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食宝马红娘子被吓得够呛,浑身颤栗,四肢发软,若不是赵无敌竭力安抚,说不定早就趴在地上屁滚尿流。
赵无敌微微蹙眉,继而双眼一凝,眸中精光一闪,竟然有一抹刀光浮现,贯穿虚空,逼向白虎。:
第196章山上打老虎
一头白虎,通体雪白,没有一丝杂色,且浑身的毛发如缎,其间氤氲蒸腾,银辉缭绕,形如水流,光华如月,显然不是凡品。
它昂起硕大的头颅,眼似金灯,光如大星,漠然而立,睥睨一切。在它的额头之上虽不见“王”字纹路,但是它的眼神和一举一动都将王者的威严诠释得淋漓尽致。
它大眼眨了一下,眸子中竟然浮现一抹鄙夷和嘲讽的神色,仿佛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俯瞰着地上的一群蝼蚁,只要它轻轻一弹指,一切就将飞灰湮灭。
它张口一声怒吼,虽没有飞沙走石、浪涛滚滚,但也是冷风阵阵、腥气袭人,可把大食宝马红娘子给吓坏了。
这头白虎虽然不凡,很可能是一头异兽,不过,说到底它还是一个畜生,野性难驯,赵无敌倒也不好计较它的无礼。
只是,这头白虎并非无主之物,而是那年轻僧人的坐骑。
此时,他端坐于白虎背上,对白虎的无礼举动视而不见,反而目光淡然,面带微笑,似乎在欣赏这月下的山色。
赵无敌心中不喜,坐骑如此霸道,主人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丝毫没有制止的意思,由此可见这主人的品性如何
他虽然是前来小庙借宿,本不该和小庙的主人生出嫌隙,不过,男儿当自尊,岂能为了一个遮风挡雨之地就向人低头
他面带薄怒,眉头微蹙,眸光一凝,刹那间聚集一抹寒芒,如刀般贯穿了虚空,斩向那头白虎。
这并非是金铁之物,而是一种杀气,以意驭气,化为刀意,虽不是实质化,但却依然可以伤人。
以意驭气,虽伤不了身,但却可伤神,摧毁生灵的意志。
杀气如刀,寒芒划过夜空,向前扑杀,将白虎发出的威严之势全都绞碎,继而泯灭,红娘子仿佛从泥淖中挺身而出,顿觉轻松和舒畅,情不自禁打了个响鼻,叫唤了一嗓子,对白虎还以颜色。
面对赵无敌发出的杀伐之意,白虎极为不安,再也没有了那种高贵从容的王者风范,喉咙里发出时断时续的低吼声,全身的毛发尽皆竖立,目露惧色,四肢颤抖,不由自主地后退。
“阿弥陀佛,四海皆乐土,相逢即是缘,贫僧大自在,来自大雪山,不知兄台高姓大名,仙乡何处,所谓何来”
年轻僧人宣了一声佛号,双手合十,掌中发出一股柔和的力量化解了赵无敌的刀意。
赵无敌的本意只不过是为了给白虎一点教训,因此并未全力出手,不过,看年轻僧人出手化解刀意的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可以看出这年轻僧人修为极高,内力精纯且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堪称是赵无敌自来到大唐以来所遇到的最厉害的人物。
年轻僧人心中也极不平静,他看似不经意的一击,实则已是使用了近七成的功力,方才化解了对方的无形之刀意。这可算是双方之间的第一次间接交手,其结果可谓是分庭抗礼,他并未占到一丝优势。
因此,年轻僧人大自在也收起了傲慢之心,开始正视赵无敌,将他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笑吟吟地开口套近乎。
在他的心中坚定的认为赵无敌同样是某个隐世山门的弟子,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往死里得罪。山门之间虽然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生存空间,一直以来是明争暗斗不断,不过,不管怎么说,天下山门是一家,这是自上古以来的约定,谁也不敢擅自违背,否则,将招来天下山门共讨之。
月华淡淡,晚风习习。
赵无敌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的僧人大自在,只见他脸盘清秀,肤色白皙,五官的线条也很柔和,纤巧中多了一丝柔美,给人的印象就是生得极美。
不过,在赵无敌看来,总觉得缺少一丝英气,而对了一丝阴柔。如果是一个女子,可谓是倾城之姿、艳绝一方,可眼前的人偏偏是个男子,还是一个和尚,未免让人觉得很别扭。
大自在看来对自己的相貌很是自得,浑然不在乎所谓的男生女相。
他笑靥如花,眸光却清澈无比,看着赵无敌,似乎是诚心相交。
一个男子,一个年轻的和尚,且长得漂亮的不像话,却笑吟吟地睇着你,让赵无敌浑身不自在,顿觉夜露风寒,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不过,既然人家执礼相问,他也不好不回答,于是,只好拱手道:“小可扬州赵无敌,不过是山野粗鄙之人,不敢劳大师动问。某因急于赶路而错过了投宿之地,见到此地有一间庙宇,欲求借宿一宿,不知可否”
赵无敌这具身体的前主人不过是扬州府军一小卒,哪有机会接触到大唐江湖和隐世山门的密辛而他则是刚到大唐,同样对大唐江湖和山门之事不了解,最多也就是接触了一个赵不凡,还是一个常山赵氏的旁支子弟,且因急于回到朔方,也没有时间详谈,错过了了解大唐江湖和山门的机会。
