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地的灾民。
至于左良玉兵败之事,更是象是被人遗忘了一般,大家都心口不宣的绝口不提。
崇祯十年初,李征被逼反的例子在前,这左良玉又这般的强力拉人头的选手,若是一个不善再被逼反了,那造成的后果足以令提议责罚之人政治前途尽失,而且还会成为替罪羊被收拾。
而崇祯皇帝显然是一个不能被提钱的皇帝,一听到要钱,立即就会血压飙升,呼吸不稳,注意力顿时被从之前的议题吸引开去。
不过却是架不住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到来,陕西主力战败,宁夏各地都人心惶惶。
进入四月,宁夏告急,山西悍将李开远统帅上万步骑,连败宁夏总兵马世龙部,庆阳府,平凉府,宁夏后卫相继失陷。
山西贼连战连胜,降者如云,如今集数万步骑向北,灵州告急!灵州若破,宁夏数卫将群龙无首,任人鱼肉。
对于宁夏总兵马世龙的求援,崇祯皇帝发现他除了精神上的支援外,根本什么也拿不出来。
而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殷切的盼望殿内众臣能有一人给他一个惊喜时,这才发觉什么叫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一帮子突然变成闷葫芦的大臣们装驼鸟之时,汉中府告急的奏折又突然出现在御前,这一次不是要支援的,而是来报丧的。
汉中知府黄行文奏折很简单,汉中各县相继降贼,独守府城的他却无兵无将,更是收到城中缙绅大户们联络投敌的消息,知道守无可守,唯有先手刃城中逆贼,然后手持三尺白绫,在城破之后一死报效皇恩了。
事实上,在崇祯收到这道令他涕泪交加的奏章之时,黄行文并没有在最后关头先发制人收拾掉城中那些缙绅大户们,更没有用三尺白绫报效皇恩,而是主动加入其中,大家和和气气的投了山西。
李悦大军兵不血刃的平了汉中,派兵把守各处关隘之后,便再次掉头向西,进入巩昌府内。
巩昌府比李悦还要积极,在李悦大军未至之前,便准备好一切的行头,直接带着全府投诚。
越过巩昌,便是甘肃地界,甘肃兵十分的干脆,一箭不发,便直接选择了投降。
他们是没有办法不得不这么做,若说陕西如今百弊从生,那甘肃就根本连百弊都省了,整个甘肃省能够适合人生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
当地驻军因为恶劣的环境下,军队战力一向不弱,但后勤物资全部操之于陕西之下,他们根本就没有抵抗的本钱,李悦甚至只需要封锁边关一两月,这些人就只能人吃人了。
接手了甘肃的投诚,再安排部分随风人员驻守充当监军之后,李悦痛快的批了数万石军粮与十数万军饷,并当着所有守军的面,逐个发放!
