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征很快便辨认了出来,这炮弹这个时代并非没有,只是在陆地上并不常见,因为这是海战时才会用的上的东西,名字叫做链弹。
把海战的东西搬到陆地上,李征也是含笑看着这东西,也想见识一下这东西在陆地上威力到底如何。
炮弹发出剧烈的呼啸声,急速的向着前方而去。
一两百步外,则是一片的稻草人,还有一些真实的刀枪,甚至有些稻草人身上,还被挂着盔甲。
几乎是眨眼的时间,呼啸的链弹便扑入稻草人群中,几乎是毫无阻碍,只要碰到,无不是稻草纷飞,再也看不到踪影。
高速旋转着的链弹,不断的咆哮着,将所有的一切全部剿成粉末,所过之处,无可抵挡。
令李征失望的是,这些链弹显然是一锤子买卖,呼啸而下声势浩大,但却只有一瞬间的时间。
虽然落点之处,一切皆为齑粉,但其作用范围,只有方圆十数步之遥。不同于实力弹的还可以反弹伤人,这玩意一落地就基本上在原地让它们的生命力耗尽了。
这东西的威力说强吧,比实心弹要强不少,但与开花散弹威力还差点意思。
不过作为出其不意的杀招用出来,威慑作用还是不小的。
李征可以想象的到,如果在战场上一字排开二十门火炮,同时射出一轮链弹,估计一瞬间就能令对面的乱军出现断层!
“这东西可以量产么?”
李征看着何指挥匠工拿出一发链弹拉开给自己解释的何修良,抱拳侥幸的心理,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估计这东西制作起来估计也极为麻烦,想要量产的话,以这个时代大明匠工的技术来说,还差的远。
“目前尚不能量产,链子打制极为不易……”
何修良摇摇头,十分尴尬的说道。
第313章 该做准备了
尚不能量产,这个回答倒也在李征的意料之中。
“这门火炮如今铸造成功的几率有多高?”
既然链弹不太容易打制,李征也没有说什么,转而看向这门新制的火炮问道。
“将军恕罪,如今成功率还不到三成。”
何修良脸色更加难看了,战战兢兢的说道。
“慢慢试制,莫要忘了记录每次的得失。莫要担心银子,没有了直接找吴雄才讨要。”
三成不到的成功率,显然是十分的低下的,不过李征明白这事是急不来的,不断交学费才是最符合常理的。
“谢大人体谅。”
李征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何修良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这东西既然你造出来了,本官说话算话,赏赐你的银子自然不会反悔,不过数量要加上一些,就一千两吧!另外,再提一下你的职务,挂一个副千户的衔吧!”
李征亲自拉起了何修良,对于这个熊猫级的铸炮师傅,他也是极为大方。
之前孟县与阿济格的遭遇战,虽然李开莫损兵折将,损失极为惨重,但最后却依旧是打了胜仗。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这一战对于李开莫来说,是极为耻辱的指挥失误,但反过来对于潞州军信心的提升,却是极大的。
毕竟这五千人,一半多都是临时征集的预备役,匆匆集结之后便即奔赴战场,更是在行军途中突然遭遇到建奴大军。
种种不利的情况下,五千人虽然损失惨重,但却毫无花假的硬碰硬打赢了这场几乎不可能打赢的战斗。
这对于潞州军的军心士气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更是令潞州军内部对于建奴的恐惧,完全降至一个极低的水准。
以少胜多,以弱败强,又怎么会对手下败将产生多大的畏惧。
如今军中也多是这种想法,建奴虽然很厉害,但最后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这一场大战,还有另一个副作用,那便是兵败而逃的阿济格,也是拱手让出了抢劫而来的大部分战利品。
靠着这些东西,李征原本因为泽潞二州因灾而受到影响的财政吃紧,也是一下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甚至李开莫都能轻松的减免各类佃粮,给百姓一条活路。
对于真正能做出来事情的人,李征向来是不会小气的,不仅不会小气,还会令其得到别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富地位。
又是银子,又是官位。
何修良跪于地上,不断的称谢,其他人看到这个场面,也是个个看的有些眼红。
这里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眼看张匠头虽然眼巴巴,但却拿不出更多的东西出来,李征也就没了心思在这里的意思。
至于另一个军火商郭怀恩,李征并没有去看的意思。
这里是他的科研中心,那边只是加工生产商,看不看都没有必要。之前那次火铳质量的问题,李征已经放过了他一马,也是念着旧情的缘故。
如果还有下次,李征是不介意拿他的脑袋去跟士兵们做一个交代的,相信郭怀恩也很清楚这一点。
离开了工坊,李征越过了韩店堡,他的目的地是另一个重要地方,那便是新学学堂。
一转眼,近两年时间过去了,他非常想去看看这里的情况。
