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1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1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上万个?就算是用纸壳子,现在也不现实。
  “竹……竹……竹筒!”
  “我曹,谁这么有才啊?”
  刘汉少循声望去,看见木匠组长身后站着一个小娃,手里还捧着小黑板练习本,这明显是大大班的学生啊。
  后来事就这么定了,盖两间两头通风的茅屋,架上木板,在山中竹林里选取大小适中的竹筒,底部打上透水孔,挨个放在木板上育苗,天气好了都抬出去晒太阳,天气不好就收回屋,还有注意湿度,摘虫……很繁琐,所谓成本更高,甚至不知道刘汉少究竟是教对了,还是教错了。可这不是刚开始嘛,只要能让棉花在神州大地上把根留住,拥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神州之民,自然会找到“调教”它的方式。
  散会之后,刘汉少特意留下了那个有才的学生,“和蔼慈祥”地问:“小娃,告诉哥,叫什么呀?”
  那学生看上去大概十三四岁,挺白净,也整齐,个头差不多也长成了,真不知道刘汉少是怎么好意思喊人家小娃的,还能整出和蔼慈祥。
  听到询问,那学生立刻两腿并拢,向刘汉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校长,学生马……马……马……”
  挺好的一娃,就是忽然卡壳了,而且憋的脸通红,越急越说不成话。
  任谁也没想到,刘汉少突然从椅子上蹿下来,跳起来就是一大嘴巴子,看的一屋子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在他们的印象里,尽管汉少有时候神叨,有时候神经,但是从来没有打过人的脸,一次也没有过。包括挨打最多的文聘,挨打受罚的部位也仅限于屁屁。
  任红昌捂住了小嘴;史老道咽了咽吐沫;韦光正眉头紧皱,虽然他不知道那娃究竟怎么惹怒了汉少,但是只要汉少有指示,自己一定第一时间杀了他;文聘被韦光正整滚到门口去了,没看见。
  众人再看刘汉少,完全没有一丝发怒的意思,甚至比刚才更加的和蔼慈祥。
  “你别着急,别紧张,心里想好了,慢慢说出来。”
  那娃早被刘汉少一巴掌扇懵了,怎么可能不紧张?
  “学生……马……马……”
  “啪!”
  再一耳光。
  “别着急,再来。”
  “学……学……”那娃更严重了。
  “啪!”
  又一耳光。
  “别着急,深呼吸,呼吸……对,就这样,想好了,慢慢的,慢慢说出来。”
  连挨了三巴掌,那娃连脸都不敢捂,甚至敬礼的手都没敢放下。脸肯定更红了,甭管是打的还是憋的,反正跟猴臀一样。
  “学生马……”
  那娃咬紧自己的嘴唇,拼命地克制着,别秃噜嘴儿,终于毅然决然地又说出了一个字:“均!”
第017章 哥教你唱一首歌
  ……………………………………
  刘汉少一个趔趄,差点跪倒在马均面前。
  马均,三国第一大发明家,翻车,织机,连弩,指南车……前生后世之时,“米国人”曾经说钱老能值五个师!那么对于汉末三国来说,马均究竟能够值多少呢?在这个科技未兴,罢黜百家的时代,也许原本历史上的马均所能发挥的聪明才智不足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假如把他放在前生后世,是否又是一个能让“米国人”高呼值多少个师的人物?
  发呆愣怔了半天,刘汉少把目光拉回眼前,冲着马均“慈祥”地一笑,“深情”地说:“哥收你做亲传弟子,你愿意吗?”
  不是刘汉少脸皮厚,好歹前生人家也是手工达人不是。要是能给马均灌输一些后世科技的知识理论,相信马均一定能还给所有人一份大大的惊喜。
  也不管马均愿意不愿意,这个徒弟他是收定了。刘汉少跐溜一下又蹿回椅子上,并且爬上去,屁股一调个儿,坐在高脚茶几上,冲着马均招手。
  “过来。”
  早已懵圈的马均迷迷糊糊地走上几步,被刘汉少搭着肩膀头揽到近前。括弧,此时方能明白他为什么要坐到高脚茶几上去,不如此,他是够不着人家肩膀的。
  “师傅先教你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话有点小结巴,根本不是个事,信不信师傅有招,能给你治的利索索的?”