没想到这点钱粮支出之后,倒是令甘肃镇守军完全归心,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历史上甘肃镇守军的粮饷,从来就没有正常发放过,就算发放也最多四成上下,其中的猫腻人人皆知。
甘肃镇处于各族混居之地,向来是大小战不断,艰苦的环境也造就了他们不凡的战斗力,唯一的缺点便是粮饷不足,一直无法组建扩充部队,只能靠着寥寥数千人,守着巨大的防区。
今日这些钱粮却是头一次没有被上官克扣就下发,就冲这一点,这些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生性豪爽的甘陕汉子完全被折服。
李悦是带兵多年的将领,他深知若只是钱粮给足,这些人也许只有感恩之心,却无畏惧之首发
但是若是能够当着他们的面,展示自己的武功,那才能真正将这些人收归麾下。
李悦此来,本就是为了达成李征要求的固守河套的重任。
这一次便带着甘肃军队,自兰州城一路向西,接连收复被大明收缩防御时丢弃的西宁卫,庄浪卫,凉州卫,永昌卫,山丹卫,来到陕西行都司甘肃镇,这才停止了脚步。
一路历时三个多月,沿途击溃蒙古十数部,并且击溃盘踞甘肃五镇百年之久的霸主准葛尔部骑兵近万,共计斩首数千,强推千里。
过程更是令所有甘肃官兵深深的敬畏,一路上向前,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潞州军正面战胜对方后,从后追杀。
尤其是所有战胜品,李悦都是分文不取之后,全部赏赐给了这些穷光蛋。
没有什么风险,又有足够的好处拿,甘肃军上下已经完全归心,更是战意高昂,根本无需人催促,自永昌卫一战潞州军轻松击溃蒙古五个部落联盟六千骑兵之后,甘肃军便一改之前畏缩的模样,开始自动冲锋在前。
只是到了甘肃镇,李悦却是无法再向前推进了。
这次准备的物资已经被消耗的七七八八,通过以战养战,这才推进至此。想要再行向西,已经是力所不逮,漫长的补给线足以令如今极为单薄的后勤崩溃。
再多的土地,也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够守住,对于李悦来说,这躺行军之旅,更多的意义是在于展示军威,压服地方派。
另一个顺手办的事情,便是将大量被掳掠为蒙古人为奴的汉人解放出来,将他们带回陕西安置,充实陕西的丁口。
随着李悦大军的回返,刚刚到手的甘肃五镇只能再次送入蒙古人之手,不过被打怕的蒙古人,何时再会回来,那就不是李悦所考虑之事了。
开疆拓土向来都是武人的最爱,但是李悦却也明白如今的现实,在陕西一片残破,百废俱兴之时,根本不可能支撑的起这般巨大的物资消耗。
不过他的底线却是在庄浪卫,一来这里可以为兰州预警,二来可以掩护河套区域之侧,哪怕刚开始几年艰苦一些,但只要河套开发出来,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大军提供粮草物资。
李悦大军于崇祯十一年八月初离开了甘肃,开始参与灵州攻防战。
数月以来,灵州城虽然一直被围,但是却一直不肯妥协。
在李开远扫荡周边,令河套之地尽收囊中之后,回头却是发现,灵州城依旧巍然而立。
但是攻打城池,不是李开远所部骑兵所擅长的,在陕西军政改革进行到关键阶段之时,西安城的守军也是不能轻易调动。
唯一能够支援灵州的,也只有李悦本部了。
第426章 乱世用重典
靠着缴获的大量战马,李悦只用了大半个月,便跨越近千里,从甘肃风尘仆仆的来到灵州。
来到灵州之时,灵州城已经不攻自破,马世龙虽然想为大明朝廷尽忠。但是下面的官兵却是不想为他陪葬,宁夏后卫指挥使在西门倡乱,大开城门将潞州军迎入城中。
激烈的肉搏战并没有发生,在潞州军已经进城的事实面前,绝大部分明军放下了武器,只有马世龙及其手下数百家丁还缩在总兵府负隅顽抗。
这些家丁大多都是马家世代的家将,忠诚性极高,也为他们的家主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不过他们的顽抗并没有多少效果,在一排排火铳面前,他们的抵抗是那么的悲壮和卑微,没有任何的效果。
总兵府最后是在烈焰中完成了它最后的道路,火是马世龙放的,一家老小全部自焚于府。既是他对大明朝廷的忠诚,也为了他自己最后的尊严。
至此,陕西已经完全一统,李悦留下李开远率领狼骑营驻扎于最前的银川,再留下陆平率领三千潞州军驻扎于灵州,自己率领大军徐徐退回西安坐镇。
陕西的局势如今也并不平静,这里千疮百孔,经历了十数年的自然灾害,人祸,兵祸,各地的缙绅,官吏,百姓都是十不存一,完全就如同白纸一首发
只是无论再残破,曾经的权贵阶层也不曾完全消逝,在李开莫主政陕西,并在第一时间宣布陕西主持一体纳粮的政策之后。
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陕西各地,隐隐又有些动乱的迹象。
对于陕西官绅来说,谁来当这个家他们根本无所谓,但一体纳粮却是直接动了他们的奶酪,让还幸存的缙绅与官吏们大发国难财侵吞的巨量田地,一下子成了烫手山芋。
因为这些田产全部在他们的名下,那缴纳赋税的义务自然也落在了他们头上。
更可气的是,这些田地大多都是抛荒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产出可言。
这就意味着,他们将要承担的赋税那将成为一个天文数字!
