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296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296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汉少悄悄地拉着蒲元和黄月英向后撤了两步,又问了一句:“另一根呢?”
  司马懿闻言,浑不在意地又捏起另外一根铜线,然后整个人猛一激灵,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后蹿了出去,并且拖着哭腔大喊:“师傅,咬人哪!”
  此举不仅吓懵了蒲元和黄月英,甚至惊动了在外面站岗的典韦和杨修,两个人直接就蹿了进来。尤其是杨修,心里还有很多想法。
  怎么个意思?
  汉少把司马懿给咬了?
  瞧那娃可怜劲儿的,难道这是师傅惩戒徒弟的新办法?
  因为司马懿一激灵,已经把铜线从茶杯里拽出来扔地上了,所以刘汉少看到来了新的实验对象,指着地上的铜线对杨修说:“徳祖,把它放杯子里。”
  杨修多机灵啊?虽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瞅着司马懿那个可怜劲儿,料定其中必有古怪,所以小心翼翼地捡起铜线,愣是远远的给扔回了茶杯里。
  眼瞅着整人大计没能得逞,刘汉少不耐烦地说:“出去,出去,你们都出去,别耽误哥给徒儿们上课!”
  …………
  没错,刘汉少带着徒弟们做的这个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盐水电池。每一个杯子里有一块铜板、铅板,就等于是一块电池,因为串联的多,所以电压就高。但是现在又没办法测电压,所以就只能拿徒弟来做活体实验了。
  当然了,刘汉少也不纯粹是为了整治司马懿,毕竟这个东西很危险,要是以后司马懿想要玩的好,就得给他先长长记性才行。胆大又粗心的当不了电工,一不留神就能被送到那边去,反而是像司马懿这种有过尿裤经历的特殊人才,才是上佳之选。
  “再当一回然”,虽然现在没啥用电保护,可是通电的铜线就是搭在水杯里的,像司马懿那样一激灵,也就把它拽出来了,所以不用担心真的有危险。
  要么说好奇害死猫呢,明明司马懿已经被电了一回,但是趁着刘汉少驱赶杨修他们的空儿,蒲元已经捏住了两根铜线,居然还兴奋地对刘汉少说:“师傅,麻麻的,好舒服呀!”
  你娃上这儿电疗来了么?
  刘汉少脑门黑线,终于开始反思,把这个玩意儿弄出来,让一群小娃们去瞎鼓捣,究竟是对还是错?
  “找你爹去,弄个圆铁环来!”
  “啊?啥铁环啊?”
  当初司马懿发明指南针,最初用的是天然磁石,但是天然磁石性脆,不容易打磨成型,刘汉少告诉他,把铁针与磁石摩擦,进行磁化,铁针也能变成磁针,所以后来批量生产的指南针,用的都是磁化过的铁针。
  现在刘汉少要做小喇叭,需要用到圆环磁铁,也不知道用磁化铁环行不行,反正也是实验,慢慢来吧,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此时天色已晚,交代徒弟们准备下一节课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刘汉少就先行回宫去了。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天才刚蒙蒙亮,司马懿便驾驶着一辆木牛流马,带着蒲元和黄月英赶来永安宫。无他,就怕师傅事多,忘了去给他们上课。
  徒弟们此举使得刘汉少颇感欣慰,多好的娃呀,多么努力上进,多么热爱学习!
  好吧,也许这些小妖孽们并不是热爱学习,只是好奇爱玩罢了。可是,谁又能说这不是学习原本该有的样子呢?
  在皇后师娘们亲切而又慈祥的照料下,小妖孽们与师傅一起吃了个早饭,然后便拽着师傅直奔研究所。
  做好的铁环已经被司马懿和蒲元轮流在磁石上摩擦了半夜,漆包铜线也已经准备好,就等着刘汉少来缠线圈了。千万别小看汉朝工匠的技艺以及贵族的奢糜,别忘了“金缕玉衣”这种东西,“金缕”就是“金线”,所以造出漆包铜线,工匠们表示没压力。
  先让司马懿把圆环磁铁固定在导磁柱上,也就是俗称的“T铁”上,刘汉少拿着漆包铜线往一个空心硬纸卷上,一圈一圈挨着缠,准备制作“音圈”。等到黄月英看会了,便交给她去缠,自己再带着蒲元,找来纸张,准备做“纸盆”。
  毕竟太超前了,虽然小妖孽们都知道自己的活该怎么干,但是对于它们的作用却是一点也不知道。黄月英还十分严谨地问:“师傅,这要缠几圈呀?”
