长!
  原因也正在于此。
  之前戏志才还与刘汉少开玩笑,说刘备把他看的比啥都重要,然而在戏志才的心里,又何尝不是如此?以戏志才对刘备的分析,假如能够“换取”刘汉少,别说一个龙彰云和万余中虎军,就算是付出十万百万将士的性命,刘备也肯定会愿意。
  但是戏志才不愿意!
  当年他敢把刘汉少当作小鱼饵去钓董卓,后来他会考虑要不要汉少亲自去钓胡奴,现在,任何有可能威胁到刘汉少安危的计划,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刘汉少已经成为了他心目中的“神”。当然了,不是谐和道敬奉的圣天尊的那一种,而是能够使他成就此生宏愿之神。
  敌人在逃跑,胜利在召唤,眼看天下就要彻底澄清了,只要陛下再好好治理一番,恢复大汉荣光,指日可待!这个时候,蹿出来一个龙彰云,想要偷袭陛下?那还不得赶紧的,使劲的,一巴掌呼死他呀?
  反之,如果龙彰云这一次偷袭的目标不是刘汉少,换作别人,哪怕就是偷袭戏志才自己呢。戏志才应该都会冷静地去想,你来偷袭我,把握有多大?掉进我方阵营之中,就算你武力强悍,我各路兵马围着你慢慢消耗,还能耗不死你?
  对!
  “慢慢消耗”与“一巴掌呼死”,便是此战成败的关键所在!
  想通其中的关窍,戏志才向刘汉少坦言,是自己思路出现了偏差,并且做好了被踹的准备。然而刘汉少“一反常态”,不仅没对戏志才进行实力碾压,反而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让他不要背上思想包袱,怪只怪龙彰云那条泥鳅忒滑溜。
  不然呢?
  你娃之所以出现失误,纯粹是因为爱护哥,哥要是现在就踹了你,回头你再随意的把哥当成小鱼饵,哥上哪儿哭去?
  于是乎,刘汉少主动揽下了这一次战斗失败的责任,向全线各部下令,一定要戒骄戒躁,不可掉以轻心,不可轻敌冒进!同时又给陈冉下达了一个命令,要他尽快拿下枝江,威胁关羽侧翼,迫使他主动退兵,然而陈冉这里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第638章 蔡瑁没敢开城门
  ……………………………………
  枝江城外,陈冉亲率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师,已经连续攻城多日,但是效果不佳。因为第七军是从益州出来的,由于道路运输,战事疾缓之类的各种原因,所以第七军一直就缺乏霹雳弹这样的“牛叉武器”。再加上他们又是从巫县、秭归一路打过来的,这些地方可以说是处处险要,原本手里就算是有一些霹雳弹,这个时候也早就打光了。
  现在的枝江城,都已经变成了“古代战场”,扔石头不会炸,射床弩不会响……然而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难以预料之事。
  话说刘备从西陵城亲自引军而来,在途中与龙彰云分兵。龙彰云由云杜北上,前去偷袭刘汉少,但是刘备并没有前往关羽身后的当阳,反倒跑去了江陵对面,一个归竟陵所辖的名叫“郧乡”的地方。别看现在是“乡”,从前可也是“国”,只是后来被楚所灭而已。
  刘备到达郧乡之后,便派人前去江陵给蔡瑁下达命令,要他率军北上当阳。然而蔡瑁心里话说,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江陵城里能跑的都跑了,这个时候还要我率军北上,是去接应我那个“无冕姐夫”么?
  不好意思,我们的交情没那么深。
  就在这个时候,刘先、韩嵩等人也一起来到蔡瑁府中,直言问道:“到了此时此刻,将军还要犹疑不定么?”
  蔡瑁一想,也是啊。自己迟迟不肯表态,一来是想让荆州军先打上一场,好给自己露个脸儿,二来也是受姐姐之托,给那个红脸儿长胡子的家伙留条退路。可是现在,这个刘玄孙居然还想让自己去北上填坑,那是说啥也不可能了。
  于是乎,蔡瑁让人照着汉正军的军旗样式,也做了一面红旗,挂在江陵城头,这就算是改旗易帜了!