  文聘好奇,扒着门口往里边看,就听到刘汉少又对众人说:“你们都听好了啊,小马均是我徒弟,以后不管何时何地,谁听到他说话还结巴,就扇他嘴巴子,不扇就是不给我面子!”
  马均终于反应了过来,听到这话差点哭喽,难道这就是师傅的招?
  “均儿,哥跟你说……”
  刚才还说当师傅,怎么一会又成哥啦?那到底是喊汉少,喊校长,还是喊师傅,喊哥好呢?
  看到马均走神,刘汉少顺手在他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哥跟你说话呢,认真听着点!”
  “是,哥……”
  马均很羞涩地喊了一声,满屋子小伙伴突觉浑身发冷,差点集体卧倒。刘汉少又在他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
  “人前喊校长,人后喊师傅!”
  马均看了看左右其他人,坚定地回答:“是,校长!”
  后脑勺上再挨一巴掌。
  “现在这是人后,他们都是哥的亲随,咱们大家是自己人!”
  “是!师傅!”
  马均真的快哭了,反而没注意到,自己这样一个字两个字地说话,一点也不结巴。
  “均儿,想说话利索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做到不紧张,想说什么话,说之前,在心里先想好,然后一个字两个字的慢慢说出来,有恒心,多练习,将来自然就能改掉结巴的毛病。要是一开始你觉得困难,怕自己说不好,那你就唱歌,知道吗?”
  马均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刘汉少又冲着门口吆喝了一声:“聘儿,进来。”
  “是,汉少!”
  文聘踏着正步走到马均身边,向刘汉少敬礼,然后立正,等待指示。
  文聘不像其他的娃们一样喊“校长”,这是刘汉少特意吩咐的。除了葬母与最初同搞简体字的交情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聘挨打太多,刘汉少担心给娃打出心理阴影来,所以有时候就会大义凛然地忽悠文聘说:“哥是为你好,打你也是为你好……玉不琢不成器……越是自己人越要严格要求……别人都喊校长,但是你要喊汉少,因为咱们是自己兄弟……”于是,文聘挨打也挨的有些上瘾。
  “聘儿,今天我教你们一首歌,以后就是咱们北邙学校的校歌。你们回头负责教会大家,必须做到人人会唱。以后早晨集合完毕,大家先一起唱校歌,就由均儿负责领唱,唱完之后再开始晨跑,明白吗?”
  “明白!”
  刘汉少从高脚茶几上起身,就站子椅子上,身体笔直,好像还整理一下衣冠,表情严肃地望着文聘、马均。呃……其实是在想词。
  …………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
  好吧,这原本是两首歌,前一半是《知识青年从军歌》,后一半是《旗正飘飘》。刘汉少也是前生看那部火遍大江南北,关于远征军题材的电视剧的时候学来的,本想完整地唱出哪一首,可惜……他记不住词。
  幸亏现在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小尴尬,而两首歌衔接处的那句“旗正飘飘”,刘汉少基本上是直接声嘶力竭地喊了出来,确切地说,是从旗正飘飘开始,往后的一句一句,都是喊出来的。
  刘汉少早就想教大家一首歌了,奋武扬威,听着就提气的歌,总比整天看着这个破败的汉末强得多。恰好终军终子云与班超班仲升都是汉朝前人,豪言犹在,壮志不远。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终军身死,为南越所害;班超功成,封爵定远侯。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的精神都是汉家男儿不屈的脊梁;不绝的呐喊;不朽的崇尚;不灭的荣光!
