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376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376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谦连忙呼喝守城兵士,赶紧起身还击,不能让汉正军的冲锋部队趁机冲上来,但是汉正军的弓弩兵也压上近前,瞄准城头不停地放箭,其间甚至还有直射的床弩,一箭飞来,强大的惯性说不定能把中箭之人直接给带下城头。
  眼瞅着自己这边被压制的抬不起头,宋谦丢下兵器,拾起一把长弓,不停地向城下点射。而后,就看见王凌在城下咋呼的欢了,随即弯弓搭箭,照着王凌就是一下。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咋还奔我来了呢?
  王凌挥臂急挡,只听圆盾上发出一声闷响,整条胳膊都被震得有些酸麻。然而,当王凌从圆盾后边探出头,再向城头张望时,却正巧看到宋谦中箭,跌落下城头。
  “学兄威武,兄弟们冲啊!”
第626章 周瑜的一条歧途
  ……………………………………
  对于王凌这位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学弟,黄忠可是照料有加,刚才被他趁机抢走了攻城任务,之后黄忠便一直密切注视着战场局势,命令抛石机减轻配重,提高射程,再命弓弩上前,提供支援。而后,看到宋谦竟然瞄准了王凌,黄忠也立刻开弓搭箭,还回了一支……
  原本曲阿城头的守城兵士就快被霹雳弹炸傻了,现在既然连宋谦都死了,谁还有兴致留下来听响呢?守城兵士,四下逃散,王凌搭梯子登城,打开了曲阿城的大门。
  这一仗打的,让牛青山直挑大拇哥,看看人家这师兄弟的配合,一战而下曲阿,往后咱可得加把劲儿,不然的话,肯定得输给他们第一水军了。
  作为丹徒的后基,除了霹雳弹,可以说是要啥有啥,如此一来,黄忠倒也不用再暗自担忧了,原本还想联络徐庶,看看究竟是兵合一处,还是各打各的。但是牛青山说,咱们现在所占的都是江东内地之城,只有占据临江之城,才便于封锁大江水道,阻拦江北兵马的反扑。周瑜是被你们哄去海陵了,但是来来回回也是很快的,所以咱们一定要更快。
  原本黄忠是想着,自己拿下丹徒,问题应该不大,就怕周瑜率领大军返回之后,再反攻丹徒,那个时候,自己必然会陷入苦战,而且不一定能守得住,所以才想着是不是先合兵?但是牛青山的话也给了黄忠不少启发,假如分兵而攻,临江之城还多着呢,像是江乘、石城,牛渚、春谷,黄盖、徐庶他们无论占据哪一城,都可以顺流而下,协助自己对战周瑜大军,到那个时候,周瑜未必能讨得好去。
  于是,听从牛青山建议,黄忠也不再犹豫,当即挥军北进,直奔丹徒。
  当然了,黄忠也不是不知道,牛青山此议,其实也是想多捞一些立功的机会,但是自己师兄弟已经拔得一筹,如果再对他过分的照顾,岂不是成了“压制”?所以便命牛青山为前军,王凌从旁辅助。
  丹徒比曲阿防守的更加严密,而且城外还有几个小山头可以作为制高点,协同防守。但是牛青山已经发了狠,拿出了从前的悍匪气质,逮着这些小山头挨班猛攻,身旁又有王凌协助,敌人想要救援也不可得。
  如此这般,扫清障碍,待到黄忠大军赶到之时,立刻又向丹徒发起了总攻,还是青牛山担任先锋。别说咱老牛没脾气,后边弓弩兵那些抛石机啊霹雳弹,都是给咱们兄弟开路用的,用不着害怕,只要大家跟紧俺老牛,咱们第二水军一定是第一个冲上丹徒城的!
  打的很苦,毕竟守丹徒的董袭也不白给,所以牛青山部损失不小,但是这个时候不能松劲儿,否则被敌人拖延到增援赶到,那些之前战死的兄弟们才是白白牺牲了。所以黄忠也是硬起心肠,一边拿着望远镜时刻观察着战场局势,一边随时调整着战场部署。
  “抛石机,换上燃烧弹,一定要压制住城头。”
  “霹雳箭!把船弩给我抬上去,打掉敌人的箭楼!”
