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13章

鼎明-第13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抬右脚!”
    “我¥35”
    经过近半个时辰的努力,李征终于放弃了后世大学当教官时的流程,开始从零开始。
    “都有了,向队官看齐!”
    李征一声令下,数个小旗官挺直身体,立于最左侧。其他也是纷纷斜头看去,有的中间的人站的比较先前,也是挡住了右方新兵的视线,这些人也是更加向前,却是与前面一排的士兵拥挤一块,纷纷嚷嚷了小半刻钟,这些新兵这才终于将队形重新整理出来。
    “所有人都有了,立正!在我回来之前,谁敢乱动,逐出营去!”
    李征实在是忍无可忍,但最后还是得再忍,充满怒气的下了这一道命令之后,李征也是转身而去,留下一地傻傻的新兵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这一站就是小半个时辰,但是还是没有人敢乱动,如今李征的话语的威严他们也是再不敢犯。看着李征抱着一大堆的布条而来,他们也是松了口气,这般立定站着小半个时辰,并不是一件轻松之事,所耗的心神体力也是巨大,后世军训时站过站姿的人都明白。
    李征慢慢走到官兵们面前,在他们面前来一个漂亮的向后转,变得和他们一个方向。高高的举起左手,道,“看到了吗?这是左手,向左看,就是向这个方向!现在,你们每人左胳膊上都绑上一个布条,给我劳记,向左转就是向这个布条的方向转!若是再出错,小心军法!解散,每人上来领一个布条,互相帮忙记上。”
    让李征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人领完布条后,居然许多人这么快就忘了左是哪个方向,许多人还要回到原地,再次摆出刚才的姿势寻找回忆。
    数分钟过后,所有人都是系好了布条,但是令李征无语的是,居然还有人系错。
    这一次,李征再不是打骂了,他已经认识到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局限性了。这种在后世如同吃饭、睡觉一般的常识,对这个时代的人却是陌生无比,说不定许多人今天还是第一次听闻。
    耐心的一个个将系错的官兵们重新绑好,李征的脸色反而和缓了许多。但是这无声的重新帮小兵系好布条,却是让这些官兵们个个比挨打还要惭愧,李征事后发现,这些人之后的接受能力竟然远远超过其他的士兵。
    接下来的训练,情况倒是好转了许多。
    李征不再只是看着,而是和他们一起按着口令做着各种动作。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下来,许多人都是精疲力尽,但是看着前面那个依旧坚定的身影,他们也是咬着牙继续坚持了下来。百户大人都能坚持下来,身为一个小兵还有什么说的?
    “向左转!”
    李征左脚点地,右脚轻轻一个旋转,整个人也是由正面转成侧面。
    眼睛瞄过去,如今大部分人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转法,虽然有极个别人还会出错。但是九成以上的新兵,都已经能够自主轻松的做到。
    对于出错的两人,李征也是有些放弃的心思,但是最后,他还是觉得可以再给这两人一个机会。叫出二人,当众宣布,明日若是两人出操之时还出错两次以上,那就只有从军伍中逐出,他们不适合吃军队这碗饭。
    这个说法也是已经十分的宽容了,但是二人还是汗流浃背,若是从军伍中逐出。虽然他们还能有其他营生,但是想要顿顿吃饱估计是奢望了,饿了这么久的脖子他们根本不愿再回到之前的半饥半饱状态之中。
    “全体解散!”
    给二人敲敲警钟之后,李征也终于吐出了一个让这些军户都松一口气的命令。
    官兵们纷纷坐倒于地,大口大口的喘着气,他们也是没有想到军营中的生活是如此的辛苦,如此的枯燥。而且也是很不明白,为何要练这些花架子。
    他们大部分人之前没有入伍好好操练过,但是大部分也是见过了以前游击大人的家丁操练的场景,那喊杀声不绝于耳,各种武器也是抡的花里舞哨,让人看了个个叫好。
    但是来到李征的这里,却是这般枯燥无比的操练,摆这种花架子,分外让人不解。至于因此而扬言开革二人,更是让他们觉得有些苛刻了。
    而李征也是同样毫没形象的坐倒于地,说起来,虽然经过后世训练的洗历,精神上可以接受,但身体上的疲累却是无法控制的。这一上午的操练下来,也是让他感觉到嗓子都在冒火。
    不过,官兵们的窃窃私语却并没有逃过李征的耳朵,对于他们的这种心理,李征也是明白,更知道他们可能会心存疑惑,不过李征却没有解释的打算。
    近代军队的威力,就算李征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会明白。更可能觉得自己是在哄骗他们,若是有了这个印象,就不好更改过来。
    军队中是从来不讲什么以理服人的,李征更是没有必要事事向这些手下解释,军队中服的是能带着他们打胜仗的人,服的是比他们更强的人。
    至于后世那支红色军队,李征根本不会去努力做成那种传奇,在这个时代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民族观念,而李征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向普通士兵灌输信念的正委。
