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蔡位于凤阳府与汝宁府的交界处,张献忠自然不会在这个地方多呆。
道理也很简单,两省交界之地,对于农民军来说不仅不是安全的地方,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无法河南还是安徽,都会竭尽全力的攻击他们,试图将他们彻底赶入邻居家中,令得自己能够安稳的睡个好觉。
一旦农民军进入邻居家,那无论他闹的如何天翻地覆,都与他们毫无关系。
五月底,当李征依旧不紧不慢的在张献忠后面‘追赶’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也是快马加鞭的送到他的眼前。
消息很简单,那便是高迎祥不仅再一次死灰复燃,而且还于月余前大败山西总兵虎大威!
两个月前,趁着山西、陕西大军入京勤王的空当,高迎祥在陕西再一次雄起,聚众十数万,开始攻掠四方。
第一个目标当然是陕西老家,不过如今的陕西除了穷当兵的,便只有没有退路的缙绅了,高迎祥十数万大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想要攻下任何一座城池,都是极为的困难。
艰难的岁月不仅锻炼了农民军,也锻炼出一支战力强悍的官军,尽管陕西官军主力外出,但单靠少量兵力与一些转变思想开始肯割肉的缙绅一道,便挡住了汹涌而来的高闯大军。
这个时候的农民军,精锐的老营也许野战中还有不少手段,但攻城手段极为简陋,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章法。
来来回回也只有附蚁攻城和穴攻这两种方法,数次遭遇毁灭性打击的高闯,装备盔甲更是极为可怜,看起来似乎人多势众,但真实战力与官军相比完全不占任何优势。
双方战力相差不大,但官兵占据守城的优势,顿时令得高闯寸步难行,根本无法快速在陕西打开局面。
屋漏偏逢连阴雨,洪承畴的大军虽然被朝廷玩弄了一番,但他们回来的也的确是时候,在高迎祥骑虎难下之时,大军回师,顿时打了高闯一个措手不及,只能压住脚步,徐徐退向山西。
洪承畴礼貌的将高闯送出陕西,在边界地方停住了脚步。
此时被朝廷玩弄的陕西军也没有追击的欲望,上下一致守在边界坐山观虎斗,只是看着高闯与山西总兵虎大威不断的厮杀。
原本坐守内线的虎大威并不惧怕高闯这十数万乌合之众,但去岁与建奴一场攻防战,却是令得他部下精锐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加之虎大威对数次败在手下的高闯也极为轻视,空大军而前往曲沃城与之决战。
在战场上,打老了仗的高闯敏锐完全不在虎大威之下,先是用杂兵消耗虎大威麾下官兵的精力体力,又在虎大威大败杂兵之后,前军追击没有及时收拢的空当,直接派出大半老营自侧翼偷袭虎大威。
虎大威严重低估了高闯一直不肯轻易示人的老营的厉害,当左翼被快速突破之后,这才意识到老营骑兵的不凡。
但左翼的突然崩溃,却是让他的防线立即裂开一个大口子。
当老营骑兵开始自左到后半包围,并且在正面杂兵的拼死抵抗,牢牢牵制住虎大威前军之后,直接发起突击。
当后方的崩溃出现后,虎大威也只能啥也不说,直接带着自己的家丁便逃。
这一役,虎大威刚刚补充至近万人的大军,直接十停去了三四停,若非大同总兵曹文诏,山西副将练国能及时带兵到达接应,在高闯老营骑兵的追击下,这个伤亡数字还有可能更加翻上一番。
虎大威大败之后,曹文诏却是跃跃欲试,但当他尝试了一番之后,也不得不缓缓后撤,压住阵脚,再也不敢轻易挑衅。
眼下的农民军似乎与之前的农民军并不一样,他们似乎更加的嗜血,更加的狂暴,而且还带着一种不共戴天的仇恨。
以往之时,步兵若是没有列好阵势,那便会在铁蹄踏成齑粉。
不过现在的杂兵,不仅个个悍不畏死,更有数量不少的人扑上前来,哪怕用自己的性命换官军骑兵一个小伤口,便平生足矣的感觉。
那个个眼神中的疯狂,以及想毁灭灭地一般的仇恨感,委实深深震慑了曹文诏。
进入六月,战局却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一直据黄河观望的洪承畴,也在朝廷的严令下开始渡河共击高闯,在洪承畴陕西主力的压迫下,曹文诏也开始变得活路起来。
如今的曹文诏已经不是当年的老模样,这一次在朔州城他损失并不大,反而在一连串战斗中还锻炼出来一支实力可观的军队。
他的骑兵,已经从二千余快速补充至四千余骑,毕竟在大同镇这个紧靠草原的地方,想找到合适的骑兵苗子,委实太过于简单了。
正面有洪承畴大军的牵制,背后又有曹文诏部不断的打击,高闯终于承受不住,开始向着乡宁,吉州方向大踏步后撤,似乎有渡黄河入陕的企图。
此时的战局送到李征手中时,李征却是突然冒出一身冷汗,他可是记得在崇祯八年,曹文诏可是要殒命于山西一役的。
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神棍,李征一直压制着没有与曹文诏沟通,如今出兵在外,却是再也按捺不住了。
如今全军回师已经成为必然,毕竟老巢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在外面浪就有些二傻子了。
派快马八百里加急提醒曹文诏莫要穷追,他更是直接带领大军踏上归程。
这一路,李征再也没有耽误,行军速度按照潞州军标准日行军四十里的速度快速向前。
等他在一个多月到达与泽州一河之隔的河南怀庆府时,也听到了高闯已经边打边撤,进入到了大宁,永和一带的山区。
更令李征心急的是,曹文诏部已经一头扎了进去……
第316章 深深的叹息
崇祯八年七月底,大宁。
十数万高闯大军如今显得有些士气低迷,人人都带着狼狈。
数月征战下来,义军根本就没有在官军手中得到任何的便宜,虽然靠着大明朝廷的加赋令,他们的人数一直越滚越多。
但连战连败之下,军心士气都已经开始有些不稳,若是再不打破这种局面,义军极有可能有崩溃的可能。
“自成,去看了渡河口了么?”