  丹徒城门终于开了,牛青山一马当先,率军一拥而入,追杀着四下逃散的敌军败兵,而后看到有一员敌将,带着人正向江边逃去,于是便也追赶了上去。
  丹徒水寨连着陆地大营,大营又与丹徒城相去不远,如此设置,若是有敌人从江上来攻,寨营与城池相互配合,即便寨营失据,也还可依城抵抗。但是现在,首先丢失的是城池,寨营自然也就无法再守。
  敌将穿营而过,弃寨而走,牛青山紧随其后,也与兄弟们纷纷登船,追赶敌将。然而,来到大江之上,没过多时,忽然发现前方有一支很大的船队,足足有几百艘战船。
  周瑜回来了?
  牛青山当即醒悟,立刻让兄弟调转船头,想要回去向黄忠报告。然而被追的敌将,正是董袭,看到周瑜的船队,一边欣喜,一边羞愧。喜的是自己终于不用再逃跑了,愧的是自己终究没能守住丹徒。
  这可不行!
  这要是两手空空地逃回去,保不准自己就得被右都督砍了脑袋。
  于是乎,董袭一咬牙,一发狠,也调转船头,反而又向牛青山追赶过来。
  牛青山心里话说,哎呀,看见你们的人来了,你娃又胆大了,是吧?还敢来追俺来牛?这要是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娃就不知道俺老牛从前的名号叫“青牛角”!
  于是再乎,牛青山想要在周瑜的船队赶过来之前拿下董袭,一边命人先行回去报信,一边停止调头,复又向董袭冲去。
  先是零零星星的对射了几支箭,因为一个跑的快,一个追的急,双方所带的弓弩箭矢都少。而后敌我双方的战船狠狠地对撞在一起,牛青山与董袭几乎同时举起兵刃,向着对方扑去。
  因为是在船上打仗,所以是刀光霍霍,摇摇晃晃,你来我往,趔趔趄趄。然而,时间稍久,牛青山和他的兄弟们竟然呈现出了下风。
  这也难怪,先前汉正军的水军,不管是远程打击,抢滩登陆,还是冒着霹雳弹的炮火前进,这些才是主要侧重的训练项目。而此刻,就拿着一把刀对砍,还是站在摇摇晃晃的破船上,显然是要生疏许多。
  周瑜的船队并没有开过来,而是直接向对岸的广陵水寨驶了过去,但是牛青山伤痕累累,身边已经没有活着的兄弟了。
  粗话的,别人都是小阴沟里翻船,俺老牛面子大,今天是要在这大江之上翻船了。
  “来呀!”
  牛青山猛然一声虎吼,又砍翻了一个丹徒守军,但是自己却被十数把刀枪加身,眼见是活不成了。
  呵呵,俺老牛这颗牛头,可不能留给你们这些兔崽子。
  牛青山奋力趔趄两步,来到船舷边,一头栽进了大江里。这一幕,刚巧被追赶而来的王凌看到,禁不住悲愤地吼道:“放箭!放箭!”
  自己人没过来帮忙,敌人的增援却赶到了,已经惊慌的董袭立刻放弃了反攻丹徒的想法,带着小船两三只,向着大江对岸逃去。然而,无论王凌再如何悲愤,牛青山的尸体终究没能找到。
  第二水军,师长牛青山,自水军成军以来,殉国的最高将领。后来刘汉少亲自下令,将丹徒城外的一座南山,改名为“牛青山”,用以纪念这位为了大汉统一而付出生命的水军师长。
  …………
  话说周瑜跑到海上,看见了一个浪,吐出了一口血,回到广陵水寨之后,立刻下了几个命令。首先是要中郎将周泰,率领本部水军,即刻前往柴桑,又命中郎将蒋钦,率领本部水军,守御历阳,再命“破贼将军”虞翻,主动撤离淮阴,转而前往居巢。
  对于武昌来说,柴桑算是侧翼,而历阳对岸的牛渚,又名“采石矶”,历来都是大江南北,兵家必争之地,至于说居巢,则是大别山南麓,汉江平原连接淮南的必经之路。
  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周瑜这是在收缩兵力,也就是说,他不准备反攻江东了。或许……只是短期内不准备反攻了吧,毕竟他已经吐血了,需要修养。
  周泰、蒋钦,领命而走,周瑜又挥退众将,独留下了张纮。
  “府君,我有一事相托。”
  看到周瑜神情萎靡,脸色发白,张纮陪着小心回道:“右都督总督淮南军事,但有所命,尽管吩咐下官便是。”
  周瑜含笑说道:“府君收拾收拾,这便前往南昌去吧。只是走时,要烦劳府君拐个道,前去东城,接上子敬的家眷。”
  这是要让我战略转移了么?
