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164章

鼎明-第164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他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如何确实对潞州军已经在心中产生了阴影。
    再仔细观察了一番大旗的模样,卢象升确认这是李闯的大军,毕竟这大旗并不是潞州军那标新立异的长方形,而是三角形的。
    不过李闯到来,也是极为影响卢象升的心情。
    之前他收到的情报是,太原府的大军已经将李闯死死的堵在崇山峻岭之间,无法逃脱。
    但如今的情形看来,李闯显然已经突破了封锁,从那山窝窝中成功逃了出来。
    再观察了一番,卢象升已经判断出来李闯大军的数量大概在七千骑左右,而他们的目标也不是涉县,似乎是从辽州而来,他们的目的应该是河南府。
    再一联想到李征手下首席大将李悦,数日前率军攻打沁州,汾州,并一路向北进入太原府,卢象升顿时明白了过来。
    看来李征的打算不仅仅是将太原府对潞州北面的威胁清除,更是打着引诱自己出兵的算盘,还得再加上一个故意打开李闯绝境的口子,令其可以绝处逢生!
    这个计策可谓是一箭三雕!
    而且最令人生气的是,这三个目标还全部都完成了。自己若非依靠悍将蔡敏达固守胡峪口,整个天雄军甚至都可能被李征一口吞下!
    “李征!奸贼!放李闯出山,养虎为患!”
    卢象升脸色铁青的看着李闯骑兵慌乱的自涉城之下越过,差点一口老血喷出,仰天怒骂道。
    此时天雄军刚遭重创,完全无力阻拦李闯前路,若是李闯突入河南府中,在没有强有力的压制下,一月前平阳府旧事极有可能会再次出现!
    一想到河南府内,再次卷起数十万人马的闯营,卢象升只觉得胸口一阵阵的发闷,愤慨欲狂!
    ……
    在卢象升咆哮怒骂之时,李征还远在平阳府隔河与洪承畴遥遥对峙。
    此时他的心情还算颇好,没有外敌的打扰,平阳府的秩序正在快速恢复,流民的赈济与重新安置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完全不用他为此操心。
    李征这种狗大户钱粮不缺,一万余大军驻扎于河津、荣河二城,每日间消耗虽多,却完全可以支撑下去。
    至于对面的洪承畴,却没有李征这般的轻松惬意。
    在明末,陕西可能是全大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没有之一。经历了数年的混战拉锯,陕西地方根本就没有丝毫的自给自足的能力。
    这长达两个月的对峙,后勤补给艰难的洪承畴已经快要耗不下去了。
    之前卢象升虽然答应接济部分粮草,但是洪承畴却没有办法从河南运到陕西这边,靠着从汉中府千里运来十存其三的粮草,大军的后勤供应已经濒临崩溃。
    洪承畴每日间遥望着对岸的李征,眼睛一片的通红,恨不得对方能够痛快的提军过河与他一战。
    他是什么办法都试过了,无论是小批流的偷袭,还是分散兵力从各个方向佯装过河,李征都始终按兵不动,颇有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模样。
    至于全军渡河决战的想法,洪承畴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先不说李征会不会趁着半渡之时来捣乱,就算过了河,只要对方坚守不出,那军粮不济的陕西兵就会很快冰消瓦解。
    背水一战可不是谁都能玩的得心应手,历史上那么多的将军元帅,也只有韩信和刘裕玩成功了,其他人无一例外都跳了水。
    崇祯十年三月十七,军粮匮乏士气不振的洪承畴,只能黯然的收兵回西安,就近因粮,减少路上的损耗。
    在这同一日,李征也收到了潞州府的消息,知道了他的骑兵已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第338章 等待着的财富
    