  刘汉少随口说:“就缠一百圈吧。”
  然后黄月英就低着头,瞪着眼,去数刘汉少先前缠过了多少圈。
  “纸盆”或者叫作“音盆”,用一个大圆片,中间挖一个小圆洞,然后剪掉一部分,折成喇叭状就成。“盆架”是昨天就已经让徒弟们准备好的,拿着和“纸盆”比一比,能扣进去就行了。
  一切准备好之后,小妖孽们围着刘汉少,就看见师傅先把导磁柱与盆架固定在一起,然后把“音圈”放在中间试了试,滑动无碍,再与音膜、纸盆粘在一起,放在盆架上。接下来还有折环、压边、扣防尘罩……终于等到两根铜线头从盆架上引出来,被固定好了之后,刘汉少一脸严肃地说:“去把电池拿来。”
  “电池”就是昨天那些装盐水的茶杯,蒲元倒是啥也不怕,领命而去,立刻蹿了,司马懿和黄月英看着刘汉少的脸色,多少都有点胆颤心惊。
  但是,今天的实验是刘汉少亲自动手做的,所以拒绝了蒲元的好意,仅用了一个茶杯。
  先接好一根线头,等到另一根线头轻轻一碰,这个极其简易的,大多都是纸糊的小喇叭便发出了微弱的电流声。
  也许是电压太低了,再加俩杯子。
  刘汉少又让蒲元跑去食堂,抓了一把小米过来,放几粒在小喇叭上。通电之后,徒弟们便惊讶地发现,师傅造的这个玩意除了会发出“刺刺啦啦”的杂音,还能让小米粒一跳一跳的。
  蒲元兴奋的也跟着小米粒一跳一跳的,但是刘汉少却说:“娃呀,先别高兴的太早,咱们才做了一半。”
  师徒四人忙活到现在,距离一个“完整的小喇叭”,的确是只做了一半,因为它只是一个“扬声器”,想要小喇叭里传出收破烂的声音,还需要一个“传声器”,也就是“话筒”。
  话筒和扬声器其实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收集声波,转换成电波,一个是把电波转换成声波,播放出来。
  制作了一个“动圈式话筒”之后,把它与先前的扬声器连接起来,刘汉少要司马懿拿着扬声器走开,离自己远远的,然后对着话筒轻轻喊了一声:“德为。”
  起先可能是离的近,刘汉少本身说话的声音司马懿也能听到,所以没反应过来,还转身问刘汉少啥事。刘汉少只好说你走远点,再走远点。等到现有的铜线被拉到了头,刘汉少双手捂着话筒,又喊了一声:“德为。”
  司马懿终于惊恐地发现,竟然是自己手里捧着的这个纸盆子在喊自己的名字!
  这不是大白天见了鬼了么?
  受惊之下,司马懿一下子就把捧着的扬声器给扔了,并且恐极而怒,歇斯底里地发出一声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粗话的师傅,这玩意会叫唤,你就不能提前告诉我一声吗?”
第495章 司马懿迅速蹿红
  ……………………………………
  可怜的司马懿,遇上刘汉少这位不靠谱的师傅以及诸葛亮那个坑货师兄弟,也许注定会饱受磨难,摧残与打击。
  想想也是,要是有人抱着一条咸鱼,正琢磨着怎么吃才好,咸鱼突然说:“哥们,别整天就知道吃,你有女朋友了吗?”
  八成都得把咸鱼给扔了!
  明明是自己和师傅一起做的,就是磁铁、铜线加了个纸盆子,它怎么就会说话了呢?难道师傅真的是圣天尊,给这个纸盆子施了仙法?
