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石观的特色就是灵石前边还有一眼灵泉,四季活水,不枯不溢,而灵泉旁边还有一个功德箱,估计是天下最大的“箱子”了,比灵石、灵泉加起来还大,活像一座小房间,其中只有一个碗大的孔儿。
据灵石观的道人们说,灵泉之水可以驱除邪气,而功德之箱则可许愿灵验。但是,信徒们不能抓一把钱财直接往那个碗口大的孔里边“塞”,而是要隔着一个丈余长的功德池往里边“投”,投的进去才算有福气,也才能够灵验,因为这叫“投缘”嘛。
这一个天才构想让史老道与张鲁兄弟大为拜服,可不是咋滴,神仙能让你抓把钱财就显灵?怎么着也得高冷一点吧?然而,刘汉少心里只有一句话:以为哥没玩过套圈么?
缑氏山上灵石观已疯,缑氏山周围的百姓也都疯了。当年蔡邕等人刻录《熹平石经》,前来观看、拓印之人的车子都能阻塞道路,而现如今,有的人为看灵石,有的人为许愿祈福,有的人就想喝一口灵泉之水,千万别提车子,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光着脚上山的……因为半道鞋子被踩掉了呗。
还别说,灵泉之水果非凡品,不仅甘甜清冽,细细品味,还隐约带着一股豆香。
…………
自从灵石观开张以来,实打实的日进斗金,单单是功德箱前边的功德池,每天都得清扫,要不然第二天再来人套圈……哦,是许愿。这个功德池就得被堆满喽,没地儿接钱去。
但是,史老道还没向刘汉少报账赚了多少钱,倒是有一批人先富了起来。
话说高陵之战,燕九娃身受重伤,孙梅一直悉心伺候着,糕饼店也交给了别人打理。现在燕九娃复原了,孙梅本想继续去糕饼店做事,但是李二娃的老婆阿朵向她透露了一个消息,于是缑氏山下,大路旁边开了一家“小梅小吃店”,专门卖糕饼、包子。
缑氏山都快踩平了,人多的要是全丢大河里,非得把大河堵塞了不可,在这种情形下,小梅小吃店的生意好的不敢想象!
就是有一点,以前孙梅在洛阳城里开的糕点店,走的是高端路线,价格不菲,东西齁贵,所以不求销量太多,便有足够的可观利润,而现在的小梅小吃店属于平民路线,价格实惠,走的就是一个销量。
再所以,孙梅没两天便累了个半死,只能向阿朵求援。于是阿朵一声令下,李二娃带过的徒弟,徒弟们找过的帮工,呼啦啦弄过来几十口子。即便如此,这些人每天还是累的半死,因为很多人白天挤不上山,就等着晚上去,糕饼、包子又能拎包带走,所以店里白天晚上都关不了门。就算勉强关上,也会被来买包子的给砸开。
小吃店?
见过几十号帮工的小吃店吗?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就是大汉第一家二十四小时不停业的快餐店。
别人看到孙梅在缑氏山下开店赚钱,心思活泛的也都跟着学起来,有开酒馆的,有开旅馆的,有开商店的,甚至还有专门出租帐篷和铺盖卷的。
没过多久的工夫,缑氏山下便发展出一个依靠缑氏山灵石观旅游项目为主的新兴城镇。根据当地税吏呈报,这个新出现的“缑氏镇”现在一个月的税收比之前能多处百倍不止。
百倍不止呀!
这事报到相府,连老杨、老黄都震惊了。这个新出的缑氏镇也是疯的?不会是把所有上山的人都打劫了一遍吧?
