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轻,对眼前的一切仿若未闻。
走到近前,刘汉少笑呵呵地问:“老人家,贵姓啊?打哪来?到哪去?家里几口人儿?人均几亩地儿?地儿里几头牛啊?”
众人皆倒,那小娃手一松,攥紧的大枪往下一秃噜,差点砸脚面上。老者终于没办法再继续装世外高人了,爽朗地呵呵一笑,抱拳回道:“有劳少君动问。山野散人,蓬莱童渊,携徒游历至此,冒昧讨扰,还望少君海涵。”
人家不是装高人,而是真高人。
此情此景,刘汉少只想死机重启。
史料中从来没有关于童渊的任何记载,包括那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没有,而他应该是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虚拟出来的人物,号称“蓬莱枪神散人”,是西川枪王张任与北地枪王张绣的师傅,晚年更是收了赵云做关门弟子。
一直以为自己是穿越到了正经的汉末,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但是不正经的童渊此刻就站在眼前,这该怎么解释?难道哥穿来的是假汉末?等等,如果这老货真是童渊的话,那他身边这个小娃,莫非就是三国第一偶像派,大名鼎鼎的赵……云云……
尽管已经见过了汉末牛叉排行榜第一名的曹操曹孟德,并且还偷偷踹了他一脚,但是刘汉少依然无法相信眼前的情形,甚至把手指头放进嘴里咬了一口。
粗话的,疼!
刘汉少流着口水,瞅着那小娃,久久不曾言语。不过还好,他不是唯一失态的人,因为文聘也流着哈喇子,区别在于文聘瞅着的是那杆大枪。
就在那个小娃被眼前两个流着口水,像白痴一样的人瞅的心里发毛,不自禁后退的时候,刘汉少终于回过神来,试探着问:“你……叫赵云?”
那小娃一脸惊奇,但是没敢吭声,童渊也是一脸惊奇,拱着手问:“少君如何得知劣徒……”
“放肆!这是我家史侯殿下!还不大礼参……”
韦光正早憋一肚子火了,现在听着童渊一口一个“少君、少君”的喊,虽不算失礼,但也谈不上恭敬,明显是拿刘汉少当小孩了嘛,于是不待童渊把话说完,便发作起来,训斥童渊,不过他的话也被刘汉少及时打断了。
“光正不得无礼,童老乃是本侯爷的贵客。走走走,童老远来劳顿,快随我进去歇歇脚,喝喝茶。”
童渊知道了刘汉少的身份,更是震惊,但是对于韦光正的训斥,或者说是要他向权贵俯首低头,还是双眉微蹙,有些迟疑。然而刘汉少根本没给他留下多想的机会,直接上来拽着他的 衣袖就往学校里走,那样子好像熟的俩人是打小就一块玩似的。童渊估计也要死机了,这边还没重新启动,那边又听到刘汉少说:“聘儿,快去告诉杜娘,咱们来了贵客,赶紧整一桌子好菜。”
不管是倨是恭,还是想不明白刘汉少为什么一会白痴的流口水,一会又热情过火地拽袖子,最后这句话童渊总是听个清楚明白,忽然就有了一点小感动,终于不再端着高人的架子,或者说是放下了心里的那么点小高傲,连忙谦虚客套地说:“老朽何德何能,当不得殿下如此厚待。”
“当得,当得,进去说,进去说……”
刘汉少已经把热脸贴了上来,哪还容得童渊躲躲闪闪玩虚套?当然更不许他露出冷屁股了!就好像哄着小娃说“叔叔给你买糖吃”的人贩子一样,连拉带拽地把童渊和赵云往学校里拐。
包包子课已经接近尾声,先前上锅的也已抬了出来,一筐筐冒着热气,赵云左瞧右看还偷偷地咽着口水,先前他就在校外张望,此刻走近了,更是觉得无一处不新奇。到底还是小娃心性,整天跟着一个老头东跑西颠,哪见过眼前成百上千的小娃一起闹腾的世面啊。
刘汉少把赵云的举动都看在眼里,偷着那叫一个乐呀,打从知道这爷俩的身份之后,他就没打算放过他们。哦,好吧,是没打算放跑他们。开玩笑,第一偶像派,就算自己不把他当花瓶,也坚决不能让他给别人当玩具啊,尤其是那个大了耳朵的玩具。
“饿了吧?”