  好在司马懿也不是一般人,在崩溃的边缘摇摆了几下之后,终于忍住想疯的冲动,又慢慢恢复了神智,然后立刻否定师傅会仙法的观点。
  这就是师傅常说的科学!
  就像诸葛堂堂一样,师傅终于要教授自己科学了!又想起自己刚才竟然粗话了一句师傅,也不知道会不会挨揍。司马懿内心既激动万分,又忐忑不安,在刘汉少面前也变的更加老实乖巧了。
  实验成功,刘汉少正高兴呢,哪顾得上计较司马懿?扬声器被摔坏了,也不要紧,反正就是个实验品,一回生,二回熟,再做一个也不困难。
  一边领着徒弟们再做扬声器,一边试图讲解电磁感应,可是学渣要真能把这事给说明白了,还配叫学渣吗?所以,刘汉少只能用自己的……深入浅出的……也不知道究竟对不对的……听着总感觉像忽悠的……教学方法。
  “这个电呀,其实是母的。”
  刚说了头一句,蒲元便迫不及待地插嘴说:“我知道,我知道!公的是雷。雷公电母嘛。”
  “滚一边去,小娃不许听。”
  转过脸,刘汉少复又说道:“公的是磁!”
  司马懿觉得脑袋瓤儿有点疼,雌就是母的呀,怎么又变成公的了?变成公的还能叫雌吗?
  不管妖孽徒弟们咋想,刘汉少强行解释道:“这个公的磁啊,在母的电里边一转圈,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然后就产生了电流。这个电流呢,能够在导体上乱跑,咱们用的铜线就是导体,所以它可以从铜线这一头,跑到铜线那一头。”
  司马懿实在忍不住疑惑,也插嘴问道:“师傅,您说的这个电流,和天上的闪电,是一回事吗?”
  这个怎么回答?
  刘汉少也得想想词儿,而后才说道:“是一回事。但是天上的闪电,咱们没有办法控制,而电流则是咱们可以控制并且加以利用的。比方说,咱们挖了一条水渠,可以引水灌田,滋养庄稼,但是一旦爆发了洪水,不仅会把庄稼淹死,还会带来很大的灾难。”
  司马懿好像终于听明白了:“电流就像水,铜线就是水渠。”
  “对!”
  “可是天上的闪电能看见啊,特别明亮刺眼,为什么铜线里的电流看不见呢?”
  “比方说,电流就是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咱们能够感受到它。”
  司马懿好像又懵了:“师傅,您刚才还说电流像水呢,怎么又像风了?”
  这……
  只能说烧脑,实在太烧脑了,甭管是讲课的还是听课的,脑袋瓤儿好像都不太够用。
  蒲元已蹿,偷了个新做的小喇叭找别人大显神通去了,黄月英已饿,有这功夫,吃点啥不好?只有司马懿还在用渴求以及茫然的小眼神瞅着刘汉少,直到刘汉少说到电能能够转化为光能、热能、机械能,甚至无所不能的时候,才幽幽地问:“师傅,要是徒儿学会了用电,将来能比堂堂更厉害吗?”
  他是玩炸弹的,你娃跟他比个啥劲儿?
  刘汉少真想一巴掌呼过去,然而最后却温和地说:“孔子曰的好,学无前后,达者为先。有识之徒,俱含灵性。”
  “师傅,别忽悠了,这根本不是孔子曰的。”
  没等刘汉少的大巴掌落下来,司马懿又恍然大悟地说:“师傅,徒儿明白了!师傅的意思是说,只要徒儿肯努力用功,在用电的领域里做出成绩,就一定不会比堂堂师弟差!”
  “嗯!”
  刘汉少很欣慰,也粗话的很疲惫!
