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294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294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纪轻轻便能统帅万军,挥师纵横。所以,张任还有一丝丝羡慕……
  “足下何人?”
  “蜀郡张任!”
  “为何而战?”
  一时之间,张任竟不能答。
第491章 谐和道的主打歌
  ……………………………………
  陈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好像比他手里的大枪还锐利,直击张任的脑袋瓤儿。
  自己究竟在为何而战?
  说自己是领兵之将,本该守土御敌,可是自己接到的是投降的命令。说自己是益州人,要为益州而战,可是益州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罢战求和。说自己为刘焉而战,毕竟他是自己的主公,对自己有提携之恩,可是命令自己投降的就是刘焉。也许自己只是为了忠义二字而战,可是现在刘焉已降,若是自己再战,万一连累到刘焉,又何谈忠义?
  张任站在桥上呆呆地出神,却听到陈冉又说:“你若是个贼人,我断然容你不得,你若是个敌人,我同样不能留你,可你偏偏是咱们大汉的军人。身为军人,却不知为何而战,你怎有面目,在此叫嚣?”
  说完这话,陈冉一拨马头,竟然就这么走了。
  张任不甘心,急切地追问:“你等又是为何而战?”
  根本不用陈冉回答,上千号汉正军的兄弟齐声大吼:“护我百姓,佑我大汉,心存节烈,精忠报国!”
  突如其来的吼声把张任胯下那匹黑马吓一哆嗦,就想转身赶紧蹿,张任连忙跳将下来,要是被这货给撂河里,恐怕自己得死成一个笑话。
  虽然没有“点到即止,落地算输”的规矩,但是张任败了,而且败的心服口服,望着陈冉的背影,又忍不住问道:“将军何人?”
  “第七军,陈冉!”
  …………
  “陈冉这个瘪犊子,有这么干活的吗?连个刘君郎都看不住,活活给人家气死!”
  接到益州战报,刘汉少当即“大发雷霆”,众人心里话说,这位哥,您想笑就笑吧,表达高兴的方式多种多样,您用得着非要这么奇葩吗?死一个刘君郎,您就大发雷霆了?这里又没外人,您演给谁看呀?
  刘焉的确是死了,但是和陈冉可没毛线关系,而是得知李严在绵竹烧了那些乘舆之后,便突发疾病,哀恸而亡。也许刘焉其实是死于自己的梦想破灭,也许再没有人能够知道李严究竟是想叛他,救他,还是害他。
  可这事儿的最后结果却是让刘汉少又担上一个恶名。人家好好的益州牧,让您一个调任就给调死了,这让别的州牧怎么看?让名望贤达们怎么看?让天下的百姓和花花草草们怎么看?
  再者,益州之事还真不能随着刘焉之死而一笑了之,还真就得怪罪一下陈冉。主要是这娃下手太快了,从五月命令朴胡前往巴郡“搞事情”开始算,到他率军进入成都为止,前后拢共用了不到三个月。
  刘汉少就不明白了,不是说蜀道难的能上天,益州那地儿能偏安,咋陈冉一去,“咣咣”就给干开了呢?
  皇甫嵩借用吴起之言,为他解惑:“在德不在险。”
  战国时期,魏武侯顺着西河漂了个流,中途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吧啦吧啦吧啦啦……”
  大意就是说:立国之地通常都是山河险要,看似固若金汤,但是老大们如果德义不修,哪怕所据之地再险要,也挡不住要玩完。
  刘焉之所以玩完的如此麻溜儿,就是这么个道理。甭管是“益州的”,还是“东州的”,表面上对刘焉俯首帖耳,表面下却又是心存怨怼,意见一堆。连宁肯为他“殉情”的张任,都把大营往涪水边上一扎,就假装自己已经是打过仗了,益州还有什么险可守?
  可现在的问题是,咱当初为啥要打这一仗?不就是想借机清洗掉那些地方势力,豪强大族吗?现在陈冉连前戏都没做足,就已经完活了,还怎么借机清洗,杀猪过年?如此说来,好像陈冉确实得挨骂。
  当然,刘汉少这个“逼杀益州牧”的“北朝伪帝”是不能把这些实话说出来的,下边那些心里有数的爱卿们同样也不能说,可是问题总要想法子解决吧?