学堂的作用,李征十分的清楚,这可是他的文武官预备役基地,重要性甚至要越过工坊,这里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了他的理念。
孤狼注定是走不远的,群狼才是致命的。
李征若不想自己的理念会随着自己的离去而消逝,那便需要大批拥有和他一样理念的人存在。
而学堂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只要这里的学子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那他的理念就会不断的传承下来。
来到高平县学堂,已经是一日后了。
进入学堂,朗朗的读书声令李征格外的熟悉。
因为拼音的推广,这里的读书声与后世的普通话十分相近,令李征在熟悉间,也不由多了一些亲切感。
李征的到来,也令祭酒赵兴平有些措手不及。
如今的学堂课程中,除了简体字与算学外,高年纪已经加了粗浅的经济政治学。
所谓的经济政治学,事实上也只是拿着大明这个时代官商勾结,倒卖屯集居奇的生意经而已,为的不是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一个奸商,而是将里面的套路给戳破。
就比如粮商与缙绅之间的猫腻,如何在丰收时节大肆压低粮价,如何在青黄不接之时大副提高售价赚取高昂的利差,以及缙绅们如何在灾年提供贷子,然后大肆抄底收购良田诸如此类。
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产业,也是学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只要令他们了解到其中内幕,他们必然就会对旧秩序充满着仇恨。
戳破其中的奥秘,然后让学子们自己思索如何应对,再回去与家长讨论,这样就可以令得众多被欺瞒的百姓明白过来,然后产生对缙绅阶层的整体敌意。
而这种敌意,才是李征所需要的。
只要百姓们不再容易被伪善的缙绅们所轻易哄骗,那李征收拾起来这些缙绅,就会省去大半的力气。
只有破开缙绅们对于知识和事情解读的垄断权,李征才能肆无忌惮的再次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划分,避免因为财富巨大的分化,而引起剧烈的社会变革。
目前这个计划进行的还算顺利,就算有的缙绅心里有想法,也只能隐忍着,无论软实力还是硬实力,他们在泽潞二州,都已经失去了与李征叫板的资格。
在学堂看了一遍,又耐心的听了一节课后,李征觉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对于赵兴平追加学校经费以及老师工钱的要求,他都极为痛快的直接答允。
李征此来,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那便是他打算从学堂中选拔一批文不成,但武却就学生,说直白一点,就是比较刺头一点的学生。
对于李征这个要求,赵兴平二话没说便直接答应,甚至一刻钟时间不到,便给了李征一份五十人的名单。
看着名单最前面的那个李开远这个混小子,李征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当听到李开远这小子,不仅自己好勇斗狠,更是在学堂之中拉帮结派,处处炫耀武力,恐吓同学后,李征觉得也是时候将这个不安分的家伙带上战场练练了。
令李征无语的是,当这些人被赵兴平叫来之后,听了李征的意思后,竟然个个昂首叫好,似乎上个战场是极为兴奋之事一般。
李征斜眼看着这些好战份子,也没有多说,直接便领着他们返回潞州。
眼下也该做一些出征之前的准备了。
建了个qq群366643887,欢迎没事干来吹吹牛
第314章 应付差事
崇祯八年二月十六。
今日便是李征誓师出征的日子,尽管山西虎大威还没有消息,但李征却也无法再拖延下去。
这一次他带的是清一色的骑兵,人数大概在五百人上下。另外还有新兵一千。
虽然相比于其他明军,这些新兵已经可以称的上精锐的战兵了,但在潞州军中,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家伙,在老手眼中明显还只是新兵蛋子而已,根本上不了台面。
五十名学堂刺头此时也被征召入伍,他们将会被打入新兵之中,随着主力前往战场,见识一下战场的真实情况,锻炼一下他们。
这一次李征并没有打算打什么硬仗,报着的也只是前去凑个人数的意思,给朝廷一个交代。
五百骑兵出发,粮草物资却是快要顶的上两千人的消耗,再加上新兵的消耗,这一次李征是带了大军一月左右的粮草。
虽然大明朝廷旨意中说明,客军所过之地自有各地官府提供粮草,但见惯了各地官府种种克扣的场面后,李征却根本找不出任何相信他们的理由。
军队人数少自然有人数少的好处,起码物资筹集方面,效率还不是一般的快。
如今的潞州,在一连串战争红利的积累下,粮草物资可以轻松支持两万规模上下大军近一年的需要,如果内线作战的话,这个数字还可以再番上一倍。
一千五百人一番誓师出征后,对朝廷方面则称五千人大军,浩浩荡荡开出潞州,向着彰德府而去。
这一路可谓是轻车熟路,根本毫无阻碍。
沿着浊漳水,越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南境内。