然而现在老杨、老黄都顾不上理会这件小事,因为还有一件更大的事需要他们忙前忙后。
…………
光熹二年,公元191年,六月十八。
也就是缑氏山上长出灵石的这一天,东宫云霓皇后诞下一位龙子。与此事相比,缑氏山长出灵石一事自然失色不少,至于说孙梅她们赚多少钱,更是不值一提。反过来说,缑氏山长出灵石一事倒是为这位龙子增色不少,都说这是天降祥瑞,派来龙子与灵石辅助陛下,盛隆国运。
毕竟是当今的皇帝陛下的第一位皇子,皇帝有了继承人,意味着现在跟着皇帝混江湖的这些爱爱卿卿们也都有了续航动力。说的难听点,就算现在刘汉少马上翘辫子,大家也能拥护皇子登基,使他们继续当大官,掌大权……不对,应该说是继续尽忠报国,努力工作,为了建设美丽新大汉而添砖加瓦。
其实就连刘汉少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个儿子的出生就像是一颗定心丸,对于巩固帝位的作用甚至比他亲自跑去高陵勾搭小胡奴还大。当然,并非“皇帝专业”出身的刘汉少压根也不在意这些,他更在意的是五妞身体恢复怎么样,这儿子是不是吃的好、睡的好,所以整天呆在永安宫里,像个随传随到的小跟班。
云五妞牛大了,时不时的就会用鼻孔冲着刘汉少哼上一哼。
“明明是你儿子尿了哥一身,你还哼什么?”
呃……这个“哥”,冲着谁自称,都勉强说得过去,可要是冲着自己的儿子也自称“哥”,是不是有点太混球了?
另外,也不能总是“你儿子,我儿子,咱儿子,这儿子”的喊,得赶紧起个名啊。现在的人都有姓、名、表字,尽管刘汉少嫌麻烦,有时也不得不迁就一下,比如“诸葛堂堂、司马德为”。不过,对于“这儿子”,刘汉少可一点也不想迁就,这个名字必须要新颖、独特、牛叉,起码不能再像“刘小辩”那么随便!
好歹哥也是起名无数的人!
可是面对“这儿子”,刘汉少真的很犯难,因为他想用心认真一次。后来,经过好几天拍着脑瓜的冥思苦想,刘汉少终于对着云五妞她们说出了一个名字:“刘云远航!”
第323章 哥也升级当老子
……………………………………
陛下居然给大皇子起了四个字的名字?
原本一直催促刘汉少赶紧给大皇子赐名的爱爱卿卿们都有点懵圈,也不知道是应该先恭喜一番,还是先“墙裂”反对。
趁着爱卿们还没反应过来,刘汉少抢先忽悠着说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结晶,是血脉传承。将父母的姓氏加在孩子身上,这个孩子便有了印记,有了来处,而名字呢,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许,美丽愿望。比如远航二字,哥的儿子,身为皇子,不能只是长于妇人之手,世界那么大,将来一定得让他去看看,这便是哥对他的期许。”
此番言论一出,爱爱卿卿们砸吧着嘴儿,偷偷琢磨,明知道陛下这番话有点胡扯,为什么偏偏还觉得他扯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估计这个问题刘汉少也回答不了。
那是因为,现在这些爱卿们,如果家里只有一个老婆的话,绝对属于罕见品种。有正室、有小妾,有嫡子、有庶出,反正家家都是人口一大堆。时候长了,这些爱卿们真就有可能瞅着自家的小娃们,明知道这是自己的种儿,一下子却又想不起来他排行老几或者亲妈是谁。
就问问,出现这样的情况,尴尬不尴尬?