    他要的只是一支服从命令,敢于向前的军队,不需要也根本做不到让军队有了灵魂。也许操练的如同机械一般的近代军队碰上红色军队依旧是被吊打的弱鸡,但对上这个时代的封建军队,李征已经觉得足够了。
    休息了近半个时辰,浑身疲累的官兵们终于被再次叫了起来,十几个火头兵抬着食物缓慢而来,行香气逼人的饭菜却让他们忽略这一上午的不愉快。
    今日因为开始操练,一支四十人的弓箭手也都样上山实战训练,猎到了两口野猪,还有一些山鸡、野兔之类。野猪还有一只洗剥干净凉着,而另一只在李征的命令下变成了午饭,这口野猪不是太大,但也有百多斤重,肉虽然只有寥寥的数十斤。而且中午这一顿给予士兵的也只是其中一半,只有不到二十斤。
    但对于士卒们来说,这二十斤肉带来的伙食标准明显比平时高上一个档次,肉食每人平均都有一两多点,好几大块流油的肉块在前,这些士卒心中的不解也是烟消云散。只要每天都有一顿这样的饭吃,还理训练什么干嘛?这种生活,简直就是天堂啊。

第二十五章 困难
    时间过的极快,一晃十数天过去了。
    潞州军的军营是在城外稍微平坦的地方,在他们周边都是被开垦出来田地。李征脸有忧色的看着周围的田地,虽然已经是二月天了,但这个小冰河时节,比起后世农历二月的郁郁葱葱的小麦,这个时代种植的冬小麦却依旧显得稀稀拉拉,无精打采。只是看一眼田地,就知道来年收成不会很好。
    华国的百姓,只要还有点滴的希望,总是能够支撑下去。但这个小冰河时代却是不一样,粮食产量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保证,这样的田地出产的粮食甚至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今年若是到了小麦收获季节明廷依旧征收重税,潞州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李征脸色难看的想着。
    不过如今的李征手中握着将近三百多石粮食,短时间内倒是暂时不用发慌。
    后世的小麦出粉率最高可以压柞到八成三左右,不过这面粉也就不会是纯白色了,已经变成灰色的了。而这个时代能够一斤麦能够制出来七成的面粉,那就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数量了。
    三百石粮食就是近四万斤,按照保守的六成出粉率,也有二万四千斤左右。而面粉蒸出来的馒头,也不可能全部用面,水和面三七分,这样算下来,也足以当三万余斤使用。
    士兵每日操练,如果荤腥数量不够的话,一天要吃上两三斤粮食。一百五十人的队伍,每天消耗的粮食就是五百斤左右,一个月需要近一万五千斤,这批粮食也是足够他们俩个月所需要。有了弓箭队时不时的收获,时不时都有肉食补充,这个日子还可以坚持的更久一些。
    再加上自己的银子购买的粮食,支撑三四个月问题不大。
    三个月之后,自己这支军队虽然还是一群菜鸟,但打打山贼这种工作应该能胜任了。把周边大大小小的山贼收拾一遍,兵也练的差不多了,物资估计也能支持到粮食收获了,自己也是可以收回一些资源。但是由于李征根本指望不到潞州府能够给予粮饷下发,单靠打劫周边的山贼、路霸,绝对不可能满足维持军队一年所需要。
    而且李征头痛的是,赵海,徐勇这两个外放的守备将军也回来找他了。按照大明大小相治的军权分离方法,这两人是根本不可能再找上李征的,但他们却不得不找上来,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钱粮了。
    按照制度来说,他们应该去找潞州知府或者兵备道索要钱粮军饷,但大明如今严重的现金链断裂情况,再加上李征这个跋扈武夫留下的坏印象,让他们数次登门求告都被人赶了出来。
    受够了文官们高傲态度的赵、徐二人不得已之下,也只能找上自己的老上司,看看能不能打打秋风。
    韩店、壶关这两地都是要地,理论上也是李征这个游击将军治下,但是大明混乱的政治格局却造就了两班不同的军事系统。因为这两处地方,用的并不是募兵制,而是军户制。
    也许当初的考量是为了省钱,毕竟军户制比募兵制省钱的多,但却也造就了互不统属,而且调拨不灵的情况。
    看着面前这两个已经事实上算是单飞的部下,听着他们请求拨付一些粮饷救济的请求,李征久久说不出话来。
    “大人,俺真的是苦啊。手下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却有一大帮子人要养!嗨!”
    壶关守将赵海有些痛苦的说道,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太多太多,钱粮没有,他们基本都是光杆司令,别说队伍了,连亲兵家丁都穷的没有几个。
    “大人,帮帮俺吧!至少给点钱粮让俺把家丁先弄起来!”
    徐勇第一个站了出来,这种光杆司令的状态,委实让他有一把辛酸泪。
    其他人都是深以为然,原本以为当了军官就可以象之前的上司那般吃香喝辣,但眼前这种情况,也是让他们个个都高兴不起来,那种衣锦还乡的兴奋已经消磨了大半。
    “大人,壶关那边可是连合格的兵都没有,没兵再险要的关隘也是无用啊!”
    赵海叹了口气,初回山西时的雄心壮志和憧憬此时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了。
    “募兵?哪有钱粮募兵?再说武器盔甲什么的,又要从哪里来?”
