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府总理王允脾气暴烈,直接说以十抽三哪够,起码得抽五。另外,呼厨泉那些人,明显是畏惧大汉天威,才临阵投效,不可不处置。
相府首相杨彪因为玩过一把招商会了,知道不花钱还能使唤人是个便宜,所以说,杀是一定要杀的,但是杀多少留多少才合适,还要请陛下斟酌。
相府左相黄琬说,我大汉礼仪之邦,向以教化四夷为己任,如今胡奴既降,倘若杀戮过重,恐有损天威。再者,若并北空虚,而我大汉又无军民充实边塞,只怕会被北方鲜卑所乘。
新近的相府右相荀彧说道:“杀之不妥,放之更不妥。如今我大汉采用高炉炼铁之法,使钢铁产量比之从前,增多不少,但是,无论是煤矿还是铁矿,都开采不易,终归会限制钢铁产量,无法大增。如若能将这些胡奴俘虏送去挖煤采矿,倒是适合。可是并、凉、三辅今年才遭受旱灾虫害,我们的粮食原本就不充足,又哪来的多余养活这么多胡奴俘虏?此外,当日胡奴北返之后,左冯翊郡长种邵种申甫便已鼓励转移百姓回归故土,重建左冯翊,但是仍有许多百姓或南下汉中,或东去河东、弘农,想必是对朝廷还缺乏信心。如果朝廷不能及时想出对应之法,莫说是这些胡奴俘虏,就是连我们自己的百姓也难以安置。此外……”
荀彧忽然停下来,好像看了一眼兵武部右部长韩遂一眼,才又说道:“凉州尚有反贼马腾未曾归附,即便能够一纸诏书平定彼辈,可是凉州若是无粮,也难保不会再乱。”
因为原本就是在开军府会议,所以军府的人在场的最多,总参谋长戏志才也说道:“还有一事亟待处理,之前吕奉先第四旅横击并北,只到五原郡便率军北返,而有很多胡奴部落则逃进了朔方,等到来年,究竟是招降安抚,还是派军清剿,都当速断。否则胡奴恐慌则逃遁远匿,胡奴凶横则继续为祸,更有可能勾连鲜卑,滋扰边塞,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总需备长卫觊接口说道:“倘若继续用兵,我们也只能派出少量精锐兵马,再无力支撑大军征伐了。”
刘汉少一边儿用手指敲着桌子,一边儿不停的点头,心里却在大骂不止。粗话的,咱们明明是打了胜仗,是打了大胜仗!几乎一战而定南匈奴。怎么却是麻烦事越来越多呢?你们可都是牛牛啊,大牛!难道只会提问,不会回答吗?
然而,提问的还在继续。可能是刚才被荀彧瞅的不舒服,又或者想着自己新近,总得表现表现,所以兵武部右部长韩遂说道:“陛下,卑职启奏。”
“嗯。韩右部无需拘谨,此刻并非正式朝会,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咱们大家一起商讨。”
“是,陛下。”
只听韩遂又道:“卑职蒙陛下不弃,忝为兵武右部,负责老兵退伍安置与新兵征召入伍之事。陛下与军府一直实行精兵减员之策,使更多壮丁归乡务农,充实田亩,此乃善政。但是,汉正军还从未有过民间征兵、募兵之举,卑职以为,此乃弊政。若不及早征募,以备将来之需,三五年之后,如今的军中精锐,又能留存多少?如今我朝征兵之制已有令难行,若是天下百姓渐如洛阳一般富裕安定,将来恐连募兵之制也难以通行。所以,还请陛下及早恢复制度,以备将来。”
就是说,害怕将来生活安定了,哪怕是多给钱,大家也都不愿意再拼命打仗了呗。
韩遂说的一点都没错,别看现在刘汉少想尽量的让更多的人放下兵器,回到田地里耕作,但是,如果不及早把制度制定好,将来想把生活富裕的百姓拉去当兵打仗,恐怕要比征募无衣无食的百姓难上千百倍。
“行了,我说兄弟们哪,今儿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回家吃口饭,泡个澡,明天再议吧。”
在座众人,脑门黑线,这皇帝咋这么抠呢?开会开到半夜,连顿工作餐都不管吗?
