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93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93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三七吧!
  “啊?”
  史老道目瞪口呆,心里话说,我的皇帝哥,您会不会抽的太狠了?因为他太了解刘汉少,那七成根本不可能是留给道观的。
  刘汉少却语重心长地说:“修道之人,首重淡泊,怎可奢糜无度?哥这也是为了徒子徒孙们好啊。留下三分供奉,一分用来建造道观以及日常修缮围护,一分用来供养道友道众,一分用来布道行善,宣扬道法。”
  史老道疑虑地问道:“汉少,您确定只有一分供奉,便能建造起一座道观吗?”
  这个……好像难度是大了点。
  刘汉少又耐心地说:“不要那么死板嘛。新建道观无需抽取供奉,待道观开张营业之后再说。”
  开张……营业……
  史老道脑门黑线,心里话说,汉少,忽悠归忽悠,您能不能好歹也走点心?有必要把话说道这么直白吗?
  刘汉少看到史老道一脸便秘的表情,还以为他对分成办法不满意呢,连忙又说道:“老道啊,要多考虑一下哥的难处。哥早就说过,皇帝的工资只取国库万分之一,那点钱还不够咱们出去喝顿酒呢。何况皇家还要大搞慈善,支持科学研究,奖励有功将士,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闻言,史老道满是心疼地说:“也真难为汉少了。汉少一心为天下百姓,道人又怎会不知?汉少放心,道人定当尽心尽力,看管好谐和道,为皇家多取供奉。”
  “嗯……”
  刘汉少很满意,随后又叮嘱道:“老道啊,你一定要小心注意着张鲁,他可不是一个易与之辈。别以为咱们吓唬过他一回,他就能老实一辈子,将来万一发现他有何异动,哥准许你及时处理掉。还有,谐和道不管将来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许摻和政事、军事,谁有异动就处理谁,要是整个谐和道都异动,那哥就灭了它。”
  “是。道人知晓。”
  话题突然说的有些严肃,乃至狠戾,刘汉少笑了笑,打趣说道:“老道,你看人家张鲁都是祖传的道法,你有没有考虑过让努比与来克跟着你混,现在好好培养培养,将来说不定还能接你的班。”
  我这辈子赶上世道不好,当当假道士,混口饭吃,也就算了,你还想把我儿子搭进去?再说了,史努比都已经被您忽悠的去养狗了,犬类基地建好之后,据说现在整天又在研究天文地理,说是准备周游世界,我就不信您会让他去当道士。
  史老道很是不屑地撇了一眼刘汉少,慢悠悠地说道:“汉少,此二子也是汉少之弟,将来如何安置,全凭您这位兄长做主。”
  呃……怎么把这茬儿忘了?自己已经有个老道干爹了,就别再要那么多老道亲戚了。
第321章 谐和道准备开张
  ……………………………………
  一边儿使唤人家张鲁,一边儿又提防着人家,更甚至于给了史老道一份格杀密令,好像刘汉少这事做的挺不厚道。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跟着张鲁全家一同进京的还有一份搜狐密奏,就是当初张卫前往益州接人之时,诈称张鲁已经拿下汉中,于是刘焉给了张鲁一个命令,要他截杀朝廷的使者,言称米贼作乱,阻断交通,这是刘焉想要割据益州的事实铁证。不仅如此,搜狐的密奏中还说,刘焉在益州制造了天子乘舆千余辆,叛逆自立之心,昭然若揭。
  刘汉少真想问问刘焉:“傻娃,你是要开出租车公司么?就算当皇帝,马车又不是小娘们,你要那么多干吗?怕别人发现不了吗?再说了,哥现在坐的都是四轮大马车,搁到益州,你跑的开么?”
