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32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32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三妞端着一碗酒,来到刘汉少面前,柔声说道:“臣妾敬祝陛下,马到功成,凯旋早归!”
  说完,有一滴泪不争气地落下,滴落在酒碗中。
  这一滴泪似乎要引发山呼海啸,文武群臣与洛阳百姓齐声高呼:“陛下万岁!汉正军万岁!”
  “陛下万岁!汉正军万岁!”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秋风虽寒,人心却热的仿佛要炸裂,要熔化,要扑通扑通的变成擂响的战鼓。每一个即将出征的汉正军兵士都握紧手中的兵器,挺着胸膛,昂扬头颅,能与汉正军最高统帅一起上战场,这是他们的荣光。
  接过酒碗,刘汉少一饮而尽,这个时候还能忽悠点啥呢?该说的话早就说过了。嗯……偶尔扮酷,估计效果也不错。
  刘汉少将酒碗丢还给云三妞,举起手中黑亮的大铁枪,向前一引,高声喝道:“出征!”
  大军出动,万人齐发,百姓们默默地注视着渐渐远去的大军,终于有人违背了刘汉少的旨意,慢慢跪倒下来。
  刘协突然冲出人群,高喊着:“老哥!早点回来!”
  刘汉少扭头,留给他一个温暖的笑容。
第218章 俄吉勒就是老俄
  ……………………………………
  高顺的重步营与一个弓弩团为前军,赵云的两个团为两翼,另外一个团全部撒出去,作为侦察部队。曹性带着两个弓弩团与一些B级部队,便算是后军,还要负责押运大量的军械与粮草,韦光正带着燕云近卫团与刘汉少一道,是为中军。
  除此此外,高顺还弄了一个两百来人的,由北邙军校学员组成的军官训练班,带队的班长竟然是孙策。
  向刘汉少汇报这事的时候,高顺就说了,只是在课堂上学习,在操场上训练,就算学的再好,也不能成为合格的军官。要是把这些学员贸然发放到部队,让他们带兵领军,很有可能会误了大事。只能上上战场,见见血,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兵,然后才是合格的将。
  人家这话说的在理,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嘴炮将领应该算是马谡了吧?不就是说的一套一套的,上了战场就懵圈么。就是当初北邙山里的那群学生娃,也是后来在各个部队,各个战场上慢慢磨练,才逐渐成熟起来的。所以,刘汉少狠下心肠同意了高顺的要求,并且将这群宝贝疙瘩放在中军。
  除了孙策他们这一伙人之外,中军还有四个稀有物种,其中三个肯定是袁绍、曹操、孙坚,而第四个则是……蔡琰。
  自从刘汉少大婚那天,蔡琰失踪了一整天之后,虽然大家当时都假装没事,但是暗中却时时刻刻注意着她。刘汉少也是郁闷之极,就算你娃是一个早熟中学生,可是哥压根也没招惹过你呀,怎么搞的好像哥亏欠了你似的?
  郁闷归郁闷,该让还得让,该哄还得哄,该欠也还得欠。
  所以,当蔡琰提出要作为随军记者,跟着刘汉少一起出征的时候,刘汉少干咽吐沫,就是不敢拒绝。大家不明所以,都知道皇帝拒绝三位皇后随军,拒绝义妹文徽随军,拒绝了整个云十八骑的小女娃,坚持一个都不带,怎么到了蔡琰这里,就这么难张口呢?