对着赵云说话的时候,连刘汉少自己都觉得自己笑的像狼外婆。正巧,去传话的文聘此时已跑了回来,还不等他站稳,刘汉少又吩咐。
“聘儿,去给云儿拿俩包子。”
然后又对赵云媚笑着说:“先垫垫,等会哥请你吃好吃的。”
…………
所谓好吃的,其实……只是一副猪下水。最初的时候,别说蔡邕那位名士大儒,就连史老道和杜娘都明确表示拒绝,那年代,只要饿不死,谁肯吃这些玩意?当然,韦光正是个特例,不是因为他要过饭,而是因为他对刘汉少根本连所谓信心都不需要,别说吃猪下水,就算让他吞刀子,他也张嘴,即使如此,他对那些玩意也依旧表示出怀疑。
刘汉少才不理会这帮傻玩意呢,指挥着厨子们,该洗的洗,该腌的腌,该焯水的焯水,该过油的过油。尽管随着时日的增长,众人对刘汉少表现出的种种“神迹”已经有了很强的承受能力,但是看着他指挥并教导着众厨子,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样子,还是感到震惊。
当然,这也只能怪没有人知道他们眼中的皇子,前生的时候做过家庭妇男,每天除了接送臭儿子上学放学,就是想着怎么给他们娘俩做点好吃的。手艺自然不敢和饭店大厨相比,起码也是下得去刀,掂得起勺。于是,没有夫妻的肺片,没有辣子的肝尖,没有腥臊味的油爆大肠一道道端上了桌,当然还有猪头,猪蹄,猪尾巴所做的卤煮。调料不全,所以在刘汉少看来,味道也差强人意,即便如此也足够他们大开眼界,因为汉少往菜里下了很多的药,比如陈皮、桂皮、小茴香;甘松、甘草和丁香……
等菜做好了,刘汉少才不会傻到强迫蔡邕他们的份上,他们不吃,正好自己吃。然后,还让厨子们也尝尝,总不能自己做的菜,不知道什么味吧?再者,是谁提供的食材,就把谁喊过来也一起尝尝,劳有所得嘛。等这帮开始坚决不吃的人,看的忍不住,舔着脸、壮着胆地尝上一口,可就停不下来了,那样子和自己前生头一回吃海鲜大餐没什么区别。
尤其是蔡邕,猪耳朵配小酒,就得意那一口。而史老道则对烤腰子、爆腰花情有独钟,并且每次杜娘也总会假公济私地把腰子偷偷留给史老道独吞!
按照养生学上的说法,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健康,因此,汉朝人民的饮食习惯很健康。关键是还有一句名言叫“拼死吃河豚”啊!吃货们为了口腹之欲,连死都不怕,还在乎健不健康?所以,下水菜成了北邙山里的高端菜系,而刘汉少也开创了重口味的先河。
第019章 高手挡不住忽悠
……………………………………
中午饭小娃们吃的就是包子,再来一碗大骨头、野猪皮炖菜汤,这就算是改善伙食啦!而刘汉少声称要请童渊和赵云师徒吃的好吃的,就是一桌子下水菜。这倒好,一口野猪,一点没糟践。
蔡邕和史老道两个老不休不请自来,对童渊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还扬言一定要陪他好好喝上一杯。也许可以不知道史老道是谁,但是蔡邕可是名扬海内的大儒啊,如今却拉着童渊老兄弟长,老兄弟短的,这让童渊心里原本还有的那么点小高傲早抛向九天云外了,也许还谈不上感激涕零,可起码也“受惊若宠”。
两个著名的校园恶霸也钻进屋来,蔡琰要拉着赵云下象棋,文徽说象棋不好玩,大家还是一起下蹦蹦跳跳棋吧,反正不管怎么说,就是赖着不肯走。韦光正和文聘很忠心耿耿地站在门口守卫,忠心的连包子都不去吃。
可怜刘汉少,还堂堂皇子咧,想弄点猪下水开小灶,都还遇上这么多打劫道,争嘴吃的。也罢,人多力量大,有群众一起忽悠那爷俩,总比自己一个人强。所以,干脆放话,全都留下来一起吃饭。
汉朝吃饭,都是分餐制,不仅有自己的份饭,甚至还是一个人一个食案。理论上来说,分餐制干净卫生,能够杜绝一些有可能通过口沫传播的疾病。只不过在吃饭的氛围上,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学校里的小娃多,也都还是分餐制,每个人有自己的小盘、小碗。但是刘汉少这几个人早已有了聚餐的习惯,起初可能是因为忙,商量什么事晚了,大家就凑在一起随便吃点,后来刘汉少整出了重口味,其他人就有了蹭饭的恶习。
坐着高脚椅子,就着高腿桌子,怎么一人还发了两双筷子啊?哦,粗长些的是用来将菜肴夹进自己的餐碟里,细短一些的才是用来吃饭的。
童渊和赵云好像连饭也不会吃了。另外,与任红昌、文徽、蔡琰这些女子同席而食,也让童渊颇觉不合礼法,但是再一想,自己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山野之人,现在居然有堂堂皇子与海内名士一起陪着吃饭,又哪合什么礼法呢?