…………
接下来一连多日的会议,在不停的商讨、辩驳、争执、再商讨之中,一些事情也渐渐有了眉目。
首先,命高节回师,甭管是护送还是押送,把呼厨泉和去卑以及那些贵族和将领都弄到洛阳来。高节率大军在外征战已久,假如再不回来的话,就算刘汉少丝毫不疑,恐怕别人也会说三道四,背后议论。
其次,投效和投降必须区别对待,所以要从呼厨泉那些兵马之中,抽选精锐之士,补充到汉正军各个部队,以后就是袍泽兄弟,不许区别对待。至于去卑的兵马,老弱伤残全都放回去,没粮养他们,精壮分别送到河东、上党、河内等地。
因为上党、河内都是产煤之地,尤其是河内,可将河东炼出的钢铁运送至此,再进行加工制造,一来便于中枢监管,二来可以繁荣河内。
第三是要御府检察司与审判司通力合作,尽快整理各地监狱积压案件,凡是那些因为交不起税,饿急了偷只鸡之类的,能放的全放了,而那些杀人作奸的重罪刑徒,也全都拉出去干活。
甭管是羌胡俘虏,匈奴俘虏,还是汉人刑徒,重要的是“摻沙子”。比如一个一百人的修路队,匈奴俘虏六十人,羌胡俘虏三十人,汉人刑徒十人,这就算是分成了三股。而胡奴六十人之中,也不能让他们都来自同一个“村”,这个部落,那个部落,谁也不认识谁的才往一块整,羌人俘虏和汉人刑徒亦然,这就算是分成了很多股。将来再想闹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这种“摻沙子”的办法看似简单,却能处理很多根本问题,比如现在汉正军的A级军团,一个班的兵士都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再比如把太行山贼安置到并北,除了充实边塞之外,刘汉少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融合。又比如本地不为官的三互法,太阳底下无新事,该抱团的时候得众志成城,不该抱团的时候就得一盘散沙。
孔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纯粹是孔子“胡七八曰”,烩菜大乱炖,其实才是王道!
从高陵回来的时候,遇到修路的羌人俘虏,当时有的羌人俘虏还说在大汉干活能够吃饱穿暖。这话不能完全算是奉承,毕竟他们从前生活的那地儿比洛阳冷多了,而他们又都是一些穷的可能只剩下身上的毛是自己的那种人,自然觉得到了天堂。但是,当俘虏还能吃饱穿暖,这种事情怎么着也不好全信。果真如此的话,大汉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还不得全都抢着去当俘虏呀?
所以,第四条有些阴损,无论是交际部的修路队,水利部的挖坑队,还是各个挖煤队挖矿队,所有俘虏营的伙食之中,允许使用棉籽油。
现在的棉籽油无法检测是否达到食用标准,估计很悬,李二娃他们倒是知道其中潜藏的危害,但是谁会说出去,谁又敢说出去?
再所以,此令一出,立刻遭到不少爱卿的反对,理由却是嫌皇帝对那些俘虏过于优厚!
优厚吗?
油吃多了,粮食就会吃的少,既然连俘虏们都在盛赞陛下天恩浩荡,哥又何必纠结与此?反正将来即便那些人有幸获得自由之身,估计也都过了生娃的年纪。
很多水泥厂撺掇着袁谭来找刘汉少要俘虏,估计是尝到不要钱的大牲口的甜头了,但是被刘汉少训斥一顿,给拒绝了。因为这些俘虏只能当作劳力使用,而水泥厂的技术含量太高了,再者,让这些人用惯了压榨之法,自己想要推行的保障工人工薪之策,恐怕更加难以实行。他们都是鲨鱼,可是现在还不到让他们见血的时候。
第283章 史上最牛的旅长
……………………………………
相府老杨和御府老王都很疑惑,为什么陛下一直信誓旦旦地说,来年开春就会有大批的太行山贼迁往并北。要知道,现在的黑山军可是东拒冀州,西扰上党,和汉正军打的热热闹闹,“不亦尿乎”。因为第四师和山地团时不时的就会上报,说是又打了败仗,或者又被抢了物资。使得文聘名声一落千丈,背地里议论纷纷,都说这个弱冠将军就是靠着和陛下的结义之情还有万年公主夫婿的身份才爬上的师长之位。
凭啥?