  刘汉少与三府商议过后,决定擢升常林为汉中郡郡长,司马朗则出任益州州长,立刻前往成都,国渊暂时也别急着回京,就留在益州与司马朗、陈冉二人共同组成一个临时的“益州事务安置小组”,赋予任免官员、将领的权限,务必使益州尽快适应朝廷的新制度。当然了,表面上安置小组只有三个人,但是少有人知道,其实是四个。因为瘸爷也是其中一员,并且是最了解益州那些豪强大族底细的小组成员,所以,也是最容易要人命的小组成员。
  虽然相信国渊、司马朗与陈冉的才干,应该会比一个刘焉玩的好得多,但是刘汉少觉得仅有制度还不行,必须得有甜头、有恩惠,才最容易收买人心,所以又跑回家和老婆们商量。首先要云三妞着手安排,在益州开设多个皇家老弱孤残院,使益州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和穷苦山民感受到皇家浓浓的爱意,然后让云六妞挑选适合在益州发展的工商业,让益州那些打算跟哥混的“上牛人士”尝到甜头,继而可以做好从土鳖到土豪的华丽转身。
  如此还不算完,刘汉少又找来张鲁和史老道,要他们近期内全力“进攻益州”。既然把传道看的和打仗一样,此战又该以何为胜呢?
  来年益州也要实行征兵制,这是绝对要贯彻下来,不允许谁搞特殊的,甭管益州的这帮兄弟在家里呆的有多安逸,也得出来溜达溜达,报效国家。到了那个时候,能别发生叛乱就好,尤其是从前的那些蛮族夷人,别整部落整部落的给哥撂挑子。
  张鲁拍着胸脯说:“天尊,这事好办,就包在弟子身上了。益州可是咱的老根据地,人头都熟,而且那地儿到处都是山,太适合建道观了。您甭以为那些山民都生性野蛮,其实他们好忽悠……不对,是都淳朴的很!要是让他们信了咱的道儿,干啥都成啊!”
  话虽如此,刘汉少也不能把张鲁撒回去,于是张鲁以侍奉老母的名义,把三弟张愧撒回了益州,并且一下子带回去上百个传道士!
  为什么传道士会这么多呢?
  因为自从们秘密成立了大汉战忽局之后,文化战备可不是说着玩的。对于传道士的培养,就像急救培训班一样,只要口活好,对于传道事业富有激情,会照着《谐和大宝典》讲故事就成了。哪怕是大宝典里的字都认不全,会汉语拼音,会查《北邙字典》,也成!
  不仅如此,谐和道的众位英才为了能够向那些汉话不精,甚至汉话不通的地区更好的传道,还专门创作了不少的赞美诗歌,音乐无国界嘛。并且,此举得到了刘汉少的高度赞扬以及大力支持,甚至还亲自创作了谐和道的主打歌……《天尊颂》!
  无量天尊,荣耀无比,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欢喜,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
  …………
  “张任死了没?”
  “没。”
  听到刘汉少发问,负责联络军府事务的贾逵立刻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而后又继续补充说道:“只不过……他也拒绝了陈军长的任命,目前只在家中枯坐,不肯见任何人。”
  刘汉少怒道:“鼎鼎有名的一个蜀中名将,就跟个二傻子一样,他还有脸使性子?”
  杨修笑呵呵地说:“汉少,人家脸皮薄,讲究忠义,宁死不降,这叫气节。咱们总得给人家一个机会,帮着抹了这个脸儿才行。”
  甭管谁当老大,都希望自己手下的小弟讲究忠义,刘汉少也是看重了张任这一点,才会亲自过问的,又哪会真的生气?
  闻听杨修之言,刘汉少笑呵呵地问:“你娃有什么好招儿?”
