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264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264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堡垒”与“要塞”都是给高句丽人面子,这些地方可能就是随便弄几十个人,搬来几块石头,然后往上一趴。可就是这种东西,要是不拔掉它,大军就不敢继续往前走。因为山道崎岖漫长而且狭窄,万一被断了粮道,截了后路,可不是闹着玩的。但是,要想一个一个去拔掉它,又颇费周折,因为它地势太险要。
  好在公孙度与简位居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一路上打打停停,但是大军一直在向前逼近,大大压迫了伊夷模的活动空间。
  然而就在伊夷模、晏留与公孙度、简位居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后边突然传来消息,“丸都城”、“国内城”都被抄了……
  …………
  话说伊夷模其实不是老王伯固的长子,而是次子,但是晏留等人都觉得伊夷模才有当老大的样子,所以就拥戴他坐上王位。然而伯固长子拔奇并没有被处死,只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实力受损。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既然拔奇不死,剩下的就简单了。辽东黑山军也一直在收集高句丽的情报,注意其动向,然后张燕便拉拢拔奇,声称要助其夺回王位。伊夷模为了应付西北两路大军,将兵力一调再调,魏延率军一千三,顺马訾水逆流而上五百里,直接突袭了国内城。
  徐庶能想出这种打法,起初别说拔奇不敢相信,就是连张燕都有点犹豫。但是,徐庶讲出自己的几点理由,最终说服了众人。
  第一,黑山军接受改编之时,大部分中下级军官都是从当时的山地团调拨的,加上黑山军原本就混迹于太行山,虽然太行山与长白山不可一概而论,但是黑山军对于山地作战并不陌生,甚至还可以说原本就是特长。
  第二,马訾水上游多崇山峻岭,落差大,水流急,并且河道崎岖,实在不适宜行船,但是下游则要宽阔平缓的多。突袭部队可以乘船至马訾水与盐难水的交汇处,然后弃船登岸,翻山越岭百十里,便能到达国内城。
  第三,“丸都城”与“国内城”两者相距极近,不足十里。国内城在南,更靠近马訾水岸边,属于平原地带,而“丸都城”在北,是建在山上的。这种设置的意思就是,平时大家都在国内城吃喝拉撒睡,因为这地儿平坦,住着舒服,一旦遇上强敌,便可退守到丸都城,城里有存粮有活水,更兼地势险要,熬咱也能把强敌熬退喽。
  但是,咱们现在有拔奇呀!
  只要拔奇能够偷偷摸摸的占住平时没人在意的丸都城,剩下的国内城对于黑山军来说,那就是个羊圈。进一步再说,只要突袭部队进到了丸都城里边,反过来防守,即便是伊夷模丢下两路大军不顾,返身回来全力争夺丸都城,咱们也足够拖延到大部队顺水路而来了。
  当然了,这个计划能够得以实施,还得感谢公孙度与简位居对伊夷模造成的巨大压力,迫使其将兵力一调再调,造成后方严重空虚。
  …………
  伊夷模想哭。
  我还只是个“孩纸”啊,你们就这么合起伙来欺负我,不觉得太残暴吗?
  但是伊夷模也算是个人物,得知王城被抄,根本没有回身抢夺,甚至干脆放弃了纥升骨城,带着残部向东,汇合晏留残部之后,直接“战略撤退”,流窜到了沃沮。
  这回可好,三只猫合伙抓一只耗子,结果还让耗子蹿了。猫们大眼瞪小眼,懵圈之中还略带一丝尴尬,尴尬之中又略带些许愤怒。
  简位居心里话说,我爹的老丈人,咱现在咋整?来都来了,要不……趁着咱人多,跟黑山军也干一架?