  其实刘汉少不是没试图过反抗,提出换陈琳或者傅干作为随军记者,可是让陈琳骂人没问题,让他得罪女人,不干。至于傅干那个小鳖犊子,在蔡琰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
  偶尔,刘汉少也想,哥拒绝的人多了,你算老……好吧,你算老大。于是,在刘汉少大帐的旁边,便多了一顶小帐,里边住着一位漂亮又不苟言笑的女记者。
  大队行军,速度缓慢,单单是从洛阳走到弘农,便用了四天的时间。路过潼关的时候,刘汉少特意停下来看了看,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种一回只能过一辆车的地方,还真是紧窄的可以。
  驻守潼关的那个团长强烈请求随同刘汉少一起出征,又被刘汉少拒绝了,但是,刘汉少也不惜多说几句好听话,耐心地阐述了潼关的重要性,他们的重要性之后,还狠狠地赞扬了他们,鼓励了他们。于是,潼关团全体将士热血澎湃地欢送统帅出关,并且站在关头上,神情肃穆,敬着军礼,目送他们的统帅,直到消失不见。
  队伍刚过华阴不久,前方侦察部队突然传来警讯,高顺立刻严阵以待,赵云带着两个骑兵团前出,曹性也将中军身后围了起来,整个大军瞬间犹如铁桶一般,滴水不漏。
  孙策他们本身就在中军,又没啥任务,所以,孙策不甘寂寞地跑到刘汉少身前请战,居然还出人意料地喊了一声叔父。可惜,没等刘汉少开口,孙坚先上去一脚,把孙策踹趴,要不是袁绍、曹操拦着,非得暴揍这兔崽子一顿不可。
  刘汉少踱步到趴在地上的孙策面前,表情严肃地说:“第一,军中没有陛下,自然也没有叔父,你当称我为统帅。第二,敌情不明,贸然出战,与找死无异。你自己想找死,可以,但是将来,身为领军之将,每一个命令都干系着胜负成败,兄弟们的性命,所以,为将之人不能随便找死!”
  孙策从地上爬起来,向刘汉少敬了一个军礼,臊眉耷眼地说道:“是,统帅。学生记住了。”
  此时,前方的消息一个个传回来,首先确定的不是敌军,其次对方有四五万人,再次对方多是羌胡之人……
  粗话的,四五万羌胡,还打着汉正军的旗号?
  最后,确切的消息终于传了回来,敢情这拨人都是俘虏……有王闹闹在武都、陇西收拾的,还是荀攸、华雄在逢义山收拾的。尽管高节觉得人手不足,但是队伍扩充太快,有害无益,何况他们又是要去上郡打一场艰巨之仗,如果本身老兵基础不够稳固,万一出现岔子,便难以收拾。
  所以,第一军行动之前,将这些俘虏、伤员,以及阵亡将士的骨灰,全部送了回来。押送队伍仅有两个团。三千人押送四万多人,不得不说,高节也是很胆大的。不过胆大不等于鲁莽,押送俘虏的两个团长,一个是当初高大尚卫士队的乔山兄弟,一个是羌人团长俄吉勒。
  这个俄吉勒,老大还是董卓的时候,他是徐荣的手下,因为汉语说的好,还去北邙军校学习过,后来跟着华雄进入骑兵旅,在安定的时候没少帮着荀攸说服教育当地的小部落。所以,这一次就由荀攸举荐,担任了押送任务。
  又过不多时,乔山与俄吉勒被带到刘汉少面前,还离着老远,两人便激动地一个立正,向刘汉少敬起了军礼,结果,反倒变成刘汉少主动迎了上去。
  对于乔山,刘汉少还是很熟悉的,毕竟是跟着自己好多年的老人。上去直接砸一拳,刘汉少哈哈笑着说:“老乔,你娃还没死呢?哥把抚恤金都给你准备好了。”
  在外打仗一年多,这么久没见过汉少,没想到汉少还是这么热乎。
  乔山眼圈一热,又赶紧憋住,貌似傻呵呵地说:“别呀,汉少,要不您把抚恤金提前发给我,我再娶一房小妾。”
  “成,我看这事有商量。”
  转而,刘汉少又很肯定地喊了一声:“俄吉勒!”
  “到!”
  随后,俄吉勒声音发颤地问道:“校长,您还记得我?”
  刘汉少理所当然地说:“怎么不记得,咱们北邙军校第一期尉士班的嘛。当初你娃穿军装总是不系风纪扣,说是勒脖子,为这个没少挨骂,对吧?”
  “对,对!”
  俄吉勒陪着尴尬地笑容,连连点头。
  其实,刘汉少能对俄吉勒还有印象,一是因为羌人能进北邙军校的毕竟很少,二就是他总不爱系风纪扣。但是这种大实话可千万不能瞎说,刘汉少拍着俄吉勒的肩膀,一副赞赏有加的模样,说道:“老俄,干的不错,这才是咱们汉正军的兄弟该有的样子,没给咱们北邙军校出来的丢人!”