  杨修很狗腿地说:“咱们不是要把刘焉弄回来予以厚葬嘛,就让这个张任护送刘焉的棺椁回京,以全他的忠义之心。等到了洛阳之后,把他往北邙军校里一扔,让沙督教长好好给他洗巴洗巴脑袋瓤儿,抽空您再亲自忽……”说到此处,杨修及时住口,并且象征性地抽了自己一嘴巴,才又继续说道:“您再亲自教育教育他!将来还怕他不乖乖的为您所用?”
  杨修狗腿一点也就罢了,但是这话说出来,总让刘汉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觊觎别人美色的有钱恶少,不得不说,这种感觉……真好!
  忙忙活活好些日子,基本上算是把益州方面的事务都安排好了,刘汉少坚持认为自己就是在给陈冉擦屁屁,幸亏这娃离的远,不然的话真得踹他一顿。
  然而没过两天,新的消息再次传来,身在巴郡的严颜、邓贤因为接到了刘焉生前发出的那道命令,所以现在愿意服从陈冉的命令。这里就不能说什么投降不投降了,只能说益州军归建。但是原本在益州南部平叛的赵韪却接受了“汉室正朔”任命的益州牧之职,率军返身向益州北部杀了回来,并且一度攻占了犍为郡治,武阳,切断了成都与巴郡之间的水路联系。
  随后陈冉命令严颜、邓贤从巴郡出兵,自己从成都出兵,两路夹击赵韪军。但是赵韪在益州,可以说是声望仅次于刘焉,也确实有不少人选择了倒向赵韪。陈冉一边要与赵韪争锋,一边还要防着身后会不会有人捅刀子,所以也是小心翼翼,谨慎万分。
  可以说,益州之战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是,才刚刚开始。
第492章 两个公孙修长城
  ……………………………………
  南线局势,风云变幻,有的已经动上手了,有的还在相互瞪眼,然而此时,东北局势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要说的是东部鲜卑轲比能,打着帮助骞曼夺回鲜卑首领之位的名义,联合了不少的东部小部落,与魁头、扶罗韩兄弟对峙,但是二者除了摩擦不断,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大战。反倒是轲比能趁此机会,将那些属于己方盟友的小部落吞并了不少,势力日渐坐大,以至于有一些鲜卑小部落也开始迁往辽西,请求归附。
  轲比能为此事,曾经向辽西郡长裴潜交涉过,希望大汉能够把叛逃的鲜卑人归还给他们。
  裴潜出身河东裴氏,老爹裴茂在先帝时期甚至还做过尚书令。王允整治太原的时候,裴氏没少出钱出力,但是刘汉少任用裴潜的时候却说:“哥看重的是你的才华。”虽然你娃名字叫个“裴潜”,但是辽西边地,与胡虏打交道的时候不少,你娃可万万不能干“赔钱”之事。
  有了刘汉少的交代,裴潜年纪轻轻,血气方刚的,哪会给轲比能好脸子看?当即便严词拒绝了他的请求。并且,汉正军第六军二十二师的师长牵招也说,归附大汉之人,便是大汉国人,他们生活的地方便是大汉的国土。勒令轲比能必须退出那些被他侵占的大汉之地,否则,后果自负!
