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就去办。”
李开莫点点头,那达幕大会是六月初四召开,眼下时间完全来的及。
《鼎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div
第523章 末路
辽东的战事来的快,去的也快。
在李征决定倾国之兵前来灭国之时,满清就注定已经没有了作为国家的可能。
在多尔衮狼狈窜入密林之中时,多尔衮已经完全明白,这个已经不再是推论,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狼骑兵自后而来,唯一的解释就是前期向朝鲜转移的八旗部众如今肯定已经烟消云散,而护卫他们的三旗兵马,如今估计也跟着殃于战争之中。
在三天前,带着无数物资和丁口的满清部众,艰难的到达通远堡时,却被一路迂回先行到达通远堡的狼骑兵,在夜间偷袭了警惕心大为放松的镶黄旗。
镶黄旗本就元气大伤,虽然补充了一些旗丁,人数已经达到了六千余。但是这些新丁根本没有增加镶黄旗的战力,他们无论作战意志还是作战技巧,都远远比不上之前的镶黄旗。
在五千狼骑面前,这些镶黄旗只是坚持了数分钟,便在无数的手榴弹下败下阵来。
在后续的一万余河套骑兵呼啸着从狼骑兵撕开的口子一涌而入后,战局便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悬念。
战力不如,数量更不如的镶黄旗,瞬间便从败退变成了溃退。最后在近两万骑兵的疯狂攻击下,直接原地崩溃,甚至连被他们保护在中间的皇帝都完全放弃,直接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向无边的原野中逃散开去。
侧翼的镶黄旗的败退,直接将无数满清旗丁给暴露了出来,这些没有经过什么战阵训练,只能算是武装平民的旗丁,在武装到牙齿的狼骑兵面前,完全就是被屠戮的对象。
无数逃命的人群直接将闻讯赶来支援的两蓝旗冲的支离破碎,混战了数个时辰,镶黄旗两蓝旗便即一战而溃,尤其是镶黄旗,更是狼狈的将自家的大旗都丢了。
多尔衮之前所立之地,便是当夜被杀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满族部众逃亡的起点。
狼起兵一直追杀至鸭绿江,这才停止了追上,不是不想追了,而是马力已然耗尽。
两百余里的大追杀,满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的主体,已经轰然崩塌,十数万丁口的尸体,自通远堡绵一路延至鸭绿江畔,造就了一条由尸首铺设的鬼路。
所谓天道好轮换,苍天饶过谁。
当年努尔哈赤自辽阳一路横杀至鸭绿江,数百万的辽东汉人,在短短的半年内便被杀的只剩下了数十万。
从毛文龙镇江堡大捷,到建立东江镇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又有多少汉人在出逃路上横尸无算?
杀人者,人恒杀之。
狼骑兵所做之事,与努尔哈赤当年一般无二,都是灭绝一切。
对于逃入朝鲜的满清小皇帝,狼骑兵上下根本就没有追入朝鲜的意思,在得知李征大军入辽东之后,虽然狼骑兵杀的人头滚滚,但所有人都十分默契的等待着李征大军的到来。
毕竟数万大军北上,不能劳军无功,而这个已经被打断了两条腿的满清小皇帝,就是李征此次北上最好的果实。
因为是轻装简从,根本就没有多少物资的狼骑兵,在随便打扫了一下战场之后。留下了河套骑兵驻守鸭绿江畔,阻止分割开满清溃兵与冲入朝鲜的小皇帝,狼骑兵便即踏上了返程之路。
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碰到了多尔衮。
本来就士气高昂的狼骑兵,面对着只有数千兵力的多尔衮,自然不会有丝毫客气,只是一轮冲击,便将多尔衮打的生死不知的逃入密林之中。
在主力尽失之下,满清已经再也不能称之为国家,再次退化成为拦路抢劫的建奴。
半个时辰后,李开远便与自已的本部狼骑兵汇合,不过此时狼骑兵大半兵力已经散入山林之路,追着多尔衮逃跑的方向紧追不舍的跟了下去。
李开远并没有加入这场追逐战中,狼骑兵中追下去的,都是有着火铳傍身的精锐,他手下这些半吊子骑兵,以多打少有把握的,但是这种单打独斗,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不过李开远当然不会这般闲着,大军散开向四面八方,在满清主力已灭的情况下,开始对于各个地方展开拉网式的搜索,不放弃一个满人部落。
崇祯十四年五月中,李征大军一路跋涉,来到了鸭绿江畔。
看着那碧绿的波浪,李征耳连连似乎又响起了后世那首军歌,无数的革命先烈唱着这首激昂的军歌,义无反顾的踏上鸭绿江大桥,奔赴向前方的战场。
那一仗,让国人从此在世界上真正的站了起来,让人再也不敢轻易的侮辱国家。
而这一次,他同样也是领着军队跨过这条河,不过并不是悲壮的奋起拼杀,而是彻底将他的噩梦终结。
朝鲜国中,烽烟处处。
原本十分恭顺的朝鲜国人,在建奴一溃千里来到朝鲜之后,却是人人振奋,原本被压制的主战派再次抬头。
虽然朝鲜人的战力微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建奴如今剩下的也只是残兵败将,更是数量极少,只有数千八旗,外加数万最擅长跑路的旗丁。
这点力量根本无法快速的将朝鲜反抗的苗头扑灭,在大明军队已经追杀过来的消息鼓舞下,越来越多原本敢怒不敢言的朝鲜人,已经开始三三两两的发起了反抗,虽然大部分人都以横死告终,但是偶尔一两个落单的建奴被杀之后,还是将朝鲜人反抗的信心激励了起来。
相比于大规模的叛乱,这种小规模的抵抗才是最要命的,建奴不可能每次出去,都是大规模的出门,三五人成群出营,很可能就会在平壤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大军出动之后,却是根本找不到一个人影子。
在这种要命的气氛下,原本就因为大败之下,人心扭曲敏感的八旗败兵,疯狂的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屠杀报复。
许多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的朝鲜人,却也只能悲惨的倒在屠刀之下!