  公孙度原本也跃跃欲试,可就在此时,收到后方消息,说是辽东张燕亲率黑山军主力猛攻玄菟郡,而辽西张绣也以征剿叛逆为名,挥军向玄菟方面杀来。
  早不来,晚不来,我这边刚出门,你们就上我们家去,啥意思啊?要说黑山军的张燕来攻玄菟,这个我可以信,要说汉正军的张绣来征剿叛逆,这个我一点也不信。他们这是要逼我上路啊,我若回援玄菟,只怕自己也得搭里边,我若留在纥升骨城,高句丽人养不活自己,我也养不活自己。
  要说公孙度也是个人物,听闻玄菟遭袭的消息,思来想去之后,竟然也不回身救援,而是汇合简位居一起退回扶余,打算做“上门老丈人”。
  简位居是奉自己老爹之命前来助战的,临阵之时自然要听从公孙度的调遣,但是公孙度想率军前往扶余,这事简位居肯定不能答应。
  只不过和公孙度比起来,简位居还是太年轻了,公孙度是以商议军情之名将简位居和其一众部下召集起来,然后才说出自己要去扶余,暂避黑山贼寇锋芒的打算。再然后,简位居和他的小伙伴们便被看押了起来,稀里糊涂的从友军变成了俘虏。
第441章 李移子与乐何当
  ……………………………………
  虽说高句丽灭国,但是没有弄死伊夷模,总感觉临门差一脚,然而黑山军众将可顾不得感慨,甚至连追剿伊夷模都顾不上。一边要配合张绣向玄菟郡施压,一边要清剿高句丽的残余抵抗,偏偏南边还需要设置兵力防备公孙瓒。
  尤其是清剿抵抗,颇为费时费力。
  这个地方白山黑山,风景如画,偏偏没一条路是能让好好走道的,如果没有向导领着,进去就出不来。别说路了,就是从纥升骨城顺着盐难水往马訾水那边漂,中间都得拐十八个弯不止,而且水情特别复杂,有些地方紧窄,有些地方湍急,根本不适合行船。
  也难怪从前中原朝廷打过那么多次高句丽,不是无功而返,就是不稀得占它。就这地方,大军进去,单是运输粮草都是个大问题,分成小股部队,有可能遇上野兽,有可能被人埋伏,也有可能自己就走丢在山里。
  黑山军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以纥升骨城、国内城、西盖马、上殷台这些相对平坦,较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为基,然后再分兵力分批次,向周边山里逐步清剿。
  更搞笑的是,这边仗打完了,国都灭了,那边可能还有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咋回事呢!但是山里人生存不易,警惕且好斗,结果不是抵抗的也变成了抵抗。好在徐庶让进山清剿的部队都带有一些当地人,作为向导与通译,这样的情况才相对降低一些。
  瞅着这份“大胜、灭国”的军报,刘汉少却一筹莫展。
  哥能有啥好办法?
  谁让咱没路呢?
  但是,土地是国家的,这地儿不管是好是坏,刘汉少都不可能对它置之不理,更不可能放任边族发展壮大,成为祸患。
  所以,当即作出批复:
  第一,从胡车儿的山地师抽调一个旅前往辽东,参与清剿抵抗势力。
  第二,在辽东以东,马訾水以北,设置恒仁郡,将纥升骨城改为“恒仁城”,同时为恒仁郡郡治。
  第三,汉正郡所辖范围由马訾水以南向前延伸,东部至濊貊与沃沮边界,南部直至入海。
  如此一来,不仅分割了原本的高句丽与濊貊部分地区,更是将鲜州包裹的严严实实。
  第四,增派兵团前往辽东、恒仁、汉正三郡,集中优势力量,林牧、农畜、渔猎共同发展。
  当然了,今年增派兵团是跟不上了,得等到明年,到时候尽量把凉并征到的羌胡、匈奴新兵多派去一些。
  …………
  有三百多三韩女奴被贩卖到了冀州,但是效果不咋好,因为“五阶税法”的缘故,家里的仆役得由家主上缴人头税,所以冀州有钱的人家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找麻烦,添负担。
  眼看着针对新州的计划出现了问题,郭嘉便找到文聘,让第四军出钱把这些女奴都买了下来,然后送到冀州的各个军医院,充当看护妇。
  话说公孙瓒收到朝廷的支援和刘汉少的赏赐之后,心里着实美了一阵子,那些精良武器暂且不说,单说赏赐。马车四个轮的,摆钟是计时的,火锅是紫金的,镜子是琉璃的,此外还有琉璃酒杯,白瓷餐具,上好的丝绸,新式的服装……
  问题是,这些东西好是挺好,就是太少。
  旁的不说,公孙瓒请客宴饮,那些琉璃酒杯和白瓷餐具都不够人人有份。别人没份也就算了,可是自己的兄弟、心腹、部属,都是那么大老远跟着自己来的,“忠心耿耿,爱意满满。”自己咋能不够意思?