  面对裴潜、牵招如此强硬,甚至是有些蛮横的态度,轲比能竟然真的退却了,并且还向大汉上书请罪,声称自己无意冒犯。
  其次要说的便是吉州牧公孙度,打下扶余王城,假装让简位居当上了扶余王之后,扭头就想找张绣要人,因为自己的老婆和娃,属下们的家眷都还在玄菟,只不过是被张绣从黑山贼寇手中救了下来,保护的很好。
  对于这事,张绣倒是没意见,反正这些人我也帮你养了这么久了,吃我的喝我的,又不给我钱。但是辽州州长司马防说,咱们应该先划定好州界,往后哪儿是辽州的,哪儿是吉州的,要一目了然,免得将来双方起争执。
  司马防这话也算说到了公孙度的心坎里,毕竟是被抄过一次后路的人了,公孙度可不想哪天再被张绣拎着大枪捅过来。然后张绣便以中间人的身份,公平、公正、公开地提出了要以饶乐水一线为界的方案。
  饶乐水出自“北兴安岭”,一路向东流淌,直至汇入大辽水才转而向南。要是以这个地方为界的话,不单曾经的乌桓、东胡、东部鲜卑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了辽州,就是连原本的扶余之地,也被划走了不少。
  公孙度不能忍,可老婆和娃都还在张绣那边被保护着,猛一下他还真不敢冲着张绣呲牙。另外还有一点,虽然拿下了扶余之地,但是公孙度身边并没有能够帮他处理政务的官员,当初他可是去攻打高句丽的,所以那帮人也都留在了玄菟。
  无奈之下,公孙度只好接受了张绣的方案,不过张绣也很仗义,不仅全数送还了公孙度的老婆和娃以及属下们的家眷,甚至还有他在辽东之时就颇为看重的平原名士王烈和北海名士管宁,并且有颍川名士郭公则与同族人公孙纪前来投靠。
  话说王烈、管宁当初为了躲避黄巾之祸,俱都远走辽东,但是他们看不惯公孙度在辽东的所作所为,本不该为其所用,然而架不住背地里有人也看不惯他们。
  小狐狸郭嘉心里话说,你们这帮人,没事的时候道貌岸然,一有事,一个个比谁蹿的都快。现在陛下登基,收拾山河,大汉渐渐平宁了,你们又想回来之乎者也,冒充名望贤达了?
  一边呆着去吧!
  然后,可能有一些非正常的事情发生,使得二人不得不远走吉州,托庇于公孙度。
  至于说公孙纪,这不是搜狐一分为三了嘛,往后就不归郭嘉领导了,所以郭嘉也想趁机提携一下自己的老部下。只要这趟差事能办好,往后你在吉州就是无形中的老大。顺便把我那位远房族叔带走,反正陛下看他不顺眼,就让他躲远远的,自己折腾去吧。
  …………
  虽然赔了点地,但是咱人手一下子充实起来了,往后再也不怕扶余那帮人调皮捣蛋了。公孙度大喜,当即便拜王烈为长史,其他人也是各有职位,紧跟着就想宰了自己的新女婿,扶余王简位居,自己也好干净利落地当吉州牧。
  但是管宁谏言说,咱们要在吉州设立郡县,已经算是灭了人家的国,如果再杀人家的王,显得咱们忒残暴,不利于收拢当地民心。在下以为,应当继续给予他们优待,使他们慢慢接受教化,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于是,公孙度接受了管宁的建议,将曾经的扶余王城改成了扶余郡,也是吉州治所所在,由简位居担任太守。
  然后王烈也说,让我当长史,我可没什么经验,但是我原来做过点小生意。就觉得吧,想要咱们吉州安定,民心顺和,首先就得想法子让他们富足起来。而想让他们富足呢,就得赶紧与关内通商,把咱们吉州的特产买到关内去,同时也把关内的好东西源源不断的运到咱们吉州来。
  王烈此议首先得到的并非是公孙度的认可,而是公孙度的老婆和娃,以及那些属下家眷的大力支持。他们都在玄菟呆了那么久,眼看着关内的好东西源源不断的运往辽州和鲜州,但是之前他们都属于“被救之人”,有钱也没心情花。可是现在不同了,怎么说也算是安身立命了,还有钱不知道花,那不是成了大傻子了么?
  旁的不说,连鲜州牧公孙瓒都坐上四轮大马车了,咱吉州这地儿和他们一比,宽广的就像赛车场,能不弄几辆马车回来?再说了,咱吉州哪儿哪儿都好,就是冬天的时候有点冷,要是把关内的新式棉衣、棉裤弄过来,那兄弟们可该多暖和?
  好吧,公孙度也同意了此议,并且请王烈立刻着手去办。
  然而,转过身,背着其他所有人,颍川名士郭公则却向自己这位新老大发出一问:“明公,吉州名为大汉新拓之地,却是明公亲手打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