  玩去吧,随便玩去吧!能折腾个啥样就是啥样,师傅真教不了你们。
  …………
  电的知识先放一旁,起码小喇叭是做成了,这就好像之前要司马懿制作打火机,虽然他不知道酒精是如何提取的,但是并不妨碍他利用火石点燃酒精灯芯。
  刘汉少带着徒弟们做小喇叭的时候,一切都是凑合的,等到司马懿“领衔制造”的时候,自然不能再这么凑合,起码盐水电池不能还放在茶杯里吧?专门定制的方形瓷瓶,加上盖子,预留接线孔,然后再放进木箱里,一排五个,两排十个,木箱的盖子也扣好之后,还要写上“有电危险”。
  研究所里,司马德为在研究“会说话的机器”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之前蒲元已经很嚣张地向大家大显过神通,但是他那个神通的效果以及机器的样子,实在很难令人生出敬畏之心。
  操场上搭起了一座木质高台,高台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个大喇叭,外型倒不稀奇,和从前城头上摆放的那些号角也差不多,只不过开口更宽更大。
  此时操场上已经围满了人,除了研究所的人,很多三学院的师生也赶来看热闹,不仅郑浑、郑泰、刘大根,三学院校长俱在,就连难得露面的马均也翘首以盼,更甚至于史老道和张鲁这两个老神棍都跑了过来。
  司马懿已经检查过了最后的接线工作,正呆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平复情绪。终于,他起身走向话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深情地冲着话筒喊了一声:“师兄。”
  “师兄,听到了吗?”
  没有人回答,只有自己的声音从操场上传了回来,司马懿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在外边的蒲元大喊一声“我听到了!”,操场上传来众人的欢呼,才激动地闭上了双眼,流下了滚滚的热泪。
  师傅真是神人啊!
  不!
  他不是一个人,他是圣天尊!
  激动的司马懿不禁想起了谐和道的主打歌,然后便难以自制地对着话筒唱起了《天尊颂》,再然后,沸腾的操场上,几千号人也都不约而同地跟着大喇叭一起唱了起来。
  无量天尊,荣耀无比,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欢喜,来到你的圣殿里!
  …………
  马均立刻向刘汉少上书,建议将扩音器安装到水军的舰船上去,如此,整个舰船各部便可在第一时间收到船长下达的命令;四学院院长,郑玄、郑浑、郑泰、刘大根立刻向刘汉少上书,建议将扩音器安装到各个学院的大讲堂里,以便学生们能够听清楚老师教授的课业内容,更好的学习。
  张鲁、史老道立刻上书;三府各部立刻上书;政议院立刻上书;就连曹孟德和孙文台都立刻上书,我们这铺路修桥的,要是能有个大喇叭在现场指挥一下,肯定方便多了!
  都想白占便宜么?
  然后,刘汉少把所有的上书全都扔到了一边,撺掇自己的老婆,赶紧筹备大喇叭厂。咱们批量生产,谁有钱谁买,将来你们就是拿着大喇叭去放羊,哥也没意见。
  原本在研究所里,陛下这两位“臭名昭著”的徒弟,因为司马懿这一喇叭而迅速蹿红,并且,又因为诸葛亮的研究项目,保密级别太高,外界根本就不知道,所以此时反而是沾了司马懿的光,被人并称为“雷电双熊”!
  没错,就是熊娃的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安装上大喇叭的是缑氏山上的灵石观,因为人家谐和道有钱。无数百姓蜂拥而至,哪怕是平时并不信奉谐和道之人也来了不少,就为见识一下“会说话的机器”。为此,张鲁一连多日,亲自登台宣扬道法,并且声称,“会说话的机器”只是大道之中的小道,如果大家都来信奉谐和道,愿意潜心修道,将来便能修得大道之中更为神奇的道法。
  听着从“会说话的机器”里传出的声音,那一刻,在万千信徒心中,张鲁真不是一个人,而是圣天尊与之同在的……“天使”!
  洛阳百姓纷纷议论着“会说话的机器”,很多人都想去亲耳听一听机器说话,谐和道因此大赚特赚,大发了一笔横财,没两天的工夫,信徒们的捐献便以足够补足买喇叭的钱了。
  便在此时,蒲元也向司马懿提出了一个发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师弟呀,白天咱们能和月英师妹一起玩耍,可是到了晚上,她就得回她屋,咱们也得回咱屋。你说……要是给她屋和咱屋都安上大喇叭,到了晚上,是不是咱们也能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