而刘汉少这一次的“创新起名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拿小黑胖子曹操来说吧,曹昂的生母是刘夫人,所以曹昂可以叫“曹刘昂”,而他生母早逝,又是由丁夫人养大的,所以也可以叫“曹丁昂”。然后就是卞夫人所生的曹丕,可以叫“曹卞丕”,至于将来嘛,还可以有“曹卞彰”、“曹卞植”、“曹卞熊”……
爱爱卿卿们是什么反应,云五妞才懒得管,反正她是被感动的“呜哇”乱哭了一回,再也不用鼻孔冲刘汉少说话了。这辈子跟着汉少,没想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没想到自己能在乱世之中活下来,没想到自己能从一个小小侍女变成大汉的皇后,没想到自己生的孩子还能印上自己的姓氏印记。
只不过……好像三个皇后都是姓“云”的,往后生孩子应该也不会区分亲疏远近,至于别人家会不会添乱子,她们才不管。
望着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云三妞笑的很甜,很期待,而云六妞已经快到了“穷凶极饿”的地步了。
…………
从前刘汉少习惯自称“哥”,老少皆宜,朗朗上口,自觉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哥”还有兄长的含义,每每看到他不管是遇上别人家的老子还是儿子,都以“哥”自称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皇帝要多不靠谱,就多不靠谱。
但是,刘汉少没有觉悟,这个“酷炫的毛病”始终改不过来。
现在好了,不需要别人纠正,只要看见刘云远航,刘汉少要是还敢以“哥”自称,自己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混球。
没想到,一不留神,哥也是升级当老子的人了。
“老子”可以是李耳,也可以是人子之父,但是,好像这个词儿更能突出的是一种情绪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前生后世之时,随处可见一些嘴上连毛都没有熊孩子,满世界“老子、老子”地瞎嚷嚷,听上去就让人觉得可怜。
“它们”家中的老子究竟死的有多早,才会让“它们”变成一副无知、猖狂以及缺管少教的样子?又或者,“它们”究竟和自己的老爹是有多大的仇怨,才会一直自称“老子、老子的”,好像嫌家里的老爹死的慢,自己等不及要做一家之主似的。
上有老,下无后,自称“老子”,不是人子所为。
刘汉少的的确确是当过老子的人,因为他有臭儿子,可惜那个时候他没个老子样儿,整天忽悠着臭儿子,好像大哥带着小弟一起玩耍一般。然而现在,又要给人当老子了。难道哥已经很老了吗?可是哥还不到二十,明明还是一枚小鲜肉好吗?
望着怀里的刘云远航,刘汉少不由得感慨万千。
别说大汉将来能够有多强大,哪怕就像现在这样五州在手,只要自己不作死,将来他也应该能顺顺利利当上皇帝吧?他会是一个好皇帝吗?起码应该比自己这个小混混强一些才行。应该怎么教导他成为一个好皇帝呢?或许他一点也不喜欢当皇帝,只是不知道他会喜欢弹钢琴,还是喜欢到世界各地去旅行……
想着想着,毫无征兆的,刘汉少忽然落下泪来,因为在这里,在他们汉朝,包括“知晓天机”的戏志才在内,绝对不会有人知道,“航”……其实是臭儿子的名字。
“噗噗”两声响,浓郁的气味迅速弥漫开来,刘汉少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却在内心愤怒地大喊:“草泥马!老子跟你交交心,你却拉老子一身!”
好吧,好像有时候自称老子,的确还是很酣畅的一件事,尤其是他妈还在旁边。
原本云五妞看到刘汉少落泪,既莫名奇妙,又惊慌失措,只是当她也发现刘云远航搞的小动作之后,连忙喊人把这个小东西抱走,又是擦又是洗,便顾不上再搭理刘汉少了。只不过,后来永安宫里有一个“家传笑话”,说是大皇子刘云远航曾经用一泡臭臭就把皇帝陛下给臭哭了。而刘云远航一直默默地背着这个黑锅,被家人们取笑了很多年。
…………
陛下喜得大皇子可是件大事,不仅要祭祀宗祠,宣告天下,还要为大皇子庆生,施恩于民。原本刘汉少还想再免一回税,但是右相荀彧说,凉并之地多是羌胡,重新恢复秩序不久,虽说陛下不计前嫌,一视同仁,但是,在彼辈尚未完全习得汉家制度之前,若是陛下一味施恩而少罚,恐彼辈反而有恃无恐。斗米养恩,升米养仇,陛下若是真想让他们都变成大汉国人,就必须让他们先学会遵守大汉的规矩。
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很多时候,的确好心没好报,或是好心办坏事。
即便如此,刘汉少也没有听取爱卿们的建议,搞大赦天下的把戏,因为先前经过检察司、审判司集中清理积案旧案,能放的都已经放过了,不能放的都拉出去和俘虏一起干活,横不能把这些人全都撇回家吧?