  虽然张鲁后来把这事上奏给了刘汉少,算是亲自揭发刘焉,并且罗列了一大堆刘焉的罪状,以显示自己的忠于大汉之心,但是想让刘汉少就此完全信任张鲁,对他毫无防备,似乎也不可能,毕竟他在原本的黑历史上也曾割据汉中几十年。
  …………
  遥想当年,刘焉上书请设州牧之时,戏志才就对刘汉少说过,真要是有刘焉称帝这一天,自己一定去剿灭他,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到了。
  因为涉及“天机问题”,所以刘汉少只得又找来戏志才,俩人在小黑屋里偷偷商议,而戏志才居然没有请求带兵,前去完成自己当初许下的承诺,而是劝说刘汉少,先彻底解决幽州问题以及兖州,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去益州抓刘焉。
  其实不需要戏志才劝说,刘汉少也是这么想的,自己现在的路子使的这么野,连远房亲戚都收拾了,虽然官宦士族,豪门富户也拉拢了一些,终究还是以打压为目的的。这些人明面上不敢说什么,暗地里也许早就开骂了。比如河东,比如太原,要不是见过血,是不可能像如今这么安稳的。
  所以,学渣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一,手里必须有枪杆子;二,屁屁后边绝不能有枪杆子。现在刘虞在幽州和鲜卑人打得火热,又是互市,又是安抚,名望隆重,倍受爱戴,连朝廷喊他回来当总统都假装没听见。
  仅就幽州一地暂时的情况而言,也许刘虞做的没错,安稳了地方,富足了百姓,但是从天下大局来看,把大汉的铁器盐粮不分贵贱地往外卖,将来养肥了鲜卑之后,要是再没能力继续供养,那些叉着腿的就该骑着毛驴自己跑过来抢了。到那个时候,对付他们要难上多少倍?多死多少人?未来的五胡乱华有几个是从这边来的?
  这是不是等于资敌?
  所以,刘虞必须弄回来,当然,还有公孙瓒与公孙度。所幸汉正军现在实力强横,跟谁打仗都不怕,刘汉少对文聘还是充满信心的。
  再所以,刘汉少和戏志才商议之后,最后决定,先让刘焉蹦哒吧,只要他一天不称帝,就一天不动他。反正原本的历史如果在这个时候没跑偏,刘焉也没几天蹦哒的时候了。只要自己不傻傻的派出刘璋前去益州批评他老爹,将来益州还得朝廷出面任命新老大,否则就凭益州本地那些豪强,想弄出一个新老大来,非得先打出狗脑子不可。
  当然,命令搜狐向益州多加布置,另外给汉中的第四师陈冉部再增派一些兵力,兴许还有机会突击拿下益州呢。
  与此同时,为了拉拢自己这些远房亲戚,刘汉少决定设立“宗亲营”,免得将来那些“猪猪猴猴”没啥可表演的了,自己这些远房亲戚却一个个跳出来造自己的反。宗亲营专门招收宗亲子弟,隶属燕云近卫团,这样也算是扩大了燕云近卫团的规模。
  而原本历史上,刘焉的接班人,刘璋“小童鞋”,第一时间便被招收入营,此外刘范、刘诞也是各有任用,刘汉少倒想看看,刘焉的儿子全在哥手里,他还打算风骚给谁看?
  其实刘焉当初去益州,还有一个叫刘瑁的儿子跟着一起去的,可惜已经死翘翘了。
  哎,天不佑衰娃呀!
  …………
  按下刘焉之事,张鲁还向刘汉少说了一事,引起了刘汉少的注意,其实,就是他们家祖传的符咒神水的配方。张鲁说符咒神水之中最关键的一味神药,叫作虞美人草,花大而艳,果实如球珠,食之可令人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甚至隐隐说出,刘焉之所以能够经常和卢夫人半夜一起研究道法,就是因为有此神药相助。
  但是,此神药若是加量服用,便可不知痛楚,亢奋癫狂,甚至是“得悟大道”!
  相传当年楚霸王项羽兵败,虞姬自刎相别,后来她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叶子对生,茎软而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百姓说这是虞姬精气所化,便将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
  虞美人红色鲜艳的花朵,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的。似乎虞姬仍在,依然执着,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舞姿、弄衣翩跹。
  张鲁还说这是他家祖上“张仙师”在山中修道炼丹之时,偶然发现的,现在想来,定然是“圣天尊”开悟点化仙师,才能发现此神药。
  刘汉少真想说:“你大爷的,哥没教过张道陵嗑药!”