李征看着一望无际的但却长满荒草的彰德府,心中也是颇为感慨。
说实话,河南府的田地比起山西潞州府,无数质量还是数量,都是远远超越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档次的。
但李征却望着这些田地,心中有想法但却没有办法,尽管这里的地价肯定会低的令人发指,但他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办法。
因为他的辖地不在这里,买这些田地容易,但想要安稳的守住,却是一个大难题。
靠着一个屯田队,在无险可守的彰德府,根本无法应付流寇大军,但他的军队却不能轻易越过边界,否则后果便会极为严重。
越过彰德府,进入卫辉府,一路上李征行的并不快。
而且他更着重于粮草的收集,以及炮灰仆从军的聚集,这一路上,李征带领的潞州军更像是一个暴力拆迁大队,沿途遇到所有的山贼山寨,都会光顾一番。
尽管耽误时间,但磨刀不耗砍菜工,在搜集粮草的同时,也给予新兵们战斗的历练。
在五百老兵的压阵下,一千新兵在由老兵提拔上来的各级军官指挥下,倒也打的像模像样。
虽然比起正规军来说,无论攻击手法还是攻击效率都显得有些稚嫩,但相比之下还算是勉强能看了。
卫辉府并不大,在后世顶多也只算是一个小型地级市,但李征的潞州军,却是行了一个月还未走出。
这一个月来,潞州军共捣毁山寨一十七座,剿灭山贼数以千计,收容战俘更是高达两千人。
这么多人的加入,也立即令得李征的队伍变得庞大了许多,至少规模上看起来,已经像模像样了。
更重要的是,连续的战斗也是将新兵们锻炼了出来,他们的攻击越来越犀利,战场上的心态也越来越平稳,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强军的模样。
三月末,恶魔一般无法抗拒的,李征的大军终于离开了卫辉府,被按在地上用力摩擦过的山贼们,顿时喜大普奔,开始再次化零为整,重新占山为王。
对于身后的事情,李征并不知情,他犁庭扫穴人攻掠,仅仅只是为了锻炼新军,至于彻底清除卫辉府内的山贼势力,他根本毫无兴趣。
不过唯一还算令他兴奋的则是这种行动有了一个十分好的副作用,那便是卫辉府上下对于李征战功的觊觎,这些山贼路霸,可是地方极为头疼的存在。
在李征强势严打了这些人之后,地方上的治安也是立即有了立竿见影的好转。
为了各自的政绩,这些地方官府也开始对这些山贼路霸们的首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拿粮草换这些人头和战功。
对于这种要求,李征当然不会拒绝,本来他就不打算割首级的,眼下也不得不割,用这种小功劳换粮草这种好事,李征怎么可能拒绝。
令李征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这些小功劳换来的粮草,竟然比沿途官府提供的粮饷数量还要多一些。
进入开封府,李征依旧是所过之地便要求地方官府进行补给,好在在这个皇帝被挖了祖坟的节骨眼里,沿途官府并没有哪个敢于象之前那般毫不理会。
不过例行的漂没还是必须有的,只看人的心够不够黑,只是出个城就漂没近三成,已经算是有良知和底线的,漂没数量没越过五成,已经算是够给面子的了。
在粮草一向没有足额供给的情况,李征脚步更加慢了一些,目光也是盯着周边地段的肥羊们。
李征的兴趣依旧还是在清剿各地山贼的上面,不同的是,如今的他嘴巴已经开始有些挑了,再也不是看到一个收拾一个,而是有选择的,只对那些身家丰厚的家伙出手。
这种有油水,又有免费劳力的地方,完全就是李征的最爱。
这般打打停停的走着,走出开封府便足足耗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不过李征并不在意,依旧压制着军队行进的速度,慢悠慢悠的向前赶路,丝毫没有忠臣孝子的模样。
开封府再向东,便是归德府境内。
归德府作为河南大地上,少有的没有被流寇来回洗劫的地方,也确实有他的道理。
这里三省交界,民风比较彪悍,而且靠近安徽山东,境内虽然算不上风调雨顺,但河流却并不缺乏。
在明末小冰河这种自然灾害下,勉强还是可以支撑下去,没有活不下去的民众,又有彪悍的民风,流寇在这边活动明显不太容易开展。
在归德府这边,李征倒是没有怎么停留,毕竟各地官府给的粮草补给还算地道,基本上都在七八成左右,也没有必要在这里耍横。
进入安徽境内之时,已经是农历五月初了,不过李征尚未到达凤阳府之时,却是收到朝廷的通报,张献忠又掉转马头杀入了河南汝宁府中。
第315章 一头扎了进去
朝廷的通报速度,委实令李征惊讶。
三月初张献忠便游荡于安徽境内,四月初就已经进入河南境内,但消息传递到自己这里,却已经是五月初了。
好在李征对于张献忠在哪并不感兴趣,他这次来说好听点是武装游行的,说难听点,就是来混个脸熟的,至于能不能剿了张献忠,他是丝毫没有兴趣的。
不过朝廷既然有通报下来,那样子还是需要做做的。
在涡阳城停留休整了数日后,李征便带领军队折而向西南,慢慢腾腾的向着汝宁府而去。
一个月后,李征率部到达汝宁府新蔡城外,但是这里已经没有了张献忠的踪迹。
新蔡位于凤阳府与汝宁府的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