所以……凡事干活的,不管是羌胡俘虏,还是汉人刑徒,全部减刑一年。
此诏一出,爱爱卿卿们差点笑疯。
咱们这位皇帝哥真会玩,牵头拽尾,前后加起来也算当了三年皇帝的人了,示好百姓的花样年年不重样儿,有减租减税的,有放小偷小摸的,现在可好,连减刑也能拿出来当恩泽。好歹也是当皇帝的人,您倒是多减点啊,抠抠缩缩的,就减一年。
然而与爱卿们的反应截然不同,此诏令下达到各个俘虏营之后,立刻赢的一片欢呼。
一个胡人俘虏喜滋滋地说:“俺已经快学好倍精话了,回头只要通过管教的考试,就能减五年刑期,再加上这一年,就是六年啊!”
一个羌人俘虏很是不屑地说:“你减六年算啥?哥都已经学会了一千个汉字,可以减七年了。回头好好干活,争取立功减刑,再加上这一年,大概能有三四年,哥就可以出去了。”
你们会说倍精话就能减五年,会写汉简字又能减两年,我们可该咋办好呢?
一个汉人刑徒满是愁苦地说:“要不,我教你们倍精话吧,这样你们能减刑,我也算立功。”
羌胡俘虏很是鄙夷地齐声说:“我们都会!”
…………
就算刘汉少再亲儿子,也不能跟着云五妞一起歇产假。
根据回京的诸葛瑾回报,老三在冀州收服青州黄巾之事可谓办的相当漂亮,只是烧了一座浮桥,请了一顿大酒,就搞定了。但是,那是又多出来三十几万要吃饭的嘴啊,而更关键的是,打算安置他们的幽州现在还是刘虞呆在那里乱捅,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戏,也不知道自己派去那俩“小小的大牛”能不能锻炼出一些本事,给人一个出彩的亮相。
上一回的招商会,刘汉少觉得有遗憾,这一次又要招商,规模范围与前来参加的人数都不是上一次可以比拟的,因为这一次可不单有水泥厂,还有很多新项目以及销售代理。最主要的是,这一次不分身份贵贱,只要能出的起钱,夺得了标,就可以获得某个新兴产品的制造技术,建厂生产,开店赚钱。所以,不仅朝廷实际控制的五州之地涌来的大批商贾,就是连兖、荆、徐、扬之地都有人赶过来。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幽、青、益、交之地却没有人前来,这些地方要么乱的很,要么远的很,要么别有用心的很。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能够让洛阳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大事,就是孙坚带着黄盖、祖茂等人一起修造的第一座新式水泥桥,“洛水大桥”,已经进入最后施工阶段,眼看着就要建成通车了。
洛水在洛阳以南,而洛水的南边还有伊水,伊洛合流之后继续向东北流淌,直至汇入大河。东汉在洛阳建都已经将近两百年了,所以洛阳周围的水利、桥梁等设施都修造的非常完备,而这一次修建的洛水大桥,除了连通青天大道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刘汉少想让大汉的桥梁施工队练练手。
第324章 徐福季与魏阬平
……………………………………
在洛阳城外的这一段洛水看着虽宽,其实水浅的很,甚至都没办法通航大一些的船只。孙坚修造的洛水大桥采用拱桥设计,先从左岸围堰露出左半河床,修筑桥墩桥拱,然后拆除左岸围堰,再在右岸围堰,露出右半河床,修筑桥墩桥拱。两边的桥墩桥拱都修好之后,中间铺架桥板,便是合拢。而在修造的过程中,桥梁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除了积累大量经验之外,得到最深刻的概念就是“钢筋、混凝”。
新建成的洛水大桥全长超过一里,宽度八丈,正中有一道桥栏,将大桥一分为二,左右往来,各行其道。这样一座水泥大桥飞渡洛水,完美地衔接两岸的青天大道,看着就雄伟,看着就敦实,好像连青天大道都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