难道哥要跟你们说,哥才是黑山军的老大?要是你们知道了黑山军将来的用途,会不会现在就想弄死哥?
哥敢跟你们说么?
所以,面对老杨和老王的疑问,刘汉少只说哥相信汉正军的兄弟和他们的忠诚以及战力,必然不会留下太行山贼为祸百姓。并且搂着王允的肩膀,慎之又慎地说:“老王啊,明年开春,迁移太行山贼去并北,可是要从太原过的呀。”
说句老实话,虽然王允升了半级,成为了御府老大,但是他一直有点搞不清楚自己这个总理大臣究竟应该干点啥。燕云近卫团在御府辖下,除了拨发钱粮用度,别的根本插不上手。三司三署各司其职,好像也插不上手,倒是工薪署署长毛玠经常拉着他一起去找刘汉少要工钱,至于说搜狐嘛,更是只闻其名,平时连这帮人在哪都不知道。
有时候连王允自己也懵圈,照理说,自己这么一个“刚烈直男”算是和皇帝吵架最多的臣下,假如皇帝贬斥自己,那属于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吵架归吵架,吵完之后皇帝还给自己升官,这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难道是陛下圣明,故意要选用自己这种敢于逆上直谏的忠臣贤良?
可是小皇帝那个样儿,不靠谱的时候忒多,怎么瞅怎么都不像圣主明君。偏偏身处京师,眼看着洛阳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脸上也都有了笑模样,对陛下夸赞的不得了。
难道是自己不贤良?
这一次三府开会,王允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明升暗降,被刘汉少搁置了?因为哪儿哪儿的问题,好像都轮不到他这个御府总理干预,即便是要审判司和检察司迅速整理各地积案,也是直接下诏给两司。偏偏刘汉少又点名请王允开会,一场都不许落下,直到最后才向他点出了一句话。
太原。
皇帝不会无的放矢,可是太原究竟怎么了?
…………
命高节率本部兵马以及龚都部,共两万余人,护送呼厨泉,押送去卑以及胡奴贵族、将领,返回洛阳;命驻守藺县的庞德部前往晋阳,平靖地方,清剿太行山贼;命驻守河东的原第一旅副旅长史涣前往上党,接替华雄旅,平靖地方,清剿太行山贼。于此同时,命令全军各地,凡达到四准之阶的将领,轮流抽调,前往北邙军校学习。
高节回到洛阳的时候,刘汉少出城相迎,眼看着这个昔日丑男,虽然面容染尽风霜之色,双眼却是熠熠生辉。
离着老远,高节便下马解刀,跑步上前,向刘汉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统帅,汉正军第一军顺利完成截击寇境胡奴任务,奉命返回京师,第一军军长高节,向您报到!”
刘汉少握住高节的手,颇为感慨地说:“大尚,你终于回来了!”
一句话,使得高节泪光莹然,因为他懂得刘汉少话里的含义,是说他自己终于活过来了,也是说,高大尚活过来了。所以,这句话中包含着认同,包含着信重,也包含着赞许、问候与期盼。
于是,高节也说道:“陛下,大尚回来了……”
“好!回来就好!外面冷,赶紧跟哥回家。”
转而,刘汉少又冲着回师部队喊道:“兄弟们,你们打了胜仗,保护了国家与百姓,哥为你们骄傲,哥给你们庆功!”