  俄吉勒曾经是一个小部落首领的儿子,比较仰慕汉文化,否则也不会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后来他们的部落被别人吞并了,俄吉勒不愿意投降,便带着几个心腹族人投靠了西凉军,想着将来带兵打败吞并他们部落的那些人。但是,董卓所率的西凉军那个成色,也就是一伙大点的匪寇,不单对外欺负别人,对内将官也欺负兵士。所以,俄吉勒很失望,总认为这是汉人在欺负羌人。
  加入汉正军,进入北邙军校,教官们比西凉军的将官们还要严格的多,动辄执行军法,又挨鞭子又关小黑屋的,可是俄吉勒反而不认为这是欺负了,因为在教官眼里,一视同仁,只有对错优劣,没有汉人羌人。起初的时候,学员们之间,也闹别扭,骂人打架也都是正常现象,可谁要是敢拿汉羌之分来说事,不需要俄吉勒争辩,督教们就站出来制止了。
  后来嘛,打架归打架,打完了还是兄弟。俄吉勒也终于弄明白了,甭管汉人羌人,都有想欺负人的坏人、恶人,而想要不受欺负,就得跟着好人走。
  此刻,自己的校长,大汉的皇帝,汉正军的最高统帅,就拍着自己的肩膀,与自己称兄道弟,俄吉勒心想,校长真是一个好人。于是,使劲地挺直腰杆,就怕他的校长拍的不舒服。
  “老俄保证,今后加倍努力,不让校长失望!”
  俄吉勒不敢也不想纠正校长的错误,只觉得被校长喊“老俄”最是亲切,所以,他不仅仅也自称老俄,甚至还打算改姓“俄”,往后子子孙孙都叫俄啥啥的。
  “正该如此,哥等着你老俄再立新功!走,咱们一起去看看受伤的兄弟。”
  此情此景,看在“临时三主簿”眼里,各有滋味。袁绍很受感动,因为当初他也是被汉少拍着肩膀委以重任的;孙坚既佩服又兴奋,因为他觉得这才是当老大该有的样子;而曹操则是亦喜亦惊,喜的是汉少威信日益隆重,汉正军上下死心塌地,惊的同样是此,眼下汉正军全部加起来能有几十万,汉少竟然能够张口喊出两个团长的名字,不仅相熟甚笃,其中甚至还有一个是羌人,这要是有谁不开眼,敢有点其他想法,保证死的很难看。
  远处,还有一个俏丽的人儿,偷偷瞧着刘汉少谈笑风生,从容镇定的身影,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又一次猝不及防地陷入愁思。
第219章 你们是大汉国人
  ……………………………………
  说句老实话,能够拖延到现在都还没死的伤兵,在刘汉少看来,伤的都不算重,断手断脚瞎眼睛。这个“断”是折断的断,可不是砍断的断。如果是把手脚胳膊腿砍断了,大量失血问题,伤口感染问题,坏死以及愈合,败血症……哪一样都是鬼门关,绝少有人能闯过来。
  虽然已经成立了医学院,又有华佗、张机开堂授课,但是太慢了。一是学习的速度慢,一个小娃学上几年,可能连个新手都算不上。二是汤药起效慢,而眼前战事频发,需要最多的是急救手段。
  看样子,很有必要成立一个急救速成班,哪怕多培训一些护士一样的人员,学会简单的清创缝合,只要救治及时,也能大大降低死亡率、伤残率。
  孔子曰: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惹一妞,不发一愁。
  自从穿到他们汉末,好歹也十来年了,可是很多事情没有亲眼看见,是难以想象的。就拿修路这事来说吧,自己最初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不想下雨天沾一脚泥,可是没想到他们的路这么难走。
  好像除了当年自己为了找郭嘉,去过一趟阳翟,还真没出过远门。原本想着,不就是从洛阳去个西安么,坐火车半天都用不了,哪曾想,现在一走好几天,才刚刚瞅见华山……
  刘汉少的脑袋里胡思乱想,脸上的表情就缺少很多,当然,也可以说成是一脸沉痛的样子。然后,刘汉少就是这么一副鸟样亲切地慰问了伤兵兄弟,连声说他们辛苦了,都是好样的。
  伤兵们哪能想到,走到半道儿,竟然还能得到统帅亲来慰问,统帅不会是专门来迎接咱们的吧?然后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统帅也是要亲自上前线的。能够捡回一条命,原本还有一些伤兵想着,回去之后踏踏实实种地,再也不打仗了,现在可倒好,很多人都忍着伤痛嚷嚷着要和统帅一起再回前线。
  “好好,各位兄弟都是好样的,是咱们大汉真正的勇士,没给咱们汉正军丢人。不过现在嘛,你们都受了伤,先回去安心的、好好的,休养休养。等养好了伤之后,再立新功,报效国家!”