    收到消息后,李征沉默了。
    他正在为黎城之战伤心着,不只是伤心惨重的伤亡,更是伤心黎城一战的钱粮损耗。
    这一次不仅仅是动用了近七千的军队,更是动员了数千的青壮作战,这些人不是军队,李征靠的也是银子的魅力才将他们集结起来的。
    相对于把他们编入军队,每年所付出的巨大的粮饷来说,一次性每人三两银子,斩首一级赏银一两的花费来说,完全是小儿科。
    好在这些人只是拿到了基本工资,并没有参与攻城战之中,否则李征还不知道要亏多少钱。
    不过胡峪口一战,王永的骑兵与徐勇的步兵,损失已经超过了一千三百人。
    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外加重伤残疾的,李征只觉得全身都有些哆嗦,这一次怕是没个数万两银子是解决不了问题了。
    好在这一次在平阳府,李征收获巨大,无论是钱粮还是田地,李征都已经吃的饱饱的,虽然这份抚恤算不上可以轻松拿出来,但也不至于令他负担不起。
    唯一的好消息便是胡峪口清扫残敌的王永发来消息,李自成已经成功逃脱,如今正直奔河南府而去。
    李征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在卢象升元气大伤之下,河南府已经没有可以抵挡李自成的存在。
    如今的李自成,比起历史上的现在,处境要好上太多了。
    李征刚刚收拾了卢象升,又将洪承畴牢牢的挡在山西以西,李征本身又三面受敌,根本无暇南顾。
    这种战略形势下,李自成在河南府的发展可谓是百无禁忌,除了南边正四处收拾张献忠与罗汝才的左良玉,他可谓环顾四周,寂寞无敌。
    就在昨日,李征也收到京城的情报,杨嗣昌果然不负期望,已经开始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这一年来,崇祯皇帝在朝会之中偶然识得杨嗣昌,后面又连续数次召对于他。
    杨嗣昌每每上言,都极合崇祯皇帝的胃口,尤其是如何镇压辆流寇,杨嗣昌的意见更是深得崇祯皇帝之心。
    一年内,官职如同坐官体系突然感觉到,所有事情都变得容易了许多。
    做起事来,再不用考虑朝廷会如何想,也不用再担心会遭到朝堂上的弹劾。
    下面的缙绅官吏们,肯听话的,那便留着一起发展地方,若是不听话的,甚至暴力抗拒的,直接就可以定一个名头,直接灭其家收其田铺钱粮以充军用。
    好在经过李自成与李征前后的努力下,这些刺头基本上都被清扫一空,至少在表面上,根本无人对潞州军指手画脚,地方上任何需要的协助,都是遣一小吏便可安排的妥妥当当。
    在留下三千人给新任的平阳府知府吴雄才,用以镇压地方以及防御陕西洪承畴后,李征带着大军沿水路北上,目标依旧是汾州,那里还有不少的财富正在等待着他的临幸。
    

第359章 有必要谈么
    
    崇祯十年五月底,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北方的小麦,收割季节就是农历的五月中。如今受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小麦的成熟也延后了大半个月。
    在这个时间出兵,李征也省却了大半的粮沫运输,每到一地,就会派人割麦子,现场处理后当作军粮。
    李征一路行军,一路收割,当到了孝义城下后,城中直接挂起了白旗,数百个战战兢兢的守军直接开门纳阼。
    李征并没有为难他们,当场将老弱淘汰一空后,将还剩下的两百余人留下,依旧充当守军。
    不过他们的将领却是被降了一级,主将被李征带来的一个少年兵给取代。这也是常例,毕竟无论在何时,军权都得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孝义城中的大户大半都已经逃入太原城中,留下的大多是商贾一类的,这些人李征也没有收拾他们的兴趣,只是按排新任的守将紧盯着入城商贾,收取十抽一的商税。
    城内大部分都是些商贾,这类人是最有眼力劲的,不等李征开口,城中便是送出了无数的钱粮和布料物资,用作犒军。
    李征对此来者不拒,笑呵呵的收入礼物后,直接将他们邀请入城饮宴的请求拒绝,带着大军杀向了平遥。
    平遥城,守军似乎有抵抗的意愿。
    潞州军已经在城下拉开阵势,城门却始终没有打开,前去喊话的人,并没有受到攻击,但却一直没有人给予回应。
    时至今日,李征能够正视的对手已经不多了,一个平遥小城,也根本不值得李征为之过多犹豫。
    号令声不断从中军传出,在旗语的指挥下,潞州军有条不紊的开始分散,以千人为单位四面包围封锁城池。
    依旧打的是介休城翻版的主意,拿下城池是目标,还需要堵住所有士绅、商贾的逃路,这样才能达到让攻城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当潞州军刚刚开始摆出攻城的架势之时,城头却是突然摇起了白旗,似乎有投降的意思。
    不过李征却没有停止的打算,不仅仅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更重要的是,平遥城的城门依旧没有打开,对方拖延时间的目的性要更加的大一些,李征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李征没有下达停止的命令,潞州军就不会受到敌人的干扰,各部依旧按照预定的命令开始向城池四门迂回,只要大军迂回到位,攻击就会立即开始。
    城头上的一众衣着鲜明的家伙,眼看李征根本没有停手的意思,更是卖力的摇动着白旗,只怕潞州军没有看到这个场景。
    不过他们等来的并不是潞州军停止进攻的场面,而是十数门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之情。
    谈?
    自己有必要跟他们谈么?
    