    赵海摇摇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第一次是兴冲冲的进入军营仓库,但出来的时候已经心如死灰,里面的情况能让老鼠出来都抹一把伤心泪。
    “大人不是有么?刚刚结果了那孙光守,吃的那是饱饱的!”
    徐勇兴奋的接话道,他听说李征竟然这般干脆的将一个土豪给生吞活剥了,第一时间便想到过来打秋风。
    “孙家这次,这次多少有些孟浪了,不过我却不后悔!”
    李征却是笑不出来,这次他和卢怀真的折子也已经送上去了,却是苦于京城无人,根本得不到半点消息。
    这次他与孙光镇已经是不死不休了,若是孙光镇没有被牵连到,那他以后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明知拿这种钱是有剧毒的,但他依旧没有办法不拿,否则他根本无法打开局面。
    “至于你们所要的钱粮,说实话我有。按说咱们同生共死的来了一遭,这些东西给你们一些也没什么,但数量就不会太多了。”沉默了一下,李征摇摇头说道。
    “能有多少?”
    徐、赵二人眼睛一亮,激动的问道。
    “粮二十石,银一百两,应该足够你们先将家丁队拉起来了。”
    李征想了想,还是决定直接报出心中底线,生死一场的兄弟,既然开口了,多少也要接济一下。
    “这么少?”
    原本还因为李征同意而心中升起希望的二人,眸子再一次暗淡下去。
    “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也有兵要养,就算暂时先不再征募士兵,也有两百号人。虽然我手中还有两百石粮,但拿出这四十石,估计我自己也就能维持一个月。”李征并没有隐瞒,直接将自己的处境也说了出来,“你们现在的情况就是一个月以后我的情况,靠人不如靠已。无论地方官府还是朝廷,咱们谁都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
    赵海二人叹了口气,并没有反驳,依照大小相治的传统,他们互相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统属关系,作战时李征可以指挥他们,但平常时候李征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任何的命令。可以说李征肯拿钱粮出来帮他们养兵一段时间,已经纯属因为个人交情了。
    二但近在咫尺的宣大二镇可是九边重镇,他们的粮饷也是久拖未发,还能指望朝廷对于勉强尚算腹地的潞州能多另眼相看?
    至于潞州军,朝廷已经一年多没有下发粮饷了。这原本就欠着钱粮,再加上这次建奴入寇京畿被祸害的不轻,朝廷上下估计安置京畿地区的难民就得头痛个一两年,指望上面拨下一批钱粮重建队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对于潞州府能够给予的支持,他们觉得还是出去乞讨更靠谱一些。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看着两人垂头丧气的模样,李征沉吟了一下,语气也有所犹豫。
    “将军,有什么办法?”
    徐勇眼睛一亮,心中顿时升腾起希望,毕竟这位老大已经不止一次给他们带来惊喜了。
    “不过这个办法对你们可能会有影响。”
    李征看着众人,一字一句的道。
    “啥情况也比现在好!”
    徐勇嘟囔道,他回去治所却发现,自己手下是有不少,不过大半都是老弱病残。而且就算这些人,没有钱粮的他也有些指挥不动。
    “你们把卫所的田地卖给我,我给你们银子,你们拿钱买粮编练队伍。”
    李征想了想,还是觉得不能把后世那一套土改大杀器弄出来,这玩意太超前了,有什么后果他还承担不起。
    “那些破田有什么用?卖不了多少钱的。更何况拿咱们自己的地养朝廷的兵,这叫什么事?”
    徐勇眼睛一亮,刚想回应,赵海却是直接打破了他的幻想。
    不同于徐勇的有勇无名,赵海却是一个肯动脑子的人。在心中仔细盘算了一番,还是摇摇头。虽然他们是各个卫所的最高指挥,但是手底下也只有数百亩田地,其他都是各级小头目的,他赵海还没有卖了自己家产养军的觉悟。

第二十六章 放假
    这二人的反应出乎李征的预料,他想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除了他这个来自后世有着远见的穿越者,其他人还脱离不了这个时代的人局限性。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产业,怎么可能直接贱卖?更何况是这种完全没有任何好处的贱卖!
    李征可以看到未来十几年的沧海桑田,可以有意识的规划自己的前进方向,却无法左右赵海这些已经算是一方土皇帝的家伙的想法。虽然之前他们是自己部下,好吧,现在也是名义下的部下,但大明权术制衡之下,根本做不到如臂使指。只看他们有困难之时,先找的是知府衙门,直到彻底无望这才寻到自己的情况,就知道他们希望做个土皇帝的愿望。
    李征不由的觉得自己这个穿越者挺悲剧的,没钱没粮更没有显赫的出身,更被崇祯空降到潞州。心中的危机感促使他为了尽快破局,只有得罪地方文官缙绅。但一番堪称疯狂的操作将死水一潭的局面破开之后呢?这激进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地方实力派的敌视,更是完全断绝了朝廷方面可能会有资源。
    眼下徐赵二人被文官逼迫靠近自己,若是有充足的粮饷,他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