若是平时,杀的越狠,反抗的人就越少。
但在满清已经如同秋后蚂蚱一般之时,这种疯狂的状况反而更加刺激了朝鲜人,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开始起来反抗。
在李征踏入朝鲜国土之后,便是迎来了无数的带路党,在这些本地人的带领下,李征大军耳聪目明,如入无人之境,攻必有果,战必有得。
平壤被光复时,建奴最后的大军宣布灰飞烟灭,在建奴与李征共同努力下,整个平壤都变成了熊熊燃烧着的火炬,为城内最后的一千余残兵共同化为灰烬……
《鼎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div
第524章 捷报
满清小皇帝在一处小山包被抓到的,同时被抓到的还有布木布泰这个未来鼎鼎大名的孝庄皇太后。
至于其他人,李征也懒得问他们的名字,全部被杀了个干净。
不过蒙古人的那达幕大会李征无论如何是赶不上了,他要参加这个大会目的也很明确,那便是继续对建奴进行捕杀。
在未来半年内,便是蒙古人势力划分的规划开始,而前提就是他们能够拿到多少建奴的人头前来。
无论如何,李征是不可能让建奴再次死灰复燃,用草场换人头,对他来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河套出来的汉奴,也将成为草原上的一方势力,这对于他经略蒙古十分的有帮助。
对于蒙古人,李征决定沿用满清当年的政策。
所谓清修庙,明修墙。
大明持之不懈的修墙后果已经显露出来了,那便是蒙古人从来就没有真正臣服过大明,而满清大肆修庙,并划定草场,规定蒙古人只能长子守家,其他儿子全部进庙拜佛的政策,再加上挑唆蒙古人之间相互争斗,然后坐收渔利的政策,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草原完全压服的例子。
不过李征显然不用这么麻烦,他如今正在推动蒸汽机的发明,虽然短期内大明想造出蒸汽机不太现实,但是在已经将北方平定的情况下,他也可以开始将目光转向南方。
一旦将大明再次整合完毕,集全国之力开始推动科技时,李征相信这一天绝对不会太远。
一旦有了蒸汽机,再造出火车,那困扰中原农耕民族远征的最后障碍,大规模筹集粮草和远距离路途消耗巨大的麻烦就会迎刃而解。
只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再配合数千精锐步兵,外加实力强悍的部分骑兵,李征就有十成的把握,将整个草原完全置于统治之下,让这片时不时祸害中原大地的草原,真正的与中原大地融化在一起。
他不怕草原民族人口众多,只要他能够如后世一般,让草原民族认同并融入中华民族之路,那便再也不会有任何兵祸连结。
而这一点,李征觉得并不困难,毕竟虽然两地打了数千年,看似已经结下了无边的血仇,但是双方却也因此相互之间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
而且很快北方的俄罗斯人就会越过空旷浩瀚的西伯利亚,面对着这个更加嗜血的民族,李征觉得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双方之间融合会更加容易一些。
只要前期武力压服,后期再大规模的迁汉民入草原,并对蒙汉孩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要不了几代人,双方必然会完全整合在一起。
当南方平定之后,李征就会有足够的钱粮来推行他这项政策,彻底的消弭双方之间的隔阂。毕竟李征对于西伯利亚地区,是抱着极深厚的兴趣,甚至不下于那无边的海洋。
而北方苦寒之地,却是汉人所无法驻足之地,未来还需要这些蒙古人充当先锋,不断的扩大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
西方世界现在正在狂欢之路,大航海时代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面积庞大的殖民地,更是无穷无尽的财富。
靠着这些巨量的财富,西方世界正在飞速的发展着,无论经济,文化,军事,全部都在突飞猛进中。
大明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起步,而李征想要从中分一杯羹,需要的不仅仅是和郑一官这样的海盗集团合作,更是需要拿下南方,建立起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
时间已经不是很充裕了,而李征却还刚刚平定辽东,距离让整个北方完全恢复更是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虽然李征知道现在向南用兵,只会让北方恢复的速度更加延后,但是已经没有多少耐心的李征,却是不得不选择尽快向南用兵,以最快的速度一统天下,这样才能用南方充沛的钱粮,加快北方大方的复苏。