“童老快尝尝,这道红焖猪蹄可是软而不腻,香糯爽口,那得大火红烧,小火慢炖,需整治好几个时辰才能上桌入口,着实有些不易啊。”
不对啊,这么说的话,不就说明这一桌子菜不是专门为这爷俩准备的了?那显得多没诚意。虽然这爷俩的确只是赶巧了,但是刘汉少可不会瞎说什么大实话。
“幸好今早有喜鹊登枝,前来报喜,本侯爷掐指一算,料定必有贵客前来,所以才命人早做准备,以待贵客。”
得,就这么给圆回来了。
童渊一边连连谦虚愧不敢当,一边暗想这个小小的史侯殿下还真不是一般人啊,不仅能掐会算,还礼贤下士。哎呀,自己又算什么贤士,竟能得殿下如此礼遇。旁的不说,就冲殿下的态度,当真比六月天穿皮袄还让人觉得热乎呀。
菜的口味重些,就要喝口酒压一压。所以,菜是越吃越开胃,酒是越喝越飘然,也许童渊很快就会找不到北了。
童渊坐的是主宾,他的下首是赵云。刘汉少就算再对第一偶像派流口水,也不可能起身去为他布菜。不过,赵云的旁边坐着的是任红昌,所以刘汉少就时不时的嘱咐一句“小红妹妹,招呼好云儿呀!”
跟着刘汉少的人讲礼数的少,所受的拘束也少,所以任红昌也有活泼开朗的一面。北邙山里的人看习惯了,还不觉得如何,但是外人乍见任红昌,无不感到惊艳绝伦。赵云可能比任红昌小了那么一点,不多,就一点,但是女娃发育早啊。所以任红昌已亭亭玉立,而赵云还只是个半大小子,再所以,俩人在一起一比,就成了大姐姐和小弟弟的阵势。
任红昌为赵云布菜,还热情大方地说:“云弟弟,多吃菜啊。尝尝这个,可好吃啦。”
赵云原本吃的挺嗨,可是被任红昌一招呼,反而局促不安,突然之间,脸就红了。
…………
终于,刘汉少打听清楚了童渊的来历,没有两个枪王徒弟,没有蓬莱神枪散人,童渊原本是一个铁匠。没错,就是个打铁的!只是当年救过一个快病死的老道士,后来老道士传了他一套枪法,说是可以强身健体,护身自卫。
童渊打铁的时候眼疾手快,通红的铁料从炉子里拉出来,想要什么形状,需要什么速度与力道,早已心有分寸,几锤子下去,严重符合稳、准、狠的关窍,而打造出来兵器的话,也总要自己先试试趁不趁手,忖一忖长短轻重,于是那套枪法也越练越得心应手,越练越纯熟精湛。
后来打铁的营生不好干了,童渊就开始四处游历。说是游历,其实就是名声并不高级的“游侠儿”,当然,童渊还是锄强扶弱的事干的多一些。几年前,遇到流浪儿童赵云,见他聪慧,便起了收徒之心。童渊孤身一人,年纪越来越大了,有赵云跟着端茶递水,侍奉天伦,使得童渊老怀大慰。而赵云也有了长期饭票,还免费学了一套枪法。二人名为师徒,实则是相依为命。
也就是说,童渊这辈子捡了俩要饭的,一个当了他师傅,一个当了他徒弟。
而这爷俩此次能来北邙山,有两个目的,一是赵云年岁增长,艺有小成,童渊想访山问石,为他打造一条好枪;二是辽东燕山人王越,剑术卓著,听闻童渊枪法精绝,素有侠名,便托人邀约,洛阳相聚,探讨武学。
…………
王越要来洛阳了?那可不是外人,是史阿的师傅啊。幸福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这是买一送二的节奏啊,而且各个都是大神。就这阵势,要是将来还干不翻一个董老糙货,那可实在太没天理了。
刘汉少不矜持,搂着童渊使劲拍肩膀。
“哈哈哈,好好好,来了好,能来就好啊!”