  再可是,火锅咱们能照着样子做,别的东西想做也做不来呀。要是把这些东西分赏给部下们,好像也不合适,回头关靖出门坐四轮马车,公孙瓒坐二轮的?虽然鲜州真没多少地方能跑开这种四轮大马车,但这是面子问题,讲究的就是这个排场。
  正在公孙瓒犯难之际,下边回报说抓到了一个贩布的小贩,至于为什么连抓一个贩布小贩都要向公孙瓒回报,乃是因为这个小贩贩卖的是大汉内地所产的丝绸与棉布。公孙瓒一过问,小贩自称李移子,世居冀州渤海,以贩布为生。因为渤海那边现在建了造船厂,鼓励渔业水运,所以才弄了一条船,来鲜州贩卖布匹。
  鲜州这个破地方要啥没啥,连赏赐下边兵士用的酒肉筹措起来都费劲,更何况自己的兄弟、心腹,是能用一些酒肉打发的吗?太贵重的就不说了,哪怕是用一些白瓷餐具琉璃杯,也比他们这里黑乎乎的陶碗陶罐强多了。
  公孙瓒一琢磨,这是好事呀,于是便问李移子能不能搞到其他东西。李移子大包大揽地应承下来,看到公孙瓒对自己还挺客气,好像胆子也大了,还给公孙瓒出主意说:“公孙州牧,您要赏赐部下,这些东西就算再便宜,但是您要的数量太大,加上海路凶险,来回损耗甚巨,恐怕这些东西到了您手里,也就不会是一笔小数目了。不如咱们把这些东西卖给当地富裕之人,赚他们的钱,那样的话,您赏赐部下不仅不需要自己花钱,还能收敛当地财富。”
  公孙瓒又一琢磨,这也是好事呀。自己来之前,三韩这地儿几十国,虽然这些国都小的像个笑话,但是哪国都有一些所谓的王室、贵族,也都是有钱人。自己来的时候是清理了一批,可关靖说往后咱还要在这里长治,不能只依靠杀伐、抢夺,同时也要多安抚、拉拢。
  所以,要是把这些有钱人的钱都赚回来,再分赏给自己的手下部众,想必是极好的。
  公孙瓒与李移子一拍即合,李移子也果然不负期望,给公孙瓒弄来了两船好东西,可问题又来了,原本三韩这些所谓的有钱人,也像个笑话,很多人扣扣索索,压榨积攒了几十年,兴许也就能换套白瓷餐具。
  这生意还咋做?谁也不能不吃不喝,拿着一辈子积蓄去换套餐具吧?
  对于做生意,公孙瓒是一窍不通的,但是也明白一个道理,做生意得有来有往才成,可是鲜州这地儿偏偏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连公孙瓒自个儿都时常嫌弃。然后李移子又给公孙瓒出主意说:“没有东西卖,咱们可以卖人。”
  李移子还说:“冀州那边现在日渐安定,生活条件好了,又改革了税法,没有人再愿意做奴仆了。咱们就把鲜州这边性子倔的,不听话的,全卖到冀州去。”
  公孙瓒一想,反正那些不乖乖的,自己也不会留着白吃饭,宰了也就宰了,要是真能换回点钱,也算废物再利用,于是便答应了李移子。但是李移子自己可没有卖人的门路,不过倒是认识一个兄弟,有这方面的门路,然后又引荐了乐何当给公孙瓒。
  乐何当干的是没本的买卖,看上去比李移子可粗野多了,当即也没跟公孙瓒客气,还说内地人也不是傻子,您专挑那些歪瓜劣枣不乖乖的,也没人买呀。
  所以,这才有了三百三韩女奴去冀州之事。
  …………
  乐何当不负期望,给公孙瓒运回来大笔的钱财,公孙瓒立马让李移子拿着这些钱再去冀州买好东西回来。但是乐何当也说了,这些女奴有很多都不会汉话,卖不上价儿,倒是三韩那些贵族家里的女眷,仰慕大汉,很多原本就会说汉话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公孙瓒正考虑着要不要把三韩贵族的女眷都抢过来卖掉,关靖及时地站出来说:“李移子、乐何当二人居心叵测,才会行此阴毒之计!”
