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108章

鼎明-第108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仗,潞州军的伤亡并不大,阵亡五十余人,重伤近百。
    不过在这个没有抗生素,没有外科手术的时代,重伤基本上都等同于阵亡。
    虽然潞州军已经开始普及外伤处理的卫生流程,但能不能挺过去,依旧还是需要伤员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个人的意志力。
    “安心养伤,万事有我!”
    李征沉默的从一个个伤员身边经过,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并没有说什么场面话,而是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
    “多谢将军!”
    众多伤员都开始挣扎着起身,想要对李征行礼。
    相比于这个时代官员的信用,这几个字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出自李征之口,那就一定会被执行。
    不过这个企图明显不可能被成行,就被李征示意医护兵给制止住了。
    这些淳朴的子弟兵,他们要求的并不高,李征给的只是些许的补偿,已经令他们十分感激。
    但李征却无法承受他们的礼敬,心中不能坦然。
    这些士兵跟随着他,不远千里来到湖广。不是为了保护家小,也没有其他官军客军作战双饷的标配,但他们却没有什么怨言,一路追随来此。
    这些人大多都是些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在后世也许还没有完成学业。但如今,他们却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着,而李征能够做的,却并不多。
    李征来到一个已经有些迷离的士兵面前,停下了脚步,只是看着这人的模样,就已经知道他时间不多了。
    “本将是李征。你叫什么名字,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李征沉默了一下,尝试着问了一声。
    “将军……你是李副将吗?”
    听到李征这个名字,这个原本已经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士兵,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艰难的问道。
    “是我!”
    李征抓着对方不断摸索的手,沉声答道。
    “嘿嘿!娘,你看到了么,将军来看俺了!来看俺了!俺出息了!”这个小兵笑着,嘴里不断冒出血沫子,神情却极是亢奋,“小的只怕是不成了,不过也没有啥不甘的,俺今日杀了四个流寇,已经够本了!够本了!”
    “将军,俺真的会有三十亩地么?还会有三十两银子给俺娘和媳妇么?要真有的话,那两个小子,俺是放,放,放,心了……”
    这个小兵笑着笑着,口中开始呢喃着,眼睛越瞪越大,却是越来越无神。
    “会的,本将保证,没有人能够少你一分一毫……”
    李征神情默然,默默的将小兵的眼睛合上,认真的回答道,似乎这个小兵还活着一样。
    李征沉默着,将原本盖在小兵身上的被子向上拉了拉,将其头部完全盖了进去,眼睛酸涩,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好好活下去,老子可不想你们养妻儿,是男人的自己去养!只要你们活着,哪怕就是残了,老子也要地给地,要钱给钱!”
    李征环视着所有伤员,如同受伤的野兽一般的呐喊咆哮着说道。
    伤员们听在耳中,却都是无声的流着泪。他们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底层,之前根本无人在意他们,甚至大人物都没人把他们当人看。
    也只有在潞州军中,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做为人的尊严,无论是军中还是休假回到家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众人的尊敬。
    这一切都是李征带来的,所有的改变都来自于眼前这个男人,是他们的最高统帅,又是他们举家的恩人,更是给予一切尊重的开始之人。
    “嘿嘿!将军,俺会挺过去的!俺的家人俺自己照顾!到时俺要是当了将军……呃,小的是说……”
    一片沉默之中,一个性格比较跳脱的家伙打破沉默,但说上两句话,便发觉有些不妥,想圆回来,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顿时脸孔弊的有些发红。
    “有想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有这想法不丢人,更值得表扬!本将也是从一小兵到现在的,没什么不可说的!”
    李征当然不会责怪一个小兵竟然有当将军的想法,反而夸奖道。
    “军中升迁道路并没有堵住,你们敢拼命,已经有了当将军的资格。遇战敢前,自然有战功在身,只要一步步向前,将军并不是梦!”