  文聘到底还是年纪小,和女娃任红昌一样,哭了;马均怕结巴,咬着牙,韦光正不怕结巴,也咬着牙,一起流泪;连史老道都眼圈红红的,不知道是有一把火重燃了年轻的血液,还是在心里咒骂他的天尊,为什么不让自己再年轻一些,那样就一定有机会跟着汉少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大家一句一句地跟着刘汉少学,一句一句地跟着刘汉少喊。校园里的娃们听到校长办公室的动静越来越大,三三两两的都聚拢过来,有的想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有的还踮着脚往里边窥看。刘汉少干脆就带着文聘几人来到外面,教着大家一起唱。
  起初大家很新奇,从来没听过这种调调,然后他们努力地去记每一句词,每一个字,到最后他们各个都站的笔直,神色庄重,声嘶力竭地跟着大声唱,跟着大声喊。
  这首歌,点燃了他们的胸膛,点燃了他们的血液,点燃了他们还从未有过,但以后肯定会有的斗志。
  仅仅是从第二天开始,马均便走上了操场的台子中央,面对着全校近千号娃们,放开喉咙,成为校歌的领唱。而这个时候,负责集合的文大队长也要退到一旁,跟着大家一起唱。并且,此后成为惯例,即使遇到下雨天,没有办法晨跑,校园里也依然会传出校歌的声音。
  不仅仅是学校里的娃们,连周围的工匠农家也都学会了,喜欢跟着一起唱,但同时刘汉少给韦光正和卫士队的兄弟们下了封口令,下山之后,不许传唱!
  …………
  “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啊!”
  “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啊!”
  “今天咱们吃包子!”
  “今天咱们吃包子!”
  这是一堂生动的劳动课,主讲自然是“刘校长”。近千的娃们想顿顿吃肉?那只能啃自个儿的手指头。但是刘汉少总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娃们能够见点荤腥。可是娃们有大有小,吃饭也有快有慢,遇上点好吃的,再想让强壮的大娃们发扬“温良恭俭让”的高尚风格,真的很难。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据说啊,仅仅是据说。
  据说,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最初的起因是类似于合成中药太难吃,于是用面皮包裹着,就相当于前生后世的胶囊吧。不过在刘汉少想来,就凭饺子那个头,咬开了里边照样是难吃的药,假如囫囵吞下去的话……那得多好的嗓子眼啊?
  而这个包子呢,就是那位智多近妖的诸葛先生发明的啦。据说诸葛亮降服南方蛮族之后,觉得蛮人用活人的头祭祀,太不高级,便让人用面皮包裹肉馅,捏成人头的模样,来代替活人脑袋用以祭祀,所以名字就叫“蛮头”,慢慢演化之后,就变成了包子。而前生后世的那种“馒头”,现在还叫蒸饼呢!
  没事,没事,既然刘汉少到了,哪还等他们瞎研究,穷墨迹啊,正所谓“信汉少,得包子。”
  今天有人在山里猎了口野猪,拿去供销社作价,自家养的平时哪舍得吃啊。猪的个头不小,但是扒皮去骨之后,再喂给那帮近千的小猪崽们,不保证人人都能吃到嘴里。
  肉馅是杜娘指挥人剁的,拌上白菜……哦,现在白菜还不叫白菜,叫菘。所以应该是“野猪肉菘馅”。
  学校厨房太小了,刘汉少让人就在食堂门口摆上一溜桌子,后勤处的姐姐们带着二大班,跟着刘汉少一起学做包子。有和面的,有擀皮的,还有动手包的,甭管会不会,反正是热火朝天。和面与擀皮的成绩如何,暂且不论,动手包的好歹得把包子整出来吧?如果非要用一句话评论,那也只能说世界绝对没有两个相同的包子。照样没事,蒸熟就成。
  “包子为啥好漂亮啊?”
  “因为包子有花褶呀!”
  “包子为啥好好吃啊?”