第360章 敲诈
    
    不远处,潞州军炮兵的高呼声,在风中远远的传来。
    在中军这边,除了正在调整射高的炮兵外,无论不值的,短短十数年便直接崛起,第一笔初始资金,从何而来,也完全是一个迷。
    “你亢家该不会是和范家一样,做的是通寇粮食军械买卖?若是如此,你也无需再回城了,本将这就送你们上路吧。放心,你们亢家其他人随后便来!”
    眼见这家伙快一分钟连个屁也没有,李征眼睛也立了起来。
    “不不不,我亢家做的是皮货和粮食生意,绝非诛九族的通寇生意啊!”
    这人顿时一个机灵,急忙磕头说道。
    “你们能弄来粮食?本将的生意愿不愿意做?”
    李征哦了一声,语气上稍微客气了一些,直勾勾的盯着这人说道。
    事实上,李征自然明白亢家是做什么的,若非这是一家通买全国的大粮商,又哪会跟他们费这么多话?
    “做,当然做!”
    这人一脸的委屈,这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有什么生意是做不成的?
    “那你们还算有些用处,回去告诉亢家家主,将城中粮库的粮食全部送出城来,然后再尽可能的全购买粮食,无论你们弄来多少,本将这里都全部要了!”
    在洗劫了范家之后,李征如今并不差钱,缺乏的正是这么一个采购粮食的渠道。
    “这个没有问题,大帅能否暂时先休了刀兵?”
    这人根本没有选择,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李征,小声的询问道。
    “从现在开始,你们有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等你们转来之后,本将要一个明确的答案,还要长房嫡长子来此,本将手下还缺一个军中文吏。你们最好不要超过本将规定的时间,差一息,亢家今日就会覆没于此。”
    李征笑呵呵的挥挥手,但话语中却满是浓浓的威胁。
    “遵命,小人告退!”
    这人一听如此紧的时间,顿时不敢再多呆,再磕了一个头,立马带着人,如同发疯一般的向着平遥城冲了过去。
    看着这些人匆匆回去,李征跳下了望台,坐于地上开始等待着亢家的回复。
    不过他并不着急,更不害怕亢家不同意他的要求,在身死族灭还是委屈求全之间,聪明人都会明白该如何取舍。
    半个时辰刚刚过了一半,平遥城的城门便再次打开,这一次出来了一大群人,急急的向着中军这边行来。
    在照例的搜身之后,这一次倒是无人再敢携带任何的刀具。
    不过他们并没有被全部带过来,只有亢家家主与其嫡长子两人被带来李征面前。
    亢家家主是一个矮胖子,一张脸上填满了憨厚的笑容,若非眼中偶尔掠过那一丝精光,给人的感觉就象是一个和气的掌柜一般。
    “学生亢家亢源中,带犬子亢安晏见过将军!”
    若非他沉稳的来到李征面前,跪下行礼报上自己的名号,李征甚至都觉得,是一个大掌柜带着亢家大少爷前来了。
    “事情都明白了?”
    李征淡淡的问道,对于这个名震山西的晋商翘楚,没有丝毫的客气。
    “明白,都明白了。犬子便托付将军了,多学一些不是坏事嘛。”
    亢源中倒是很光棍,他明白形势比人强,在李征火炮能够够的着的地方,李征的道理就是真理。
    “本将记得跟着范家倒卖东西的王家也在平遥城中,王登库如今可在城中?”
    李征对这家伙的识相很满意,转而问起了八大皇商中的另一家。
    “半月前已经举家搬迁至太原了……”
    亢源中没有犹豫,直接的说道。
    “看来还是需要去太原一躺啊,亢家主回城去吧,将本将要的东西送出来,本将就不入城了。”
    李征目光森寒,这王家他是不准备放过的。
    “大帅放心,都已经在准备了,这才回去送来!”
    亢源中如获大赦,急忙应了一声,便带着一大群人回转城中。
    

第361章 准备攻城
    
    随同亢源中回城的还有五百士兵,他们并不是去催促粮草的,毕竟这根本无需人催,他们主要的目标是王家大院。
    虽然王家人在半月前就已经举家搬去太原,但李征在平遥城中的细作也证实有大批的物资出城,不过李征还是想派人去王家大院碰碰运气。
    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挖点东西出来,不能让这一躺跑空了。
    接下来的数个时辰,双方交割着粮草物资,亢家还大手笔的送出了十万两银子犒军。
    这种大手笔也是令李征对于亢家有些另眼相看,果然炫富的都是爆发户,真正的在家族都是隐形的富豪。
    亢家在山西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所做的生意明面上都是正当生意,这些钱也大多是祖辈累积下来的。
    李征对于这些合法的财富,并不仇视。他不仇富,也不是什么山大王,更没有任何劫富济贫的打算。
    而且李征更需要树立一个榜样,那便是告知晋地内的商贾和缙绅们,只要不抵抗,不勾结外敌,李征还是愿意和他们和平共处的。
    收到粮食五万余石,还有十万两银子的孝敬后,李征也痛快的收兵回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王家大院在被挖成了蜂窝煤,地窖也被找出来数处,但却没有任何大的收入,这么大的工夫也只找出来数百两被人私藏的银子,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打发了五百人押送这些银子到临汾与吴雄才交割,其他人再次踏上征途,一路向北。
    祁县,太谷,徐沟,沿途诸城,几乎全部都是一铳不放便即开门投降,在勒索了一笔钱粮之后,李征并没入城祸祸的意思,继续向北而行。
    当到达榆次之时,李征也与数百里迂回而来的李悦在城中会师。
    榆次城是梁嘉宾、田生兰两个八大皇商的老家,李悦到来之时,也遭遇到了激烈的抵抗。
    不过在两万潞州军面前,哪怕是新兵,这座城池也没有抵抗超过三天,就宣告易手。
    三天时间内两天时间,都被用来填护城河,最后一天原本还计划爆破城门,却被人趁夜偷开城门直接迎入城中。
    城中梁,田两家都被斩尽杀绝,虽然他们借着范永斗的人脉关系,两家联手在城中可谓只手遮天,但是城中毕竟还是有其他地头蛇的。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