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345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345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娃不是一直很活泼么?你娃不是还想打听我们家的事么?起来!你起来再到处溜达去呀!
  “陛下,陛下!我发现了,我发现了!”
  没等刘汉少开口安慰陈登,忽然就听到了华老头的大叫大喊,心里话说,哥来的时候也不见你迎接,这会儿又像被踩着尾巴似的,瞎叫唤个啥呀?
  当然了,心里话是不能随便从嘴里说出来的,所以刘汉少满脸堆笑地问:“华院长,你发现什么了?”
  只听华佗神秘而又兴奋地说了两个字:“虫卵!”
第575章 活吞虾米灌酒精
  ……………………………………
  “陛下,我用显微镜观察了患者的粪便与呕物,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的虫卵,简直数之不尽!”
  “陛下,老臣以为,为患者打虫容易,但是想要去除虫卵却是千难万难。而虫卵不除,病患便不能根治,来日再度复发,危及脏腑,必有性命之忧!”
  “陛下,老臣也做过一些试验,发现无论虫卵还是成虫,只要泡入酒精之中,便能将其杀死。老臣就是想请教陛下,若依此理推算,咱们给患者灌入大量酒精,是否能在腹中将虫卵与成虫杀死,彻底除灭呢?”
  “陛下……”
  刘汉少一把搂住华佗的肩膀,就差伸手捂他的嘴了,这个老神经病,没事的时候就会“目无皇帝”,有事的时候绝对像讨债的。上回就因为让他用显微镜提前看了看自己的种儿,结果可好,堵着永安宫的大门要找刘汉少请教,呆到半夜三更,赶都赶不走啊!差点把刘汉少逼疯。
  “华院长,患者还在此间,需要安心休养,咱们在这里讨论病情,不太好吧?”
  刘汉少心里话说,你这老娃真敢想啊,用酒精杀虫,真就不怕把陈登给喝死么?就算现在喝不死,回头弄个酒精肝出来,你又该咋治呢?
  “有什么不能讨论的?患者既然有病,就该知道自己病在何处,即便医不好,至少也能死个明明白白,难道还想做糊涂鬼不成?”
  说到此处,华佗扭头看了看病床上的陈登,又问道:“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雄壮,当不至畏生畏死吧?”
  “不畏,不畏。华院长但说无妨,在下洗耳恭听。”
  说是这么说,但是陈登的脸色一会红、一会绿,一会黑、一会白。你娃是想凑够七个色儿,然后划一道彩虹吗?
  既然你娃这么坚强,哥也不妨再给你找点乐子。
  “元龙啊,如果哥所料不差,你是不是喜食鱼脍啊?”
  陈登“再再再惊”,立刻拱手问道:“陛下怎知……知罪臣有此一好?”
  没等刘汉少说话,华佗已然怒道:“陛下乃是圣天尊临世,岂有不知之理?老夫实话告诉你,你腹中生虫,便是生食鱼脍所致,再不戒掉这个恶好,必死无疑!”
  原本华佗对刘汉少可没这么推崇,时不时还要甩脸子呢,现在还不都是让显微镜给闹的嘛,整个颠覆了从前的认知,结果可好,陈元龙又惊着了。
  转而,华佗把一张老脸挤成菊花,几近谄媚地又问刘汉少:“陛下,既然您已知陈元龙病因所在,可是有治疗之法,传予老臣啊?”
  病因容易找,不就是吃多了生鱼片,长了寄生虫嘛,要说治疗之法,那得有“宝塔糖”才行,就是那种尖尖的,好像一坨臭臭,又像一朵奶油花的东西,前生之时,哥小时候还吃过呢!甜甜的,味道好。
  可是现在,咱们上哪儿弄那个玩意呢?吃过,也不代表哥会做。再说了,就算哥会做,把陈元龙治好了,还让他惦记我们家去?
  “孔子曰的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么虾米吃啥呢?”