一处矮山上,高迎祥看着正面弥漫着失败情绪,气氛压抑的闯营,脸色有些凝重的向刚刚回转而来的李自成问道。
“看过了。虽然现在黄河水量大减,但水深还是有数米,而且河道里淤泥极厚,囚渡过河还是不可行的。”
李自成叹了口气,对于渡河已经不再抱太大希望。
黄河在这一块地段,水位落差极大,水流十分湍急,若是时间充足,还可以结木筏强行囚渡,但在官军步步紧逼之下,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不出塞躲上几天?”
一阵难言的沉默之后,高迎祥提出了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出塞之念还是不要想了,如今这十多万人每日所需粮草极大,塞外苦寒更兼荒凉,出塞之后,义军吃喝拉撒该如何解决?”
李自成摇摇头,这个想法他也想过,但最后还是觉得不可靠。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咱们就得在这里等死?不如跟狗官兵拼休,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赚一个!”
眼见处处没有出路,性格暴燥的刘宗敏顿时跳了出来,挥舞着狼牙棒,恶狠狠的说道。
“看来也只能拼命一搏了!”
见到刘宗敏这般豪勇,高迎祥精神稍稍振奋了一些,叹息着说道。
“其实咱们处境还没到这一步。”
就在高迎祥准备下令明日集结大军,与官兵决一死战之时,李自成却是摇摇头,声音沉稳的说道。
“说来听听。”
这个关头李自成居然还有别的办法,高迎祥精神一振,目光灼灼的看着李自成。
“眼下看起来官军追咱们义军追的很紧,但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山西总兵虎大威已经被重创,没个半年一载难以恢复元气,山西副总兵练国能也只是一个自保之徒,没什么威胁。”
“陕西官兵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闯王发现没有,他们虽然接战之时打的极为勇猛,但只要义军败逃,他们追击的速度并不快,似乎根本无心拼个你死我活!”
“唯一穷追不舍的只有大同总兵曹文诏部,他的部下是清一色的骑兵,机动能力极强,无论义军如何转移挪腾,只要咱们一日不放弃步卒,那就根本无法摆脱他。”
“依我看,只要击败曹文诏部,义军就可以从容挪动,再不复今日之困厄!”
李自成分析了一遍如今的形势,他的声音低沉平稳,话语中似乎有一种感染力,令得听他说话之人,原本慌乱的心情也慢慢开始归于平静。
“嘶。这个曹文诏,骑兵还真他娘的厉害,咱们还真不是对手!”
提到曹文诏,众人脸上都是一股子颤意,这一个多月以来,这家伙给大家带来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太多。
“你打算怎么做?如何对付他?”
高迎祥也有些忌惮曹文诏,心底甚至都有些不想提到他的名字。
“反正如今咱们已经是局面危急,不如来的更狠一些。与其让曹文诏每次在外围砍杀一通便即游走在边缘,还不如诱他入内,全力围杀了他!”
李自成目光中闪过一丝寒光,不等高迎祥再问他如何诱敌,便直接开口道。
“将如今的闯营分为八队,分设八营,外围以杂兵防御,最里面则是装作砍伐树木制作木筏、绳索准备强渡黄河,只要有一部分人过了黄河,那就由不得曹文诏不急!”
李自成咬了咬牙,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擅自将闯营分为八部,这个建议一个不好,就会被人误会想要分权,这可是冒上位者大忌的。虽然他身份特殊,但若非到了如今的局势,他也不愿意将这个建议给提出来。
“外围只放上杂兵,根本无法阻挡曹文诏吧!”
高迎祥沉吟了一下,却是指出李自成这计划中的一个问题。
“是的,必须全部用杂兵!只是杂兵的话,曹文诏必然一冲就跨,等他连续破几部杂兵后,就算打赢了,也势必兵困马乏,这时若将所有集结在一起的老营和锐兵全部杀出,保管令他匹马不得还!”
“只要曹文诏这个猛将一死,其他明军必然拖延不敢前,义军再想挪腾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了。”
李自成点点头,几句话便将一场大战役给勾勒了出来,听的众人都开始有些振奋了。
“着啊!自成这主意还真是不错!”