  与此同时,蔡瑁一边请韩嵩作为使者,前往宜城,向皇帝陛下表明自己的忠心,一边又派出蔡中前往枝江,向陈冉说明情况,同时要枝江守将蔡和不可再与朝廷大军对抗。
  事情发展至此,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然而,先前奉蔡瑁之命,赶来增援枝江的蒯良不愿意投向刘汉少的“北朝”,并且在蔡中到来之后,以设宴洗尘为名,将他与蔡和一起斩杀,随后又以商议紧急军情为名,连夜将蔡氏兄弟在城中的一干党羽杀了个干干净净。
  如此还不算完,原本蔡中入城之前,已经与陈冉商定好了“投效献城”之事,蒯良控制住枝江之后,也依约打开了城门。陈冉不知其中有诈,派遣了一个团先行入城,而后城门突然关闭,导致这一个团的兄弟遭到城中守军的伏击,全体殉国。
  陈冉愤恨不已,将攻击枝江的战斗交给阎圃指挥,而后亲率警卫旅前去江陵,质问蔡瑁为何附而又叛。
  蔡瑁当时就懵圈了,蒯良诱杀蔡中、蔡和之事,连外城的陈冉都不知道,他又上哪知道去?然而看到陈冉挟怒而来,蔡瑁心里一怂,愣是没敢开城门。
  便在此时,因为蔡瑁先前没有遵从刘备的命令,所以刘备也派了傅肜、赵融二将,领兵五千,赶来江陵,打算吓唬蔡瑁。
  要说仅用五千兵马,就想来打江陵城,那可实在是够狂的,但是刘备亲率的队伍,能亏待自己么?所以傅肜、赵融二将也是带着霹雳弹来的,本意也不是要打下江陵,而是展示出“汉室正朔大将军”的实力,震慑蔡瑁,迫使他听命北上。
  结果可好,陈冉与傅肜、赵融突然遭遇,随即在江陵城外展开了一场大战。可惜陈冉来的匆忙,傅肜、赵融却是有备而来,带着的霹雳弹全都招呼到警卫旅身上了,一时之间竟然把警卫旅打的灰头土脸,苦不堪言。
  见此情形,江陵城中,刘先等人急忙对蔡瑁说,将军,咱们别愣着了,赶紧出兵相助陈军长,剿灭朝廷叛逆吧!
  可是蔡瑁看到傅肜、赵融的实力那么猛,再一想陈冉又是挟怒而来,居然没答应,就关着城门,站在城头上瞧热闹。
  …………
  再说城外的战斗,虽然傅肜、赵融有霹雳弹之利,但是陈冉并不主动进攻,反而让兄弟们藏身土坑,依着土堆,各自寻找掩护,谨守所谓的防线。如此一来,伤亡减少了,等到傅肜、赵融发动进攻之时,再纷纷开弓放弩,与之相斗。一时之间,又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
  然而就在傅肜、赵融又一次向陈冉发动进攻之时,从傅肜、赵融的侧翼突然冲出一群人,在两个领头的年轻人的带领之下,直扑傅肜、赵融的抛石机阵地。之所以说他们是“一群人”,而不是“一支队伍”,是因为他们所穿的都是百姓的衣服,显然不是军队。
  此时赵融正领兵进攻,压阵的傅肜立刻调派兵马,前去拦截这一群人,想不到那两个领头的年轻人相当凶悍,竟然打破了一层又一层的拦截。
  见此情形,陈冉当机立断,命令警卫旅立刻发起了反冲锋,并且擎枪跨马,冲在了最前边。这一回傅肜、赵融的队伍可不够看了,赵融遇上陈冉,仅仅只一个照面,就被陈冉不太安详地送走了。然后便是一溃再溃,傅肜领着剩下的兵马向着郧乡方向败逃。
  打扫战场之时,陈冉想要召来那两个领头的年轻人,表达一番谢意,然而来的只有一个。询问之下,才知他们是霍氏兄弟,原本就是枝江人。陈冉攻打枝江之时,两兄弟便想投靠,又怕人轻言微,不得重视,于是便散了家财,招募了数百族亲乡勇。
  可是这个时候陈冉已经动身来江陵了,兄弟二人心里话说,这地儿我们熟啊,还怕找不着陈军长吗?所以便紧随其后,追赶而来,然后就赶上了江陵城外的战斗。兄弟二人观察过战场形势,认为敌人就是靠抛石机往外扔的那些会爆炸的石头疙瘩,才能逞凶,于是一商议,决定绕过正面战场,从侧翼突袭敌人的抛石机阵地。
  只不过,很可惜,刚才战斗的时候,哥哥霍笃不幸中流矢而亡,现在只剩下了弟弟霍峻。