  面对刘汉少的循循善诱,华佗有点不大确定地问:“小虾米?”
  “虾米吃水虫啊!”
  刘汉少重重地拍着华佗的肩膀,认真地忽悠着说:“华院长不妨再做做试验,看看虾米究竟能否吃掉这些虫子。如果可以,按照以毒攻毒,以物降物的说法,先让元龙活吞一些虾米,进入腹中食虫,然后再灌入大量酒精,将残虫与虾米一起杀灭,排出体外!”
  “咣当”一声,陈登直接躺翻在了病床上,然而华佗却频频点头,直说“有理,有理!”
  如此还不算完,只听刘汉少煞有其事地又说道:“先用凉水送服虾米,过半个时辰之后,再灌入酒精,想必是极好的。”
  “臣这就去办!”
  一扭头,华佗走了,陈登撩起被子,也想跟着往外蹿,可惜两腿发软,不听使唤,只得扑倒在病床上,心中悲呼:爸爸耶,快来把我带走吧!
  …………
  陈登的病能不能治好,刘汉少一点也不在意,但是通过这件事也得到一些警示。如今洛阳虽然有好几家大型医院,也算是能够代表大汉最高的医疗技术,但是在各种各样,数之不尽的疾病面前,还是显得太弱鸡了。别说是他们汉朝,就是再过个一两千年,也还是有那么多疾病无法治愈,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也能让人“惊慌失措手不及”。
  疾病远远比看得见的敌人更强大,因为疾病本身就是最可怕的敌人。
  陈登这个病会传染么?
  自然也是会的。
  通过粪口传播,如果谁喝了带有寄生虫卵的水,使其找到新的宿主,便会产生新的病患。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即便是新的病患发病,也难以追查到传染源头。
  怎么办?
  难道都等着大家生一肚子虫子,再去“活吞虾米,灌酒精”?
  防治,防治。“防”字在前,远远比“治”更加靠谱。孔子曰的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有鉴于此,刘汉少让相府牵头,召来卫生部,民政部,文教部,防灾减害部以及医学院和各个医院的名医,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如何提高百姓的卫生意识,降低疾病灾害的发生。
  能够坐在这里开会的爱爱卿卿们,对于此次会议的议题还是很认可的,除了刘汉少是皇帝的因素之外,也是因为这些人里,没有谁会饿的要吃人肉,物质丰富了,大概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讲卫生。
  再者,上边那句“圣人不治病”的话,也不是孔子曰的,而是出自《黄帝内经》,另外还有什么“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或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虽然有点搞不清楚他们究竟想治啥,但是有一个意思很明确,就是“防着点”!
  但问题是,爱爱卿卿们认可讲卫生,百姓们一下子未必能接受,上回发起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运动,城管就被人骂作“管得宽”。陋习是因为贫穷、落后和无知而产生的,即便是洛阳百姓,吃饱穿暖才几天哪?假如大家连被子都没有,又上哪晒被子去?肚子饿的咕咕叫,面对半拉馒头,非要对他说先洗手,他不骂人才怪了。
  然而,陋习本身也是一种顽疾,一旦染上了,真的很难治愈。
  别的不说,两千年以后,物质丰富了,不缺吃穿了,可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电视里仍然得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说“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戴口罩。”
  洗手?
  那不是幼儿园里,老师就教过的么?
  可悲哀的是,就是有些人连这么一点点的小陋习都改不了。看着疫情肆虐,也恐慌,看着患者遭罪,也同情,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就是懒得洗手。病不落到谁头上,谁就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当然,也难长记性!
  “再鉴于此”,刘汉少把张鲁和史老道也召来一起开会了,要他们宣扬“无上道法”的时候,告诉所有的信徒们,人人讲卫生,争做干净“人儿”。当然了,传道的时候不能用“讲卫生”这个说法,只能说信徒们应该常常“净手、净面、净心”,如此才显得对圣天尊足够虔诚。而且,身为圣天尊的信徒们,一定要听从他的教导,才能得到他的庇护,比如说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尤其是各种鱼肉蛋奶……
  信不信?