猛然之间,无论是迎接的队伍、人群,还是回师部队,一起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之声。两万多人的回师部队,其中不知有多少人,就是当初刘汉少从这里亲自送出京城的,如今能够活着回来,再见他们的最高统帅,只需他亲口说一句,“你们胜利了”,便已足慰平生。
他们之中,可能更多的人,都是后来在各地收拢整编进部队的,都还没来过洛阳,还没见过他们的最高统帅,但是此刻,他就站在他们面前,他只说一句“哥给你们庆功”,便能让他们感到无上荣光,似乎也终于明白了,那些老兵们常说的军人的使命。
…………
随着高节率部回京,也为光熹元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但是,今年洛阳城的百姓至少可以听着洛阳双阙钟的钟声过年。
新年刚过,汉正军立刻进行了大范围的整编重组。
首先是高节的第一军,随着高节回京,已自动卸任前敌元帅部元帅一职,前敌元帅部与最高统帅部也随之撤销。高节除了担任汉正军军部部长一职之外,仍旧兼任第一军军长。
没错,“军府”与“军部”不是一回事。军府可以在战争问题上为皇帝出谋划策,也可以管理协调辖下各部工作,但是能够调度指挥汉正军军队的却是军部。
而此次除了汉正军第一军之外,一下子又扩编了四个军,分别是第二军军长王闹闹,第三军军长徐荣,第四军军长文聘,第五军军长赵云。只不过,这其中有两个人让刘汉少和军府都有些犯愁,一个当然是第四旅的吕布,而另外一个则是龚都。
说句老实话,无论是刘汉少还是高节,都对龚都信赖有加,同时却也都知道龚都的能力有限。若是仅凭资历的话,龚都当个师长绰绰有余,甚至升为副军长也问题不大。就算前边打的一年多的仗都不算,在圜阴还率领一万兵马,据城而守,立下了大功呢。但是,凭个人能力的话,其实带领一个旅已经算是让龚都挑重担了。
这咋办?
刘汉少笑呵呵地问:“嘟嘟啊,要是哥只给你升阶不升职,你会不会生气?”
龚都也笑呵呵地问:“汉少,升阶就能多给钱吧?多给钱,俺还生气,你不会真当俺傻吧?”
于是,龚都成了汉正军第一个准将旅长,牛不牛另说,反正会有一群汉正军的师长看见他得先敬礼。就算是不认识龚都的人,看见人家肩膀上的肩章,也得称呼人家一声“将军”,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将军!
龚都可能想不了那么深远,只是单纯的听话而已,其实这也是刘汉少与高节对他的一种庇护。毕竟嵩山旅出来的几员将领,如今就剩下他一个了,能够戍卫京师,往后的日子也能过的轻省一些。
关于吕布的问题,刘汉少也亲自征询过他自己的意见。你要想当军长,没问题,第五军的副军长给你留着,但是咱有言在先,哥打算给重骑旅配备三马三甲,全副马铠。
吕布回信说:“大舅哥,你净忽悠人,一人三副甲,那咋穿呀?”
然后刘汉少直接让人把新装备给吕布送去一套。所谓三甲,就是铁甲、皮甲、以及用密织丝绸所做的一层丝甲。这套丝甲其实没有什么防御能力,但是,假如中箭,可以拽住丝甲轻易地将箭矢拔出。
这次横击并北,不仅让胡奴闻风丧胆,就算吕布自己也是大开眼界,那种无所顾忌,肆意碾压敌人的感觉实在太爽了。要是马有马铠,人有三甲,自己一个旅就算面对数万大军,也不用发怵啊。
吕布哭了,是真的哭了。
经过反复思考,痛苦折磨之后,吕布哭着对刘汉少说,自己不当军长,就当旅长,只求大舅哥把军阶给自己升一升,好让自己能多领点军饷,早日盖起小别野,另外就是新装备赶紧发下来。
于是,吕布成了汉正军史上另一个最牛旅长,虽然军阶比龚都低一级,只是大校,但是人家手上还握着汉正军最贵的部队呢。因此,赵云才能一跃成为第五军军长,而在并州战事完全结束之前,吕布要接受第五军的指挥。同时,第四旅正式更名为重骑第一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