  陈冉好生安慰了霍峻一番,并且应允他跟在自己身边,返身再回江陵城下,要蔡瑁开城。然而蔡瑁看到陈冉征袍浴血,面含怒气,真怕他进来收拾自己,于是便说自己是荆州都督,只会听从陛下的诏令,要是陛下来了,或是有诏令到此,自己才会开城。
  刚才的战斗,警卫旅伤亡不小,现在陈冉也实在没能力拿蔡瑁怎么办,再者,若是逼迫过甚,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出现反复,另外还要忧心枝江的战事,所以陈冉只得先行退兵,带着警卫旅与霍峻一众返回枝江。
  …………
  所幸,陈冉返回之时,枝江已经被参谋长阎圃拿下了。倒也不是说阎圃比陈冉还猛,毕竟之前已经猛攻多日,而蒯良就算把蔡氏兄弟的党羽杀的再干净,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会使得城中守军的士气一挫再挫。最主要的是,枝江城中的普通百姓,大多也都盼望着朝廷大军早日到来呢!
  于是,陈冉走后,阎圃便命人朝着枝江城中先射了一批无头箭,箭上绑着“传单”,大意就是说朝廷大军是来征剿叛逆,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城中的守军兄弟们只要放下武器,便能既往不咎,若是谁能打开城门,或是拿住叛逆匪首,更是大功一件,朝廷是会有重赏的。
  搞过了软的,继续来硬的,两个师围三缺一,轮番上阵。战事到底有多激烈,暂且不提,单说一天之内向枝江城中射入的箭矢,足足就得有十多万。
  又于是,蒯良见事不可为,担心再硬撑下去,搞不好会发生哗变或者其他难以预料的情况,所以趁夜带着自己的一干部众,主动撤出枝江。可是他又没办法回江陵,否则蔡瑁非弄死他不可,于是一边派人前去郧乡,向刘备回报自己这边的情况,一边又有些无可奈何地率军向着当阳而去。
  回到枝江城中,问过留下来的守军,陈冉才知道枝江的变故都是蒯良搞的鬼,而且蔡中、蔡和也全都死了。既便如此,陈冉对于蔡瑁闭门不开,见死不救的作为也非常恼怒,原本还想立刻率军前往当阳,追剿蒯良,为死去的那一个团的兄弟们报仇。
  但是阎圃却说,兄弟们连日苦战,兵马俱疲,受伤的兄弟要医治,城中的百姓要安抚,缺少的粮草军械也要补充。咱们现在占据枝江,已经达到了威胁关羽侧翼的目的,如果强行攻打当阳,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蒯良一部,更有可能要对上关羽的“前虎军”主力。
  陈冉本就是一个稳重之人,要不是因为整团兄弟受欺诈而殉国,也不会被激得怒气翻涌,头脑发热。此时听了阎圃的分析与劝说,立刻冷静下来,而后命人以最快的速度向南线元帅部回报己方情况,再命守御猇亭的吴懿向枝江运送粮草、军械,同时护送受伤的兄弟撤向后方。
  “张允不是投效过来了吗?把他的人暂时先当作B级部队使用,让他们多出出力气!”
  传令参谋应是,转身而走,阎圃却笑着说:“军长,接下来咱们可要尽快做好准备,一旦元帅部的新命令下达,咱们的任务很有可能就是拦截关羽。”
  陈冉点头说道:“这个关云长当年在洛阳的时候,还敢跑到咱们北邙军校去比武,连校长对他也是赞口不绝,他所率领的前虎军,一定不能小觑。”
  见到陈冉重新稳重下来,阎圃反而豪气地说:“怕啥?就算他前虎军再厉害,咱们第七军的兄弟还不敢剁他的虎爪子了?”
第639章 前虎军折断虎爪
  ……………………………………
  关羽很郁闷,原本是想偷袭伪帝,一战成名来着,结果却好像捅了马蜂窝似的,被赶来支援伪帝的各路兵马合伙欺负,轮番摩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