大明百多年来,吏治崩坏,这些士大夫老爷们爷爷的爷爷辈开始,就没有纳过一粒粮,到了如今竟然开始承担这么多不属于他们的赋税,好不是挖人祖坟么?
西安方面的态度很坚决,那便是以西安府为试点,所有登记在册的田地,全部一体纳粮,并限期半个月内缴齐!
如有拖延及恶意抗税者,当地驻军已经得到授权,无需请求即可出兵镇压。
当普通百姓的遭遇一小部分被复制在缙绅身上之时,这些缙绅已经觉得自己到了是可忍孰可不忍的程度。
对于普通百姓他们可以坐看对方破家而亡而无动于衷,甚至还能做诗嘲笑百姓不在家好好饿死,偏偏非要螳臂当车,但一旦自己的利益稍有损害,他们顿时如同炸了锅一般,狰狞而又疯狂。
十数天的时间,西安府各地便爆发了十数次的抗议与冲突,缙绅们难得的同心同力联合起来,聚集大家的佃户奴仆,聚拢围攻各地府衙,要求地方官员给个说法。
他们这一套对于大明官员可能极为有效,谁也担当不起一个激起民乱的帽子,但是对于李开莫而言,却是一个他早就等待已久的机会!
在李悦、李开远平定陕西周边之时,李开莫却是在忙着四处镇压西安府民乱!
在国家暴力机器已经不站在缙绅一边之时,这些缙绅才发现,他们的力量在国家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地方官军在潞州军的高压下,不得不挥起屠刀,向着这些平时根本惹不起的官绅们头上落去。
所谓万事开头难,当真的将钢刀挥下去之后,他们却是惊奇的发现,这些平时惹不起的大老爷们,在钢刀面前与普通小民并无二致,甚至更加的可怜兮兮。
当西安方面传下命令,镇压缴获的钱粮,五成归于镇压官兵之后,所有旧官兵都开始疯狂了。
钱粮当前,谁也再顾不上对方是什么身份之人了,只要敢于作乱,他们就敢直接屠掉对方满门,将所有钱粮全部一抄而空。
他们终于想通了,如今他们已经不再是大明官兵了,根本无需再顾忌这些缙绅们在朝中到底有多少的人脉,也无需顾忌会再有上官到来之后,能够让他们付出代价。
毕竟这命令是西安下发的,在代表着李征的李开莫面前,谁敢秋后算帐,那便是打李开莫的脸,在潞州军中,除了李征以后,还有谁敢这般?
终于明白自己是奉旨而行的旧官兵们,顿时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变成肆无忌惮,甚至已经有地方官兵开始故意逼反缙绅,然后一涌而上,将他们的钱粮瓜分干净。
对于这样已经扩大化的清洗行动,李开莫完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之前,他不介意清洗扩大化。
这些缙绅虽然没有叛乱,但是他们一直没有缴纳应有的赋税,那就是他新政的敌人,现在不剿灭,日后可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好机会!
他就要给别人留下一个印象,在他这里,留不得那些最后一刻才想起官府言出必行的威严,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官府一旦下令,就要第一时间给予完成!