  刘汉少如此说的时候,不是握住这个伤兵的手,就是拍着那个伤兵的肩,把伤兵兄弟们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忽然,刘汉少发现这些伤兵好像都穿的很单薄,这都快入冬了,连个穿棉袄的都没有,向乔山询问之后,才知道王闹闹赠棉袄、棉裤那一出。
  这个瘪犊子,越来越会收买人心了,看样子是得了哥的真传啊。
  刘汉少面色不悦地训斥道:“王师长相赠棉衣,那是咱们兄弟之间的情分,可是这些兄弟都受了伤,原本就该好好照料,怎能让他们脱去棉衣?万一冻着了怎么办?”
  没等乔山辩解,伤兵们一个个便嚷嚷上了。
  “统帅,我们不冷!”
  “统帅,我们也是大家的兄弟呀!”
  “统帅,没人逼我们,我们都是自愿的!”
  “不对,是我们硬逼着那些兄弟收下的,他们不收,我们不答应。”
  “对,我们不答应!”
  “好!好!大家都是好兄弟,是我刘汉少的好兄弟!”
  刘汉少感动的热泪盈眶,一边说,一边将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下来,盖在一个躺着的伤兵身上。
  那个伤兵正巧也是一个羌人,可能汉语说的还不是太利索,张着嘴连说几个“统,统,统……”就是没统出来,然后,竟然先自晕过去了。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不会吧,情绪这么不稳定?
  你娃现在可不能死啊,要不然,没准别人都该说是哥把你忽悠死的了。
  随行的军医连忙过来掐人中,但是不好使,刘汉少一把推开军医,双手按压着伤兵的胸口,为他做心脏复苏,还焦急地问:“巾帕,谁有巾帕。”
  一股不同于伤兵营的怪味的异香飘来,眼前便出现了一个精美的巾帕,刘汉少拿着叠了两层,盖在伤兵的嘴上,然后捏着伤兵的鼻子做人工呼吸。
  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伤兵营,皇帝这是要干啥,男人跟男人亲嘴?那个还是咽了气的,太匪夷所思了。
  军医还是很有见识的,喊了一声:“统帅,您是要给他度气还阳?”
  我还你奶奶个腿!
  “对!学会了吗?照着做!”
  然后,刘汉少又重新按压起伤兵的胸口。
  军医瞅了瞅伤兵,又瞅了瞅刘汉少,闭着眼睛深吸一口气,用力朝伤兵啃了下去。
  也不知过了几分钟,在刘汉少与军医的胡乱忙活之下,伤兵终于呻吟着喊了一声:“疼。”
  刘汉少赶紧停止按压,偷偷地长吁一口气,然后笑骂着说:“你个兔崽子,哥没许你死,你咋自己还咽气玩呢?”
  这可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笑骂,主要是为了推卸责任,当然了,这么高深的含义,一般人是听不出来的,他们只会听到关怀、熟络,还有死而复生的庆幸。
  伤兵没接茬,一脸茫然地望着身边的统帅,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初吻已经被自己的统帅隔着巾帕给夺走了。好吧,严格地说,夺走他初吻的应该是巾帕。伤兵使劲用鼻子嗅了嗅,味道真好闻。想要再闻的时候,巾帕已经被刘汉少拿走了。
  然后,刘汉少就看到了蔡琰愤怒的、悲伤的、惊奇的、仰慕的、嫌恶的、哀怨的……小眼神。总之,很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