  张纮忧心忡忡地问道:“都督,江东之事,已不可为了么?”
  周瑜似是轻松地说道:“府君勿用再为此地战事烦忧,来日我自会禀明主公。”
  转而,周瑜又对周泽说道:“兄长,你也走。将我等家眷护送去南昌,相信主公自会妥善安置。”
  周泽既是周瑜的族兄,又是周瑜的亲卫,对周瑜向来是言听计从,绝不违拗,但是今天,却摇了摇头。
  “我不能走。都督在哪里,我便在哪里。”
  周瑜苦笑,起身对着张纮深施一礼,说道:“既如此,瑜想请府君再烦劳一二,前往舒县一趟,不知可否?”
  张纮连忙还礼说道:“请都督放心,下官绝不负都督所托。”
  “好,好。走吧,走吧。”
  送走张纮之后,周泽想劝周瑜歇一歇,不要太操劳,但是周瑜返身来到书案前,提笔给刘备写下了一封长信。
  在信中,周瑜坦然承认,是因为自己的误判,才导致江东的丢失。原本只以为汉正军的水军出现在入海口,必然会溯江而上,切断江东与淮南之间的联系。正巧在当时,王闹闹又下令整个南线猛攻淮南,所以周瑜才将江东兵力调往淮南,又命广陵、丹徒,死守入海口。即便后来汉正军的水军又在吴郡登陆,周瑜也以为那些只是敌人在后方的骚扰,分散开来,拖延下去,敌人必然兵力不足,后援不济。
  然而,直到后来周瑜问过凌操,才明白过来,敌人从来都没有想过水军入江。虽然周瑜还不知道尖底船的秘密,但是皮皮虾既然已经吃水那么深了,其它更大的战船,只会吃水更深。而大江之中,有浅滩、有淤泥,吃水太深的话,是很容易搁浅的。
  这也就是说,自从汉正军的水军出现在入海口之后,自己就已经被引入一条歧途……
第627章 宛陵城中话当年
  ……………………………………
  粗话的,那么牛叉的“冒烟战船”,却连大江都不入,你们还配叫水军吗?也许那些船,被称之为“海船”,更为恰当一些吧。
  想起这件事,周瑜就想掉眼泪。
  想我周公瑾,家世又好人又帅,不仅会打仗,还会玩乐器,原本应该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偶像级人物,怎料想,却被几艘会冒烟的破船给坑了一把。一定是那些破船冒的烟儿太大,把我的脑袋瓤儿都给熏坏了。
  忍住悲伤,周瑜继续写信。
  原本自己想要切断汉正军的海上运输线,困死窜进江东之敌,哪曾想,费尽心机,却只打下一座空寨,还害得“破虏将军”孙贲和那么多兄弟白白丢了性命。但是汉正军的水军那么强横,不会凭空消失,由此推断,此刻攻击江东的,并非小股骚扰部队,实乃是汉正军的一部主力!
  也许,从一开始,汉正军挑选的突破之处,就是江东!