    “当然,所有的前提是建立在你能活下来的基础上。战场上刀枪无眼,运气占一部分。”
    “但运气不可能时时都有,最重要的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你够快,够准,你能在敌人击中你之前先一步解决他,你自己自然就安全了。”
    “当将军靠的不仅仅是胆大够强,还需要心细,知道如何审势度事……”
    ……
    在李征给伤员们打气画大饼之时,主力已经进入汉中的高迎祥部,也开始了他们的个人秀。
    汉中府平利城是距离秦岭最近的一个县城,城小墙矮不说,而且还没有驻军,日常只有衙役维持秩序。
    这种城池在打老了仗的流寇面前,根本连麻烦都算不上。万余流寇几乎只是一个突袭,便拿下了兵力极度空虚的平利城。
    这种小城虽小,但汉中府向来就是产粮大府,城内的物资并不少,但流寇们却是十分熟悉的端掉高门大户,大肆拷问物资储存之地,刮地三尺之下,终于得到了流寇们急需的粮草补给。
    将城池掳掠一空后,流寇倒没有肆虐普通百姓,甚至还拿出部分粮食分给贫苦的百姓。
    虽然流寇们没有逼迫百姓入伙,但只有几天粮的他们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随着流寇一起做造反这从很有前程的职业,要么就留在地方慢慢等死。
    平利城的百姓大多选择了等死,或者说他们并不愿意参加这份工作。
    汉中府四面环山,与四川天府之国一样,在明末算的上是难得的几片人间乐土,想要活下去并不难。
    既然还有选择,就没有人会干这种杀头买卖。
    地方富庶,民间对于流寇的到来便不会有太大的好感,尤其是这种到了一地便秩序全失的家伙们,普通百姓更是有多远躲多远。
    不过地方富庶也有一个好处,那便是武风不盛,尤其是这汉中地区。不客气的说,能打的一个也没,地方官军更是连北方官军日常打打土匪都做过几次,更别说与这些杀人如麻的流寇对垒了。
    十数天不到,整个汉中府便处处狼烟,虽然流寇势力一直没有扩大多少,但依然是所向无敌。
    高迎祥部在舒坦了半个月后,终于发觉自己的好日子到了头,陕西的狠茬子洪承畴,已经带兵两万杀进了汉中府。

第232章 战局变化
    洪承畴来的正是时候,也来的正巧。
    本来他就是率部向南进入汉中,然后过武关与卢象升汇合,共灭高闯的。
    只是等他行到商州时,却接到消息高闯已经在郧西大败,翻越秦岭进入了汉中。
    只是略一思索,洪承畴便直接命令军队折而向西,昼夜兼程赶往汉中。
    郧西之战,他走的慢些没人会说他什么。
    但这次高闯跑他地头闹事,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汉中对于陕西的意义可是非凡的,陕西经过多年兵乱,已经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了。
    无论是汉中、还是四川经汉中输入的粮食,都是维持着陕西局势的关键因素。
    论其重要性,无论如何说都不为过。可谓是生死之处,断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陕西军队一改之前拖拉,以之前行军的两倍速度,风风。
    这一次朝廷一口气封了五位总兵,其他将校也基本上个个高升。
    山东方面的总兵就有两位,分别是山东总兵刘泽清与登莱总兵王国用。
    天雄军大名总兵左丘慧,山西镇汾州总兵孙耀,以及泽州总兵李征。
    虎大威已经升无可升,除了加爵之外,也只有加将军号这一前途了。
    虽然只是加了一个扬威将军的名头,但在这大明也算是了不得的殊荣了,也难道这家伙接了旨之后,笑的嘴都半天合不上。
    不过左丘慧二人他们这两个总兵官,都只是挂个衔,根本没有实镇之地。
    而李征则是一个特例,不过依旧还是节制于山西镇总兵虎大威。
    令李征意外的是,左良玉竟然也受封为副将,而且这个副将还不同于他与左、孙二位,是镇守副将!
    镇守的地方更是他们征战的地头,郧阳府,襄阳府,承天府三府,这完全就是一个总兵的规格了,甚至比李征这种总兵都要规格高的多。
    李征也不得感慨,朝中有人好办事,这一躺金渡完,职位这便立即就上来了。
    随来的天使还带了另一份公文,因为辽东局势开始快速动荡,为避免北方各省空虚,讨逆大军也需要立即各返驻地,以防万一。
    卢象升询问之后才知道,一直在朵颜草原上与皇太极死磕的林丹汗,如今已经有些撑不住了。
    之前有大明的军力物力的支撑,林丹汗在辽东虽然败多胜少,但多少也能支持的住。
    但大明朝廷因为财政赤字已经无法控制的情况,单方面停止了市赏和首级赏银之后,林丹汗部的作战欲望便一落千丈。
    尽管从小立志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的林丹汗,还想再多尝试一番,但残酷的现实还是让他不得不清醒过来。
    也许是一夜之间,深感本部实力不足的林丹汗,决定先整合内部力量,然后再一致对外。
    突然明白‘攘外必先安内’这个至理名言的林丹汗,便一刻也忍耐不了执行的欲望,直接带人撤出了朵颜草原,直扑漠南草原而来。
    将自己的地头扔给了后金,同时扔下的,还有部落不能跟随转移的族人。
    一时间,漠南草原风云突起,受到压迫的土默特人虽然步步后退,但仍旧无法调和双方之间的矛盾。
    双方不断的集结人马,草原上双方的骑兵数量,已经庞大到了近十万的规模,而且人数还在持续的增加着!
    在这种情况下,就睡在咫尺之遥的大明朝廷京师,自然深切的受到威胁!