半个月来,在无数屠刀的白色恐怖笼罩之下,整个陕西一片人心惶惶,无数的缙绅、官吏哭喊着抛售他们的田地,地价一降再降,却是没有任何冤大头愿意接手。
整个陕西对于土地的渴望已经完成逆转,为了将手中的土地脱手,他们甚至反过来行贿地方官吏,哪怕倒贴钱他们也毫不犹豫。
当富平县令在西安的授意下,开始接收土地收为官有,并且在随后被西安赞赏之后,整个陕西地面上,顿时出现了无数哭喊着要捐献官田的缙绅们。
虽然这些缙绅、官吏们都明白,这是西安故意要他们吐出田地,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的选择,在满门尽灭与散心家财缴纳赋税两个基本相同的选择中,突然有了一丝生机,当然谁也不愿意放过。
乱世用重典,在李开莫铁血手段之下,只用了半个月不到,陕西土地兼并的趋势便嘎然而止,无数的田地被李开莫强行从缙绅手中剥离出来,并且在镇压地方叛乱之中,更是收获了巨大的钱粮。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次并不是他们拿出田地就可以无事的。
因为这些士大爷们祖田还是不肯轻易交出的,不过李开莫不会放弃对田赋的征收,这些精挑细选保留下来的田地的赋税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在整合了整个陕西的钱粮物资之后,崇祯十一年九月,李开莫终于亮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那便是大规模的开始赈济灾民,恢复陕西生产和秩序。
第427章 陕西安定
陕西是大省,恢复秩序并不是喊喊口号便可以了。
不仅需要实际上的物资垫底,更需要大量的文人士子的参与和统筹规划。
好在山西学府如今已经遍地开花,每年毕业的学生都有数千人上下。
这些人也许放在高位上还因为经历不足而不能胜任,但是放在地方作一个小吏负责基层的运转,却是完全足够了。
陕西这次清洗,带给潞州军的不仅仅是钱粮,更有大批受到牵连的官员,地方吏员,这些人李开莫眼都不眨一下的便全部收拾,腾出来的大量的位置给予山西来的学生。
陕西省这次清洗中,一共有四个知府,三十余位县令或杀或囚,底下的世代小吏之家,被收拾的更是数不胜数。
若是李自成,面对着这种情况根本就是束手无策,但是李征却不一样,他手中能够胜任这工作的人数多的是。
而想当官的更是排着队等着,更可怕的是,每年就有更多被锻炼出来的学生有足够的能力管理一县。
对于官吏空缺,李开莫根本就没有任何压力,无论有多少空缺,他都可以迅速安排人员上岗。
而且这些潞州军系统培训出来的官吏,与自己配合起来,默契程度更是远远超过这些旧官吏。
对于如何赈济灾民,如何恢复生产,这更是潞州军的拿手好戏。
从修筑灌井开始,再到修茸水利,这些工程都是需要无数的人力,而在这个世道,人力却是最便宜的。
只要有一口吃的,灾民们都会闻风而至。
西安府的工程数量极多,无论躲的多远的百姓,一旦听说有这种以工代赈的事情,都会蜂涌而至。
哪怕是一些疑心极重,对官府已经没有一点信任感的百姓,也会陆续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从躲藏中的深山中自行出来加入,根本就无须人员前去宣传。
施行以工代赈的工程进行之时,并行而动的是对多如牛毛一般的山匪路霸的严打行动。
在这场严打行动之中,无数的官兵中的兵油子也被战场给剔除出来,这些作战不力却抢功积极的家伙们,因为如今陕西人力短缺,倒是没有被就地正法,而是大部分都被送入各个矿井之中,开采急需的各种资源。
通过一个多月的军事围剿,西安府的大小毛贼死的死,搬家的搬家,地方的治安开始迅速的好转。
在稳定了西安府这个陕西行政中心的秩序之后,靠着以工代赈修茸出来的一些水利设施,大规模的佃田还家行动也陆续展开。
这些田地已经一扫之前李征刚起步时还挂在他名下的暗地作法,而是明明白白的宣布一年免征,第二年亩征收三斗的政策,十年后田地便归耕种人所有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