  无论这个布局之人是伪帝刘汉少,还是总参戏志才,亦或是副帅王闹闹,都只能说,犹如神人。瑜,自愧不如。
  当前之势,倘若我再回军争夺江东,王闹闹必然乘隙进兵,届时江东、淮南,皆不属我。倘若我固守淮南,则江东一失,淮南无根,时日一久,淮南必然无法自保。
  臣思来想去,唯有居巢以西以南,凭借江河山川,以为屏障,抵挡敌军攻势,保下半个扬州,为主公争取反攻时日。然而豫章、会稽等地,多山川,少平原,又有百越时常作乱,难以蓄养众多将士,长此以往,我军实难壮大,敌军却能更加雄厚。荆北之地,襄阳已失,也是无法久守,主公若是不能出奇制胜,便当早图交州。稍后待臣返回九江,便会择机令“左虎将军”甘兴霸回归荆南,相助主公。半荆半扬,一个交州,臣亦难知,能够拒敌几时,主公雄心不灭,何不放眼域外?
  臣能追随主公,乃是毕生之幸,只恐……见不到主公扬威域外了。唯有死守淮南,争取时日,以报主公恩德!
  下臣,右都督,瑜,敬拜主公。
  …………
  造成江东空虚,被第一、第二水军趁机而入,的确是周瑜的主要责任。如果早知汉正军的水军入不了大江,只需在海岸线上,防备易于登陆之地,驻守上一部分兵力,而后将富余兵力,尤其是为了迎战第一水军所预备的江东水军,全都调往淮南与王闹闹对战的话,也许就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但是,除了周瑜失策之外,“汉室正朔”南迁,几乎卷走了江东所有的士族豪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汉室正朔”不仅卷钱,还卷人,不仅扒皮,还抽散了支撑江东的筋骨。
  士族豪门的家兵部曲都被调去打仗了,家眷带着财货也都去支援建设“新都城”了,那些原本依附士族豪门的穷苦之人,拿不起刀枪却也要吃饭的人,甚至是大族旁支的落魄族人,单单是把他们留在江东,又能怎么办?
  报效“汉室正朔”?
  快别闹了!
  我们手里没钱,肚里没食,汉正军要是不来,我们都不知道还能撑几天。
  如果说“朝廷”应该是一个整体,江东的士族豪门就等于是“散装的”,可是现在,直接碎成了渣渣,投降的也绝不可能只有高岱。
  当然了,既然周瑜决定承担责任,便不会再深究其他,毕竟那个所谓的“汉室正朔”之中,还有不少对自家主公掣肘之人,而现在,不是主公与他们翻脸的好时候。
  按照周瑜对刘备的了解,只要自家这位主公不死,就不可能投降,但是对于反攻北朝之事,周瑜实在感到渺茫。
  “出奇制胜”?
  “奇”是那么好出的么?
  “伪帝”身边,猛将如云,还能眼睁睁看着你们把他给抓了去?
  所以,周瑜觉得,自己剩下来的时间,就是死守淮南,为了“半个扬州的防御圈”尽可能的多争取一些时日,然后再用“半荆半扬”为主公拿下交州,开拓域外之地,争取时间。
  …………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周瑜想让虞翻、徐盛主动撤退,但是陈横战死了,孙观降职了,王闹闹下的又是死命令,必须打下淮阴。三十一师好歹也是个加强师,就算损失了两个团,起码也还有四个旅,臧霸、全柔,一北一东,从两个方面全力进攻,周瑜的命令还没到呢,眼看着淮阴就要守不住了。
  如今已到了梅雨季,该暴露的“水坑”全都暴露了出来,三十一师再也不用担心再犯陈横那样的错误。虽然天气总是不好,路也难行,仗也难打,就连霹雳弹也无法正常发挥威力,但是话说回来,淮阴守军就不艰难么?
  臧霸、全柔,真真是打出了老山贼的风格,孙观为了报仇雪恨,亲自率队,冒雨攻城。那雨大的,都让人睁不开眼,可是再睁开眼的时候,兴许就能看见敌人站在面前,还拿着刀子往自己肚子里捅。
  连番恶战下来,虞翻再也无力抵抗,在徐盛的尽力护卫之下,终于逃到东阳,随行兵将,仅百余人。
  周瑜得知消息之后,并没有怪罪虞翻,反而将守御盱台、东阳的丹阳兵调拨出三千,再配上两千广陵兵,合计五千兵力,一并交给虞翻,要他按照“已经迟到的命令”,继续前往居巢。而后,周瑜又将凌操升任为中郎将,命他继续驻守广陵水寨,自己则带着“逃回来的”董袭,起身返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