    因此在高闯受到重创之后,上上下下松一口气之后,便全体一致决定,立即召回这支能战之师策应,以防万一。
    鼎明

第233章 打了鸡血
    崇祯六年五月底,李征再一次回到了泽州府。
    之前俘虏的流寇,李征不可能千里迢迢的带回山西。虽然不情愿,但这数千已经过惯刀头添血的流寇俘虏,令其解散回乡显然是个不负责任的决定。
    这些人只能留给新任的湖广副将左良玉,扩充他的班底,至于左良玉如何将他们收纳入体系,那便不是李征能考虑的了。
    回到泽州后,李征第一时间便是去了铸炮工坊。
    之前在回程之中,李征便收到辗转而来的消息,张匠头已经制出了数门合格的陆战火炮,而且也已经通过了验收。
    不过代价是惨不忍睹的,张匠头完全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与其说这是他研发的,不如说是老天爷赐给他的。
    因为这数门炮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百多门炸膛火炮的尸体上完成的,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工艺体系,完全就是运气到了,才妙手偶得之。
    换句话说,那便是日后还想造的出来,还得去多烧烧香。
    这种答案自然不是李征想要的,他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完成一个铸炮的体系,一个可以不断量产的体系。
    大明不缺火炮,也不缺乏能造炮的工匠,只是他们造的炮全部都是泊来品。
    基本上都是欧洲人卖过来的,并不是说这些炮不好,而是因为那些炮全部都是舰炮,随船作战尚可,但用于陆战,只是一个运输问题就能将大明军队给弄崩溃掉。
    这些炮大明工匠可以仿制,但仿制出来的火炮基本上都只有摆在城头吓唬人一条作用。
    这种炮打的很远,近距离盲区更大,最重要的是重量更是惊人,动不动几千斤的大家伙,很难做到随同军队通过各种复杂地形。
    李征虽然也不懂得如何铸炮,但自信挑挑问题的能耐还是有的。
    来到铸炮坊,李征直接被一股热浪冲的满头是汗,巨大的坊间时,百多个匠人正在忙碌的工作着。
    听到李征的到来,张匠头快速的跑了出来,带着所有匠人跪倒在地。
    李征眉头一皱,尽管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数年了,但他依旧还是不习惯别人向他跪拜,怎么看怎么象是自己前世去祖坟祭拜一样,没来由的觉得晦气。
    等这些人行完礼,李征便吩咐他们先停下来,准备开个会讨论一下铸造成功的那几门炮。
    对李征来言,根本不存在什么天神眷顾之类的废话,成功必然有其道理,同样,失败也必有因。
    “先讲一下如何铸造火炮。”
    对于这种完全陌生的领域,李征并没有瞎指挥,而是决定先听听概要,也好多一点认识。
    自家老大要听,张匠户自然不敢藏么,便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
    如今的大明,铸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锻造法,主要制作小炮,一种是铸造法,是制造大炮所用。
    这两种办法都极繁琐,锻造法先是炒铁,然后再制板,卷筒,加厚,接合,吊顶,挫出火门。
    这些名词李征能听的懂,但是其中的工艺就让他两眼一摸黑,完全记不住其中繁复的工序。
    倒是铸造法相对简单一些,先制作泥模,然后再炒铜,烧成铜汁,最后灌入横县之内即可。
    然后就只剩下凝固的过程,和最后敲碎泥模,挫光滑炮管,挫出火门。
    如今李征需要的火炮也是大炮居多,唯一的要求便是轻便,射程倒没太多要求,只要实力弹有三百步左右,散弹有八十步上下即可。
    但造出轻便的火炮,并不是等比例缩小火炮就能做的到的,等比例缩小后,火炮炮管不可避免的变薄,极容易炸膛。
    李征在这方面也是一个白给货色,自然不会在研发之前给张匠头什么瞎指挥的思路,这也导致从无到有的摸索过程中,自然糜费多多。
    好在李征虽然没什么思路,却推崇有例可依,任何的制作过程,无论对错,都需要详细记下,为此还配备两个书记员专门负责此事。
    而且火炮制作之时,任何工序都得有制作之人的名字标记其上。其一是追责,其二则是应对如今的这种情况。
    听了半个多时辰,李征的脑袋也有些晕乎乎的,制止了张匠户继续的唠叨,他轻轻敲击着桌面,终于再次开了口。
    “之前那五门合格的火炮,各个工序制作者出列!”
    李征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
    他话音一落,二十余人便站了出来,人人脸上都是一脸红光,眼睛灼灼的看着李征,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赏赐。
    “你们中以工序为分类,各自站于一起。”
    期待中的奖励并没有出现,李征扫了他们一眼,又开口道。
    这些人有些失望,但却不敢说出来,闻令立即以工序分类为标准,再次分成了五群人。
    这时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二十余人虽然分为五群,但有多有少,少的只有两人,多的则有七八人。
    李征指着那最少的两人,向张匠户问道,“这二人是属于哪道工序?”
    “回将军,这两人是做泥模的!”
    张匠户不敢怠慢,立即出声回答道。
    其他工序的人数不少,显然决定火炮质量的核心环节,应该就是这两人这一道上了。
    “你们二人一共做了多少泥模?合格的火炮占几门?”
    李征点了点头,向着二人问道。
    “小的一共做了三十七具泥模,合格一门。”
    其中一人有些尴尬的站了出来,小声的说道。
    听了这家伙的战绩,李征脸也有点黑,三十七比一,那他成功的那一门,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