  公孙瓒大惊,连忙问关靖,什么情况。
  关靖说:“主公,咱们初到鲜州,虽三韩覆灭,各设郡县,却尚有濊貊夷人不肯驯服,负隅顽抗。再者,北边黑山军虽与主公相约,互不攻伐,但是咱们却不能不提防。值此紧要关头,主公正该安抚黎庶,渐收民心,才能巩固根基,又怎能劫掠富人女眷,以换财帛?”
  公孙瓒还没开口,乐何当却先不满地说道:“关长史说话能不能别这么吓人?我就是给公孙州牧跑跑腿,赚个小钱而已。如果你说这买卖不能干,咱不干也就是了,要么就说咱不怕压价,还卖那些不会汉话的,反正赚多赚少,都是公孙州牧的事,干与不干,也是公孙州牧说了算。”
  公孙瓒也觉得关靖的话有点夸大其词,这是能赚钱的好事,干不干也是自己说了算,咋就变成阴谋诡计了呢?但是关靖身为长史,现在除了统管鲜州民政事,还负责军队的粮草供给诸事,可是公孙瓒甚为倚重之人,也不好出言教训,反而温和询问:“士起,你怎么看?”
  关靖诚恳地说道:“主公想用内地精美器物赏赐部众,臣与诸位同僚皆知主公厚爱,但是咱们要长治鲜州,就不能旧恨未去,再添新仇。臣以为,一者是濊貊俘虏,二者是贫贱之家养不活的女娃,咱们可以买来,卖往内地,即便价格低廉,也万万不可轻动贵族富户家的女眷。”
  敢情你也赞成卖人呀?瞧把哥给吓得,这一身白毛汗。
  乐何当又接口哭诉道:“关长史,你是不知道,这些濊貊俘虏是真不好卖。你说啥他们都听不懂,让干活也不知道咋干,遇上脾气倔的还可能闹事,运到内地谁要啊?真真是操心费力还不赚钱。”
  关靖狠狠地瞪了乐何当一眼,转而又对公孙瓒说道:“主公,依臣来看,陛下的赏赐之中,那本鲜州治略才是真正的宝物。”
第442章 探索大队出海了
  ……………………………………
  《鲜州治略》是杨修照着《新州治略》大概抄的,主要讲的就是融合之法,比如让他们都学习倍精话,信奉谐和道,再比如本地不许有本地兵,马韩的兵士分去辰韩、弁韩,辰韩的兵士分去马韩、弁韩,弁韩的兵士再分去马韩、辰韩,由汉人兵将领着,到时候大家都是外地人了,他们不听咱的听谁的?
  对于外来统治者,这招肯定好使,然而这块糖不吃到最后它不中毒啊,因为谐和道信奉的圣天尊还在洛阳当圣天子呢!
  “主公,三韩多为殷商移民,又与大汉往来不断,虽然有些百姓不会汉话,但是大多也能听懂,如果我们多请些先生回来,对百姓加以教导,不仅有利于主公治下,还可以让贫贱之家那些养不活的女娃习得汉话,最多一年半载,再送往内地,也好为她们找条生路。”
  虚伪,还不是想卖个好价钱?
  乐何当心中鄙夷,嘴上却讨好地说:“关长史早说嘛。这事好办,我回冀州,找些偏僻之地,绑几个识字先生也就是了。”
  “胡闹!我家主公乃是大汉堂堂鲜州牧,岂能如盗贼一般?”
  关靖对乐何当的鄙夷可是丝毫不加掩饰,倒不是因为乐何当为人粗野,而是因为他和李移子最近太受宠,使关靖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转而,关靖又对公孙瓒说道:“主公,切不可受此小人蛊惑,如今我鲜州内有濊貊夷人之患,外有黑山军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