“还是自成脑袋瓜子好使!”
田见秀与袁宗第都是拍手叫好,看向李自成的目光,佩服之色更加的浓郁了。
“这个计划不错,不过还可以更加完善一些,将老营与锐兵抽走后,还需要在人群在散布谣言,诈称我等弃军而逃。既然要骗,那就骗的更象一些吧!”
高迎祥目光精光四射,望着众人,平静的加上了这么一句。
这一下,众人的目光再次回到高迎祥身上,这个主意可谓是釜底抽薪了。
他们当然明白这个谣言的威力,只要杂兵们一旦相信,那便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巨大的混乱,整个战场也会呈现出一面倒的溃败,这可是真的溃败,不怕曹文诏不上当。
看着众人兴奋的目光,李自成心中暗自叹息一声。这种崩溃一旦发生,那杂兵们的伤亡用屁股想都知道会有多惨重。
这个办法他不是想不出来,他不是还做不到如此的狠辣,只是这些年他不断的观察着他最大的敌人李征,深刻的明白了民心的重要性。
潞州军成军以来,每战必胜,每次都是以少胜多。
之前他十分的不解,但孟县与建奴一战的经过,他在从种种渠道中得知以后,对于李征军队那种溃而不败,始终坚持的精神终于有了心得,那便是民心的威力。
李征的军队全部来自民间,军队的凝聚力也深深受到民心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那就是民心,始终打不跨,拖不烂,除非将他们全部斩尽杀绝,否则就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眼前的众人显然还无法想到这一点,他们还在迷恋着那套汰弱留强的规则,殊不知没了民心,义军哪里还会有未来?
只是义军现在根本论不到他当家,他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去做所有人都反对之事,只能心底深深的叹息。
第318章 将军百战死(上)
崇祯八年七月二十七,清晨。
曹文诏此时已经披挂整齐,带着自己忠心耿耿的麾下,立于马上遥望着闯军营地。
一月来不间断的追击骚扰战,转战数百里,虽然一直无法击溃高闯的大军,但不断的零敲碎打之下,还是令闯营不令士气低落,更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转移。
但今日闯营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无数兵马不断的调动着,面对着自己方面的闯营士兵明显数量加多了许多。
这个情况也是引起了曹文诏的警惕,有些弄不明白高迎祥到底是弄什么玄虚。
不过他并不着急,斥候探子已经派出去了,很快就会有消息回来。
其实就算没有消息也无所谓,高闯已经身陷绝境,前面是黄河,再向北便是一地的堡垒,就算那些堡垒无法阻挡高闯前进,那他也只有去塞北喝风这条死路。
他是打定主意要咬住高闯,令其无法快速行军,只要等到洪承畴大军到来,那便是高闯覆没之时。
很快便有探马来报,言称高闯部封锁极严,只是远远看到高闯似乎在伐木取材,似乎要打制木筏绳索,想要强渡黄河。
对于这个情报,曹文诏只是冷笑着吩咐探子继续打探,并没有放在心上。
高闯这个行动,明显就是迷惑他用的。
他久镇山西大同,更是本地人,当然明白黄河在这一段是什么情况,想要靠木筏带着大军横渡黄河,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但一个上午情报如流水一般的送来时,曹文诏也是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流寇还真的是在渡河,探子回报,虽然高闯损失颇重,便还是送了百多人过了河,更是用极粗的绳子拉过对岸,固定的十分坚固。
不仅如此,探子还汇报说,远远看去还有十数道粗绳还在牵引之中,似乎高闯是想要在黄河之上直接造出一座浮桥。因为还有更多的流寇正在伐木,取出树皮制作绳索。
这种情况下,曹文诏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了。
黄河在这里虽然因为落差大而水流湍急,但正因为如此,两岸明显要比水位高不少,若是真的不惜血本,让万人一齐行动,再忍受住囚渡过河的伤亡,那造出无数条浮桥还真不是不可能。
但曹文诏也是打老仗的人,根本不会冲动的去阻拦,他心底更怀疑这是流寇给他下的烟雾弹。
但是只是这般呆着等消息,也明显不是一个好办法。
“吹号,化蛟,你先带一千骑冲击一下看看。”
曹文诏是一个果决之人,既然心底有些怀疑,那他便决定试探一番看看。
曹化蛟抱拳应命,兴冲冲的带着一千骑兵呼啸而去。
见到侄儿快速远去,曹文诏也带着部下慢慢向前靠拢,做好了随时接应的准备。
曹变蛟的一千骑兵冒着稀稀拉拉的箭雨,很快便直接杀入流寇阵中,但这一次流寇却是奋起反抗,寸土不让。
因为他们都接到了消息,大军正在后方搭建浮桥,只要完成全部人都可以渡河而去。
为了他们在义军中的一家老小的安全,这些甘陕山三地男儿,无不热血上涌,哪怕伤亡惨重,却也分毫不让。
很快曹变蛟的骑兵便失去了马速,骑兵与步兵交战,一旦失去了速度,那便是任人宰割的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