大自在自报家门的时候只是说出自大雪山,并没有详细说出自家门派的名字以及师父或家长是谁,似乎对自家的师门很是自豪,并不担心赵无敌不知道。
看来这大雪山在大唐江湖和山门之中非常有名,很可能是执牛耳的存在,不过,可惜的是赵无敌却一无所知,雾水满头。
对于大雪山,作为大明人的赵无敌印象中只有一处,那就是在藏地,终年被冰雪覆盖,仿佛自万古以来从未消融过。
他曾登临大雪山,除了看到几只雪豹以外,并未发现有隐世传承存在。因此,对于大自在的话,他不敢肯定,也许,此大雪山非彼大雪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此时是大唐时期,与大明相隔了数百年的时间,沧海化桑田,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心有疑虑,且对这个美而且妖的年轻和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讨厌,赵无敌并没有过多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是以一个乡野村夫来搪塞过去。
赵无敌这就是很明白地告诉他:“俺就是一个种田的,没什么见识,不知道大雪山在哪里,你就不要再白费力气套话了”
只是,大自在会相信吗:
第197章有人的地方就有规矩
大自在的态度转变很快,从坐观风云动、对自己的坐骑白虎的挑衅无动于衷,到如今笑吟吟地执礼相询套近乎,不过是刹那之间,却极为自然,丝毫没有生硬和造作之感。
不过,赵无敌却没有接受他的示好,而是不咸不淡地用三言两语搪塞过去。
赵无敌之所以如此,倒也并非是不通人情世故和礼尚往来,只不过在他的眼里,这个和尚的修为高深莫测,人又生得极美,近似于妖,如此惊才绝艳而又来历不明之人,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他敬而远之比较好。
他初到大唐,人地生疏,对大唐之江湖势力和隐世山门的密辛全都一无所知,说不定就会于无意中陷入纠纷之中,得不偿失。
大自在依然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样,并没有因为赵无敌的敷衍而生气,不过,他眼中曾闪现一抹戏谑之色,虽短暂,但却没有逃过赵无敌的眼睛。
他可不是个傻子,怎么会不知道赵无敌是有意搪塞不仅如此,他甚至对赵无敌所说的话全都怀疑,就连一个字都不相信。
他脸上笑吟吟的,不动声色,似乎默认了赵无敌的身份,可心里则在暗暗腹诽:“什么扬州赵无敌根本就是满嘴谎言,没有一个字是真的。
吾虽久居大雪山上,从未入过中原之地,不过,对天下圣地却了如指掌。扬州何曾有隐世山门和江湖大豪
此人年纪轻轻,比我还要年幼,却能做到精气神尽皆内敛,且能以意驭气,可见是正宗的上古传承的亲传弟子,假以时日,必将名动天下,成为吾的劲敌。
若是几位师兄在此,定然会想方设法将他除掉,以免日后成为心腹之患。
不过,吾却不这样认为,反而有一种期待,期待未来的某一天,与他决战与泰山之巅,以争夺天下第一人。
想想那一刻,吾就热血沸腾,战意冲天,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不过,此时还不是时候,他还太年轻,未曾修到返璞归真之境,没有资格做吾的对手。”
他心思电转,身随心动,一张极美的脸庞上宛如春风化雨,变幻不定。时而眸光灿灿,战意冲天,时而低声叹息,似有遗憾之意
大自在脸上的变幻无常,让赵无敌一时之间也搞不明白他的意思,还以为他因不满自己的搪塞,从而恼羞成怒,要决一死战,因此也不由得凝神戒备起来。
谁料到,大自在忽然展颜一笑,秀美的脸上顿时风平浪静,云收雨住,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依然是双手合十,面色平和,开口说道:“出门在外,因错过投宿之地,寻一庙宇或农家借宿一宿,不过是平常事耳。我佛慈悲,广开善门,欲度尽天下有缘人,解世间一切之苦厄。小僧虽不是此地的主人,不过,却与主人素来相识,就请兄台入庙中安歇,相必庙主人也不会怪我僭越吧”
他的声音低沉而带着磁性,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到你的耳中,好像是就在你的耳畔低语,而其间更是有一种魔力,不经意间融入你的神魂之中,让你不想抗拒,不知不觉中对他生起好感。
这是一种蛊惑人心的秘法,多见于宗教中人修习,其一旦修到大成地步,比刀剑的杀伤力还要可怕。
刀剑只不过是伤人的身体,而此种蛊惑人心之道却直指人心,伤害人的神魂,迷惑人的本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成为某种教义最忠实的信徒。
大自在虽然露出一副笑吟吟的模样,看似人畜无害,十分和善,实则用心险恶,让人发指。
他随时随地地都在施展着蛊惑人心的秘法,窥探人心,植入他的诱惑,将人们塑造成忠实的信徒,从而对他顶礼膜拜、敬若神明。
也许,这并非是他刻意针对赵无敌,而是他的习惯,如同跗骨之蛆,伴随着他一路走来。
如今的赵无敌,已到了道心通明的境界,区区蛊惑人心之道,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小道耳,岂能乱得了他的心神。