  “因为包子有肉肉呀!”
  刘汉少想趁着包包子的工夫,再教娃们点诗呀歌的,带动带动情绪,可惜一时想不起来应景的。数来宝?不会!所以,他就顺嘴往外秃噜,娃们也就跟着他秃噜。起初是他说一句,娃们跟着学一句,然后是他说一句,娃们对应一句,最后就变成了桌子左边的说,右边的就对应,和面的说,擀皮的和包包子的一起对。情绪倒是高涨的没得说,可刘汉少无不担忧地想,就凭这吐沫星子的喷发量,整出来的一定会变成灌汤包子……
第018章 不正经的假汉末
  ……………………………………
  包子包的正嗨,刘汉少的眼睛忽然被晃了一下,这世道一没手电筒,二没玻璃镜,啥玩意能这么亮?寻光望去,发现学校外面有一个小娃,正好奇地往学校里瞅巴,括弧,学校没围墙,都是栽桩扎的篱笆嘛。但是刘汉少可不认为这个小娃是自己学校里哪个调皮捣蛋,翘课溜出去疯玩的,因为这小娃怀里抱着一杆大枪,比他的个头还长出一大截去,反光的就是这杆大枪的枪尖,锃明瓦亮,熠熠生辉。小娃身旁还有一老者,须发花白,面色沧桑,但是精神看上去不赖,腰挺腿直的。
  丢下手里的包子,刘汉少向校门口走去,不远处的韦光正也发现了那一老一少,赶在刘汉少前边走过去,同时吹响流氓哨,一长一短三促。听到哨声,学校保安室立刻冲出了五个卫士,并且学校外围也有几处人影晃动,渐次汇聚过来。
  用流氓哨联络传信,还是刘汉少出的主意,不同的哨声代表不同的含义,既简单省事,又清晰明了,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夜间与小范围使用,最好不过。
  北邙山里虽然做不到与世隔绝,但是路口关卡都有卫士布下的岗哨。这一老一少突兀地出现,却没有任何岗哨发出警示,足以使韦光正恼怒,因为这不仅仅是岗哨的失职,更是他的失职。尤其是那个小娃怀抱的那杆枪,太扎眼了,假如是有人欲对汉少不利,或者那杆枪换成弓,刚才也许就能要了汉少的命,那后果……画面太惨,不敢想。倒不是韦光正有“被害妄想症”,毕竟他就是干这个的,而且在他心里,也绝对不容许任何人对汉少不利。
  是的,是任何人!
  文聘本来正跟着大家一起“玩包子”,可是他比别的小娃们机灵,看出端倪之后,撒丫子跑过来,越过刘汉少,追到韦光正身后。韦光正正有火呢,一脚把文聘踹倒在地。
  “你跟来干啥?滚蛋!”
  这其实是男人之间的关怀,假如有危险的话,韦光正也不希望文聘跑在前头。文聘懂这个,所以也不还嘴,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跟着,只不过离韦光正稍微远了些,让他一脚踹不到。
  人心果然都是换的,看样子自己没白疼他们。刘汉少心里发笑,却故作不悦地说:“光正,你太紧张了,礼数都不顾了吗?”
  韦光正这才惊觉,自己走在汉少前边,的确很失礼。看样子和刘汉少呆久的人,都会变得越来越“无礼”。韦光正连忙回身,正好又看见文聘,不过这一次倒是没想踹他,反而满是赞许的神色。
  来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卫士们已经远近不一地将那一老一少围了起来。韦光正跟在刘汉少身后,手按剑柄,文聘则对那个小娃的大枪垂涎欲滴,恨不得立刻抢过来,耍上一番。那个小娃也满眼警惕,已经将抱着的大枪攥紧在手里,暗自戒备,倒是那老者始终云淡风轻,对眼前的一切仿若未闻。
  走到近前,刘汉少笑呵呵地问:“老人家,贵姓啊?打哪来?到哪去?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