  虽然刘汉少暂时还不能确定“虞美人”就是“罂粟花”,但是听着张鲁的描述,感觉十分相像。可惜张鲁手边已经没有了这种“神药”,倒是张玉兰在前来京城的时候,带有一些种子。所以刘汉少就交代张玉兰,种下这种“虞美人草”,将来也好亲自确认一下。
  当然,这也是刘汉少对自己太过自信了,就算真的把虞美人和罂粟花放在一起拿给他看,估计他也分辨不出来。因为虞美人本身虽然也属于罂粟族,只不过药性没那么强大,两者的外观与花朵也都十分接近。由此可见,张道陵把罂粟花误认为虞美人,也是很有可能的。等到后来,人们能够正确分辨虞美人与罂粟花的时候,唐朝时期还将罂粟花赋予了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阿芙蓉”。
  罂粟是毒吗?
  是!
  但是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药!
  其中的提取物可用于多种镇静剂的来源,比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
  咱不能因为它可以致毒,就像杨过灭绝“绝情花”一样,把它全都拔光吧?世间万物大多都有他的两面性,乃至多面性。好像菜刀可以切菜切肉,也可以砍人杀人,总不能说菜刀有毒,完事大家都不许用菜刀,做饭的时候只能用手撕。后世之时的核武器足够毁灭地球几百回了,但是核电厂却可以提供能源,辅助人类更好的生存。
  所以,世间本无毒,有毒的应该是人心……可能还有香水。
  孔子曰: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当刘汉少听到张鲁说起这些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中了它的毒,否则也不会这么重视。所以,刘汉少也是有过歹毒的念头的,只不过还没想清楚应该怎么用而已。
  话说回来,即便刘汉少真的生出一丝圣人之心,并且贵为皇帝,想要灭绝这个玩意,也根本不可能,因为人家的原产地在南欧、印度、缅甸这些地方。
  再当然,抛开这么多荒诞的想法,凭着来自后世的一点可怜的认知,刘汉少应该秘密的让医学院加紧研究,开发其药用价值才是正途。
  再扯一句闲篇,难怪刘焉都土埋下嘴唇了,还想着造天子乘舆,过一回当皇帝的瘾。该不是和卢夫人半夜研究道法的时候,磕药太多,产生幻觉了吧?
  …………
  尽管有了张鲁全家的加入,《谐和大宝典》最终也没能写出几百万字,实际上距离一百万都还差点,即便如此,也足以堪称鸿篇巨著,史无前例了,印制成书,一套摞起来将近一尺厚。这个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印刷技术还比较粗糙,字体印制太小的话便无法保证清晰度,所以只能将字体印的大大的。
  有了这一套忽悠人的“家伙事儿”,内部暗箱操作的人员名单也已经定了下来。
  张鲁自然是掌道道师,黄道袍镶金边,代表着在道门中的至高荣誉与权柄,开张营业的时候也就是谐和道的第一任“大掌教”。
  史老道是奉道道师,红道袍镶金边,代表着谐和道对圣天尊的供奉与忠诚,将来既要替皇家数钱分钱,还要监管着谐和道内部的人事任免。
  张玉兰是修道道师,红道袍镶绿边,代表对自然万物,本根本原的探索与追寻,将来说不定这些人里边就能出科学家。
  而张愧则是传道道师,红道袍镶白边,代表着谐和道的圣洁以及道众应有的虔诚之心,将来能不能多拉下线,继而多圈钱,发大财,全看这些人的了!