下午的时候,刘汉少亲自陪同童渊、赵云参观了学校,看着一屋一屋的小娃们或书声琅琅,或静坐听讲,或嬉笑打闹,或痛哭流涕,真是让赵云眼热。
为毛还有痛哭流涕的呢?
“哎……可叹杨家一门英烈,精忠报国!金沙滩前一场血战,大郎身代皇帝死,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力托千斤闸,也只落的尸骨无存,马、踏、如、泥……”
好吧,这就是刘校长亲授的《杨家将》的故事,千万别问什么朝代,只要改成“上古、远古”甚至“仙界、蛮荒”就得。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刘汉少不能给他们讲《一个美妞和七个小黑胖子》的故事,否则的话,基本相当于告诉小兔子们,大灰狼不会吃兔兔一样。
也亏得二大班里出了几个明星小老师,沙妹儿更是其中翘楚,那口才……小嘴一嘚吧,就跟讲评书似的;那情绪……激愤处拍案而起,悲愤处潸然泪下。
说起“沙妹儿”,还真有段趣闻。当初把要饭娃们弄回来的时候,很多都没个正式的名字,刘汉少就挨着个起名,起初还总会思想一番,后来就越发随意。“苏齐、夏天、沙妹儿,陈冉、闹闹、李二娃。”直到最后,再也不肯干这个活,全交给蔡邕去燃烧脑细胞。
虽然名字是刘汉少起的,可他也不可能都记得谁是谁,直到很久之后,他才弄明白,沙妹儿居然是个男娃,但是这个时候,人家沙妹儿已经在娃们中间闯出了自己的头名。
要说这也不能全赖刘汉少眼拙,沙妹儿面目清秀,个小皮白,平时又少言寡语,文弱内向,都是那么大点的娃们,谁能一眼看出他是男是女啊?可是一上了讲台,沙妹儿就像变了一个人,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啊!只见他用袖子抹去小脸上的热泪,竹鞭用力敲击着黑板。
“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门英烈!”
下边的小娃们顾不上擦眼泪,忍住哭声,扯着嗓子就喊。
“一门英烈!”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别说赵云看着眼热,就连童渊心里都震动不小。这哪是一帮娃娃,分明是我大汉的未来啊!
王越还没有到,刘汉少先安排这爷俩在学校住下,只不过童渊是自己住单间,而赵云则被安排去了文聘他们宿舍。文聘给赵云拿来了小黑板练习本,还教他唱校歌,所得的回报就是赵云肯将那杆睡觉也搂着的大枪交给文聘玩耍,并且从旁悉心教导。
第二天一早,集合的时候,赵云抱着大枪跟着文聘就走上了台子,不曾想被文聘一脚踹了下去。原本赵云还觉得文聘这兄弟对自己挺不错的,谁曾想说翻脸就翻脸,爬起来刚想发作,却看到一班班的大娃小娃们在各自中队长的带领下迅速向操场跑来……那阵势,把赵云也吓一秃噜。怎么着,打架来这么多人吗?
“报告大队长,五年级一班全体集合完毕,请指示!”
“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