东北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事情李开远坐镇北方,已经足以收尾了。
但西北方向的强敌,却是让李征有些烦燥。
那便是日渐强盛的准葛尔蒙古,在李开远大肆抽调河套骑兵向东北用兵之后,原本被宁夏、陕甘边军压制着的准葛尔部开始不断的冒头,开始屡屡挑衅大明西北边境。
永昌卫与凉州卫,是陕甘边军在甘肃的最后底线,却是不断的被准葛尔人袭击。
原本还只是零零星星的百多骑,数百骑,但是半年前,潞州军主力向北方倾斜之后,这些地方受到的骚扰便开始一日多过一日,数千骑的会战,双方都已经打了不止一次两次。
而且准葛尔人并不是与草原上的蒙古人那般,完全蜕化至石器时代一样,他们的武器并不落后,甚至都开始大规模的装备了火铳、火炮这种武器,无论野战还是攻城,都是颇有章法。
好在陕西处,还有洪承畴这只老狐狸存在,陕西新军虽然编练只有半年多,还被李悦带走了大半,但就是靠着一万新军,外加两三万的旧官兵,还有宁夏镇、甘肃镇一万余骑的协助,洪承畴却硬是将三边防线打造的密不透风。
大半年来,大战小战不断,却是硬是没有让拥兵数万的准葛尔人踏入内地一步。
留着准葛尔人明显是一个祸害,不过李征并不打算立即便收拾他们,这也是穿越者的一大好处,那便是还能看清没被改变的历史走向。
要不了多久,准葛尔人便会停止东进,开始与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打的热火朝天,直到三年后出生的葛尔丹执掌大权之前,再也没有心力向东一步。
“这一躺来的有些亏了。”
李征喃喃的道,这一次出兵,也是他唯一一次没有捞到足够好处的战争,虽然士兵们个个都十分满意得到这个灭国之战的名头,但李征还是觉得有些亏了。
“报王爷!河套急报!”
正在李征开始想着如何从江南缙绅们身上,将这次出兵的亏损给补偿出来之时,一连串的急报声由远而近。
李征悚然而惊,如今的历史已经被他改的面目全非,难道准葛尔人这次没有按照历史走向,全力攻入了陕西?
若是如此的话,那他也只有立即回师陕西,放弃南下计划,全力与准葛尔人决一死战了。
“三边总督急报!古浪所大捷,阵斩准葛尔部七千,迫降万余!”
《鼎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鼎明请大家收藏:鼎明。
第525章 落幕
河套的捷报,让李征忧心尽去。
西北,东北边患都已经解除,如今正是南下的最好时机。
大军在北地不能久留,毕竟各种损耗极为巨大,这还是靠海,有海船可以直接运送物资的情况下,若是全部依赖陆运,李征就算破产也根本无法支撑这种程度的北伐。
那达幕大会已经落幕,这一次的那达幕大会,也许是蒙古人有这个大会以来,最凄凉也是最疯狂的一次盛会。
前来参加大会的蒙古人只有寥寥的万余人,许多人还是全身血污,尤其是蒙古的王公贵族们,一下子少了一大半。
最疯狂的是,这次大会一下子进行了五天,蒙古人几乎在狂欢中将自已身体中的能量全部耗尽。
这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的开心,而是大多数蒙古人,都已经看不清未来,许多甚至已经对未来完全绝望。越是疯狂的玩闹,就越是让人觉得他们的绝望。
两年不到,看似辉煌无限的满清便即轰然倒蹋,而蒙古人却似乎倒的更加快速一些。
两年前在关内已经被重创一次,这大半年更是被李开远狠狠杀了一批,又拉起大批的炮灰向辽东进军,在盛京城下更是再次被重创了一番。
最讽刺的是,在明清双方的国战之中。
决战双方前期的损失都是可以忽略不计,损失最大的却全部都是蒙古人,在这两年多时间内,蒙古人消失的部落已经不计其数,如今每过一天,就有更多的部落妇孺在男丁被征调一空,部落牛羊被抢劫一空之后,只能绝望的饿死在草原之上。
数年前,蒙古人无法拒绝满清。数年后,蒙古人也无法拒绝大明。
夹杂在两大强者之间,蒙古人有的只是不断的流血,不断的将族中勇士送向战场,付出的极多,却是只能分到一些残羹冷炙。
好在这一切即将结束,明清之间的国战,也终于以大明全面胜利而宣布结首发
不过这一切却是建立在蒙古人十损七八的结果上,就不那么令蒙古人兴奋了。
但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这些汉人不同以往,他们是长期在草原上驻守的,又根本不愿意跟他们讲道理,完全就是一场悲哀。
当蒙古人将全部的悲哀全部化为狂欢,完全发泄出来之后,他们却是听到了令他们惊喜的内容。
这些汉人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而是在大会之后,开始为蒙古人划定牧场,随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牧场被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