  讲科学不一定好使,但是圣天尊的话,信徒们是肯定乐意听的。
  “还鉴于此”,这一次刘汉少可不打算再整那些轰轰烈烈的卫生运动,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了,而是想干一点实事,解决一些根本问题。
  比如,建设供水系统,至少先让洛阳的百姓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咱们有蒸汽机,能把大船开跑了,给水加压自然也不是问题。
  再比如,随着水泥厂的建设,水泥产量日渐增多,价格自然下滑,较为富裕的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水泥盖房子了,那就应该大力推广民用沼气池。虽然这个玩意在人口密集的城里,究竟能否安全使用,暂时存疑,但是在乡村却有天然的优势,人畜粪便,庄家秸秆到处都是,既可以积肥,利用能源,又可以减少污物排放。
  还有城市污水的净化系统,可以先找几处大坑,利用炉渣、石灰、竹炭,逐级过滤净化,什么时候水里能养鱼,不死了,再排放到河流里,或者直接灌溉到田地里去。
  只不过,想要干成这些事儿,首先还得解决好管材问题,总不能都用搪瓷管吧?可惜咱们在北边,种不了橡胶树,不知道锡铁管行不行?
  又于是,蒲昌、蒲元、刘资、徐宇、候奎等人也都被召了过来……
  …………
  洛阳这边正在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南阳那边却突然传来消息,说是发生了虏疮疫情。虽然南阳郡长诸葛瑾在疫情发生之初,便已下令,将所有患者集中救治,不许旁人随便接触,但是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新的患者还在增加,甚至连救治患者的医生与看护也出现了感染的情况。
  消息传回洛阳,百姓有些恐慌,有些条件好的人家,为了躲避疫情,都想着要回归故里或是远走他乡了,由此可以想见,南阳如今的局势又该有多混乱。甚至有些爱卿也上书,劝刘汉少躲远点,比如去巡视一下幽州、冀州,甚至是辽州。然而刘汉少却觉得,上次并北地震,哥就没能和兄弟们在一起,难道这一次,南阳离洛阳这么近,哥还要逃吗?
  大概他们汉朝没有人能比哥听过的传染病更多了,也不知道没有“鹿鹿鹿”和“地沟油”的加持,哥这副小身板能不能扛得住。
  光熹六年,二月,南阳大疫。帝亲至,以慰民……
第576章 微臣这就去找牛
  ……………………………………
  昔年交趾反叛,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前往平叛,历时两年有余,最终剿灭叛贼,获胜凯旋。然而在回来的时候,有些将士却染上了一种病,从寒颤、发热症状开始,再到皮肤出现大量“痘疹”,最后便是传染了整个军营,很多将士因此丧命。由此可见,这个“痘疹”并非是“水痘”之类的病症,因为它的致死率极高。
  又因为这种病最先是俘虏以及与俘虏有接触的兵士先发病的,故而称为“虏疮”,但是根据后世的研究,所谓“虏疮”其实就是“天花”,而这一次的疫情,也是大汉史书中,关于天花最早的记载。
  “陛下!”
  看到刘汉少的第一眼,诸葛瑾差点哭出来,随即却又说道:“疫情凶险,陛下不该来。”
  诸葛瑾双眼布满血丝,胡子拉碴的,显得很是憔悴,看样子已经有几天没能好好睡觉了,然而此刻刘汉少却顾不得安抚,直接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此次疫情应该最先出现在湖阳,随后又从淯阳、棘阳一路传到了宛城,但是起先患者少,其他各城的人口流动也不大,而宛城因为是南阳郡治所在,人口密集,所以爆发之后,反而是宛城的情况最为严重。
  刘汉少查看了诸葛瑾设置的隔离区,是南阳百姓医院,不管白天黑夜,都有城管严格把守,除了“虏疮”患者以外,其他各种病患已经不再接诊,并且,“虏疮”患者的家属也不许入院陪伴。也正是这一举动,导致很多百姓情绪不太稳定,有的患者想出来,有的家属又想进去,还有一些住的离医院比较近的百姓,因为害怕,居然还想让医院把患者都赶到城外去,使得诸葛瑾不得不分出更多的精力,多次前往医院门外劝说百姓各自回家。
  但是,没有防护的隔离,都是“耍牛氓”!