不过,他也没有因此而刻意反击,只不过神威一震,将大自在的蛊惑之音消弭于无形,守住心神,不受丝毫影响。
在情况不明、敌我未分的情况下,赵无敌认为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可以避免许多无所谓的麻烦。
一个人,若是整天恨天不公、恨地不平,恨人世间没有真情实意,腰里别把刀到处惹事生非,一遇到芝麻大点的恩怨,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拼个你死我活。
一般情况下,这种人死得都很快,也死得都很惨,且死得不值当。
“如此,就多谢大师了只是,却不知此庙主人何在小可还是想当面致谢一声。”
人在江湖中,虽不用像在朝堂之上曲意逢迎、逢场作戏,做那朝三暮四、看风使舵的墙头草,不过,也不可效仿那恃强凌弱之辈,为人所不齿。
江湖之所谓江湖,虽讲究个率性而为,无拘无束,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不可能随着你的性子恣意妄为,无法无天。
常言道“无规则不成方圆”,这寥寥几个字却是千万年来世所公认的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是高居于庙堂之上,还是栖身在草莽之间,都离不开“规矩”两个字。
江湖也有江湖的规矩,自规矩诞生的那一刻起,无论是江湖大豪、草莽英雄,还是市井之中的游侠儿,以及隐居于世外的上古传承,都没有人敢轻易破坏,以身相试。
因为破坏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大到没有人承担得起。一旦你公然破坏规矩,那就等于是向整个江湖挑战,如此一来,你就毫无疑问地成为整个天下武者的公敌,哪怕你躲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过人们的追杀。
江湖的规矩是什么
虽繁杂无比,众说纷纭,但却有一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那就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即所谓的礼尚往来。
大自在美而且妖,让赵无敌颇为不喜,不过,却也不能因此而失了礼数,让人诟病。
在这深秋时节,夜露风寒,的确是不适合餐风露宿,受那风吹雨打的疾苦。
因此,他方才想在这荒郊野外的小庙中借住一宿,以待天明之后好继续赶路。
如今,虽得到年轻僧人大自在的邀请,不过,赵无敌却认为,哪怕是出于礼数,也要得到小庙主人的首肯,方才心中踏实,无愧于心。
而且,他也并非是单纯的客套话,而是有的放矢,其真正的目标直指大自在身边的那个老僧。:
第198章遗失的上古
一个小和尚,一个老和尚,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站在一起,他们的行为举止却不尽相同,隐然是以小和尚为主,让人不由得猜测起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小和尚面容秀美、丰姿若妖,举止从容,潇洒而飘逸,其一举一动都无比的自然,丝毫没有半点受到拘束的迹象。
他明明不是此间小庙的主人,却替小庙主人做主留客,且从头到尾都没有征询过小庙主人的意见,仿佛把主人当作不存在,给人一种喧宾夺主、鸠占鹊巢的印象。
小和尚敢如此作为,看其丰姿和谈吐,倒也不似那种被门中长辈给宠坏了的浮华纨绔,更不像是不通礼数、恣意妄为和狂妄不羁的浪荡子。
那么,只能是一种可能,那就是他的出身极为不凡,虽然年轻、但却在大雪山上地位尊崇,辈分极高,而此间小庙的主人也同大雪山之间有颇多瓜葛,甚至是出自大雪山的门下。
赵无敌的目光落在那个老僧身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老僧就是此地的主人,他之所以离开小庙外出,就是为了迎接小和尚大自在。
只见那老僧生得是凸额凹眼,钩鼻黄须,其面相不似唐人,很明显是一位胡僧。
佛教传自西天竺,历数百年,自南朝大梁之时达到顶峰,其后又有所衰落。
而本朝自高祖立国以后,为了彰显李唐皇室血脉之高贵,经过引经据典和多番考证,遂尊道教祖师老子为其先祖。
这样一来,道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唐的国教,而道教祖庭龙虎山也被敕封为天下道门的圣地,历代掌教都被朝廷加以“真人”尊号,成为天下道门都领袖,其风光一时无两,将佛门给死死压制,难以喘息。
直到贞观年间,佛门出了一个有大毅力的和尚,那就是玄奘大法师,为了拯救佛门日渐衰落的气运,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前往佛门的起源之地,求取真经。
当玄奘大法师历尽艰辛带着数车经文回到长安的时候,受到长安城无数信徒以及天下间的大德高僧的迎接。而长安城中的那些即便不是信徒的人,也为他的大毅力所折服,纷纷前往朱雀门外,一睹这个奇人的真容。
一时之间,偌大的长安城几乎是万人空巷,门可罗雀,人们纷纷歇工罢市,将朱雀门外挤得是水泄不通。
更有甚者,还有那虔诚的信徒认为在朱雀门外迎接,还不足以表达对玄奘大法师的景仰,竟然抢在头天出城,徒步走出数十里地以外,好第一时间得见真