  张卫哭着向刘汉少承认,自己不是好孩子,其实打小就没好好学过祖传道法。刘汉少十分宽容并且鼓励着说:“这都不是事,你就当布道道师,但是现在咱还没开门做生意呢,所以也用不着你去开医院,办学校,先负责修建道观之事就好。”
  于是,张卫穿上了镶黑边的红道袍,名为布道道师,实际上却干起了包工头的活。
  自此,一切准备就绪,只要再找一个适合的契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谐和道就可以开张营业了。
第322章 缑氏山上灵石观
  ……………………………………
  光熹二年,六月中。
  距离京师洛阳东南不足八十里的缑氏山上突然生出一块石头,根据附近的百姓所说,以前这里是一块平地,这块石头破土而出,每天都能从地下生长出一两寸之高。
  随即,道人史子眇通过《大汉月刊》正式向外界宣称,此乃圣天尊临世之时,从天界仙境带来的一块灵石,便是为了辅佐圣天尊震慑邪魔外道,辟除鬼怪宵小,护佑大汉国运昌隆,护佑百姓富足安康。
  同一时间,仙师张陵之孙张鲁也在《大汉月刊》上证实了此事,说祖上仙师托梦于己,当今的皇帝陛下乃是圣天尊临世,只为济世救民而来,要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竭尽全力,追随在圣天尊左右,信奉他,爱护他,尊崇他,孝敬他。并且言之凿凿地说,仙师托梦之时已有训告,此灵石之上必有八字真言:在天为尊,在地为子。故而,当今皇帝陛下实乃“圣天子”!
  说老实话,张鲁这么往外忽悠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打秃噜,因为这些话跟他那位早已飞升的爷爷,张道陵,半毛钱关系都“木有”,全都是史老道告诉他的。认不认史老道当爷爷,暂且不说,首先土里能长出石头这种事儿,张鲁自己也难以相信呐!
  可是……它真的真的就长出来了!
  这个时候,石头才刚刚长出个头儿,为了证实“灵石”上究竟有没有八字真言,张鲁亲自跑到缑氏山,日夜守在这块“灵石”旁边。
  于此同时,闻讯而来的百姓如织如潮,把缑氏山都快踩塌了,白天挤不上去的人舍不得走,自然就要等到晚上。所以,除了张鲁之外,日夜守候在灵石旁的人还有成千上万。然而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灵石依旧每天向上生长出一两寸,外观看起来大致像个锥子,但是更像个宝石,八棱型,顶上有尖,道人史子眇说这是“八星八箭,威震八方”的意思。
  终于,人们在灵石的两个棱面上分别看到了最先露出来的两个“在”字,随后又在每个“在”字的下边看到了“天为尊、地为子”,果然与“仙师托梦”所说的八字真言,丝毫不差!
  这一回连张鲁也彻底懵圈了,虽然那些话确实不是他爷爷说的,可是史老道明显比他爷爷能耐还大呀!
  灵石停止生长之后,其实并不巨大,仅有一尺八寸高,粗细还不如一个水桶,所以……好吧,其实看起来就像个放大版的铅笔头。但是……天界仙境里的神物,能按照大小个儿算吗?毛驴个儿再大也是让人骑的,猫咪个儿再小也是让人抱的!
  灵石上除了八字真言之外,还密密麻麻的刻满了类似云纹的图案,乍一看,好像挺乱的,仔细一看,乱中还隐含着某些规律,好像是某种神秘文字,要是看的再久一点吧,比乍一看还乱。
  再所以……这明显是刻上去的呀,不是天然的石头该有的样子。再但是……刻有神秘经文有什么不对吗?这原本也不是世间的石头,而是天界仙境的灵石!难道天界仙境的神匠还没有世间石匠的手艺好?
  这个时候,布道道师张卫带着建筑队来了,先给灵石造了一个神龛,为灵石遮风避雨,然后以灵石为中心,建起了一座朴拙、朴素外加普通的道观,名曰:灵石观。
  因为刘汉少说,这玩意能骗钱就行,没必要搞的太奢华,投资加大不是等于收入减少嘛,关键是得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灵石观的特色就是灵石前边还有一眼灵泉,四季活水,不枯不溢,而灵泉旁边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