  既没有防护服,也缺乏酒精,难怪会有很多医生与看护也被感染。
  情况不容乐观,极有可能还会加剧,到时候一个医院根本不可能收治那么多患者。刘汉少当即让燕大娃率领一营燕云近卫,前去城外选择空旷之地,按照战地医院的标准扎营,分为“重症、轻症、疑似”三营,同时要在每个营盘的附近挖一个大深坑,里边撒上生石灰,做好集中处理患者排泄物的准备。
  又同时,最高统帅令飞传洛阳,命令军需部调集更多的酒精、石灰以及药材。
  刘汉少没敢说出来,“天花”病毒,即便是再过一两千年也不会有特效药,只能打疫苗,种牛痘。所以,现在这些药材,大概也只能安慰安慰患者的心理,是否能够扛过去,主要还得看各人的体质。
  不仅如此,刘汉少还下令南阳各县封城,由当地B级军团,驻防部队负责,尤其是已经发现疫情的四城,严令百姓在家,不得随意出门。其次是以四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各城各县,主要道路,逐级封锁,拉网布控。
  调第七军二十五师吕常部,封锁南阳西线,阴县、酂县,南乡、顺阳等地。调第一军第二师庞德部,封锁南阳北线,雉县、堵阳,叶县、鲁阳等地。第八军第七师封锁南阳东线,第八师封锁南阳南线。各封锁线,严格控制,凭令而入,对于抗命不尊,擅自闯出者,允许就地射杀。
  此令一出,无论军政,各员均感沉重,尤其是汉正军的将领,他们总是被教育,要保家卫国,护佑百姓,可是现在居然让他们射杀百姓,而且还是有可能患病的百姓,让他们怎么能下得去手?
  然而刘汉少又能怎么办呢?
  咱们现在连温度计都没有,难道要封锁线上的兄弟挨着班去触摸脑门吗?倘若真是跑出去一个病患,可能就会多一城、一郡、一州的病患。所以不要跑,只求大家千万不要乱跑。下达这样的命令,得先拿刀子剜一回自己的心肝。
  “射杀!你们到底有没有听清楚?我说的是射杀!设置隔离带,许进不许出!”
  刘汉少咆哮着,像极了一只被囚困的怪兽。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陛下带领我们战胜过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现在更是亲自到此,难道你们要怀疑他的决断吗?执行命令,都下去吧!”
  说话的是云六妞,原本刘汉少是不许她跟来的,但是家人们不放心,执拗不过她们,只好许了。
  “不能下去。我还没说完。”
  刘汉少稳了稳心神,复又说道:“传令兵也不能出去,在各个封锁线前,相隔十丈,口喝传令。外地调拨过来的物资,放置在隔离带中,押送人员退出之后,再由本地人员接手。子瑜。”
  “臣在。”
  “立刻在南阳各城,寻找已经得过虏疮和牛痘的人,告诉他们,得过了这两种病的人,就不用害怕再被传染了。请他们做志愿者,出来帮忙做事。”
  张机这一次是刘汉少带来的医疗队的队长,闻言立刻说道:“陛下所说不差,得过虏疮之人,确实不会再得。另外陛下还可以传谕各地,尽量多找一些这样的人,押送物资来南阳,然后便可留下帮忙。只是……最好是给予一些奖赏,否则怕无人愿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